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肌

上肢肌

上肢肌分為上肢帶肌(肩帶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肢肌
  • 定義:指上肢的肌肉組織
  • 包括:上肢帶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 配布於肩關節周圍
解剖結構與組成,相關臨床研究,相關疾病與治療,上肢肌痙攣,上肢肌痙攣的診斷標準,治療方法:,

解剖結構與組成

1、肩肌起於肩胛骨和鎖骨,止於肱骨上端,可運動肩關節。每側有三角肌、肩胛下肌、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和大圓肌6塊。
2、上臂前面是屈肌群,淺部是肱二頭肌,長頭起於肩關節盂上方,短頭起於喙突,兩頭結合,經肘關節前面止於橈骨上端。深部有喙肱肌和肱肌。後面是伸肌群,只有一塊肱三頭肌,長頭起於肩關節盂的下方,內側頭和外側頭分別在長頭的內、外側,三頭結合,以腱止於尺骨鷹嘴。
3、前臂肌的前群是,淺層的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伸肌、掌長肌和尺側腕伸肌;中層是指淺屈肌;深層有拇長屈肌、指深層肌、旋前方肌。前臂肌的後群是,淺層的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總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和尺側腕伸肌;深層肌是旋後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肌、拇長伸肌和食指固有伸肌。
手肌外側群有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對掌肌,拇收肌分別可以外展拇指、屈拇指,對掌和內收拇指。手肌中間群有蚓狀肌4條、骨間掌側肌3條,背間背側肌4條。骨間肌使手指靠攏和散開,骨間肌和蚓狀肌還有屈掌指關節、指關節的作用。手肌內側肌有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對掌肌,作用分別是外展並曲小指、屈小指和對掌。

相關臨床研究

有研究表明,健康學生經8個月功法(練功方法依據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推拿功法學》,以“易筋經”、“少林內功”為主,每周1次,每次2h,共12周時間訓練)後,肩圍、上臂圍、前臂圍、大腿圍均顯著增加,提示這些肌肉的絕對力量增強。推拿治療不僅持續時間較長,對於推拿醫生的體力有較高要求。而且推拿手法在臨床套用中還要求有力、滲透,所以這就牽涉到兩種耐力——全身耐力和肌耐力。練功對於提高全身耐力的作用已被廣泛證實,有研究表明12周練功特別對於男生上肢肌耐力同樣也有明顯提高作用,持續肌耐力的提高正是學生未來推拿手法滲透的基礎,可以增強推拿治病的臨床療效,提高推拿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

相關疾病與治療

上肢肌痙攣

偏癱痙攣是中風后常見後遺症,腦卒中後3周內,幾乎90%患者會出現肌痙攣。其中又以腦梗塞後上肢屈肌痙攣為其典型表現,出現肩胛骨上舉外撤,肩關節外展外旋,肘關節屈曲,前臂旋後,腕關節屈曲,手指屈曲內收,上肢肌痙攣極大地限制了手的功能,降低日常生活能力。

上肢肌痙攣的診斷標準

A.上肢肌痙攣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的《臨床診療指南·物理醫學與康復分冊》中痙攣診斷要點:a)上肢被動運動時阻力增大,嚴重肌痙攣時可表現為關節僵直於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b)局部關節和肌肉的疼痛、長時間的痙攣可能會引起局部肌肉和肌腱的攣縮;c)痙攣上肢的腱反射亢進;d)由此影響上肢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B.中醫診斷標準參照198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症協作組通過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
C.分期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a)急性期:發病2周以內,中臟腑最長至1個月;b)恢復期:發病2周至半年以內;c)後遺症期:發病半年以上。

治療方法:

A.常規針刺組針刺方法參考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針灸學》“中風中經絡”針刺方案主穴:內關水溝三陰交極泉尺澤委中肩髃手三里合谷。配穴: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者,配豐隆;氣虛血瘀證者,配足三里、氣海。操作:水溝用雀啄瀉法,以眼球濕潤為佳;內關用瀉法;刺三陰交,沿脛骨內側緣與皮膚成45度角,使針尖刺到三陰交穴,補法;刺極泉時,避開腋毛,直刺進針,用提插瀉法,以患者上肢有麻脹和抽動感為度;尺澤、委中均直刺;提插瀉法,使肢體有抽動感。針刺完後留針,囑患者行鼻深呼吸,直至出針,總共留針時間為30min。留針期間每10~15min行針1次,每日針刺1次,每周5次,周日除外,共治療4周。
B.常規針刺+火針組針刺方法毫針針刺同上,另外用火針點刺患側手三陰經筋陽性反應點處。穴位選取,分別循患肢手三陰經筋行切診,各種筋性結節和壓痛點均為陽性反應點,每次選取5~8個穴位,以筆作標記,針具及穴位皮膚要進行常規消毒,施術前將針放置在酒精燈上,從針體向針尖燒紅,然後迅速刺入選定穴位內,立即拔出,遵循“紅”“準”“快”原則,選針粗細及針刺深度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起針後用消毒乾棉球按壓針孔。隔天1次,1周3次,共治療4周。同時兩組病人均請我院康復科會診,給予康復治療。在中藥活血化瘀治療基礎上,均給予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等對症治療,禁用改善肌張力西藥。
C.研究發現電針針刺拮抗肌上腧穴,配合痙攣肌上火針點刺改善腦血管病偏癱肢體肌痙攣療效優於傳統針刺組。現代研究發現火針具有一般針刺的功效,可以影響各種因子的表達,抗局灶性腦缺血損傷,保護腦組織,也可促使有效建立側支循環,擴張血管,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腦循環,還可以減低興奮性遞質,促進抑制性遞質釋放,減少受體數量或減弱其敏感性,有效降低亢進的肌張力和牽張反射,另外可抑制脊髓前角細胞的興奮性,降低脊髓節段反射亢進,反覆興奮運動中樞,促進恢復和重建正常的反射。除此之外,火針具有更佳的止痛功效,並引起組織升溫,有利於炎症等病理反應的消失和肌肉皮膚等正常組織的營養。火針在皮膚上形成局部充血或是有紅、熱、痛及輕微的水腫現象,引起機體各種應激反應,調節整體的免疫狀態。火針還能夠有效地延長凝血酶原時間,降低纖維蛋白原,改善高凝狀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