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大辭典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纂的大型專科工具書,全書共一冊,收詞5000餘條,分為概論、史前、遺址與文物保護、科技考古六大編,全書附有中國考古學大事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第一批中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錄、中國各省區考古學會名錄、中國考古發掘單位名錄(不包括港澳台地區)等5個附錄。該書前面刊有目錄、分類詞目表,書末附有詞目筆畫索引,以提供多種檢索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考古學大辭典
  • 作者王巍
  • ISBN:9787532640270
  • 頁數:478頁
  • 定價:338元人民幣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 紙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影響,

內容簡介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內容涉及考古學基本概念、理論與方法,考古遺蹟,考古遺物,考古遺址與遺物保護,考古學史,文物法規法律,考古學文化,古城址,宮殿遺址,村落遺址,窖藏墓葬石窟寺古建築青銅器簡牘石刻等類別,總計約150萬字,插圖600餘幅。重要條目配設黑白線描圖或彩色圖版,包括器物的圖片、遺址的復原圖、器物的平剖面圖、拓片等。

作品目錄

概論編
考古學分支學科
考古學時代劃分
考古學方法
考古遺蹟
考古遺物
史前編
夏商周編
二里頭時代
南方地區商周時期
遺址
陵墓
遺物
古建築
石窟寺及石刻
遺址與文物保護編
考古資源與文化遺產管理
文物保護欲考古資源處置
遺產機構、相關法律法規與重要檔案
科技考古編
考古勘探、測繪和地理信息系統
樹木年輪研究
人骨研究
動物考古
植物考古
食性分析和鍶同位素分析等各種分析
化學分析與儀器分析
冶金、鑄造
考古繪圖和攝影
附錄
中國考古學大事記(1899-2012)
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錄
全國各省區考古學會名錄
全國考古發掘單位名錄(不包括港澳台地區)
作者感言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編撰是中國考古學界多年夙願
時間:2015-02-04來源:《中國文物報》作者:王巍
中國2014年,中國考古學史上一件值得紀念的事——中國第一部大型考古學辭典《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這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的大辭典是迄今內容最豐富的中國考古學辭典。作為該詞典的總主編,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很複雜,既有完成了這樣一件工作量巨大的項目後的輕鬆,也有為中國考古學界做了一件應該做之事的欣慰,還有因該辭典在編撰過程中存在的疏漏而感到些許遺憾。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的編撰是中國考古學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考古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中國中國考古學是在西方的影響下,於20世紀初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它與在宋代就出現的以研究古代銅器和石刻為主的金石學具有本質的區別。它是主要通過科學發掘所獲得的古代人類活動所遺留的實物遺存來研究人類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歷史過程及其背景、原因和規律的一門科學。1921年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髮掘河南澠池仰韶村遺址、1926年中國學者李濟等發掘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1928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開始發掘河南安陽殷墟,這幾次發掘被作為中國考古學的發端而載入史冊。
中國作為科學的考古學一旦在中國產生,就顯示出其在認識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脈絡和文化內涵方面的獨特作用,因而受到國內外學界的關注。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中國考古學已逐漸成熟,獲取了豐富的考古材料,揭示出了前所未知的中華古代文化的面貌,中國考古學用自己的材料和方法不斷地構建著中國古代文明的歷史框架。
中國中國考古學近百年的發展,不僅積累下來極為豐富的資料,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學科特色的理論、方法,還命名了許多考古學文化,形成了基本涵蓋全國各地的考古學文化譜系,產生了大量的概念、術語。如此豐富的內涵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不多見的,這與我國古代歷史上的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密不可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華文明的豐富多彩。然而,如此豐富的考古材料,如此眾多的古代遺址和考古學文化,如此繁多的考古學名詞術語,不僅考古學以外從事古代史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的學者及其他相關學科研究的學者難以掌握,就是考古學家本身,也往往由於各自研究領域的不同,而難以全面了解和準確把握。因此,迫切需要一部對中國考古學的豐富資料和知識做全面總結和科學闡釋的大辭典。可以說,中國考古大辭典的編撰、出版是中國考古學學科發展的需要,是普及考古知識,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需要,也是中國考古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的編撰是中國考古學界多年來的夙願
中國中國應當有一部自己的考古大辭典——這個想法我在1987年到1990年赴日留學期間就產生了。那時的日本,處在大規模的經濟建設熱潮(後來被稱為“泡沫經濟”)之中。基本建設考古方興未艾,民眾對考古學的興趣日益濃厚,各種普及考古知識的講座、學術交流的研討會和論壇以及介紹考古學最新成果的通俗讀物數不勝數,與考古學有關的辭書,如《考古學辭典》《考古學事典》《古墳時代小詞典》等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看到這種情景,我很受觸動。我想:“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古代遺址比日本多得多,古代遺存所反映的文明程度也比日本高得多,但是,我們卻沒有一部考古學大辭典,真是既汗顏又遺憾呀!如果有一天我們中國能出一部自己的考古大辭典該多好呀!”
中國實現我這個夙願的機會在七年前出現了。記得是在2007年秋,上海辭書出版社的資深編輯王聖良先生來到我們的研究所,希望我能夠組織考古學的力量,編輯一部《中國考古學大辭典》。這和我多年之前的願望不謀而合,令我欣喜不已,我當時就高興地應允下來。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的編撰是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結果
中國既然應允下來,就得付諸實施。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正要著手編撰這部辭典,才意識到實在是很不容易的,或者說是十分浩繁而艱巨的工作。由於沒有先例,因此,體例如何確定?條目如何遴選?體量多大合適?都要一一確定。在這種情況下,我採取了一直以來遇到困難時採取的法寶——“民眾路線”。組織我所骨幹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2008年初大辭典的編撰開始啟動,為了保證編撰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首先成立了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編輯委員會,由我做總主編,我們研究所的白雲翔和陳星燦兩位副所長任副總主編,我所各個研究室的主任、副主任和相關學科的學科帶頭人為編輯委員。同時,將大辭典按照年代和內容分成考古學概論、石器時代、夏商周時期、秦漢到宋遼金元明時期、科技考古、文化遺產保護等幾大部分,由各個研究室的主任擔任各分卷的主編,副主任等其他學科帶頭人任副主編。由各個分卷主編先提出各個分卷條目的初步意見,再經編委會討論確定。為使編撰工作有序進行,使辭典的體例統一,我們又成立了由編輯委員中的施勁松、叢德新兩位委員和我所專門從事考古繪圖的資深研究館員——李淼組成的秘書組,負責大辭典編撰的具體組織、協調以及撰寫樣條、配製插圖、編寫工作簡報等工作。編委會成立後,我們首先確定了編撰的目標:編撰一部內容全面、闡釋準確、圖文並茂、編排科學、具有權威性的專業辭典。目標確定之後,編委會首先著手的工作是制定大辭典的體例和撰寫規則。我們根據詞條包含內容的多少,將詞條分成特長條、長條、中條、短條幾種,以短條(100―150字)和中條(300字左右)為主,長條(500字左右)次之,極個別內容過於豐富者採用特長條(800―1000字)。編委會確定大辭典詞條的程式是,先由各分卷主編先提出各分卷的條目設定方案,再由全體編委反覆討論,最終確定整個辭書的條目內容。我們遇到的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是,我國的考古遺址浩如煙海,如何取捨?經過編委會的研究,我們決定,收入大詞典的遺址必須是經過考古發掘,並發表了考古發掘簡報的遺址。之所以這樣決定,是因為經過考古發掘並發表了發掘簡報的遺址可以準確地了解其文化內涵、年代及文化性質。我們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古代各個朝代的都城考古資料繁多,以何種方式來介紹為好?經過反覆討論,為了突出辭典特色,使其與《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卷》相區別,我們決定,儘可能避免一個詞條過長的情況。針對中國古代各個都城遺址的內容較多的特點,我們採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將都城各個部分的考古發現分成若干中條和短條,分別加以闡釋。在確定考古學詞條時還有一個問題是,面對中國考古學成百上千的術語,選擇哪些作為詞條比較合適?經過討論,我們決定,本著“常用、基本”的原則,選擇那些比較常用的、考古學的一些基本的專業辭彙收入大辭典。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是一項浩大的學術工程
中國條目確定後,就由各個分卷主編組織人員著手編寫。編委會定期討論與大辭典編撰有關的各事項。大辭典初稿完成後,由各分卷主編對各個分卷的內容進行審核,需要修改的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返給撰寫者修改。有的幾經修改,直到達到要求為止。詞條撰寫完畢後,為了使後期的編輯工作順利進行,我委託我所印群研究員作為助理,負責協調各個分卷的交稿及與出版社的聯繫。書稿交上海辭書出版社後,責任編輯王聖良先生數次到北京與總主編和各分卷主編和主要執筆者充分交換意見,對全書進行了編輯和完善。
中國從2008年初大辭典編撰工作啟動,到2014年大辭典出版,共歷時7年。參加撰寫者共139人,其中絕大多數是我所的中青年科研人員,還邀請了所外的數十位學者參加。這些撰寫者均是從事田野考古發掘和相關研究的骨幹學者,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多有精深研究,這使得詞目設立全面、合理,詞義解釋科學、準確。同時,上海辭書出版社又是一個長於辭書編輯的專業出版社,對於編輯辭書有著嚴格要求和豐富經驗。兩相結合,保證了這部大辭典的學術性、科學性和規範性。
中國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這部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考古學大辭典終於出版了。這部辭典共收錄中國考古學的詞目5000餘條,涉及考古學基本概念、理論方法、典型遺蹟和遺物、重要遺址、文物保護、考古學史、各時期主要考古學文化、考古學家等諸多方面。眾多內容按概論編、史前編、夏商周編、秦漢至元明清編、遺址與文物保護編、科技考古編六大類編排,各編之中又或按時代、或按類別排列詞目,非常便於查檢。為了使非考古專業的讀者能夠讀懂,我們儘可能地配置了插圖或照片。在執筆者撰寫詞條的同時,李淼先生帶領他的團隊承擔了全書插圖和照片的選配和加工。精緻的插圖和圖版繼承了我所高水平考古繪圖的傳統,為本辭典增色不少,也成為本辭典的一個特色。
中國為了使讀者能夠通過這部大辭典對中國考古學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我們還在辭典正文之後添加了“中國考古學大事記(1899—2012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全國各省區考古學會名錄”“全國考古發掘單位名錄(不含港澳台地區)”等,這些附錄也是本辭典的特點之一。
中國這部大辭典是一部對中國考古學近百年歷程和研究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的工具書,也是中國考古學學科的成熟程度與發展水平的體現。我們可以通過這部大辭典了解近百年來的中國考古學的發展以及該學科目前達到的現狀和認識水平。
中國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日新月異,重要考古發現層出不窮。這部大辭典只能反映我國考古學二十一世紀初的認識和發展水平,這些認識和觀點還需要經過今後不斷發現的新的資料和研究方法的檢驗。我們也深知,由於我們的能力等原因所限,在辭書的體例、詞條的設定、內容的闡釋、插圖和照片的選擇和製作、辭書的編輯等各個方面都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還有一些疏漏和謬誤,真誠地希望得到業內外朋友們的批評和指正。
中國在辭書出版之際,作為總主編,我要向為了這部大辭典的編撰和出版付出辛勤努力、給予積極支持和大力幫助的所有同仁和朋友們表示深深的謝意。沒有你們的努力、支持和幫助,就沒有這部大辭典的問世。你們所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載入中國考古學的史冊!
(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王巍總主編、2014年6月出版、定價338元)
  (原文刊於:《中國文物報》2015年1月23日第4版)

作品影響

2017年4月,該書獲得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提名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