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拉丁化

中文拉丁化

漢字由於其字數眾多,學習比較費勁,而且由於師承不同,字的具體寫法也有不同。近代科學大量引入中國,漢字在這些概念面前變得不夠使用,又由於新文化運動影響,漢字改革遂成為主流的社會思想。其中劉半農魯迅等提倡尤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文拉丁化
  • 外文名:無
  • 地區:中國
  • 原因:漢字過於複雜
文化來源,歷史起因,交流過程,產物評價,其他信息,

文化來源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蘇聯掀起了一個被列寧稱為“東方偉大的革命”的文字拉丁化運動。在這個運動影響下,為了加速當時蘇聯遠東地區十萬中國工人的掃盲工作,莫斯科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的“中國問題研究所”開始研究中國文字的拉丁化問題,主要參加者有在蘇聯的中國共產黨員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蕭三以及蘇聯漢學家郭質生、萊赫捷、史萍青等。
一九二九年二月,瞿秋白在郭質生的協助下擬訂了第一個中文拉丁化方案,引起蘇聯語言學界的很大注意。
一九三○年四月,列寧格勒蘇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中國研究室的漢學家龍果夫和瞿秋白、郭質生三人成立專門小組負責修訂這個方案。不久瞿秋白回國,吳玉章、林伯渠等移居遠東海參崴(今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這個工作有列寧格勒蘇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組織的“中文拉丁化委員會”繼續進行。在瞿秋白方案的基礎上擬成“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方案”。
一九三一年五月,這個方案經過全蘇新字母中央委員會批准,並於九月二九日在海參崴召開的“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正式通過。
拼寫舉例(選自葉籟士編《工人識字班用的拉丁化課本》):
QUOTE:
把 新 文字 念會 以後,要 時常 用 新 文字 看書 寫信。剛 開始 寫的 時候 誰 也 免不了 有 錯誤。但是 不 要 害怕,要 不斷地 寫,不斷地 用, 一定 慢慢地 會 熟練起來的。
Ba sin Wenz nianxui ixou, iao shchang yng sin Wenz kanshu siesin. Gang kaish siedi shxou, shui ie mianbuliao iou cowu. Dansh bu iao xaipa, iao buduandi sie, buduandi yng, iding manmandi xui shuliankilaidi

歷史起因

中西方的交流很早就有了,而不同的文化交流需要語言的溝通,漢字拉丁化可以實現西方人對中國的了解。 近代以前,漢字的拉丁化基本由西方人進行。近代中國遭受了一系列的變故,徹底打破了中國固有的文化自豪感。中國近代的一些思想家認為中國古代的一些歷史遺留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包括孔子思想、禮教等,其中也包括漢字。

交流過程

最早的漢字拉丁化的實踐來自於中西方的交流,如果介紹中國的一些地名,人名或其他到西方,必然涉及漢字拉丁化的問題。
明清西方傳教士為了學習漢字和傳教的需要,開始系統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1605年天主教耶穌會士、義大利人利瑪竇的《西字奇蹟》具有開創性的系統化意義。1626年耶穌會士金尼閣出版的《西儒耳目資》是最早用音素給漢字注音的字彙,所用的拼音方案是利瑪竇方案的修正。1863年,英國傳教士薩默斯出版了《漢語手冊》,他在馬禮遜方案基礎上創製了一套拼音方案,史稱“薩默斯方案“,但未推行。
1867年,在英國使館任中文秘書的威妥瑪(Thomas F. Wade)出版了一部《語言自邇集》,創立了一個拉丁化的威妥瑪拼音,使用時間很長,對漢字的拉丁化起了重要作用,以後的方案都有參考。
191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37個民族字母形式的注音字母方案,特點是採用符號表示聲調,這雖然不是一種直接的拉丁化方案,但用符號表示聲調的方法卻延續到漢語拼音方案。
192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國語羅馬字(簡稱國羅),特點是用字母的拼法來表示漢語的聲調,實際上由於流傳時間較短,時間起到的作用不大。
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布的第二套法定的拉丁化漢語拼音方案,使用了26個拉丁字母,用符號表示聲調,但是這種符號不易在西式打字機上實現。
1980年代,漢語的信息化進入日程,形成“萬碼奔騰”的局面,漢語拼音方案作為重要的拼音輸入方法得到使用,較好地使漢語同信息化接軌。

產物評價

漢字拉丁化有其政治的成分,也是一種社會思潮。現在並未成功,只是提供認識漢字,輸入漢字等的一種輔助手段,漢字的認同感提升以後,越發沒有改革的必要,當然也有不少人繼續向前探索。
此外,由於漢語的其中一特性為詞語多只有二三音節,當中多有同音異字。因此以拉丁字並音寫成的文章閱讀相對困難,閱讀的速度亦大幅下降。例如日文使用平假名、片假名並音,仍然需要使用漢字以增加文章的閱讀速度。加上電腦的使用,進一步減少漢字拉丁化的優點。
用拉丁字母注音,易於學習,現在中國的小學生基本依此來學習漢字的讀音。而國家也藉此進行了語音的統一。

其他信息

但是,由於漢字在中國各個地區,乃至日本(日文漢字)韓國(韓國漢字)讀音都不相同,有人認為漢字實際上應該是一種語源文字,由於漢字拉丁化造成的,漢字方言讀音拉丁化,還有日韓的拉丁文漢字讀音,造成了很大的混亂。
漢語的英文譯法也基本依此,逐漸取代舊的英文拼法。
已有現成方案。見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嚴魯生的專著《漢語速成之路-拼音漢字創新》。該書目前已為國家圖書館和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廈門大學圖書館等20多所大學圖書館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