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戰爭與當代國際安全

世界歷史:戰爭與當代國際安全

《世界歷史(第23冊):戰爭與當代國際安全》通過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生的戰爭進行個案分析,闡述了當代戰爭的性質與特點、戰爭對戰後國際安全格局的影響及戰爭與和平的對立統一關係。展現了世紀之交當代中國世界史學者對世界歷史的獨立見解。它生動地再現了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歷史圖景,深刻地研究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的若干重大問題。全書有以下四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體例上的創新;二是強調新穎的研究視角、廣闊的歷史視野和多層面的理論敘述,注重在廣泛吸取中外學者世界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追蹤前沿問題,對世界歷史進行系統的、科學的認識,藉以概括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揭示人類歷史不可逆轉的進步趨勢;三是注重使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汲取哲學社會科學相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如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政治學、宗教學的理論與方法,努力體現前沿性和前瞻性,等等;四是注重遵行學術規範和出版規範。為幫助讀者便捷、準確、完整、快速地查閱相關信息,《世界歷史(第23冊):戰爭與當代國際安全》均在書後系統地列出了主要參考文獻,並精心梳理出具有重要價值信息和檢索意義的名稱索引。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歷史:戰爭與當代國際安全
  • 作者:張曉華 等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0052098
  • 外文名:World History War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478頁
  • 開本:32
  • 定價:49.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世界歷史(第23冊):戰爭與當代國際安全》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導言
第1章 冷戰:一場特殊的戰爭
第一節 雅爾達體系:維繫戰後和平的國際安全格局
一、戰爭與大國興衰
二、雅爾達會議前夕的歐洲、亞洲及太平洋戰場形勢
三、雅爾達體系的確立
第二節 冷戰:一場特殊的戰爭
一、謀劃對蘇戰爭
二、“遏制戰略”與冷戰的爆發
三、在核僵持下爭奪戰略優勢
第三節 核均勢:冷戰沒有演變成熱戰的關鍵因素
一、美國核壟斷時代
二、蘇聯急起直追
三、勢均力敵
四、美國再度領先
第四節 歐洲:冷戰的主戰場
一、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二、華沙條約組織
三、華約進攻北約?
四、柏林危機
五、結語
第2章 冷戰時期的熱戰
第一節 冷戰初期的韓戰及其影響
一、兩大陣營在東亞的對抗及戰後朝鮮半島的局勢
二、朝鮮內戰的爆發和“聯合國軍”的干涉
三、中國參戰及中朝軍隊的反攻
四、雙方的談談打打及停戰協定的簽署
五、韓戰對國際安全的深遠影響
第二節 三次印巴戰爭及其影響
一、印巴分治和克什米爾爭端
二、第一次印巴戰爭
三、第二次印巴戰爭
四、第三次印巴戰爭
五、印巴戰爭對南亞及世界局勢的影響
第三節 越南戰爭與國際安全
一、兩大陣營在印度支那的激烈較量及印支局勢的惡化
二、美國在越南的“特種戰爭”
三、戰爭的全面升級
四、戰爭的“越南化”
五、越南戰爭對國際安全的影響
第四節,五次中東戰爭與國際安全
一、阿以爭端的起因及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爆發
二、蘇伊士運河危機及第二次中東戰爭
三、第三次中東戰爭
四、第四次中東戰爭
五、第五次中東戰爭
六、中東戰爭對國際安全的影響
第五節 英阿馬島戰爭及其影響
一、英阿關於馬島主權歸屬之爭
二、阿軍收復馬島及雙方的戰爭準備
三、戰爭進程及結局
四、馬島戰爭對國際安全的影響
第六節 冷戰時期局部戰爭的根源、特點及其影響
一、冷戰時期局部戰爭根源
二、冷戰時期局部戰爭的特點
三、冷戰時期局部戰爭對國際安全和
局勢的影響
第3章 後冷戰時期的戰爭
第一節 海灣戰爭
一、戰爭導火索: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二、戰爭的爆發與演進
三、歷史性的重大轉折
第二節 波赫戰爭
一、南斯拉夫統一國家的分裂
二、長達四年慘烈的血肉廝殺
三、戰爭的深刻影響
第三節 科索沃戰爭
一、戰爭的歷史背景
二、美國導演的“法西斯式”醜劇
三、戰爭的嚴重後果
第四節 從海灣到巴爾幹:戰爭對國際安全的啟示
一、戰爭造成國際安全環境空前惡化
二、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
第4章 21世紀的戰爭與衝突
第一節 “9·11”事件與反恐戰爭
一、“9·11”事件始末
二、為什麼會發生“9·11”事件?
三、“9·11”事件的戰略後果
第二節,阿富汗戰爭——21世紀第一戰
一、阿富汗戰爭的起因
二、阿富汗戰爭的進程:
三、阿富汗戰爭的特點與戰略後果:
第三節 伊拉克戰爭——錳虎對“病貓”:
一、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動因:反恐與謀霸並舉:
二、戰爭準備:政治戰、外交戰、宣傳心理戰並舉
三、戰爭進程:從“斬首”到“震懾”
四、伊拉克戰爭的戰略後果
第四節 戰爭與武裝衝突可以避免嗎?
一、聯合國遏制戰爭、維護和平的作用和局限
二、國際軍備競賽與軍備控制
三、新時期遏制戰爭的力量
四、戰爭:雙刃劍的遏制力量
五、結語
第5章 戰爭與中國國家安全
第一節 新中國國家安全觀的歷史發展
一、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
二、20世紀70年代初至1982年中共十二大
三、中共十二大至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
四、海灣戰爭至今
第二節 抗美援朝戰爭:以戰止戰、保衛安全
一、韓戰爆發危及中國國家安全
二、中國的和平努力未能獲得和平
三、戰場上的較量促進和平談判
四、參戰鞏固了中國的安全形勢
第三節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以戰消戰、實現和平
一、中印邊界衝突對中國國土安全的威脅
二、中國政府的和平努力未能換來和平
三、中國被迫以武力維護邊境安全
四、中國以戰促和
第四節 台灣海峽危機:以戰制戰、確保全全
一、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
二、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
三、中國的軍事準備與台海安全
第五節 對中國國家安全的歷史思考
一、中國國家安全與國際安全
二、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
重要名詞索引

文摘

著作權頁:



所謂冷戰,就是國家之間、集團之間除直接交戰外,公開和有限訴諸武力的敵對狀態。它不同於傳統戰爭,是包括政治、經濟、外交、情報、心理等戰線的綜合較量,軍事對抗並不是最重要的方面。
二戰結束後,世界安全格局很快形成了以蘇美為首的東西方兩大陣營相對抗的形勢。由於蘇聯出人意料地提前打破美國的核壟斷地位,並在此後的核競賽中與美並駕齊驅,到20世紀60年代末,與美國同為超級大國,雙方各擁有可將對方摧毀數次的核武庫,但由於均未找到可靠的反彈道飛彈手段,誰也不敢冒險發動一場結局注定是同歸於盡的世界大戰,結果形成戰略僵持,既不能打,又不願和。雙方都在想方設法打破均衡,軍備競賽從未停息,“冷戰”事端頻仍。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蘇聯漸漸不支,國內政治、經濟危機日益嚴重,社會、民族矛盾更趨激烈,形勢漸漸失控。到1991年底,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回天無力,宣布蘇聯不復存在。冷戰就此結束。
一、謀劃對蘇戰爭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不久,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三巨頭艾森豪將軍、斯巴茲將軍和尼米茲將軍即開始謀劃對蘇戰爭。他們總的構想是:對蘇戰爭開始後,美軍先撤離歐洲大陸,不與蘇軍在地面上糾纏,而是充分發揮自身的海空優勢,摧毀蘇聯作戰能力和戰爭潛力,打垮蘇聯的意志和決心,待蘇無還手之力時,再實施“諾曼第登入”式行動,徹底擊敗蘇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