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所18

中棉所18

中棉所18系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6908×蘭布來特GL—5)F4為母本,(黑山棉1號×蘭布來特GL—5)F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早熟低酚棉品種。1990年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介紹

特徵特性,產量水平,栽培要點,

特徵特性

植株鬆散,呈塔形,主莖粗壯,生長挺拔整齊。第一果枝著生於第五節,果枝較長,與主莖夾角較小。葉較大、葉色深。鈴卵圓形有鈍尖,鈴重7.42克,子指14.4克。枯萎病指數19.95,黃萎病指數14.8,屬感枯萎病、耐黃萎病品種。棉子仁蛋白含量46.6%,脂肪含量35.3%,棉酚含量0.0049%,低於國際衛生標準(0.02%—0.04%)。
纖維品質:1987年北京市纖維檢驗所測定結果,單纖維強力4.16克,細度每克5875米,斷裂長度24.4千米,成熟係數1.48,試紡18號紗,品質指標2745分,綜合評定上等一級。1987年經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測定,比強度每特克斯21.13克,麥克隆值3.92,2.5%跨長31.63毫米,黃色深度8.27,色澤潔白,氣流紡紗品質指標1933分,達優質棉指標。

產量水平

1986年全國早熟低酚棉聯合試驗,霜前皮棉平均畝產93.2千克,較對照晉棉7號增產32.9%。1987年全國早熟低酚棉聯合試驗,霜前皮棉平均畝產71.6千克,較對照晉棉7號增產26.3%。1987年河南省短季棉品系比較試驗,霜前皮棉平均畝產69.6千克,較對照中棉所10號增產0.4%。1984年以來在河北省種植,表現出苗快、發育快、鈴大、不早衰。

栽培要點

中棉所18適宜黃淮海棉區麥棉兩熟輕病地種植,海河流域鹽鹼、旱地晚春或初夏種植,早熟亞區一熟春棉種植。麥棉兩熟播期為5月20—25日,密度每畝6000—8000株。鹽鹼、旱地一熟棉於5月初遇雨播種,每畝密度5000—6000株。麥收後及時滅茬,中耕鬆土,追施苗肥,旱地及時澆水,促苗生長。田間注意拔除有腺體棉株,吐絮後及時收摘,以防鼠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