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論

中國書法史論

《中國書法史論》為著者近三十年在海內外講課、講演的講稿和已發表過的論文專輯,包括書法通史、學書要領、法書鑑賞及其對外影響等專題論述所用圖版選自古代陶瓷、磚瓦、銅器、竹木簡、摩崖、碑帖、信札、墨跡,其中不乏罕見的珍品以及先師們的教言妙訣與作者本人的心得體會。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書法史論
  • 作者:葉喆民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1047497
  • 外文名:The History of Chinese
  • 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
  • 頁數:403頁
  • 開本:16
  • 定價:98.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書法史論》編輯推薦:藉此增訂再版之際自覺倍加努力、振奮精神,在晚年鑑賞水平的基礎上博覽約取,同時注意搜求為人忽視的布衣書家和少數民族飽學善書之士與歷代精通翰墨的女才子們的片紙隻字,加以充實圖版、修訂內容,終能償其宿願,庶可告慰先師們諄諄教誨、啟迪後學之美意。

作者簡介

葉喆民,字丹楓,1924年生於北京,滿族人,北京大學文學院畢業。曾先後師從羅復堪、溥心畲、徐悲鴻三位先生學習書畫,同時師從其父葉麟趾教授學習陶瓷,並得到陳萬里、孫瀛洲二位先生的指導,在故宮從事陶瓷研究,兼及書戚。20世紀80年代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兼在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等院校講授陶瓷史及書法史。曾赴英、美、日、意、印尼、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及博物館講演,並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及大型書法展覽,部分論文編入專輯,多幅書法作品為海外博物館收藏。由於古瓷、書法造詣精深,20年前被國家民委評選為“民族優秀藝術家”,並曾受聘為北中國書畫研究社(社長張伯駒、蕭勞)顧問。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離休教授,北京故宮博物院客座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被中國美術家協會評選為“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新石器時代
第一節 關於我國文字起源的傳說與古陶早期文字的出現
第二節 我國文字的“六義”
第三節 “漢字起源於西方”的謬說
第二章 夏、商、周時期
第一節 傳說中的夏代蝌蚪文字和《禹王碑》
第二節 商代的甲骨文字
第三節 商周青銅器與陶器上的文字
第四節 周代的石鼓文——籀文(大篆)
第五節 書學教育的肇始——“書藝”
第三章 春秋、戰國、秦代
第一節 春秋戰國時期玉、石盟書與竹簡、銅劍的銘文
第二節 戰國繒帛書、木牘及陶器、璽印文字
第三節 秦代的碑刻文字——“小篆”
第四節 秦代磚、瓦、權量和詔版、印璽文字
第五節 秦代竹簡與“八體”書法
第四章 漢代
第一節 帛書、磚瓦上的隸書
第二節 銅器、印章和陶器上的銘文
第三節 眾說紛紜的“八分”
第四節 獨具一格的“章草”與“飛白”書
第五節 群星爭璨的碑碣與摩崖書法
第五章 三國、兩晉時期
第一節 變態無窮的今草
第二節 非草非真的行書
第三節 當世名家及其書法
第四節 號稱“書聖”的王羲之書法
第五節 王、謝之族,郗、庾之倫的書風
第六節 著名的碑刻文字
第六章 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別樹一幟的造像、墓誌、寫經和摩崖、碑刻書法
第二節 南北書派的時代特徵與“北碑南帖說”的濫觴
第七章 隋代
第一節 著名碑刻與時代風格
第二節 智永書法及其代表作——《真草千字文》
第八章 唐代
第一節 初唐書法和歐、虞、褚、薛四家
第二節 顏真卿、李邕的楷書及行書
第三節 張旭、懷素的狂草
第四節 以李陽冰、韓擇木為代表的篆隸書
第五節 柳公權的書法與晚唐衰頹的書風
第六節 唐代詩人的書法
第九章 五代十國
第一節 楊凝式的崛起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節 《澄心堂帖》與《升元堂帖》的集刻
第十章 宋金時期
第一節 北宋四家的書法
第二節 “帖學”與“金石學”的勃興
第三節 新穎書體及其他書家
第四節 金代名家——任珣、王庭筠、党懷英的書法
第十一章 元代
第一節 趙孟□、鮮于樞的楷書、行書
第二節 鄧文原、康里巎巎的章草與其他諸家書法
第十二章 明代
第一節 明初“三宋”“二沈”與解縉、宋克的行草書
第二節 獨樹一幟的“茅草書”與能書善畫的江南諸家書法
第三節 晚明四家:董其昌、張瑞圖、米萬鐘、邢侗
第四節 其餘各家與刻帖
第十三章 清代
第一節 王鐸、傅山的行草書
第二節 以鄧石如、伊秉綬為代表的篆、隸書法
第三節 “館閣體”的流行及中期名家:劉墉、永瑆、翁方綱、鐵保
第四節 其他名家與鄭燮、金農的特異書法
第十四章 民國時期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代表書家
第二節 民國初期的書林妙手
附錄(各篇標題墨跡均為著者自書)
附錄一 書法進階
附錄二 中日書法藝術的交流
附錄三 漫談智永《真草千字文》
附錄四 閒話行書與草書
附錄五 悲鴻先生談書法
附錄六 聲華稱健筆 灑落富清神
附錄七 文彩風流今尚存——緬懷溥心畲先生
附錄八 漢代書法藝術淺識(上、下)
附錄九 書貴瘦硬方通神——紀念羅復堪先生
附錄十 中國古陶瓷與書法藝術
附錄十一 傅山書《丹楓閣記》的鑑賞
附錄十二 智永懷仁二帖重議
附錄十三 磁州窯書法欣賞
附錄十四 古代工藝美術與傳統文化
後記
索引

編輯推薦

《中國書法史論》編輯推薦:藉此增訂再版之際自覺倍加努力、振奮精神,在晚年鑑賞水平的基礎上博覽約取,同時注意搜求為人忽視的布衣書家和少數民族飽學善書之士與歷代精通翰墨的女才子們的片紙隻字,加以充實圖版、修訂內容,終能償其宿願,庶可告慰先師們諄諄教誨、啟迪後學之美意。

目錄

第一章 新石器時代
第一節 關於我國文字起源的傳說與古陶早期文字的出現
第二節 我國文字的“六義”
第三節 “漢字起源於西方”的謬說
第二章 夏、商、周時期
第一節 傳說中的夏代蝌蚪文字和《禹王碑》
第二節 商代的甲骨文字
第三節 商周青銅器與陶器上的文字
第四節 周代的石鼓文——籀文(大篆)
第五節 書學教育的肇始——“書藝”
第三章 春秋、戰國、秦代
第一節 春秋戰國時期玉、石盟書與竹簡、銅劍的銘文
第二節 戰國繒帛書、木牘及陶器、璽印文字
第三節 秦代的碑刻文字——“小篆”
第四節 秦代磚、瓦、權量和詔版、印璽文字
第五節 秦代竹簡與“八體”書法
第四章 漢代
第一節 帛書、磚瓦上的隸書
第二節 銅器、印章和陶器上的銘文
第三節 眾說紛紜的“八分”
第四節 獨具一格的“章草”與“飛白”書
第五節 群星爭璨的碑碣與摩崖書法
第五章 三國、兩晉時期
第一節 變態無窮的今草
第二節 非草非真的行書
第三節 當世名家及其書法
第四節 號稱“書聖”的王羲之書法
第五節 王、謝之族,郗、庾之倫的書風
第六節 著名的碑刻文字
第六章 南北朝時期
第一節 別樹一幟的造像、墓誌、寫經和摩崖、碑刻書法
第二節 南北書派的時代特徵與“北碑南帖說”的濫觴
第七章 隋代
第一節 著名碑刻與時代風格
第二節 智永書法及其代表作——《真草千字文》
第八章 唐代
第一節 初唐書法和歐、虞、褚、薛四家
第二節 顏真卿、李邕的楷書及行書
第三節 張旭、懷素的狂草
第四節 以李陽冰、韓擇木為代表的篆隸書
第五節 柳公權的書法與晚唐衰頹的書風
第六節 唐代詩人的書法
第九章 五代十國
第一節 楊凝式的崛起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節 《澄心堂帖》與《升元堂帖》的集刻
第十章 宋金時期
第一節 北宋四家的書法
第二節 “帖學”與“金石學”的勃興
第三節 新穎書體及其他書家
第四節 金代名家——任珣、王庭筠、党懷英的書法
第十一章 元代
第一節 趙孟□、鮮于樞的楷書、行書
第二節 鄧文原、康里巎巎的章草與其他諸家書法
第十二章 明代
第一節 明初“三宋”“二沈”與解縉、宋克的行草書
第二節 獨樹一幟的“茅草書”與能書善畫的江南諸家書法
第三節 晚明四家:董其昌、張瑞圖、米萬鐘、邢侗
第四節 其餘各家與刻帖
第十三章 清代
第一節 王鐸、傅山的行草書
第二節 以鄧石如、伊秉綬為代表的篆、隸書法
第三節 “館閣體”的流行及中期名家:劉墉、永瑆、翁方綱、鐵保
第四節 其他名家與鄭燮、金農的特異書法
第十四章 民國時期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代表書家
第二節 民國初期的書林妙手
附錄(各篇標題墨跡均為著者自書)
附錄一 書法進階
附錄二 中日書法藝術的交流
附錄三 漫談智永《真草千字文》
附錄四 閒話行書與草書
附錄五 悲鴻先生談書法
附錄六 聲華稱健筆 灑落富清神
附錄七 文彩風流今尚存——緬懷溥心畲先生
附錄八 漢代書法藝術淺識(上、下)
附錄九 書貴瘦硬方通神——紀念羅復堪先生
附錄十 中國古陶瓷與書法藝術
附錄十一 傅山書《丹楓閣記》的鑑賞
附錄十二 智永懷仁二帖重議
附錄十三 磁州窯書法欣賞
附錄十四 古代工藝美術與傳統文化
後記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