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靜脈

下腔靜脈

下腔靜脈體內最大的靜脈乾,為下腔靜脈系的主幹,在第5腰椎平面,由左、右髂總靜脈合成,沿腹主動脈右側上升,經肝的後方,穿膈的腔靜脈孔入胸腔,進入右心房。收集下肢、盆腔和腹腔的靜脈血。當下腔靜脈阻塞時,在腹壁的兩側、臍平面以下可見到曲張血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腔靜脈
  • 外文名:inferior vena cava
解剖結構:,下腔靜脈的形態學結構:,

解剖結構:

1、下腔靜脈:
下腔靜脈是收集下半身的靜脈血回右心房,是人體最大的一條靜脈乾,平第4~5腰椎高度由左、右髂總靜脈匯合而成。在腹主動脈的右側上升,經肝的腔靜脈窩再向上穿膈的腔靜脈孔達胸腔,注入右心房的後下部。其入口處的左前方有一不太明顯的下腔靜脈瓣。
下腔靜脈的前方自下而上與右髂總動脈、小腸系膜根部、右精索內動脈、十二指腸第三段、胰、門靜脈和肝相鄰;後方與脊柱腰段、右腎動脈、右腰動脈、右腎上腺動脈和右膈下動脈相鄰;左側下部與腹主動脈相鄰而伴行,上部與肝尾葉和右膈腳相鄰。
下腔靜脈及其屬支構成下腔靜脈系。凡來自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靜脈,都屬於下腔靜脈系,最後都通過下腔靜脈注入右心房。
2、右心室:
右心室呈底向右心房口,尖向下的三稜錐體形。在室腔內從右房室口至肺動脈口之間有一條肌性隆起,稱為室上嵴。此嵴將右心室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兩部分。
流入道是右心室的主要部分,室壁內面有許多相互交錯的肌性隆起稱為肉柱。其中有幾個粗大而呈錐狀的肉柱,叫乳頭肌,一般為前、後、內側三個。流入道的入口即右房室口,在口的前、後、內側緣有三個近似三角形的瓣膜,稱為三尖瓣。每個瓣膜的底附著於右房室口周緣的纖維環上(心骨骼),其尖或稱游離緣,借腱索連於相鄰的兩個乳頭肌上。當心室收縮時,血液推壓瓣膜而封閉房室口,由於乳頭肌的收縮和腱索的牽拉,使瓣膜不致翻入右心房,防止血液向心房逆流,保證血液的定向流動。如瓣膜、腱索、乳頭肌和纖維環等其中任何一個功能失常,都將對血液動力產生嚴重影響。
流出道是右心室向左上方的突出部分,稱為動脈圓錐或稱漏斗部,其壁內面光滑無肉柱。流出道的出口即肺動脈口。口的周緣有三個半月形的瓣膜,稱為肺動脈瓣。瓣的游離緣與血流方向一致,朝向肺動脈。當心室舒張時,由於已被壓入肺動脈的血液逆流推壓瓣膜,使三個瓣膜游離緣合攏而封閉肺動脈口,以防止血液逆流回右心室。

下腔靜脈的形態學結構:

下腔靜脈是腹、盆部和下肢靜脈回流的主幹。是人體最大的靜脈。在第5腰椎體的右前方由左、右髂總靜脈匯合而成。匯合處的角度平均約76°。下腔靜脈沿腹主動脈的右側上行,經肝臟腔靜脈溝向上經膈穿腔靜脈孔到達胸腔注入右心房的後下部。下腔靜脈的總長度為25.7~27.1cm。管徑:左、右髂總靜脈匯合處為2.0cm,平左腎靜脈上緣處為3.1cm,穿膈處為3.4cm。下腔靜脈的前方,自下而上有右髂總動脈、腸系膜根部、右精索內動脈、十二指腸水平部、胰頭和十二指腸上部、小網膜游離緣及其內容物、肝後面的裸區右緣毗鄰;下腔靜脈的後面與下位3個腰椎體及前縱韌帶、右膈下動脈、右腎上腺動脈、右腎動脈及第3、4腰動脈、右腹腔神經節、右交感乾、膈肌右腳及右腰大肌等結構相接;下腔靜脈的右側有十二指腸降部、右腎、右輸尿管及肝右葉;其左側,有腹主動脈、膈肌左腳及肝尾狀葉等。下腔靜脈通過左、右髂總靜脈、直接或間接注入下腔靜脈的屬支,以及門靜脈收集盆部、下肢、腹部的靜脈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