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危機

中國水危機

當3月22日第15個“世界水日”和第20個“中國水周”來臨之際,嚴峻的水資源問題再次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和我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中一個不能迴避的難點,水資源短缺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貧水國無法迴避的世紀挑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水危機
  • 外文名:China's water crisis
  • 時間3月22日
  • 實質:3.2億人飲水不安全或無法飲水
水資源現狀,四大難題,缺水嚴重,忽視問題,過度開發,相關實例,形勢嚴峻,相關書籍,

水資源現狀

●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全國農村3.2億人飲水不安全,400餘座城市供水不足
●淮河、遼河黃河海河流域、長江開發已超水資源承載力

四大難題

水利部門面臨四大難題 
儘管孕育了中華文明的長江黃河依然奔流不息,儘管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興建了水庫8萬多座,總蓄水能力達5000億立方米,加上無數引水、抽水設施,使全國供水規模從1000億立方米增長到5800億立方米。但是,今天的中國卻不得不面對被聯合國認定為“水資源緊缺國家”的現實。
“水多了,水少了,水髒了,水渾了”這是目前我國水利部門不得不面臨的“四大難題”。
水多:洪澇災害仍是部分地區發展的心腹大患。20世紀90年代的10年中,主要江河流域有6年發生大洪水。水少:供給和需求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較多,造成了河水斷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髒:水環境污染等。水渾:包括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所引發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也包括沙塵暴問題。
資料顯示,我國擁有的淡水資源總量低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居世界第6位。但由於人口眾多,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低,按照2004年人口計算,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缺水嚴重

全國400餘座城市缺水
我國水資源整體分布特點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東部多、西部少,山區多、平原少。全國年降水量的分布由東南的超過3000毫米向西北遞減至少於50毫米。北方地區(長江流域以北)面積占全國的63.5%,人口約占全國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資源僅占19%.其中,黃河、淮河、海河3個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資源量僅占全國的7%,人均水資源量僅為457立方米,是我國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分析認為,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國缺水量將近400億立方米,相當於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而“十五”期間,全國農田受旱面積年均達3.85億畝,平均每年因旱減產糧食350億公斤。全國農村有3.2億人飲水不安全。全國有400餘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較嚴重缺水的有110座。

忽視問題

水資源承載力遭嚴重忽視
進入3月份以來,南北各地喊“渴”的訊息不斷傳來,春耕生產正面臨著嚴峻的水資源制約,“供水危機”的警報頻頻拉響。
儘管水資源缺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但長期以來人們對水資源承載能力問題卻認識不足。水利部部長汪恕誠表示,在生產和生活領域仍存在嚴重的結構型、生產型和消費型水資源浪費現象,尤其是當前很多地區粗放的增長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業無情地吞噬著日見“瘦弱”的水資源。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國很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論證中幾乎沒有節水內容,一些地區不考慮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盲目、肆意發展,造成了當下有河皆乾、有水皆污的惡果。“一方面存在嚴重的缺水問題,另一方面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
汪恕誠說,全國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約為1公斤,而世界上先進水平的國家(如以色列)平均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達到2.5-3.0公斤。目前我國農業節水灌溉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35%,而英國、德國、法國、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節水灌溉面積比例都達到了80%以上。

過度開發

北方多數河流過度開發
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工業水重複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較低,用水工藝比較落後,用水效率較低。我國2004年萬元GDP用水量為399立方米,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國這些先進國家的8倍。“總體來看,我國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僅相當於先進國家20世紀80年代初的水平。”汪恕誠說。
經濟的發展伴隨著用水量的急劇增加,而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汪恕誠介紹說,目前北方大多數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超出水資源承載能力。我國淮河、西北部分內陸河流、遼河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均超過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經超過100%,遠遠超過流域允許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極限。

相關實例

2006年例子
“幾年一遇?百年一遇!”20日電話打到安徽巢湖的長江裕溪閘,值班室劉姓工作人員向記者說:連日來600多條船隻在閘口上下游綿延6公里的滯留情況已有緩解,而造成這一歷史紀錄的長江罕見低水位,是百年一遇。
黃河源頭降水量創歷史新低,鄱陽湖水位連續3個月創歷史最低,重慶大旱,松花江水污染……水的問題,在近年的中國大地引起空前重視。
最新發布的聯合國開發計畫署《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指出:全球目前有11億人用水困難,每年有180萬兒童死於不潔淨用水引發的腹瀉。報告稱,“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有關將無法持續得到安全飲用水的人口減半的指標有望實現,主要是因為中國和印度在這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僅在過去3年中,中國人類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數上升了25位,在177個國家中名列第81位。
然而,由於中國國內人均水的可用量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國在確保水的持續性供給上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透視“中國水危機”,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迴避。
一場親歷的水危機
連綿秋雨終於姍姍來遲。此前,近兩個月的“秋旱”,令記者在以“充滿溫情和水”而聞名遐邇的無錫,親身經歷了兩次“水危機”。一次是秋老虎令藍藻和魚糞作祟,太湖水質變差,鎮上的自來水廠應對不暇,自來水發了兩天的臭!一次是11月中,因連日無雨,水井赫然見底。兩次水危機,“人家盡枕河”的水鄉農民,竟為水發起了愁,不得不學城裡人,喝起純淨水。
不僅僅是無錫所在的江南地區。從9月到11月,一場“秋旱”席捲了華北、黃淮、江淮、華南等地區,令中國人在剛剛經歷了今夏四川、重慶的嚴重乾旱後,對水,又有了一次切膚之痛———
在廣西,南寧遭遇80年未遇乾旱,特產甘蔗數百萬畝絕收減收。
在山東,百年不遇的大旱令沂蒙山區人畜飲水發生困難,某些地區農民用水論斤供應。
在湖南,“氣蒸雲夢澤”的洞庭湖大部分洲灘乾涸開裂,往日來此度冬的鷺鳥遍尋無著。
就在這次聯合國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發布會上,受邀作主題演講的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張坤民,展示了這樣一些照片:一條淮河支流沙潁河,一半是泡沫翻飛,另一半呈醬油紅色,默默東去;美麗的滇池由於排泄物肆意倒入,藍綠藻瘋長,不但再也一口不能喝,而且毒素難以消除;還有西部缺水地區,多雙眼睛齊齊盯著一桶水……

形勢嚴峻

在張坤民看來,未來的中國水環境形勢更是“非常嚴峻”:
第一大問題,是水資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很低,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但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22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列全球第88位,屬於“缺水國家”。
第二大問題,是人為污染加劇水短缺,主要流域與湖泊普遍受到污染。
第三大問題,是水的利用率低,浪費嚴重。“一人一天的生活用水最低只需20升,但我們身邊,多少人每天用水都在500升以上!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口將增至16億,人均水資源占用量將降到1760立方米,按國際標準將十分接近於‘用水緊張國家’。”

相關書籍

《中國水危機》
作者: 馬軍
變工程治水為生態治水
-中國水資源問題的唯一出路
內容簡介
上下五千年來,特別是過去50年間,我們用水、治水上確實有太多的教訓值得總結。其中最大的失誤,就是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指導下,一味試圖以水利工程治水。本來上游濫伐森林,中下游侵占濕地,圍河、圍湖造田,才是造成水旱災害的最主要原因。然而幾千年來,我們一再強化這些錯誤作法,一味試圖用堤壩堵水。特別是在過去幾十年中,生產力的飛躍,水庫大壩等技術的推廣,使得我們對水利工程更加依賴,在工程治水的老路上越走越遠。
50年來,我們在全國打造了8萬座以上的水庫,修造的堤壩足夠壘起幾十座萬里長城。但是,當大片的森林已經從崇山峻岭間消失,無數湖泊濕地萎縮甚至乾涸的時候,我們浩大的工程,卻難以阻止中華大地上一條條河流病魔纏身,忽然斷流,忽然洪水,甚至很多已經常年乾涸。
然而,就在一些明顯氣息奄奄的河流上,投資動輒數億、數十億元的水壩和引水工程的建設依然在加緊進行,上游開荒,下游撩荒,有限的資金白白消耗,而上游的森林植被卻因無錢保護而滅亡。
面對水危機的嚴重局面,很多人依然熱衷於談論浩大的工程措施。喧囂一時的核子彈炸喜馬拉雅山的宏論雖然無疾而終了,修建壅水壩使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長江倒流入黃河的計畫卻正鬧得沸沸揚揚。然而,你會看到西南脆弱的生態無法承受這樣大規模的工程,而如果西北、華北的人們不改變目前大量消耗水資源的生產生活方式,四江調水也於事無補。
中國有限的財力物力,不應再消耗於這樣勞民傷財的水利工程上了。
所幸的是,中國政府已經看到了生態治水的極端必要性。江澤民主席提出要"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區",而朱鎔基總理則多次深入長江、黃河的中上游地區,強調"一棵樹也不能砍"。'98洪水後,中國政府開始全面禁伐天然林。這是蘊含極大勇氣的決定,是上下五千年來中國人對中國生態的最大讓步。
請歷史記住這個時刻,這也許正是中國五千年生態惡化趨勢的轉折點。變工程治水為生態治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