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帶骨

上肢帶骨

肩帶和上肢游離骨構成附肢骨骼的上部游離部分;下肢帶骨和下肢游離骨構成附肢骨骼的下部游離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肢帶骨
  • 鎖骨:clavicle
  • 肩胛骨:scapula
  • 類型:骨骼
綜述,組織解剖,

綜述

上肢帶骨由肩胛骨和連於胸骨柄的鎖骨構成,將上肢骨的游離骨連線於中軸(位於頭、頸和軀幹的骨)骨骼。上肢帶骨非常靈活,但需要通過附著於肋骨、胸骨和椎骨的肌肉來支持和穩固。

組織解剖

上肢帶骨包括鎖骨肩胛骨
1.鎖骨(clavicle) 位於胸廓前上方,全長均可在體表觸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標誌。鎖骨呈“∽”形,分一體兩端和上、下兩面,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內側端粗大為胸骨端,有關節面與胸骨柄構成胸鎖關節;外側端扁平為肩峰端,與肩胛骨的肩峰構成肩鎖關節。鎖骨體有兩個彎曲,內側2/3凸向前,外側1/3凸向後。鎖骨的中、外l/3交界處較細,易發生骨折。鎖骨對固定上肢、支持肩胛骨,便於上肢靈活運動起重要作用;此外,還對行經其下方的大血管和神經起保護作用。
2.肩胛骨(scapula) 位於胸廓後外側的上份,介於第2~7肋之間,為三角形的扁骨,可分為3個緣、3個角和前、後兩面。上緣短而薄,外側有肩胛切跡和喙突;外側緣肥厚,又稱腋緣;內側緣薄而銳長,又稱脊柱緣。外側角肥厚,有關節盂,與肱骨頭相關節,盂上、下方各有一粗糙隆起,分別稱盂上結節和盂下結節;上角平對第2肋;下角平對第7肋或第7肋間隙,是計數肋的標誌。前面有一大而淺的窩,為肩胛下窩,後面有一自內下向外上的骨嵴,稱肩胛岡(spine of scapula),在其上、下方的淺窩分別稱岡上窩和岡下窩。肩胛岡向外上延伸的扁平突起稱肩峰(acromion)。
上肢骨的連結包括上肢帶骨的連結和自由上肢骨的連結。
(一)上肢帶骨的連結
1.胸鎖關節(sternoclavicular joint)是上肢骨與軀幹骨間連結的關節。由鎖骨的胸骨端和胸骨的鎖切跡及第1肋軟骨的上面構成,屬多軸關節。關節囊堅韌並有韌帶加強,關節囊內有關節盤,將關節腔分為外上和內下兩部分。胸鎖關節只允許鎖骨外側端向前、後、上、下活動,並繞冠狀軸做小範圍的運動。胸鎖關節的活動度雖小,但以此為支點擴大了上肢的活動範圍。
2.肩鎖關節(acromioclavicular joint)是由鎖骨的肩峰端與肩峰的關節面構成的平面關節,是肩胛骨活動的支點。關節囊的上方和鎖骨的下方分別有肩鎖韌帶和喙鎖韌帶加強。囊內有關節盤,且常出現於關節上部,部分分隔關節。此關節屬微動關節,活動度小。
3.喙肩韌帶(coracoacromial ligament) 為三角形的扁韌帶,連於肩胛骨的喙突與肩峰之間,它與喙突、肩峰共同構成喙肩弓,架於肩關節上方,有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的作用。
(二)自由上肢骨的連結
1.肩關節(shoulder joint)由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構成,也稱盂肱關節,是典型的球窩關節。其特點是肱骨頭大,關節盂淺小,關節盂周緣雖有纖維軟骨構成的盂唇加深關節窩,但仍僅能容納肱骨頭的1/4~1/3;關節囊薄而鬆弛,囊的上端附於關節盂緣,下端附著於肱骨解剖頸,囊內有肱二頭肌的長頭肌腱通過,囊的上壁有喙肱韌帶加強,囊的前、後方有肌肉加強,囊下壁相對薄弱,肩關節脫位時,肱骨頭常從此脫向下方。肩關節的運動十分靈活,有3個運動軸,能做屈、伸、收、展、旋內、旋外和環轉運動。肩關節因靈活而易損,其損傷後的外科修復效果隨著新設計的人工替代物的進展而不斷提高。
2.肘關節(elbow joint) 肘關節是由肱骨下端與橈、尺骨上端構成的復關節,它包括3個關節:
(1)肱尺關節(humeroulnar joint):由肱骨滑車與尺骨滑車切跡構成。
(2)肱橈關節(humeroradial joint):由肱骨小頭與橈骨頭關節凹構成。
(3)橈尺近側關節(proximal radioulnar joint):由橈骨環狀關節面與尺骨橈切跡構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