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資源

中國水資源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僅2002年,全國淡水取用量達到5497億立方米,大約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國1995年淡水供應量4700億立方米的約1.2倍。

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資源僅占其總水量的2. 5%,其中70%以上被凍結在南極和北極的冰蓋中,加上難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凍積雪,有86%的淡水資源難以利用。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目前,全世界有1 /6的人口、約10億多人缺水。專家估計,到2025年世界缺水人口將超過25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水資源
  • 外文名:water resources of China
  • 鹹水比例:97.47%
  • 淡水比例:2.53%
  • 2008年降水量:654.8mm
概況,水資源數量,水資源時空變化,2008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水資源量,蓄水動態,開發利用,水體水質,2013年中國水資源公報,水資源量,蓄水動態,水資源開發利用,1997~2006年統計數據簡析,相關節日“世界水日”,其他,中國淡水湖,五大淡水湖排名,

概況

水是維繫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雖然有71%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是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在全部水資源中,97.47%是無法飲用的鹹水。在餘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過十四億的兒童、婦女及男人無法獲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來維持他們的基本需求。在許多層面,水資源和健康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所做的每項決策事實上都和水、以及水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有關。

水資源數量

中國土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總量約6萬億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為628毫米, 比亞洲平均年降水深少114毫米。根據1956~1979年同步期年徑流資料分析計算,全國河川年徑流量的多年平均值為27120億立方米,中等乾旱年(4年—遇)為24530億立方米,嚴重乾旱年(20年一遇)為22420億立方米。全國地下水礦化度小於2克/升的淡水區面積(不包括沙漠面積)約860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下水年補給量為8250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河川徑流中包括很大部分地下水排泄量,動態地下水也有一部分由河川徑流所補給,故不能將河川徑流量與地下水補給量相加作為水資源總量,應扣除兩者之間相互轉化的重複水量。根據1985年《中國水資源評價》的資料, 這項重複水量達7320億立方米, 全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8041億立方米。分區水資源見表。中國河川徑流總量與世界各國比較,次於巴西、蘇聯、加拿大、美國、印度尼西亞等五國,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年徑流量2670立方米,相當於世界平均數的1/4;按耕地平均每畝占有年徑流量1800立方米,約相當於世界平均數的2/3。
中國分區水資源數量表
分 區 名 稱
面 積
(萬平方公里)
降 水
總 量
(億立方米)
河 川
徑 流 量
(億立方米)
地 下 水
補給 量
(億立方米)
水 資 源
總 量
(億立方米)
產 水
系 數
產 水 模 數
(萬立方米/平方公里)
黑龍江流域片
90.34
4358
1166
431
1334
0.306
14.77
遼河流域片
34.50
1915
487
194
575
0.300
16.67
海灤河流域片
31.82
1775
288
265
428
0.241
13.45
黃河流域片
79.47
3719
662
406
740
0.199
9.32
淮河流域片
32.92
2839
741
393
964
0.340
29.28
長江流域片
180.85
19162
9512
2462
9587
0.500
53.01
珠江流域片
58.06
8945
4685
1115
4706
0.526
81.05
浙閩台諸河片
23.98
4342
2557
613
2591
0.597
108.04
西南諸河片
85.14
7846
5853
1540
5853
0.746
68.75
內陸諸河片
332.17
4989
1064
786
1161
0.233
3.49
額爾齊斯河
5.27
186
100
44
102
0.548
19.25

北 方 六 片
(含額爾齊斯河)
606.49
19781
4508
2519
5304
0.268
8.75
南 方 四 片
348.04
40295
22607
5730
22737
0.564
65.33
全 國
954. 53
60076
27115
8249
28041
0.467
29.38

水資源時空變化

中國位於太平洋西岸,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大陸性季風氣候非常顯著,因而造成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均和時程變化的兩大特點。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依次可劃分為多雨、濕潤、半濕潤、半乾旱、乾旱等五種地帶。由於降水量的地區分布很不均勻,造成了全國水土資源不平衡現象,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國的36%,而水資源量卻占全國的80%;黃、淮、海三大流域,水資源量只占全國的8%,而耕地卻占全國的40%,水土資源相差十分懸殊。降水量和徑流量的年內、年際變化很大,並有少水年或多水年連續出現。全國大部分地區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東南沿海各省,雨季較長較早。降水量最集中的為黃淮海平原的山前地區,汛期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有的年份一天大暴雨超過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北方大於南方,黃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中出現過連續11~13年的枯水期,也出現過連續7~9年的豐水期。有的年份發生北旱南澇,另外一些年份又出現北澇南旱。上述水資源特點是造成中國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2008年中國水資源公報

2008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各級水利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著力推進民生水利,統籌推進了水利建設、管理、改革等各項工作。2008年,中國自然災害非常嚴重。南方嚴重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涉及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設施遭受嚴重損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造成8個省(直轄市)大量水庫、水電站和堤防受損,並形成眾多的堰塞湖;黃河遭遇了40年來最嚴重的凌汛,出現重大險情;全年有10個颱風或熱帶風暴登入,珠江發生了流域性較大洪水,長江流域發生了罕見晚秋汛;東北、華北、西北和黃淮等部分地區發生了近5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部分地區因旱發生飲水困難。面對罕見的自然災害,水利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堅持以人為本,及時啟動應急回響預案,調動全行業力量,全力以赴抗災救災,積極參與災後重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民眾生命安全和生產生活,最大程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
水

水資源量

降水量。2008年全國平均年降水量達到654.8mm,折合降水總量為62000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偏多1.9%。從水資源分區看,松花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西北諸河6個水資源一級區(簡稱北方6區,下同)面平均降水量為322.6mm,比常年值偏少1.7%;長江(含太湖)、東南諸河、珠江、西南諸河4個水資源一級區(簡稱南方4區,下同)面平均降水量為1244.3mm,比常年值偏多3.7%。在31個省級行政區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廣東和海南偏多20%左右;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個省(自治區),其中寧夏黑龍江的偏少程度超過10%。
中國水資源
地表水資源量。2008年全國地表水資源量26377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278.6mm,比常年值偏少1.2%。從水資源分區看,北方6區地表水資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6%,南方4區比常年值偏多1.7%。在31個省級行政區中,地表水資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海南、天津、上海、廣東、廣西偏多程度在36%~20%之間,黑龍江、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寧夏偏少程度在50%~30%之間。
2008年,從國境外流入中國境內的水量為233億立方米;從國內流出國境的水量為6057億立方米,流入國際邊界河流的水量為647億立方米;全國入海水量為16101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2008年全國礦化度小於等於2g/L地區的地下水資源量為8122億立方米,其中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為1736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為6683億立方米,平原區與山丘區之間的地下水資源重複計算量為297億立方米。2008年全國平原區地下水總補給量為1806億立方米,其中北方6區平原地下水總補給量為1473億立方米,占全國總補給量的81.6%。北方平原區的地表水體入滲補給量、降水入滲補給量、山前側滲補給量和井灌回歸補給量分別占36.3%、51.2%、7.9%和4.6%。
中國水資源量中國水資源量
水資源總量。2008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7434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少1%。地下水與地表水資源不重複量為1057億立方米,占地下水資源量的13%,也就是說,地下水資源量的87%與地表水資源量重複。北方6區水資源總量4601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少12.5%,占全國的16.8%;南方4區水資源總量為22834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1.7%,占全國的83.2%。全國水資源總量占降水總量的44.2%,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29萬立方米。從總量來看,按照2009年的最新統計,中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8124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

蓄水動態

大中型水庫蓄水動態。2008年對全國500座大型水庫和2980座中型水庫進行統計,水庫年末蓄水總量為3083億立方米,比年初蓄水總量增加360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年末蓄水量為2751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345億立方米;中型水庫年末蓄水量為332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15億立方米。北方6區水庫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減少52億立方米,其中黃河區減少35億立方米;南方4區水庫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412億立方米,其中長江區和珠江區分別增加242億立方米和142億立方米。各省級行政區水庫年末蓄水量與年初比較,湖北廣西貴州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庫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430億立方米,河南青海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庫蓄水量減少,共減少蓄水量70億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
北方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動態。2008年,北方17個省級行政區對77萬平方公里平原地下水開採區進行了統計分析,年末淺層地下水儲存量比年初減少38億立方米。在各水資源一級區中,僅海河區和遼河區地下水儲存量增加,西北諸河區、黃河區、淮河區、松花江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西北諸河區減少32億立方米,其餘3區減少幅度在2億~8億立方米之間。按省級行政區統計,地下水儲存量增加的僅有6個省級行政區,其中河北遼寧增加較多,分別增加近5億立方米;儲存量減少的有11個省級行政區,其中新疆減少最多,達28億立方米,陝西黑龍江甘肅、減少幅度在4億~6億立方米之間。
平原區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008年,21個省級行政區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簡稱漏斗)進行了不完全調查,共統計漏斗81個,漏斗總面積7萬平方公里。在38個淺層(潛水)漏斗中,年末漏斗面積大於500平方公里的共11個,年末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大於20m的共24個。在43個深層(承壓水)漏斗中,年末漏斗面積大於500平方公里的共25個,年末漏斗中心水頭埋深大於50m的共13個。2008年末與年初相比,淺層漏斗面積擴大的有21個,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1個;深層漏斗面積擴大的有9個,中心水頭下降的有10個。

開發利用

供水量。2008年全國總供水量5910億立方米,占當年水資源總量的21.5%。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2%,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3%,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5%。在4796億立方米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33.8%,引水工程占38.6%,提水工程占24.9%,水資源一級區間調水占2.7%。在1085億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中,淺層地下水占80.1%,深層承壓水占19.4%,微鹹水占0.5%。
中國水資源
北方6區供水量2622億立方米,占全國總供水量的44.4%;南方4區供水量3288億立方米,占全國總供水量的55.6%。南方各省級行政區以地表水源供水為主,大多占其總供水量的90%以上;北方各省級行政區地下水源供水占有較大比例,其中河北、北京、山西、河南4個省(直轄市)占總供水量的50%以上。
另外,全國直接利用海水總計411億立方米,主要作為火(核)電的冷卻用水。其中廣東、浙江和山東利用海水較多,分別為204億立方米、119億立方米和33億立方米。
用水量。2008年全國總用水量5910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占12.3%,工業用水占23.7%,農業用水占62.0%,生態與環境補水(僅包括人為措施供給的城鎮環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濕地補水)占2.0%。與2007年比較,全國總用水量增加91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加19億立方米,工業用水減少7億立方米,農業用水增加65億立方米,生態與環境補水增加14億立方米。在各省級行政區中用水量大於400億立方米的有江蘇、新疆、廣東3個省(自治區),用水量少於50億立方米的有天津青海北京西藏海南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75%以上的有新疆、寧夏、西藏、內蒙古、甘肅、海南6個省(自治區),工業用水占總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慶、福建、江蘇、湖北、貴州、安徽7個省(直轄市),生活用水占總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重慶和天津3個直轄市。
用水消耗量。2008年全國用水消耗總量3110億立方米,其中農業耗水占74.7%,工業耗水占10.7%,生活耗水占12.4%,生態與環境補水耗水占2.2%。全國綜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為53%,乾旱地區耗水率普遍大於濕潤地區。各類用戶耗水率差別較大,農田灌溉為62%,工業為24%,城鎮生活為30%,農村生活為85%。
廢污水排放量。廢污水排放量是指工業、第三產業和城鎮居民生活等用水戶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排放量和礦坑排水量。2008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758億噸。
用水指標。2008年,全國人均用水量為446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價格)用水量為193立方米。城鎮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為每日212L,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為每日72L,農田實灌面積畝均用水量為435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當年價)用水量為108立方米。按可比價計算,2008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07年下降了7%和9%。
中國水資源供用水量中國水資源供用水量
各省級行政區的用水指標值差別很大。從人均用水量看,大於600立方米的有新疆、西藏、寧夏、黑龍江、江蘇、內蒙古、廣西、上海、青海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新疆、西藏、寧夏分別達2500立方米、1315立方米、1208立方米;小於300立方米的有山西、天津、北京、陝西、山東、河南、四川、貴州、河北、重慶10個省(直轄市),其中山西最低,僅167立方米。從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看,新疆和西藏2個自治區較高,分別為1209立方米和948立方米;小於100立方米的有北京、天津、山東、山西、上海、浙江6個省(直轄市),其中北京、天津分別為30立方米和34立方米。

水體水質

河流水質。2008年,對約15萬平方公里的河流水質進行了監測評價,Ⅰ類水河長占評價河長的3.5%,Ⅱ類水河長占31.8%,Ⅲ類水河長占25.9%,Ⅳ類水河長占11.4%,Ⅴ類水河長占6.8%,劣Ⅴ類水河長占20.6%。全國全年Ⅰ~Ⅲ類水河長比例為61.2%,與2007年基本持平。各水資源一級區中,西南諸河區、西北諸河區、長江區、珠江區和東南諸河區水質較好,符合和優於Ⅲ類水的河長占95%~64%;海河區、黃河區、淮河區、遼河區和松花江區水質較差,符合和優於Ⅲ類水的河長占35%~47%。
湖泊水質。對44個湖泊的水質進行了監測評價,水質符合和優於Ⅲ類水的面積占44.2%,Ⅳ類和Ⅴ類水的面積共占32.5%,劣Ⅴ類水的面積占23.3%。對44個湖泊的營養狀態進行評價,1個湖泊為貧營養,中營養湖泊有22個,輕度富營養湖泊有10個,中度富營養湖泊有11個。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湖”情況如下:
太湖:若總磷、總氮參加水質評價,湖體水質均劣於Ⅲ類,Ⅳ類、Ⅴ類、劣Ⅴ類水面積分別占評價面積的7.4%、27.2%和65.4%。若總磷、總氮不參加水質評價,則Ⅱ類水面積占18.8%,Ⅲ類水面積占64.5%,IV類水面積占13.8%,劣Ⅴ類水面積占2.9%。除東太湖和東部沿岸帶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外,其他湖區均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滇池:耗氧有機物及總磷和總氮污染均十分嚴重。無論總磷、總氮是否參加評價,Ⅴ類水面均占評價水面的28.3%,劣Ⅴ類水面占71.7%。全湖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巢湖:西半湖污染程度明顯重於東半湖。若總磷、總氮不參加評價,東半湖評價水面水質為Ⅲ類,西半湖評價水面為Ⅳ類,總體水質為Ⅳ類。若總磷、總氮參加評價,東半湖評價水面水質為Ⅳ~Ⅴ類,西半湖為劣Ⅴ類,總體水質為劣Ⅴ類。東半湖處於中營養狀態,西半湖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水庫水質。在監測評價的378座水庫中,水質優良(優於和符合Ⅲ類水)的水庫有303座,占評價水庫總數的80.2%;水質未達到Ⅲ類水的水庫有75座,占評價水庫總數的19.8%,其中水質為劣Ⅴ類水的水庫有16座。對347座水庫的營養狀態進行評價,中營養水庫有241座,輕度富營養水庫86座,中度富營養水庫18座,重度富營養水庫2座。
省界水體水質。對全國298個省界斷面的水質進行了監測評價,水質符合和優於地表水Ⅲ類標準的斷面數占總評價斷面數的44.6%,水污染嚴重的劣Ⅴ類占27.5%。各水資源一級區中,省界斷面水質較好的是西南諸河區和東南諸河區,淮河區、海河區、遼河區省界斷面水質較差。省界斷面的主要超標項目是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揮發酚等。
中國水資源
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狀況。2008年全國監測評價水功能區3219個,按水功能區水質管理目標評價,全年水功能區達標率為42.9%,其中一級水功能區(不包括開發利用區)達標率為53.2%,二級水功能區達標率36.7%。在一級水功能中,保護區達標率為65.5%,保留區達標率為67.7%,緩衝區達標率為25.9%。
地下水水質。2008年,根據641眼監測井的水質監測資料,北京、遼寧、吉林、上海、江蘇、海南、寧夏、廣東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地下水水質進行了分類評價。水質適合於各種使用用途的Ⅰ~Ⅱ類監測井占評價監測井總數的2.3%,適合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及工農業用水的Ⅲ類監測井占23.9%,適合除飲用外其它用途的Ⅳ~Ⅴ類監測井占73.8%。

2013年中國水資源公報

2013年,我國乾旱、洪澇及颱風災害頻發、重發,黑龍江、嫩江、松花江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黑龍江下游洪水超百年一遇。一些地區發生了較為嚴重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地質災害。有14個颱風影響我國,9個在東南沿海登入,雙颱風甚至三颱風生成較多,風雨、潮洪交織影響。西南、西北等地發生冬春旱,江淮、江南及西南部分地區發生嚴重伏旱。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和汪洋副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超前部署、科學防控、有效應對,防汛抗旱取得重大勝利,洪澇災害死亡人數較2000年以來均值減少5成,完成抗旱澆地3.7億畝次,解決了2007萬農村民眾因旱臨時飲水困難,最大程度減輕了災害損失,保障了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城鄉供水安全。
2013年,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取得顯著成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建立由政府主要負責人負總責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行政首長負責制,水利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0個部門組建考核工作組。絕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完成控制指標分解到地級行政區域。重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有序推進,基本實現省界緩衝區水質斷面監測全覆蓋。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開展,水利部聯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開展節水產品普及推廣和質量提升行動,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教育部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教育基地等節水載體建設。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管理、入河排污口監管不斷強化,地下水治理與保護逐步加強。印發《水利部關於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意見》,啟動46個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應急水量統一調度,妥善處置濁漳河等19起突發水污染事件。七大流域綜合規劃(修編)經國務院批覆實施,水利規劃體系不斷完善。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全面完成,普查成果得到廣泛套用。

水資源量

降水量2013年,全國平均降水量661.9mm,折合降水總量62674.4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3.0%。從水資源分區看,松花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西北諸河6個水資源一級區(以下簡稱北方6區)平均降水量為362.4mm,比常年值偏多10.4%;長江(含太湖)、東南諸河、珠江、西南諸河4個水資源一級區(以下簡稱南方4區)平均降水量為1193.3mm,與常年值接近。從行政分區看,東部11 個省級行政區( 以下簡稱東部地區) 平均降水量1178.4mm,比常年值偏多6.6%;中部8個省級行政區(以下簡稱中部地區)平均降水量913.7mm,與常年值接近;西部12個省級行政區(以下簡稱西部地區)平均降水量517.8mm,比常年值偏多3.2%。
地表水資源量2013年全國地表水資源量26839.5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283.4mm,比常年值偏多0.5%。從水資源分區看,北方6區地表水資源量為5538.2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91.4mm,比常年值偏多26.4%;南方4區為21301.3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624.1mm,比常年值偏少4.6%。從行政分區看,東部地區地表水資源量5751.7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539.6mm,比常年值偏多10.9%;中部地區地表水資源量6254.4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374.9mm,比常年值偏少0.8%;西部地區地表水資源量14833.4億立方米,折合年徑流深220.2mm,比常年值偏少2.5%。
2013年,從國境外流入我國境內的水量214.9億立方米,從我國流出國境的水量5282.2億立方米,流入界河的水量2299.1億立方米;全國入海水量15606.4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全國礦化度小於等於2g/L地區的地下水資源量8081.1億立方米,與常年值接近。其中,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1782.1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6610.7億立方米;平原區與山丘區之間的地下水資源重複計算量311.7億立方米。北方6區平原地下水總補給量為1539.7億立方米,是北方地區的重要供水水源。北方平原區的降水入滲補給量、地表水體入滲補給量、山前側滲補給量和井灌回歸補給量分別占51.8%、35.4%、7.8%和5.0%。
水資源總量 2013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7957.9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9%。地下水與地表水資源不重複量為1118.4億立方米,占地下水資源量的13.8%(地下水資源量的86.2%與地表水資源量重複)。從水資源分區看,北方6區水資源總量6508.0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23.6%,占全國的23.3%;南方4區水資源總量為21449.9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少4.5%,占全國的76.7%。從行政分區看,東部地區水資源總量6130.3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10.9%,占全國的21.9%;中部地區水資源總量6748.3億立方米,與常年值接近,占全國的24.2%;西部地區水資源總量15079.3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少2.4%,占全國的53.9%。全國水資源總量占降水總量44.6%,平均單位面積產水量為29.5萬立方米/平方公里。

蓄水動態

大中型水庫蓄水動態2013年對全國588座大型水庫和3271座中型水庫進行統計,水庫年末蓄水總量3400.7億立方米,比年初蓄水總量減少240.0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年末蓄水量為3005.4億立方米,比年初減少232.9億立方米;中型水庫年末蓄水量395.3億立方米,比年初減少7.1億立方米。北方6區水庫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減少99.7億立方米,其中黃河區和淮河區分別減少50.0億立方米和23.8億立方米;南方4區水庫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減少140.3億立方米,其中長江區減少117.2億立方米。各省級行政區水庫年末蓄水量與年初比較,廣東、海南和雲南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庫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58.8億立方米;湖北、浙江、青海和吉林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庫蓄水量減少,共減少蓄水量298.8億立方米;西藏自治區水庫蓄水量沒有變化。
北方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動態 2013年,北方17個省級行政區對69萬平方公里平原地下水開採區進行了統計分析,年末淺層地下水儲存量比年初減少16.8億立方米。6個水資源一級區中,淮河區、黃河區、西北諸河區和海河區地下水儲存量分別減少36.7億立方米、5.3億立方米、1.3億立方米和0.9億立方米,松花江區和遼河區分別增加26.4億立方米和0.9億立方米。按省級行政區統計,地下水儲存量增加的有7個省(自治區),其中黑龍江和吉林分別增加18.4億立方米和9.6億立方米;儲存量減少的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河南和江蘇分別減少25.1億立方米和9.4億立方米。

水資源開發利用

供水量2013年全國總供水量6183.4億立方米,占當年水資源總量的22.1%。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1.0%;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2%;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8%。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占31.6%,引水工程占32.6%,提水工程占32.2%,水資源一級區間調水量占3.6%。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淺層地下水占84.8%,深層承壓水占14.9%,微鹹水占0.3%。
北方6區供水量2822.0億立方米,占全國總供水量的45.6%,南方4區供水量3361.4億立方米,占全國總供水量的54.4%。南方省份地表水供水量占其總供水量比重均在88%以上,而北方省份地下水供水量則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其中河北、北京、河南、山西和內蒙古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下水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一半以上。
另外,全國海水直接利用量692.7億立方米,主要作為火(核)電的冷卻用水。其中廣東、浙江、福建和山東利用海水較多,分別為270.4億立方米、204.0億立方米、58.4億立方米和55.9億立方米。
用水量2013年全國總用水量6183.4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占12.1%;工業用水占22.8%;農業用水占63.4%;生態環境補水(僅包括人為措施供給的城鎮環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濕地補水)占1.7%。
按水資源分區統計,北方6區用水量2822.0億立方米,占全國總用水量的45.6%,其中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態環境補水分別占全國同類用水的33.9%、24.0%、55.1%、65.6%;南方4區用水量3361.4億立方米,占全國總用水量的54.4%,其中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態環境補水分別占全國同類用水的66.1%、76.0%、44.9%、34.4%。
按東、中、西部地區統計,用水量分別為2200.9億立方米、1993.2億立方米、1989.3億立方米,相應占全國總用水量的35.6%、32.2%、32.2%。生活用水比重東部高、中部及西部低,工業用水比重東部及中部高、西部低,農業用水比重東部及中部低、西部高,生態環境補水比重基本一致。
用水消耗量2013年全國用水消耗總量3263.4億立方米,耗水率(消耗總量占用水總量的百分比)53%。各類用戶耗水率差別較大,農業為65%;工業為23%;生活為43%;生態環境補水為80%。
廢污水排放量廢污水排放量指工業、第三產業和城鎮居民生活等用水戶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排放量和礦坑排水量。2013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775億t。
用水指標2013年,全國人均綜合用水量456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價)用水量109立方米。耕地實際灌溉畝均用水量418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0.523,萬元工業增加值(當年價)用水量67立方米,城鎮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12L/d,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0L/d。
按東、中、西部地區統計分析,人均用水量分別為393立方米、468立方米、545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差別較大,分別為63立方米、129立方米、158立方米,西部比東部高近1.5倍;耕地實際灌溉畝均用水量分別為379立方米、378立方米、512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44立方米、70立方米、54立方米。
水體水質
河流水質2013年,對全國20.8萬km的河流水質狀況進行了評價。全年Ⅰ類水河長占評價河長的4.8%,Ⅱ類水河長占42.5%,Ⅲ類水河長占21.3%,Ⅳ類水河長占10.8%,Ⅴ類水河長占5.7%,劣Ⅴ類水河長占14.9%。全國Ⅰ〜Ⅲ類水河長比例為68.6%。從水資源分區看,西南諸河區、西北諸河區水質為優,珠江區、東南諸河區水質為良,長江區、松花江區水質為中,黃河區、遼河區、淮河區水質為差,海河區水質為劣。
湖泊水質2013年,對全國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和面積較大的119個主要湖泊共2.9萬平方公里水面進行了水質評價。全年總體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有38個,Ⅳ〜Ⅴ類湖泊50個,劣Ⅴ類湖泊31個,分別占評價湖泊總數的31.9%、42.0%和26.1%。主要污染項目是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對上述湖泊進行營養狀態評價,大部分湖泊處於富營養狀態。貧營養湖泊1個,占評價湖泊總數的0.8%;中營養湖泊35個,占評價湖泊總數的29.4%;富營養湖泊83個,占評價湖泊總數的69.8%。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湖”情況如下:
(1)太湖:若總氮不參加評價,全湖總體水質為Ⅳ類。其中,東太湖和東部沿岸區水質為Ⅲ類,占評價水面面積的18.8%;五里湖、梅梁湖、貢湖、湖心區、西部沿岸區和南部沿岸區為Ⅳ類,占78.3%;竺山湖為Ⅴ類,占2.9%。若總氮參評,全湖總體水質為Ⅴ類。其中,五里湖、東太湖和東部沿岸區水質為Ⅳ類,占評價水面面積的19.1%;貢湖為Ⅴ類,占7.0%;其餘湖區均為劣Ⅴ類,占73.9%。太湖流域處於重度富營養狀態,各湖區中,五里湖、東太湖和東部沿岸區處於輕度富營養狀態,其餘湖區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2)滇池:耗氧有機物及總磷、總氮污染均十分嚴重。無論總氮是否參加評價,水質均為劣Ⅴ類,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3)巢湖:總磷、總氮污染十分嚴重,西半湖污染程度重於東半湖。無論總氮是否參加評價,總體水質均為Ⅴ類。東半湖水質為Ⅳ類、西半湖為劣Ⅴ類。湖區整體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
水庫水質2013年,對全國262座大型水庫、381座中型水庫及24座小型水庫,共667座主要水庫進行了水質評價。全年水質為Ⅰ類的水庫有31座,占評價水庫總數的4.7%;Ⅱ類水庫301座,占45.1%;Ⅲ類水庫211座,占31.6%;Ⅳ類水庫66座,占9.9%;Ⅴ類水庫25座,占3.7%;劣Ⅴ類水庫33座,占5.0%。對646座水庫的營養狀態進行評價,中營養狀態的水庫有375座,輕度富營養狀態的水庫有214座,中度富營養水庫55座,重度富營養水庫2座。
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狀況2013年全國評價水功能區5134個,滿足水域功能目標的2538個,占評價水功能區總數的49.4%。其中,滿足水域功能目標的一級水功能區(不包括開發利用區)占57.7%;二級水功能區占44.5%。
評價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2999個,符合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主要控制指標要求的1890個,達標率為63.0%。其中,一級水功能區(不包括開發利用區)達標率為64.2%,二級水功能區達標率為62.1%。
省界水體水質2013年對全國512個重要省界斷面進行了監測評價,Ⅰ~Ⅲ類、Ⅳ~Ⅴ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62.3%、18.2%和19.5%。各水資源一級區中,西南諸河區、東南諸河區省界斷面水質為優,長江區、珠江區省界斷面水質為良,松花江區省界斷面水質為中,黃河區、淮河區省界斷面水質為差,海河區、遼河區省界斷面水質為劣。
地下水水質 2013年,依據1229眼水質監測井的資料,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上海、江蘇、安徽、海南、廣東10省(自治區、直轄市)對地下水水質進行了分類評價。水質適用於各種用途的Ⅰ~Ⅱ類監測井占評價監測井總數的2.4%;適合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及工農業用水的Ⅲ類監測井占20.5%;適合除飲用外其他用途的Ⅳ~Ⅴ類監測井占77.1%。
說明:《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數據,均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1997~2006年統計數據簡析

水資源量 1997~2006年(簡稱近10年),全國年平均降水量為635.4mm,比常年值偏少1.1%,其中北方六區偏少3.4%,而南方四區則偏多0.3%;全國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26722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多0.1%,其中北方六區偏少5.4%,而南方四區則偏多1.2%;全國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8302億立方米,比1980~2000年多年平均值偏多2.9%。全國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7786億立方米,比常年值僅偏多0.3%,其中北方六區偏少4.0%,而南方四區則偏多1.3%。按省級行政區統計,近10年平均水資源總量比常年值偏多程度較大的有上海(29.6%),偏多20%~10%的有江蘇、新疆和湖南;比常年值偏少程度較大的有天津(49.4%)、北京(42.8%)、河北(36.6%),偏少30%~20%的有遼寧、山西、甘肅和陝西。
水資源開發利用近10年,全國平均總供水量5560億立方米,約占近10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的20.0%。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平均占總供水量的80.7%,地下水供水量基本維持在1050億立方米左右,平均占總供水量的18.9%,其他水源供水量約占0.4%。全國總用水量總體呈緩慢上升趨勢,其中生活和工業用水呈持續增加態勢,而農業用水則受氣候影響上下波動、總體呈下降趨勢。生活和工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比例逐漸增加,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比例則明顯減小。2006年與1997年相比,北方六區總用水量略有減少,南方四區總用水量有所增加。全國人均用水量基本維持在430立方米上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均呈顯著下降趨勢,按2000年可比價計算,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由1997年的705立方米下降到2006年的329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1997年的363立方米下降到2006年的178立方米。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總體上呈緩慢下降趨勢,由492立方米下降到449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

相關節日“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是人類在20世紀末確定的又一個節日。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商業和農業對水資源的需求,聯合國長期以來致力於解決因水資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機。1977年召開的“聯合國水事會議”,向全世界發出嚴正警告: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繼石油危機之後的下一個危機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中國水資源
“中國水周”
中國水周”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頒布後,水利部即確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為
“中國水周”,考慮到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的主旨和內容基本相同,因此從1994年開始,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時間的重合,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2008年3月22日是第16個世界水日關注全球水危機。由於2008年是國際環境衛生年,因此2008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為“涉水衛生”。由於管理不善、資源匱乏、環境變化及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等原因,全球約有11億人無法獲得安全的飲用水,26億人缺乏基本衛生設施。同時,水污染也進一步蠶食著大量可供利用的水資源,並危害著人類的健康。

其他

中國2009年10月20日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萬億立方米,地下水0.83萬億立方米,由於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轉換、互為補給,扣除兩者重複計算量0.73萬億立方米,與河川徑流不重複的地下水資源量約為0.1萬億立方米。按照國際公認的標準,人均水資源低於3000立方米為輕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2000立方米為中度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1000立方米為嚴重缺水;人均水資源低於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
中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於嚴重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於500立方米。中國水資源總量並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銀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排在第88位。中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也很不平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占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占全國的81%;其以北地區,國土面積占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占全國的19%。中國水資源量評估 20世紀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國開展了第一次水資源評估工作,並根據1956-1979年的水文氣象資料,對全國水資源量進行了評價。

中國淡水湖

公認的五大淡水湖是: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但是,隨著統計資料的不斷完善,中國的五大淡水湖實際排名已經得到更新。
鄱陽湖面積 3960平方公里。
洞庭湖面積 2740平方公里。
太湖面積 2445平方公里。
洪澤湖面積 1851平方公里。
巢湖面積 782平方公里。
淡水湖是湖水含鹽量較低的湖泊。中國的淡水湖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中下游和山東南部,這一地帶的湖泊面積約占全國湖泊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中國主要的五大淡水湖都分布在這一地區。

五大淡水湖排名

由於過去中國五大淡水湖排名沒有將東北等地區算在傳統中國版圖內,所以未將東北等地區一些淡水湖排在其內。目前來看,純粹按照實際湖泊面積來劃分,中國五大淡水湖的排名應該如下:
興凱湖 面積 4380平方公里(中俄界湖,中國境內1220平方公里)
鄱陽湖 面積 3960平方公里。
洞庭湖 面積 2740平方公里。
太 湖 面積 2338平方公里。
呼倫湖 面積 2315平方公里。
洪澤湖 面積 2069平方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