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戰

網路戰

網路戰是一種黑客行為,它通過破壞對方的計算機網路和系統,刺探機密信息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戰
  • 外文名:Network warfare
簡介,網路攻擊的方法,間諜活動及國家安全漏洞,蓄意破壞,網路戰動機,軍事行為,民間行為,私人行為,

簡介

網路戰是一種黑客行為,它通過破壞對方的計算機網路和系統,刺探機密信息達到自身的政治目的。
它是信息戰的一種形式之一,雖然網上戰主要是指癱瘓網站的行為,但也有配合透過網上評論員來實施心戰喊話的做法,甚至來影響選舉結果與發布重大醜聞,有時被視為等同於常規戰爭,因為存在有配合物理破壞手段,甚至是協同實施恐怖攻擊等戰法。網路戰是在2010年5月出版英文書籍Cyber War中定義為“一個民族國家為滲透另一個國家的計算機或網路進行破壞和擾亂的行為”,該書作者是政府安全專家Richard A. Clarke。經濟學人雜誌將網路戰形容為“第五種作戰形式”,美國代理國防部長William J. Lynn稱“按理說,五角大樓已經正式認定網路戰為一種新的戰勝形式……(它)已經成為陸戰、海戰、空戰以及太空站之外的能夠造成威脅的一種新的軍事行動”。
2009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宣布美國的數字基礎架構是“戰略性國家資產”,在2010年5月美國五角大樓成立了由Keith B. Alexander將軍率領的美國網戰司令部,他也是美國國家安全局(NSA)主管,司令部的任務是保護美國軍隊網路安全以及攻擊其他國家的計算機系統。英國政府在政府通訊指揮部(GCHQ,一個類似於美國NSA的機構)的基礎上成立了一個網路安全行動中心。然而,美國的網路司令部的成立是為了保護軍隊,除此之外政府和企業的網路的保護則分別交給了美國國土安全部和一些私人公司。
2010年2月,美國立法委員警告說“電信和網路遭受襲擊的威脅顯著上升”。根據Lipman報告,美國以及其他國家國民經濟的很多關鍵部分,目前正面臨來自網路的威脅,包括金融業、交通運輸業、製造業、醫藥、教育以及政府的網路安全威脅,所有的行業的運作現在都依賴於計算機。
經濟學人雜誌中提到,中國計畫在21世紀中葉打贏信息化戰爭。他們指出,其他國家也同樣為信息戰籌劃,其中包括俄羅斯以色列以及朝鮮。伊朗吹噓其擁有世界上第二大網軍。美國政府網路安全專家James Gosler擔心,美國面臨計算機安全專家的嚴重短缺問題,估計國內現在只有1000名得到有資格的專家,而當前需要2至3萬名技術熟練的專家。2010年7月的Black Hat計算機安全會議上,前國家情報副主任麥可·海登(Michael Hayden)將軍,向數千名與會者發起挑戰,找到一種“重塑網際網路的安全架構”的方法,同時解釋說,“你們要將網路世界視為戰略要地”(原文是將網路世界視為北德平原,北德平原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網路攻擊的方法

網路戰由多種威脅組成。

間諜活動及國家安全漏洞

網路間諜活動是通過對網際網路、軟體或計算機進行非法攻擊活動,從個人、競爭對手、團體、政府以及敵人處獲取機密信息,從而得到軍事、政治或經濟優勢的行為。未經安全處理的機密信息有可能被攔截甚至修改,使得世界上某處的間諜活動成為可能。見驟雨計畫和Moonlight Maze。亞歷山大將軍指出,前不久成立的網路司令部正試圖確定商業間諜活動和盜竊智慧財產權等犯罪活動是否屬於破壞國家安全的行為。

蓄意破壞

計算機和衛星協助的軍事活動都有設備被中斷的風險。指令和通信內容可以被攔截或更換。電力、水、燃料、通訊和交通基礎設施都可能會受到干擾。據克拉克,民用領域也處於危險之中,並指出,安全漏洞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偷竊信用卡號碼,黑客攻擊的潛在的目標也包括電網、鐵路和股市。
2010年7月中旬,安全專家發現了一種惡意軟體程式,已經滲透工廠中的計算機,並已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工廠。紐約時報指出,這次攻擊被認為是“第一次針對現在經濟的基礎——重要的工業基礎設施的攻擊”。
電力網路
美國聯邦政府承認,輸電系統易受網路戰爭的影響。美國國土安全部與工業界一同識別漏洞 ,並協助業界提升控制系統網路的安全,聯邦政府也努力確保在“智慧型電網”下一代網路發展過程中的安全2009年4月,據現任和前任國家安全官員,有關中國俄羅斯已滲入美國電力網路,並植入可以破壞該系統的程式的報告浮出水面。北美電力可靠性協會(NERC)已發布公告,警告電網沒有充分的對網路攻擊的防護。中國否認對美國電網的入侵行為。一個對策是切斷電網與網際網路之間的聯繫,在電網運行中僅加入droop speed control。網路攻擊造成的大規模停電事故,可能會破壞經濟,打亂軍事攻擊的節奏,甚至造成全國性的創傷。
霍華德·施密特(Howard Schmidt),美國網路安全的領導者,對前面提到的電網遭入侵的可能性這樣評論:
至少是在那些非已開發國家中,有可能黑客得到了進入公用事業公司行政工作的計算機系統的許可權,而這些計算機與控制設備的網路並不相連。(霍華德)從來沒有聽說電網本身已經被黑客入侵。
輿論陣地
在社交網路興起後,以精通外語的網上寫手,在敵國常見的網站進行詆毀、披露和宣傳不同乃至於極端的政治與宗教觀點,甚至煽動暴力攻擊行為等,因為不需要仰賴複雜的技術即可入侵,在西方國家的網站上此類攻擊手法逐漸盛行。

網路戰動機

軍事行為

民間行為

  • 不公正的商業競爭,例如癱瘓同業競爭對手的網站。
  • 竊取專利或研發中的產品。

私人行為

  • 個人恩怨。
  • 竊取個資轉賣牟利。
  • 行動宣傳。例如無差別攻擊,並在對方的計算機里留下“到此一游”或其他宣傳特定活動的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