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年個體童年史:80年代·我有大頭,下雨不愁

中國百年個體童年史:80年代·我有大頭,下雨不愁

《中國百年個體童年史:80年代·我有大頭,下雨不愁》內容簡介:在每一個孩子心中都珍藏有一段最美好最獨特,且只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童年,那些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記憶,就如手指穿過清澈的小溪,雖然不曾抓住什麼,但我們卻能清楚地感受到它曾經流過並輕撫指間的那種美好。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百年個體童年史:80年代·我有大頭,下雨不愁
  • 類型:傳記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279430
  • 品牌: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作者:左月 周國平
  • 出版社: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191頁
  • 開本:16
  • 定價:20.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百年個體童年史:80年代·我有大頭,下雨不愁》主人公為“左月”,以口述或自述的方式,整理、記錄了自身的童年生活,並由此輻射出當時的社會景觀和風土變遷,圖文並茂,真實可感。在時間的橫截面和年代的縱坐標上,呈現80年代的童年史料和歷史面貌,既有個體微觀又有時代巨觀,堪稱一部珍貴的百年童年記錄樣本。

作者簡介

左月
1982年出生於北京。
現任北京花婆婆繪本小鋪裝幀設計師。

媒體推薦

我對這套書的創意頗為欣賞。策劃人挑選了九位作者,年齡依次從上個世紀10年代酷墊譽白到90年代,時間跨度近百年,請每人寫一本童年回憶。這些作者都是在北京度過童年的平凡人,回憶的也是一些平凡事,文字皆樸實,求的只是一個真。把這九本回憶連貫地讀下來,我們既可感受到不同年代兒童相同的童真和童趣,又能看到同一個北京從軍閥混戰、民國、新中國成立初直到“文革”和改革開放近百年變遷的軌跡。打通蒸境棕個體童年史和區域社會史,用童年記憶呈現時代變遷,我認為這個嘗試是這套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著名哲學家、作家周國平

圖書目錄

上篇 槐花·竹車·小哨兒
那年立冬,颳大風/8
槐花飄香的小榜雄院/11
我是奶奶的“大孫寶貝兒”/14
我是爺爺的“大孫寶貝兒”/16
到底誰是英雄/19
離不開的單兒單兒/21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24
一天的生活/27
奶奶講的故事/30
再見了,小哨兒/33
最棒的遊戲/36
茉莉茉莉花兒呀/39
一起喝豆汁兒吧/41
健民巷的能人奇事/43
傻斌子2號/46
臭美妞的時尚宣言/48
廁所真恐怖/51
綠色的小船/54
七月初七我們過“七夕”/56
奶奶愛年糕,年糕粘著奶奶/59
中篇 糖果·稻田·幼稚園
我不想去幼稚園/62
罐頭瓶里的酸三色糖/65
飢餓的星期六/68
擠車不容易/70
我們在北京的地下穿行而過/73
鐵道游擊隊之歌/76
幼稚園的一天/79
彆扭的小孩兒/81
馬大爺賣晚報/84
兩對雙胞胎/86
小熊小熊,蘑菇蘑菇/88
去學畫畫吧/90
肯德基是什麼雞? /93
我的胳膊掉了/95
胳膊又掉了/98
我家住在黃土高坡/101
我就是愛情? /103
下篇 桃花·秘密·班幹部
戴粉紙條的孩子/106
花開了,核桃掉下來了/109
體育課上一身汗/112
放學了/114
三加一個人的十二平米/117
白菜讓我遇險/120
小生活大智慧/123
有屎有鐘的馬刀舞曲/125
謊言/127
一危祝棕呼百應/130
老大的地位/132
學習上的那點事兒/135
學習之外的那些事兒/138
大花臉與小花旦/14l
大工廠/145
夜晚“麻將聲”/150
床底下的襪子/152
沒電樂/154
冰櫃殼的妙用/156
脖子上的鑰匙串/158
挖野菜/160
遇到麻煩的夏天/163
新來的班主任/167
好朋友,好姐妹/170
金魚變泥鰍/173
班級聯歡會/175
一年又一年/177
烙印/181
被淹沒的小院/186
後來/190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國人口已經超過十億,“計畫生育”被正式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只生一個好”這句口號成為了不能改變的事實。
這一年的11月8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出生了。
我出生在北京的南城,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爸爸媽媽分別是國營706廠和798廠的工人,在那個年代能成為一名工人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不過,我的到來是否也讓爸爸媽媽感到驕傲呢?
當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所有人都猜測我是個男孩兒。鄰踏慨乃居盧奶奶曾經拍著胸脯保證,以她生過七個孩子的經驗來看,必定是個小子。我奶奶也從我媽媽肚子的形狀、屁股的大小、走路的姿勢以及我的蠕動方法等等方面來驗證這個說法。
總之,那十個月對於全家人來說是無比歡樂的。
這其中,我爸爸無疑是最忙碌的。
他每天早上上班前都要砸上一堆核桃——這是媽媽一天的零食,晚上下班後又要忙著燉魚——這是媽媽晚餐必吃的一道菜。他還攢了十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台當時很時髦的三洋牌雙卡錄音機,為的是讓鄧麗君、王潔實、謝莉斯、聰明的一休哥每晚來給媽媽唱催眠曲。
聽媽媽說,後來有段時間,她一見到核桃和魚就想逃跑。好在熬過了十個月,我終於要出來了。
據爸爸回憶,他站在產房外面的那一刻,哪裡還會糾結什麼男孩兒凝戰籃判女孩兒的問題。就這么一個孩子,就這么一錘子的買賣,只要是健康的,就感謝老天爺了。
媽媽在產房裡辛苦了兩個小時,我終於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是個女孩兒。
盧奶奶的胸脯白拍了。
我爺爺我奶奶的“孫子夢”也徹底落空了。
但也許是我太有魅力了元挨說吧,沒幾天就先把爺爺奶奶征服了,“大孫寶貝兒”的地位就此確立。
多年以後的某一天,我看電視上說:很多偉人或者有大成就的人,出生時總是伴隨著奇異的自然現象,比如北斗七星連成一線呀,隕石的突然出現呀……
於是我問老爸:“我出生的時候有什麼特殊的自然現象嗎?”
老爸想了想,十分認真地說:“有。那天的天兒本來挺好,萬里無雲的,可就在你出生的前幾分鐘突然颳起了大風,像是旋風,天一下子就黑了,那會兒可剛是下午兩點多呀。”
等會兒,等會兒……
黑?旋風?黑旋風!那不是李逵來了嗎?!
好吧。
看來我注定是個平凡的北京小妞兒,生長在一個平凡的人家,有著平凡的長相和平凡人的智慧,享受著一個平凡人的幸福。
對了,我還有個平凡的小名兒——冬冬。

序言

童年記憶和時代變遷
哲學家、作家周國平
每個人都曾經是兒童,都有過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的時候。兒童的眼睛好奇而純淨,能見成人所不能見,在平淡中見有趣,在平凡中見真理。長大以後,我們幾乎不可避免地失去了這種眼光,但多少會記得當年用它看世界的印象,它是我們心靈中永遠的財富。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珍貴的童年記憶。童年是人生的黎明,萬物在晨曦里閃放著迷人的光輝。這光輝並未消散,在我們的記憶中,它永遠籠罩著我們的童年歲月。所以,一個人無論到了什麼年齡,回憶起童年歲月,心中都會有莫名的感動和惆悵。
每個人的童年記憶又是非常個體化的,並且必然會染上時代的色彩。在不同年代度過童年,童年生活及其留下的記憶會很不同。對於同一個年代,兒童和成人的視角也會很不同。映照在兒童的眼睛裡,相關年代的社會場景和風俗會呈現豐富而有趣的細節,從而為歷史記錄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角度。
基於上述理由,我對這套書的創意頗為欣賞。策劃人保冬妮挑選了九位作者,年齡依次從上個世紀10年代到90年代,時間跨度近百年,請每人寫一本童年回憶。這些作者都是在北京度過童年的平凡人,回憶的也是一些平凡事,文字皆樸實,求的只是一個真。把這九本回憶連貫地讀下來,我們既可感受到不同年代兒童相同的童真和童趣,又能看到同一個北京從軍閱混戰、民國、新中國成立初直到“文革”和改革開放近百年變遷的軌跡。打通個體童年史和區域社會史,用童年記憶呈現時代變遷,我認為這個嘗試是這套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戴粉紙條的孩子/106
花開了,核桃掉下來了/109
體育課上一身汗/112
放學了/114
三加一個人的十二平米/117
白菜讓我遇險/120
小生活大智慧/123
有屎有鐘的馬刀舞曲/125
謊言/127
一呼百應/130
老大的地位/132
學習上的那點事兒/135
學習之外的那些事兒/138
大花臉與小花旦/14l
大工廠/145
夜晚“麻將聲”/150
床底下的襪子/152
沒電樂/154
冰櫃殼的妙用/156
脖子上的鑰匙串/158
挖野菜/160
遇到麻煩的夏天/163
新來的班主任/167
好朋友,好姐妹/170
金魚變泥鰍/173
班級聯歡會/175
一年又一年/177
烙印/181
被淹沒的小院/186
後來/190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國人口已經超過十億,“計畫生育”被正式確定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只生一個好”這句口號成為了不能改變的事實。
這一年的11月8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出生了。
我出生在北京的南城,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爸爸媽媽分別是國營706廠和798廠的工人,在那個年代能成為一名工人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不過,我的到來是否也讓爸爸媽媽感到驕傲呢?
當我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所有人都猜測我是個男孩兒。鄰居盧奶奶曾經拍著胸脯保證,以她生過七個孩子的經驗來看,必定是個小子。我奶奶也從我媽媽肚子的形狀、屁股的大小、走路的姿勢以及我的蠕動方法等等方面來驗證這個說法。
總之,那十個月對於全家人來說是無比歡樂的。
這其中,我爸爸無疑是最忙碌的。
他每天早上上班前都要砸上一堆核桃——這是媽媽一天的零食,晚上下班後又要忙著燉魚——這是媽媽晚餐必吃的一道菜。他還攢了十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台當時很時髦的三洋牌雙卡錄音機,為的是讓鄧麗君、王潔實、謝莉斯、聰明的一休哥每晚來給媽媽唱催眠曲。
聽媽媽說,後來有段時間,她一見到核桃和魚就想逃跑。好在熬過了十個月,我終於要出來了。
據爸爸回憶,他站在產房外面的那一刻,哪裡還會糾結什麼男孩兒女孩兒的問題。就這么一個孩子,就這么一錘子的買賣,只要是健康的,就感謝老天爺了。
媽媽在產房裡辛苦了兩個小時,我終於來到了這個世界上。
是個女孩兒。
盧奶奶的胸脯白拍了。
我爺爺我奶奶的“孫子夢”也徹底落空了。
但也許是我太有魅力了吧,沒幾天就先把爺爺奶奶征服了,“大孫寶貝兒”的地位就此確立。
多年以後的某一天,我看電視上說:很多偉人或者有大成就的人,出生時總是伴隨著奇異的自然現象,比如北斗七星連成一線呀,隕石的突然出現呀……
於是我問老爸:“我出生的時候有什麼特殊的自然現象嗎?”
老爸想了想,十分認真地說:“有。那天的天兒本來挺好,萬里無雲的,可就在你出生的前幾分鐘突然颳起了大風,像是旋風,天一下子就黑了,那會兒可剛是下午兩點多呀。”
等會兒,等會兒……
黑?旋風?黑旋風!那不是李逵來了嗎?!
好吧。
看來我注定是個平凡的北京小妞兒,生長在一個平凡的人家,有著平凡的長相和平凡人的智慧,享受著一個平凡人的幸福。
對了,我還有個平凡的小名兒——冬冬。

序言

童年記憶和時代變遷
哲學家、作家周國平
每個人都曾經是兒童,都有過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的時候。兒童的眼睛好奇而純淨,能見成人所不能見,在平淡中見有趣,在平凡中見真理。長大以後,我們幾乎不可避免地失去了這種眼光,但多少會記得當年用它看世界的印象,它是我們心靈中永遠的財富。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珍貴的童年記憶。童年是人生的黎明,萬物在晨曦里閃放著迷人的光輝。這光輝並未消散,在我們的記憶中,它永遠籠罩著我們的童年歲月。所以,一個人無論到了什麼年齡,回憶起童年歲月,心中都會有莫名的感動和惆悵。
每個人的童年記憶又是非常個體化的,並且必然會染上時代的色彩。在不同年代度過童年,童年生活及其留下的記憶會很不同。對於同一個年代,兒童和成人的視角也會很不同。映照在兒童的眼睛裡,相關年代的社會場景和風俗會呈現豐富而有趣的細節,從而為歷史記錄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角度。
基於上述理由,我對這套書的創意頗為欣賞。策劃人保冬妮挑選了九位作者,年齡依次從上個世紀10年代到90年代,時間跨度近百年,請每人寫一本童年回憶。這些作者都是在北京度過童年的平凡人,回憶的也是一些平凡事,文字皆樸實,求的只是一個真。把這九本回憶連貫地讀下來,我們既可感受到不同年代兒童相同的童真和童趣,又能看到同一個北京從軍閱混戰、民國、新中國成立初直到“文革”和改革開放近百年變遷的軌跡。打通個體童年史和區域社會史,用童年記憶呈現時代變遷,我認為這個嘗試是這套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