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

三黃

三黃,漢語詞語,拼音sān huáng,意思是民間習俗,端午節要吃“三黃”,即黃魚、黃鱔、黃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黃
  • 拼音:sān huáng
  • 解釋:即三簧鎖
  • 出處:《白雪遺音·玉蜻蜓·認母》
解釋,出處,其他釋義,

解釋

即三簧鎖。《白雪遺音·玉蜻蜓·認母》:“那 志貞 ,又從房中擱板上取下一隻拜匣,開了三黃,取出一塊小小木牌。”
民間習俗,端午節要吃“三黃”,即黃魚、黃鱔、黃酒。

出處

《白雪遺音·玉蜻蜓·認母》:“那 志貞 ,又從房中擱板上取下一隻拜匣,開了三黃,取出一塊小小木牌。”

其他釋義

1987年9月下旬,《黃河兒女情》赴北京演出並作為國慶晚會專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好評。1991年,
該節目又獲得了中國政府舞台藝術最高獎“文華獎”的“文華新劇目獎”。
緊接著,1989年,《黃河兒女情》的姊妹篇、山西民俗系列舞蹈《黃河一方土》再次引起轟動。
1997年,大型舞蹈詩劇 《黃河水長流》三度出擊,獲得1997年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至此“黃河三部曲”自成體系,俗稱“三黃”。
中藥學上,把黃連黃芩黃柏合稱“三黃”。
中藥里的三黃是為了同一類比較而言的。三黃的黃芩,黃連,黃柏都是清熱燥濕藥。為了便於記憶,合稱三黃,這是共同點。也或是說都能治痢疾濕疹腹瀉濕熱類疾病。
但它們也有所長,黃芩主治偏於上焦,在肺,如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癤瘡等症。
黃連主治偏中焦, 主在心胃。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黃柏治主偏下焦,主在腎.象遺精,盜汗.濕熱瀉痢,黃疸,帶下,熱淋,腳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