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訓經典

中國家訓經典

《中國家訓經典》集歷代家訓之大成,取歷代家訓之精華,凝結著歷代親職教育的經驗,匯聚著數千年來家教的至理名言。它是歷代家長智慧的結晶,是現代親職教育的寶鑑。這些家訓,在歷史上曾培養了無數志士名人、英雄豪傑,在今天,必能為哺育一代新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家訓經典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開本:32
  • 定價:48.00 元
  • 作者翟博
  • ISBN:978780645855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翟博,北京作家協會會員,現任《中國教育報》總編輯兼中國教育報刊社副社長,文學學士、經濟學碩士、教育經濟學博士。
近年來,在理論研究、教育研究、新聞和文學寫作等多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先後在海內外多家報刊發表理論文章、新聞和文學作品數千篇,有50多篇作品在全國及有關方面組織在評選中獲獎。他先後在全國推出了“全國十傑中國小教師” 王思明、河北農大走“太行山道路”先進教師群體、復旦大學九二國政大學生群體等10多個重大典型報導,在全國產生了深刻影響。在潛心搞好教育新聞報導的同時,他立志做專家型、學者型記者,先後撰寫、主編、參編出版書籍40多部(本),較有影響的有《世紀的呼喚----翟博報告文學通訊集》(著)、《法門寺傳奇》(著)、《二十一世紀大眺望----中國記者十人談》(參撰),《邁向新世紀的腳步——我國教育熱點問題的若干思考》(參撰);主編有大型文化典籍《中國家訓經典》、《中國近現代史國情教育叢書》等。還參與了教育部、中央電視台聯合拍攝的三集電視專題片《千秋基業——鄧小平與中國教育》前期策劃工作,參與了《李嵐清教育訪談錄》的采編工作。
翟博翟博

內容簡介

中國這個具有五千年光輝歷史的文明古國,向以重視“家教”著稱於世。當然,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與親職教育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然而,親職教育是基礎。在闊大深厚、堅實的基礎上,才能建造起萬間廣廈和萬丈高樓,這是人們的常識,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中國古代進行“家教”的各種文字記錄,包括散文、詩歌、格言等等,通常稱為“家訓”,這是先民留給我們的一大筆珍貴遺產。研究、篩選、汲收、利用這些家訓,對於提高每個人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從而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必將起到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中國歷代家訓涉及人生的各個方面,舉其要者,約有如下數端:
一、熔鑄光明偉岸的道德人格。古人將“立德”置於“三不朽”首位,而立德的內容主要是忠孝。在家能孝,於國則忠。孝要求子女尊敬長輩,盡返哺之情,極劬勞之恩;忠要求為官盡力,從政清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實現道德的高度自覺。古往今來成大事業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能從“孝於親”、“忠於國”的目的出發,勇於奉獻。“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張揚了堂堂凜凜的民族正氣。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忠孝觀念被統治者利用,混進不少封建性內容,然而拋棄“愚忠”、“愚孝”而攝取精華,至今仍有不少積極因素值得發揚光大。
二、重視正確積極的教子方法。痴心父母古來多,天下沒有不疼愛子女的父母,但問題在於,如何去愛?單純給子女們提供物質財富,會使他們混滅自我奮鬥的意識,喪失獨立創業的能力。因此,明智的父母,就要把道德修養、人格風範來留給子孫,把清白留給子孫,這才是無價之寶。那種只為子孫聚貨斂財的愚蠢行為,遭到了有識之士的痛斥。父親們告誡子女不要憑藉祖上的餘蔭,而應奮發自立,要以自己的奮鬥來實現人生價值。
三、培養功業理想和淡泊襟懷。中國古代家訓對此頗多闡發。立志是事業成功的第一步,做父母的,或灑涕囑子,要他完成續寫《史記》的重任;或刺字於背,要兒子精忠報國。淡泊寧靜的人生態度與功業思想相輔相成。由於建功立業與功名富貴往往摻雜一處,而富貴之中又往往隱藏著人生的種種不幸,所以明哲保身、知足常樂又成了積極進取的調劑。儒道互補昭示了一種巧妙的處世之道。淡泊寧靜,是一種不騖名利、卻追求遠大理想的人生態度;明哲保身,則是一種畏懼挫折、逃避現實的處世思想。孰是孰非,讀者自能明鑑。
四、妥善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每一個人都置身於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網中,“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交友接物,是一門高深學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朋友對自己的潛移默化作用很大,因此交友必須謹慎,分清損友、益友;要見賢思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要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對別人不求全責備,對故人舊交,如果沒有大的過失,就不能輕易拋棄。對所愛者要知其不足,對所憎者要見其長處。“和”是處友的基本準則,但這並不意味著同流合污,而是要和衷共濟,互相促進,實現崇高的理想。
五、明確讀書治學的目的和方法。“學而優則仕”是孔子為知識分子規定的一種行為模式,旨在學以致用,大濟蒼生,卻並不是說學習好了就只求做官,謀取個人利益。有些人將追求高官厚祿當成讀書的惟一目的,這就背離了孔子的本意。古人對讀書的好處從多方面作過闡發,有的指出讀書在於變化氣質,陶冶性情;有的主張讀書為了經世致用,富民強國;還有人將讀書與做人聯繫起來:將所讀的好書句句體貼到自己身上,便是做人之法。關於讀書的方法,古人也多有灼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把學問化為生活的藝術;讀書要自出手眼,擇善而從,不要為劣所愚;讀書必須回到、口到、心到,循序漸進,由博反約。
六、針砭人生各種心理痼疾。金無足赤,人孰無過,可悲的是人們往往不知其過,或雖知有過,卻不能痛改。改過應當對症下藥,每一種過錯都應採取恰當的改正措施。如性急的人可用“佩韋”的辦法提醒自己,處事要從容、穩重;性緩的人可用“佩弦”的辦法提醒自己,處事要敏捷、幹練。唐代柳玭指出的“敗家五過”具有極強的概括性,它潛伏於絕大多數國民的心理底層,直至今天還體現在生活的各個層面,每一個人都應當三省其身。
中國家訓極富形象性和哲理性。形象性首先表現在比喻的大量運用上。言擇友則有朱、墨、鮑魚、芝蘭之譬,論表里則有春花、松柏之喻。朱吾弼謂做官不能失節,就如處女不能失身;蔡邕論修面與修心,活潑有趣,鮮明易感。形象性還表現為現身說法。家長們常以自己的切身體驗來感化兒子。劉邦少時失學,聞秦始皇焚書坑儒,心中竊喜,但當了皇帝後卻深感不學之苦,便以切身體驗來勉勵兒子學習,沒有半點偽飾,自然易於為人接受。家訓的哲理性則體現於格言警語,如支大倫論做人五硬、抄思母論人有三成、袁衷論士有三品、康熙論為學三功、姚舜牧論檢驗各種能力的各種標尺等等,無不閃爍著哲理的靈光。鮮明的形象性鋪成了走向幽深杳遠的哲學思考的通道,而情感又滲涌於形象、哲理之中。在每一篇家訓里我們都能捫摸到家長們那一顆灼熱的心。凝聚著智慧、哲理、情感的中國歷代家訓至今仍顯現出神奇的魅力。

目錄


前言

周公 誡伯禽
管仲 弟子職
春秋
孫叔敖 臨終誡子
孔丘 庭訓
敬姜 論勞逸
史� 遺命教子
戰國
孟軻母 母訓
楚子發母 訓子語
韓非 曾子殺彘

孔鮒 將沒誡弟子

劉邦 手敕太子
孔臧 誡子書
司馬談 遺訓
劉向 誡子歆書
胎教
疏廣 告兄子言
尹賞 臨死誡諸子
樊宏 誡子言
嚴光 九誡
馬援 誡兄子嚴、敦書
班昭 女誡
崔瑗 遺令子實
陳� 訓子
范滂母 勉子
張奐 誡兄子書
鄭玄 誡子益恩書
蔡邕 女訓
酈炎 遺令書
司馬徽 誡子書
杜泰姬 誡諸女及婦
三國
曹操 諸兒令
誡子植
遺令
劉備 遺詔敕後主
向朗 誡子
諸葛亮 誡子書
誡外生書
曹丕 誡子
曹袞 誡子言
劉� 誡弟偉
韓暨 臨終遺言
王修 誡子書
杜恕 家事誡稱張閣
王肅 家誡
王昶 誡子侄文
荀勖 誡子
姚信 誡子
郝昭 遺令誡子
虞潭母 誡子言
辛毗 卻子言
辛憲英 誡子語

羊祜 誡子書
嵇康 家誡
陶侃母 責子書
李� 手令誡諸子
勖諸子
陶淵明 與子儼等疏
南北朝
顏延之 庭誥
劉義隆 誡江夏王義恭書
源賀 遺令敕諸子
王僧虔 誡子書
徐勉 為書誡子崧
楊椿 誡子孫
蕭綱 誡子
魏收 枕中篇
王褒 幼訓
蕭嶷 誡子
顏之推 顏氏家訓
・教子篇
・兄弟篇
・後娶篇
・治家篇
・風操篇
・慕賢篇
・勉學篇
・文章篇
・名實篇
・涉務省事篇
・止足養生將
崔� 臨終誡二子

房彥謙 教子言
許善心母 母訓
鄭善果母 母訓
王梵志 世訓格言詩

李世民 誡吳王恪書
誡皇屬
帝范
・納諫篇
・崇儉篇
・後序
閻立本 誡子
李� 遺訓
陳元敬 誡子
盧承慶 臨終誡子
盧氏 母訓
李旦 誡諸王皇親敕
姚崇 遺令誡子孫文
元延祖 誡子結
李白 送外甥鄭灌從軍
顏真卿 守政帖
杜甫 又示宗武
宗武生日
穆寧 誡諸子
韓愈 符讀書城南
白居易 狂言示諸侄
元稹 誨侄等書
劉禹錫 留海曹師等詩
舒元輿 貽諸弟砥石命
李德裕 平泉山居誡子孫記
杜牧 冬至日寄兄子阿宜
朱仁軌 誨子弟言
杜秋娘 金縷衣
柳� 柳氏家訓
誡子孫

范質 誡子從子詩
陳摶 心相編
范仲淹 告諸子及弟侄
賈昌朝 誡子孫(節錄)
歐陽修母 教子學父
歐陽修 家誡二則
與十二侄
蘇洵 名二子說
安樂銘
邵雍 教子吟
誡子孫文
王安石 贈外孫
司馬光 訓子孫文
與侄書
訓儉示康
蘇軾 與子由第二則
與侄千之書
與侄孫元老書
黃庭堅 家誡
鄭俠 教子孫讀書
張耒 示(禾巨)秸
胡安國 與子寅書(節錄)
葉夢得 石林家訓
江端友 家訓(節錄)
趙鼎 家訓筆錄
呂本中 童蒙訓
汪洙 神童詩
朱熹 與長子受之
訓蒙詩
陸游 放翁家訓
冬夜讀書示子聿
送子龍赴吉州掾
示兒
病中示兒輩
示兒敏
家頤 教子語
方昕 集事詩鑒
袁采 袁氏世范
一、父母不可妄憎愛
二、人之智識有高下
三、才行高人自服
四、人行有長短
五、親戚不可失歡
六、孤女早議親
七、子弟不可廢學
八、言語貴簡當
九、禮不可因人分輕重
呂祖謙 辨志錄(節錄)
王應麟 三字經

韓玉 臨終遺子書

許衡 訓子詩
許魯齋語錄
於石 示衢子
張氏 抄思母訓
鄭太和 鄭氏規範

方孝孺 家人箴
于謙 示冕
薛� 示京子(一)
示京子(二)
誡子書
朱瞻基 寄從子希哲
袁衷 庭幃雜錄
陳獻章 誡子弟
羅倫 誡族人書
馬中錫 示師言(一)
示師言(二)
王汝梅 王氏家訓
龐尚鵬 龐氏家訓
訓蒙歌
王守仁 示正憲
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
寄諸弟
霍韜 家訓
唐順之 與二弟正之
沈煉 給子襄書
楊繼盛 給子應尾、應箕書
任環 示兒書
張居正 示季子懋修書
呂近溪 小兒語
呂坤 為善說示諸兒
收塞北・示兒
望江南・示兒
閨範
湯顯祖 智志詠示子
鄒元標 家訓
顧憲成 示淳兒帖
高攀龍 高氏家訓
趙南星 教家二書序
孫奇逢 孝友堂家訓
孝友堂家規
示奏兒
示立兒
示子孫
袁黃 訓子言
姚舜牧 藥言
李應升 誡子書
歸莊 與扶風弟
楊廷麟 示城兒
吳鱗征 家誡要言
何倫 何氏家規
徐媛 訓子
李際陽母 遺子弟書
盧象升 寄訓子弟
朱舜水 與諸孫男書
彭士望 示兒婿
溫氏 溫氏母訓

張履祥 張楊園訓子語
示兒(一)
示兒(二)
訓子語
王夫之 示侄孫生蕃
示子侄
丙寅歲寄弟侄
陳確 書示仲兒
書示兩兒
示兒帖
傅山 十六字格言
訓子侄
愛新覺羅・玄燁 庭訓格言
魏禧 給子世侃書
朱柏廬 朱子治家格言
勸言
毛先舒 與子侄
梅文鼎 送仲弟文鼐入城讀書序
蒲松齡 與諸侄書
許汝霖 德星堂家訂
李光地 摘韓子讀書訣課子弟
萬斯同 與從子貞一書
彭端淑 為學一首示子任
汪帷憲 寒燈絮語
鄭板橋 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
維縣署中諭麟兒
又諭麟兒
再諭麟兒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二書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
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
陳宏謀 給四侄鐘傑書
尹會一 示啟銓
袁枚 給弟香亭書
盧文紹 與從子掌絲書
紀昀 寄內子
蔣士銓 再示知讓
姚鼐 與伯昂從侄孫一首
章學誠 家書
謝啟昆 訓子侄文
張惠言 水調出頭・春日賦示楊生子�
李毓秀 弟子規
林則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訓次兒聰彝
魏源 讀書時示兒耆
萬斛泉 童蒙須知韻語
曾國藩 諭紀澤紀鴻(一)
諭紀澤紀鴻(二)
諭紀澤紀鴻(三)
諭紀澤紀鴻(四)
諭紀澤紀鴻(五)
諭紀澤紀鴻(六)
諭紀澤紀鴻(七)
諭紀澤紀鴻(八)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一)
致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二)
諭紀澤(一)
諭紀澤(二)
諭紀澤(三)
諭紀澤(四)
諭紀澤(五)
諭紀澤(六)
諭紀澤(七)
諭紀鴻
左宗棠 致孝威、孝寬與孝感(一)
與孝威(二)
與孝寬(節錄)
與陶少雲書
周希陶 重訂增廣賢文
吳汝綸 諭兒書(一)
諭兒書(二)
俞樾 與次女繡孫
張之洞 與子書
復子書
近現代
林紓 與琮子
示兒書
嚴復 與四子嚴璇書(一)
與四子嚴璇書(二)
毛澤東祖先 韶山毛氏家訓
孫中山 遺囑
吳玉章 新年話家常
魯迅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隨感錄(二十五)
答客誚
周作人 兒童的文學
黃炎培 給兒子黃大能的座右銘
陶行知 給子女的信
論親職教育
徐特立 寫給晚輩的家信
毛澤東 給兒子的信
徐悲鴻 給孩子的兩封信
陳毅 示丹淮,並告昊蘇、小魯、小珊
示兒女
傅雷 傅雷家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