中華文化與閩台社會

中華文化與閩台社會

該書以文化為討論對象,以關係為切入點,以閩台為中心來論析兩岸關係。主要介紹了“閩台文化關係的歷史淵源”,“移民與閩台社會的形成”,“移民與中華文化的閩台延播”,“閩台社會的文化景觀”等九章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文化與閩台社會
  • 作者劉登翰
  • ISBN:9787211043651
  • 頁數:336
  • 定價:18.3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12-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 劉登翰 著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2-12-1
字 數: 244000
版 次: 1
頁 數: 336
印刷時間: 2005-7-1
開 本: 32開
印 次: 2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211043651
包 裝: 平裝

內容簡介

文化問題,尤其是閩台文化的淵源關係問題,大量地涉及移民歷史和移民文化的播遷,其實質是個歷史問題。而歷史研究和文學研究不同,任何結論都不是推理而來的,只能建立在大量翔實的史料基礎上,這就迫使我從頭去學習歷史--主要是閩台史。藉助史學界研究的提示,再去梳理那些原始資料,從而形成自己對閩台文化關係的討論框架。因此,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引用了史學界--主要是閩台史的許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台灣史著名研究者陳碧笙陳孔立林仁川等諸位先生的著作,這是需要特別說明並深表感謝的。

作者簡介

劉登翰,福建廈門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福建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併兼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等。主要從事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與文化研究。曾主編《台灣文學史》、《香港文學史》、《澳門文學概觀》,並出版了《中國當代新詩史》(與洪子誠合作)、《台灣文學隔海觀》等多種學術專著。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文化地理學與閩台文化關係研究
第一節 空間和時間:文化地理和文化史的交叉視野
第二節 中國文化地理中的閩台文化區
第二章 閩台文化關係的歷史溯源
第一節 古地理學的研究:地緣關係
第二節 考古學和人類學的發現:親緣關係
一 從舊石器到新石器的考古發現
二 人類遷徙與融合中的閩台先民
第三節 歷史文獻的記載:史緣關係
第四節 神話傳說的佐證:文緣關係
第三章 移民與閩台社會的形成
第一節 移民理論與閩台社會的移民類型
第二節 中原移民與福建社會的形成
第三節 閩粵移民與台灣社會的形成
第四節 閩台移民社會的同異比較——兼論台灣移民社會與西方移民國家的不同
第四章 移民與中華文化的閩台延播
第一節 移入與再生:移民社會的文化延播
第二節 從中原到福建:中華文化的南漸
第三節 從福建到台灣:中華文化的東延
第五章 閩台社會的文化景觀
第一節 閩台文化景觀形成的環境因素和特徵
第二節 閩台文化景觀的分類描述
一 農村和城市
二 政治體制和家族制度
三 方言和諺語
四 民俗和民間信仰
五 民間歌舞和戲劇
第六章 閩台文化的地域特徵
第一節 從大陸文化向海洋文化的過渡:多元交匯的“海口型”文化
第二節 從蠻荒之地到理學之鄉的建構:“遠儒”與“崇儒”的文化辯證
第三節 從邊陲海禁到門戶開放的反覆:商貿文化對農業文明的衝擊
第四節 從殖民屈辱到民族精神的高揚:歷史印記的雙重可能
第七章 閩台特殊的社會心理與文化心態
第一節 祖根意識和本土認同:移民文化的心理投射 ——兼論“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的形成和變化
第二節 拼搏開拓和冒險犯難:移民拓殖性格的兩面
第三節 族群觀念與幫派意識:移民社會組合方式的心理影響——兼論清代台灣的分類械鬥及其影響
第四節 邊緣心態與“孤兒”意識:自卑與自尊的心理敏感
第五節 步中原之後與領風氣之先:近代社會的心態變化
第八章 閩台社會一步童晨的中斷與台灣文化同質殊相的發展
第一節 日本據台與閩台社會同步發展的中斷
第二節 兩岸對峙與台灣文化的同質殊相發展
第九章 “台獨”分裂主義文化理論批其
第一節 “文化台獨”是“台獨”的理論前提和文化基礎
第二節 “台獨”文化理論批判舉隅
一 駁所謂“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二 駁所謂“台灣文化不是中國文化”
三 駁所謂“台灣話不是中國話”
四 駁所謂“台灣歷史不是中國歷史”
第三節 變理論為政策:“文化台獨”的嚴重性
結束語 以文化的整合促進民族和國家的統一
參考書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