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照相館

中國照相館

1937年江蘇武進人吳建屏到上海灘闖世界,在當時的上海靜安寺開了一家照相館,取名中國照相館,目前是中國貿易局評選的“全國照相業十佳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照相館
  • 外文名:China Photo Studio
  • 營業時間:9:00-20:00
基本介紹,中國照相館光影史,改組,新生髮展,來歷,上個世紀30年代,新中國成立以後,發展進程,老字號帶來機遇,進入北京,搬遷,歷史故事,熱情,落淚的故事,重煥光彩,品牌形象,深化改革,今日發展,盛名的企業,數碼影像設備,文化理念,榮譽榜,

基本介紹

從1956年由上海遷京落戶到王府井大街已44年。在新的市場形勢下,中國照相充分利用優秀攝影人才,在服務領域中創新。中國照相館三大支柱服務項目是:婚紗攝影、藝術肖像攝影、廣告攝影,並與之配套的還有證件、護照移民、兒童照、團體照、“全家福”家庭合影照等項目。

中國照相館光影史

1937年江蘇人吳建屏在上海創辦中國照相館
1939年推出明星照片配合電影宣傳的業務,收到奇效,自此中國照相館揚名上海灘
1956年中國照相館由上海進京,落戶北京王府井大街
1997年孫秀珍出任中國照相館總經理,在她的領導下中國照相館開始了一系列企業改革
1999年抓住老年節契機,中國照相館推出上門免費照相業務,成為中國照相館起死回生的轉折點
2001年中國照相館全面完成企業改制
2002年中國照相館第一家分店——交道口分店開業
2006年中國照相館被商務部再次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改組

中國照相館完成了從集體制到股份制的改組,改組後職工控股達到了70%。企業的改制對職工,尤其是普通職工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是老字號,有著父輩、子輩都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的特殊傳統,並且,原有的老職工,在現代社會裡二次就業很有難度。在一份2004年中國照相館“第一屆董事會述職報告”中看到這樣一段話:只要職工不提出自己要走,企業決不與一個職工解除勞動契約。
中國照相館曾為多位名人拍照中國照相館曾為多位名人拍照

新生髮展

姑且不論這種模式對一個現代企業的適應性,對一個老字號來說,它總有一些特別的氣質是市場改變不了的,或者是改變起來相當緩慢的。中國照相館的這種有著人文關懷的性格,或許就是她特有的氣質,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任何變化。
基於豐富京城服務業的需要,中國照相館進京後,果斷地把服務對象從最初的名門望族和明星轉向了一般工人、農民,尤其是剛剛進城的解放軍官兵。當然,為普通大眾服務,並不意味著中國照相館就沒有“新鮮玩意”了。在這期間,或許是由於上海老店特有的市場化經營傳統,中國照相館在當時非常“出位”地首創了北京照相業禮服出租和鮮花專供等項目,並頗受顧客的好評。

來歷

上個世紀30年代

說起中國照相館的來歷,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30年代。1937年江蘇武進人吳建屏到上海灘闖世界,在當時的上海靜安寺開了一家照相館,取名中國照相。1939年上海滬光電影院首映由陳雲裳梅熹主演的《木蘭從軍》,吳建屏和電影院聯手加工、印製了5萬張陳雲裳不同姿態的照片,買一張影票送一張明星照片,在當時的“十里洋場”轟動一時,上海人由此記住了“中國照相館”。
當時照相的老工具當時照相的老工具

新中國成立以後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照相館把服務對象轉向工人、農民和解放軍官兵,它首創的禮服出租和鮮花專供等服務項目招攬了大批顧客,生意十分興隆。到了1956年公私合營後,為回響周總理“繁榮北京服務業”的號召,16位中國照相館的職工帶著老婆、孩子以及照相館裡的全部家什,與當年同批遷京的上海服務業職工一起,乘坐一趟鐵皮列車來到了北京。
關於中國照相館遷京後的位置,中央領導也頗費了一番心思,最後還是周總理親自選定:“放在王府井挺好,而且要放在王府井口上。”1956年9月25日,中國照相館在王府井大街南口正式營業,從此開始了“服務首都人民”的新曆程。

發展進程

老字號帶來機遇

如果從地域給老字號帶來機遇的角度看,中國照相館的紅色發軔應該從1956年算起;但若加上在上海老店的那段時間,它的歷史要更長一些。儘管這個時期缺乏史料,不過民間通過口耳相傳的說法卻相當鮮活:1937年,江蘇武進縣人吳建屏到上海灘闖世界,在上海靜安寺開了一家照相館。這是一個業內比較公認的關於中國照相館創始的說法。創立之初的中國照相館在一些經營策略上非常超前:1939年,上海滬光電影院首映由陳雲裳梅熹主演的《木蘭從軍》,吳建屏和電影院聯手加工、印製了5萬張陳雲裳不同姿態的照片,買一張電影票就送一張明星照片,這種非常具有開創性的藉助明星的市場化運作,收到了出奇的效果,也正是經過一系列類似的造勢後,上海人牢牢記住了中國照相館的名號。
知青老照片知青老照片

進入北京

中國照相館進入北京後,最初被安排到了當時北京城的商業中心——王府井大街的南口,這段時間從1956年一直延續到1988年。後來由於建設東方新天地,照相館被搬遷至王府井大街西邊的女子百貨大廈里。據店裡工作人員的回憶,搬到女子百貨那段時間是中國照相館擁有地盤最闊綽的一個時期,當時整個女子百貨大廈北頭的1~8層都屬於中國照相館。從1988年一直到1999年,算起來剛好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時期,當時北京的整體服務業市場非常看好——從8層樓照相館的規模也可以看出這一點:當時的北京以至於全國的服務消費需求非常旺盛。據解黔雲回憶,那個時期的中國照相館,在北京乃至全國都有口碑。也正是在那一階段,中國照相館呈現出幾大鮮明特色:個人肖像照、婚紗照、兒童照完全成型。

搬遷

1999年,因為發展的需要,中國照相館搬遷到王府井大街180號如今的位置。起先只有一個三層樓,由於業務的拓展,又在三樓上加蓋了一層作為辦公區。不過這個二次工程在外表看來不很明顯,整棟樓的結構依然保持得很好。經過兩次變遷,中國照相館一直都未曾離開過王府井這塊商業寶地。

歷史故事

熱情

對於許多老北京來說,姚經才的名字就如同中國照相館的招牌一樣熟悉和親切。這個15歲進入照相館學徒,37歲帶著家人遷來北京,1997年患病辭世的特級攝影技師,在以自己手中的相機和質樸的為人贏得眾多顧客口碑的同時,也將對攝影藝術滿腔的執著和熱愛永遠留在了北京這塊異鄉的土地上。
中國照相館幫周總理拍的照片中國照相館幫周總理拍的照片
“在我心裡,與其說父親是一個攝影大師,倒不如說他是一個性格開朗熱情、愛吃爆肚馮和全聚德烤鴨的可愛老頭。”同樣在中國照相館工作的姚建中姚經才的小兒子,今年已經是45歲的他提起父親時卻顯得像個孩子,“我是聽著父親講述遷京盛況和照相館裡的故事長大的。”在所有的典故中,姚建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周總理來照相的故事。1956年10月的一個星期天,時任中國照相館經理的姚經才和同事張孔嘉正在為顧客照相,在沒有任何通知的情況下,周恩來總理走進攝影室,悄悄挨著前面的顧客坐下。當他們發現總理後,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計,緊緊握住總理的手,請他先照。然而總理卻說:“按秩序嘛,誰先來誰先照么。”輪到總理後,姚經才和張孔嘉顯得有些緊張,總理又打趣說:“這是你們第一次給我拍照吧,熟悉了就好了。你們是專家,我相信你們一定能照好的。”在真誠和熱情的鼓勵下,姚經才按下了快門。正是這幅被總理一生使用的標準像,後來還被鄧穎超大姐定為了總理遺像的照片,成了中國攝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而更令姚經才感動的是,為了表示對他們的感謝,總理還破例將這幅照片的原片送給他們留作紀念。

落淚的故事

一張照片讓被拍者落淚
姚建中一樣經常聽故事的還有姚老師傅的徒弟解黔雲。作為中國照相館的第二代特級攝影大師,解黔雲從1961年入行至今,從未忘記過當年對師傅許下的“願與事業共白頭”的諾言。在幾十年的攝影生涯中,解黔雲拍攝的肖像照不僅深受顧客喜愛,還多次問鼎過全國攝影大賽。而曾經一位左眼殘疾的老人在看到解黔雲巧妙布光後拍攝的照片喜極而泣的情景,更是讓他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特別的意義:“每個人都有愛美的權利,我想做的就是把人們最美的一瞬間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來。”如今早已到了退休年齡的解黔雲又接受了單位的返聘,抱病回到剛剛開張的金源分店,回到了他喜愛的肖像攝影工作中。

重煥光彩

熬過慘澹老字號重煥光彩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照相館剛剛遷京時,“每天從凌晨四五點鐘就在店門前排起了長隊,有專門工作人員向顧客分發號牌,一般號牌發至下午3點,但拍攝室每天要忙至深夜10點左右才能收工打烊。”
1992年王府井大街改造工程開始,客流量呈下滑趨勢、整個影樓市場呈現疲軟,中國照相館陷入了從未有過的低谷。
從1992年至1995年初,因經營不利,上級公司三次更換了企業的主要領導,但仍未阻止中國照相館經營狀況一再下滑的頹勢。企業應對無方、領導茫然無措、員工人心惶惶,這就是現任中國照相館總經理孫秀珍1997年8月赴任時面臨的窘境。為了在市場經濟中生存與發展,經過市場調查,中國照相館決定打破傳統坐店經營方式,抓住1999年國際老人年的契機,走出店門,開展為老年人免費拍照、並贈送照片的活動。這項看似冒險的活動最終為中國照相館贏得了許多回頭客,將中國照相館從企業的“生死線”上拉了回來。如今坐落在王府井大街180號、營業面積900多平方米的中國照相館,擁有五家分店、300多萬進口數碼設備,年營業額達到2500多萬元。

品牌形象

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照相以精湛的技藝和厚道的商德為中外顧客服務,受到包括周總理等偉人在內的數以萬計的顧客的好評。用鏡頭寫照了輝煌的業績,在歷屆全國“婚紗攝影”“藝術肖像攝影”、“廣告攝影”等大賽中榮獲數不勝舉的大獎、金獎。1993年被國家內貿部授予“中華老字號”名店稱號;2000年被國家內貿局授予“全國十佳照相館”稱號。
逐漸發展起來的中國照相館逐漸發展起來的中國照相館
中國照相的三大支柱服務項目是:婚紗攝影、藝術肖像攝影、廣告攝影,並與之配套的還有證件、護照、移民、兒童照、團體照、“全家福”家庭合影照等項目。照相器材銷售、數碼沖擴等業務的實力在京城也是出類拔萃的。綜合實力還顯示在強大的、完全數位化的後期加工上;可製作巨副廣告圖片、燈箱片、巨型圖片精修精放、訪油畫、裝裱電子畫冊、美工設計相冊等是同行業中的佼佼者。
中國照相與中國的攝影事業相伴而生,作為老字號企業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這裡有“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孫秀珍;全國勞動模範解黔雲;人像大師、名師、國家級評審、高級技師近百人。可謂先進人物眾多,技術力量雲集。中國照相在人才、技術、設備及製作能力上始終保持引領行業的強大的優勢。

深化改革

中國照相在不斷深化改革的進程中,特別是在改制以來,轉變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化企業的機制。與時俱進,銳意進取,以市場為導向,堅持經濟創新,大刀闊斧開拓市場,豐富服務項目。除舊布新,遠見卓識的以最先進的數碼設備,更替了日漸落伍的傳統生產流程。大大提升了企業競爭能力。使老字號企業充滿了活力,煥發了青春。多年以來,中國照相以服務社會,造福民眾為宗旨。堅持誠信經營,特色服務,贏得了廣泛良好的社會口碑。在服務項目上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理念,在保持和發揚優秀傳統服務項目的基礎上,開發了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精品項目,為不同需求的顧客提供了“隨心所欲”的選擇。
發展中的中國照相館發展中的中國照相館
藝術肖像照,久負盛名。眾所周知,室內人像藝術照是中國照相的看家本行,曾為毛澤東周總理班禪大師李鐵映賈慶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提供過拍照、精修、巨幅製作等技術含量極高的服務;也為侯寶林茅以升姜昆李素麗等社會名流留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為千千萬萬普通百姓記錄了美好的人生瞬間。著名電影藝術家謝添曾贈墨寶“凝聚光和影,融匯美與情”。今天仍有更多的顧客慕名而來。他們當中有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兩會”代表、奧運冠軍、科技專家、明星名流及芸芸大眾。
“全家福”照,享譽京華。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若是在哪個京城百姓家裡的牆上,掛著一幅百看不厭的全家合影照,十有八九是出自中國照相的手筆;那生動的構圖,和諧的影調和洋溢在全家老少臉上的幸福的笑容,都顯現了中國照相技藝的優良品質。由於豐富的經驗、紮實的功底及高度的責任感,中國照相一直以來受到大眾的青睞,有相當一部分客人是“捨近求遠”慕名而來。

今日發展

盛名的企業

憑著敬業、勤業的精神,中國照相現在已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享有盛名的企業。出眾的業績和不斷進取的精神,使中國照相已發展成為擁有一家王府井總店和分布在京城的四家分店、並有天安門廣場攝影服務部的具有相當規模和實力的照相業的龍頭企業。

數碼影像設備

中國照相備有最先進的數碼影像設備,從前期拍攝到後期製作完全數位化的生產流程。
交道口店是於2002年是遷址到交道口東大街的。交通便利、環境幽雅、裝修入時、設備精良、服務項目齊全。是以數碼攝影和兒童攝影精品項目領銜的,兼顧其他業務的綜合相館。店內全部由中青年技師組合的技術力量觀念時尚、工作積極、服務熱情。除了店內一應俱全的服務外,還能為企事業單位、廠礦、學校提供預約外照服務。

文化理念

“凝聚光和影,融匯美與情”是中國照相工作的境界;勤業、敬業是中國照相企業的精神。
為了繁榮中國的攝影事業,更好的為廣大的民眾服務,中國照相人將銳意創新不斷進取,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品牌效應,為建設新北京,新奧運、為營造和諧社會貢獻力量。努力使作品成為廣大民眾幸福生活的見證,讓整個射影藝術市場由於中國照相的精彩而更加輝煌燦爛。

榮譽榜

中國照相館被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中國照相館是全國第一批認定的照相行業獲取的“中華老字號”這一稱號。
中國照相館建店85年來,秉承創始人的“做大做強”的發展願望,在實踐中不斷開拓創新,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使中國照相館從最初100多平米的小照相館,發展成為現在幾千平米的綜合照相館。在北京成為婦孺皆知的名牌企業。建國後從1954年起,承擔了歷屆全國人代會、黨代會、全國政協以及全國大型會議、中央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團體合影照的政治任務,拍攝合影照數萬次無一例差錯,形成了以長條相為核心,以全家福、兒童照、婚紗照、戲裝照、證件照藝術照為特色的綜合照相館。中國照相館“讓微笑成為永恆”為質量保證,以高端精品、特色作為發展之本,以“誠信、服務、質量”作為服務之策,竭誠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可靠的質量、誠信的服務和獨特的視覺享受。
據了解,中國照相館是國內貿易局評選的“全國照相業十佳企業”。從1956年由上海遷京落戶到王府井大街已44年。在新的市場形勢下,中國照相充分利用優秀攝影人才,在服務領域中創新。1999年是國際老人年,他們到機關、廠礦等現場為60歲以上老人免費拍攝生日照。2008年,該單位又成立了六支社區服務外拍小分隊,正式開通“社區服務攝影直通車”專項服務,充分發揮名店名師的優勢,走出店堂,進入社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