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石窗

三門石窗

三門石窗是浙江省的傳統工藝。三門灣歷史文化的鮮活身影,也是三門灣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其中蘊涵著三門人民高超的石雕技藝、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和旺盛的藝術創造力,是三門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願望。三門石窗被稱為三門灣地區傳統文化的瑰寶,民間藝術的奇葩,載入《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被浙江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門石窗
  • 分類:建築
  • 地區:浙江省
簡要介紹,起源傳承,主要特徵,製作流程,工藝特點,重要價值,分門別類,幾何紋石窗,銅錢紋石窗,一根藤紋石窗,花草紋石窗,龍鳳紋石窗,文字紋石窗,人物紋石窗,八寶紋石窗,動物紋石窗,

簡要介紹

三門石窗俗稱“石花窗”、“石漏窗”,是三門灣傳統磚木結構建築中普遍使用的鏤空雕花石窗。其造型多樣、雕琢精緻、圖案豐富、寓意深遠。因起源於三門灣畔,故稱三門石窗。

起源傳承

窗是伴隨著房屋而產生的,最早的石窗出現於何時已無據可查。後來能見到的蛇蟠石窗大都為明、清、民國時期雕鑿,而歷史更為久遠的南宋有無蛇蟠石窗的存在,由於歷史的滄桑,已無實物可考了。石窗廣泛地套用各類祠堂、民宅、寺院、園林等建築中,石窗一者持重,二者防盜,三者採光、通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數百年的不斷完善,使蛇蟠石窗工藝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源源不斷的行銷各地。
三門,地處浙東沿海三門灣畔,縣因灣得名。 三門先人大多逐水而居,沿海、臨港一帶村落棋布。因風盛雨沛,空氣濕潤,木質構件易受腐蝕,故而民居建築外牆、房壁下部多用以石塊、石板,同時,以採光、通風為目的,兼具耐用、防盜、防火等功能的石窗也就應運而生。
蛇蟠石又為三門石窗的創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蛇蟠島為三門近陸島嶼,因形似蛇蟠而得名,島上盛產江南名石。其色赭紅,華貴喜慶,其性中和,紋理均勻,宜雕宜琢,為建築裝飾之良好材料。蛇蟠歷史悠久,據考證,島內遺有多類新石器時期的工具。唐時,蛇蟠石已得開採,用於民居建築及古墓構件。宋時,朝廷大興“花石綱”,州縣效仿,蛇蟠石一時風靡。三門石窗與木雕窗、磚雕窗同時用於民居及園林建築中,並逐漸形成規模。因採石留下千餘個奇異的洞窟(俗稱石倉),故蛇蟠島又有“千洞島”之美稱。明末清初天台人朱章程游蛇蟠島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石倉》,描述了當時的採石盛景:“攀磴何須謝氏屐,盤旋恍似陸君舟。門懸雲級螺房險,聲振滄龍破壁休。” 明、清時期,三門石窗已達鼎盛,其產品遠銷蘇、滬、杭、等地及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

主要特徵

三門石窗製作工藝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積累,工藝日臻成熟,其特徵有三:
(一)形成了造型及布局的固有模式。三門石窗從形制上分為豎長方形、橫長方形(包括半道窗)、正方形、圓形、菱形、扇形、雙連窗等,以大眾熟悉的幾何形圖案凸現美學意義,達到雅俗和諧的統一。從題材上分為幾何紋、銅線紋、一根藤紋、花草紋、龍鳳紋、文字紋、人物紋、八寶紋、動物紋等九大類。其固有模式包括如下含義:一是不同形制石窗尺寸的規格化。如使用最多的豎長方形石窗、大都長80cm、寬60cm。二是各類題材窗花形成了穩定的形象範式及其組合模式。如抽象化的龍紋中有“香草龍”與“夔龍”等,“香草龍”都為圓弧形結構,線條流暢;“夔龍”都為方型結構,稜角分明。而兩者造型都只刻畫龍頭、龍身,舍略龍爪、龍鱗、龍尾等。再如“纏枝花”,分有葉、無葉兩種,纏繞的方式卻都相同。三是不同建築物、不同牆面與不同形制形成了布局相對固定的關係。如豎長方形一般使用在民居外牆下半部,橫長方形一般使用在上半部,圓形一般使用在廟宇、祠堂或橫向較長的圍牆上。
(二)形成了一整套特製工具、特定雕刻方法和特有的工藝特點。
(三)形成了專業雕刻工匠隊伍。明清時期,三門有許多“細石工”,他們區別於采岩、砌牆的粗石匠,專門從事石頭雕花,部分工匠則專業雕刻石窗。其從業方式有兩種:一為外出者,受僱主邀請上門製作,管吃住,按工計酬。據統計,三門外出的“細石工”最盛時僅海游地區就有近百人,足跡遍布新昌、寧波、溫州、福建、江西等地。二為製作石窗兼做石礎、墳塋構件的作坊 “細石工”。僅蛇盤“石行”當年雕窗工匠就有數百人。《三門縣誌》載有石雕藝人張宗足的傳記,鼎盛時期製作石窗的能工巧匠數以千計。
石窗設計人員分兩類,一類為“細石工”名師,另一為文人墨客。石窗圖案多為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吉祥如意、福祿壽禧等,題材廣泛,或借鑑民間木雕工藝,或來源於典故史籍,或來自民間傳說。經過長期積累,“細石工”師傅都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的窗花範本。從事石窗雕琢的能工巧匠代有傳人,傳承方式為家族式和師徒相授兩種。
據研究,鐵器時代,石窗就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簡易鏤鑿的石窗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但精心雕琢有著豐富人文內涵並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石窗,則發端和成熟於三門。三門石窗堪稱“藝術石窗鼻祖”。

製作流程

三門石窗製作可分采板、打磨、畫樣、上樣、雕刻、鏤空、修光六道基本工序。
“采板”即採石板。最常用的方式是“平起法”。其技法:先在岩石平面上按一定長度尺寸,四邊鑿出狹長形內斜洞眼,再在洞眼插入鋼鍥子(俗稱麻雀),然後以磅錘輪番敲緊鍥子,使四邊均勻受力,將石板撬起。製作石窗的各類石板厚度大致相同,一般在5至6cm左右。
“打磨”就是將石板表面初步打鑿平整,以便上樣。
“畫樣”即畫出窗花圖稿。簡單粗放的窗花可直接在石板上畫樣。
“上樣” 就是將稍複雜、精細一些的窗花,先在紙上畫稿,一式正反兩份,將畫稿準確對應鏡像式貼上到石板兩面。
“雕刻”、“鏤空”通常遵循“三先後”工序:1、先雕後透。將留住的花樣先雕琢,邊雕邊鏤空;2、先粗後細。先粗雕,去掉鏤空部分後再細雕;3、先正後反。先雕正面後雕反面,有小塊面浮雕的窗花,則先雕刻浮雕部分。上述雕刻工序顯然由石材特有性質所決定,石材比木材堅而脆,且窗花鏤空後殘留的部分都為線條狀,所以較大的雕刻都須在鏤空前完成。另須講究“平”、“實”,石窗雕刻時十分注重石板鋪墊,其要旨在於防止製作時震裂。
“修光”是最後的一道細加工程式。包括刻畫一些較淺的線條,精雕和修整一些細部,主要是圖案表面、鏤空側面的磨光。用麻繩或麻團浸水粘沙磨是最講究的磨光方法,磨後窗花表面光滑細膩。
石窗雕刻器具有錘、斧、鏨、鋼鍥子四大類。錘分為四磅、兩磅、一磅。斧分跺斧、鋸齒斧,亦有輕重之別。鏨有瓜子鏨(鏨頭形若瓜子)、摘鏨(鏨頭寬0.5cm至1cm)、寸口鏨(鏨頭寬一寸左右)、劈鏨(鏨頭寬厚如麻牌),此外還有各種形狀、各種用途的小鏨。用於分解和裁割石塊的鋼鍥子(俗稱麻雀)。另有墨斗、墨尺、角尺等什物及專門用於磨光的鐵制磨條、磨石,鑽孔的旋鑽。

工藝特點

三門石窗作為一種優秀的民間傳統工藝,製作上具有極高的技術性和藝術性,內容題材豐富、寓意深遠。其主要工藝特點有:
(一)多種技法並施兼用的石雕工藝
三門石窗工藝綜合了淺浮雕、浮雕、深雕、半圓雕、圓雕、透雕等多種手法雕琢而成,雕刻藝術充分體現其中。並結合石材特性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的起地、鑽眼、鏤挖、刻線、打磨技術。
(二)實用與審美相統一的表現形式
三門石窗的形制和窗花實現了實用與審美的統一。
1.形制石窗造型大多呈長方形,長寬比例為3:2,符合造型藝術中被稱為最佳黃金分割比律,是數學、藝術和哲理的絕妙結合,還有圓形、菱形、扇形等,使內容與形式和諧協調、舒適悅目。豎長方形石窗通常鑲嵌在較高牆面的下半部,豎長方形既與牆面整體相和諧,又起到觀感上“提起”的作用;從實用角度看,因處在牆的下半部,能更有效地採光及通風。橫長方形(半道窗),通常用在樓上接近屋頂的牆面上。從審美意義上看,小面積的橫向長方形能與屋頂輪廓線形成一種呼應,避免了與牆面下半部豎長方形的石窗重複,使牆面顯得豐富生動。正方形、圓形一般使用於面積較大的牆面,顯出一種獨特形式的美感,起到“點睛”作用。圓形在祠堂、廟宇中成雙成對地使用,更透出一種神秘、神聖感。
2.窗花以線條為基本美術元素的窗花實現了窗面的半去半留,保證了採光、通風和承重。線上條的各種藝術處理及與小面積塊面的組合中,注入寓意深遠的特定文化內容,既形成了石窗藝術鮮明的個性特徵,又展現了藝術內涵的豐富性。使實用性與藝術性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匯集民族民間文化的窗花題材
一是全面反映了儒、道、釋三教的民間信仰。三門歷來奉道尊佛,晉時,就有丹丘寺、廣潤寺、多寶講寺、百花清洞(即現仙岩洞)等寺院、道觀。鄰縣天台,亦為“佛宗道源”。道、佛文化對三門灣的民俗文化影響巨大。儒學被歷代統治者尊奉兩千餘年,在三門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在三門石窗窗花中,三教題材皆有涉獵。如反映道釋合一的“文武雙全窗”、儒家的“鐵筆犀角窗”、 道家的“暗八仙窗”、 釋家的“百結如意窗”、“一根藤琵琶窗”等。
二是集中表現了民俗文化的特點。“吉祥安康”、“狀元及第”、“世代封侯”是歷代百姓的願望,三門石窗則高度集中地表達了這一內容。三門石窗突出體現了民俗文化的三個特點:其一,喜慶、吉祥的表現風格,如“吉祥如意窗”、“喜字窗”、“龍飛鳳舞窗”;其二,符咒式表達方式——基於標誌什麼就能招致什麼的文化理念,如“壽字窗”、“狀元及第窗”、“松鶴長春窗”;其三,借物寓意和諧音取義,如“銅錢窗”、“蝠(福)倒窗”、“世代封侯(猴)窗”等。三門石窗圖案在題材和表現上涵蓋了民俗文化的這些特點。其願望和理想真切熱烈,絕無消極的表現,無論幾何、花草、鳥獸、人物等皆如此。
三是創造、豐富和發展了民間美術。有人認為,幾何紋、花草紋、一根藤紋等圖形,首先在石雕中出現,而後被套用於木雕、剪紙、服飾等民間工藝。出現先後的問題未能確證,但顯然都源於民間美術創造。這些裝飾化、抽象化程度很高的紋飾,內涵豐富,灌注著強烈的民俗觀念和真摯情感,石窗雕刻工匠就是這些民間裝飾紋樣的創造者之一。石窗雕刻根據自身需要,在創造、豐富和完善了這些圖案的同時,也使自身保持了純樸的民俗風韻。龍鳳、鳥獸、人物類窗花亦然。
(四)窗花造型具有高度藝術性
石窗窗花造型的性質是線和塊面物象造型的組合,具有高度的的藝術性:
線條造型在窗花中採用了兩種藝術化的表現手法:一是物象化,即把線雕刻為莖、藤、蔓草圖案;一是幾何化,即以線把視窗平面分割成幾何圖案。在物象化的表現中,窗花線條藝術緊扣物象主要特徵,以大幅度概括誇張追求物象的形式美感,達到了形象與抽象的和諧統一。如大量的龍紋,口張爪舞、盤虬迴環,活靈活現,其線條圖案勁挺而舒曼。在幾何化的表現中,窗花十分注重線條的橫直、正斜、斷續、疏密安排和在窗面整體上的對稱、襯托等作用,創造了風車紋、步步錦紋、獻禮紋、卐字紋等多種幾何紋飾,營造了視覺上或莊重或靈動或華麗或清雅等豐富的美感。
塊面物象造型以人物、走獸為主。物象刻畫高度概括、注重動態、傳神,背景高度簡化,注重襯托氛圍,強化主題,這些都是窗花物象造型藝術成熟的標誌。

重要價值

三門石窗由底層勞動者創造,廣泛套用於普通百姓和各階層生活,從創造至成熟始終在民間。因此,三門石窗有著極高的民俗文化學價值。
三門石窗有的樸拙、粗獷,有的精細、考究,是研究不同家庭個體經濟狀況、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或文化趣味的教科書。三門石窗不同的形制、不同的窗花套用於不同的建築、不同的部位,是了解三門灣地域建築文化的視窗,三門石窗在各地被廣泛套用,也是促進區域經濟、文化交流的視窗。三門石窗的窗花題材,廣泛記錄了百姓的宗教信仰、生活理想、文化觀念、審美趣味,更是解讀三門灣人文風貌,研究三門灣地域民俗文化極其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三門石窗所表現的高雅與俚俗同在,儒、道、釋三家共存,彰顯了中國文化特有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諸子百家的思想在民間水乳交融,互為貫通,體現了三門灣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蘊。
透過三門石窗,可以看到三門地域極具特色的燦爛歷史文化,看到三門人民深沉博大的文化胸襟和剛柔相濟的人文品性。

分門別類

三門石窗內容豐富,可分為幾何紋、銅線紋、一根藤紋、花草紋、龍鳳紋、文字紋、人物紋、八寶紋、動物紋等九大類。

幾何紋石窗

以非象形的線條按一定規則分割視窗平面所形成的窗花圖紋,總稱為幾何紋。幾何紋窗花以線條疏密、曲直、正斜、斷續的表現形式和對稱、均衡、襯托等布局手法,營造了或莊重或靈動、或富貴華麗或清雅簡樸的種種美感。
原始的幾何紋石窗並無文化寓意,僅僅是滿足最樸素的實用需求。隨著石窗工藝的發展,人們在感受美的過程中,不斷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創造了各具特色、異彩紛呈的幾何紋石窗藝術。最常見的以條形紋、卐字紋、風車紋、步步錦紋、獻禮紋為主要代表。
1、條形紋
條紋型石窗條紋型石窗
條形紋石窗,為最原始、簡樸的石窗造型,歷時久遠,以條形為基本特徵的石窗亦稱直欞窗。後經衍變,在直欞中鑲嵌花卉、元寶、銅錢等,使單一的風格變得生動、空靈。寓含“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富貴安康”之意。
2、萬字紋
卐字紋石窗,有正、斜形兩式,又分單字、多字。有“萬福流水”、“萬事如意”、“萬字無邊”“萬象更新”諸多寓意。卐字是中國民間極古老的吉祥圖案,因與佛教標誌一致,故又有敬佛和佛佑之意。
3、風車紋
風車紋石窗,分正形、斜形、雙線幾種。三門民間自古有製作玩具風車的習俗,就地取材,樹葉、草葉、麥秸皆可。風車紋石窗圖案源自於此。其有“吉慶歡樂”、“綿延不息”、“福澤長流”的願望,也帶有對自然崇拜的寓意。
4、步步錦紋
步步錦紋石窗,分正、斜形兩式。其造型結構如長方形磚、石疊砌的高台。上部邊線如步步向上的台階,故有步步高之意,象徵著“芝麻開花節節高”、“人往高處走”的祈願。
5、獻禮紋
獻禮紋石窗,圖紋特徵是不完整方形對捧一個完整方形,形如禮盒上下交迭的俯視圖,故名。禮盒裡裝的自然是上好佳品,受禮者亦為有地位、權勢之人。獻禮紋兆示和寄託的願望是“富貴榮華”,“受人敬仰”。
6.回形紋等
回形紋石窗,線條斷續,向內彎曲,其形如“回”字。另有十字花紋、八卦紋、人字紋、海棠花紋、菱形紋、扇形紋等幾何形石窗。

銅錢紋石窗

以外圓內方的銅錢為形象組合而成。有單獨、並列、交疊等式,因“錢” 諧音“前”,錢孔似眼睛,意即“財在眼前”,又多與“蝙蝠”、“喜鵲”、“卐”字等組合,有“福在眼前”、“ 喜在眼前”之意。使錢紋窗更顯吉祥、喜慶。錢是財富的象徵,寓含“財源廣進”、“天圓地方”之意及儒家尊崇的“外圓內方”的心身修養境界。錢紋在佛教中也是人體的七輪(即頂輪、眉輪、喉輪、心輪、臍輪、海底輪)的象徵。所以錢紋有時也是敬佛的標誌。錢紋又為文人“八寶”之一。
單錢(一本萬利);雙錢,(二人同心);三錢,(狀元及第、連中三元);四錢;(四世同堂、四方大利);五錢,(五子登科);六錢,(六六大順);七錢,(七巧盈門);八錢,(八仙同慶);九錢,(久久得福);十錢,(十全十美)。多錢,(多子多福、財源滾滾)。

一根藤紋石窗

藤是三門自然生長的一種植物,種類繁多。其有“堅韌頑強”、“興旺發達”、“生生不息”的象徵。
“一根藤”石窗圖案是三門人民傑出的文化創造。它以藤本植物為原型,省略一切枝蔓,只以一條藤狀曲線的纏繞來構圖,既達到了形式上高度簡潔的美,又十分鮮明強烈地表達了人們對於生命(長壽)、子孫(繁衍不息)、家族(興旺不衰)的美好祈願。
“一根藤”圖案的盤曲方式極富機智,迴環穿插,委婉多姿;或接框起頭走尾,或首尾相連。常見的一種組合是在窗面中心部位盤曲出扇形、瓶形、圓形等,再在其中嵌以文字、花鳥、人物等寓意吉祥的圖紋,使得畫面更豐富美觀,寓意也更深遠和鮮明。

花草紋石窗

“花草紋”取材多樣,有蔓草(卷草、香草)、纏枝花、寶相花、荷花、菊花等幾類。
蔓草是爬蔓類植物抽象後所形成的圖紋。爬蔓類植物能攀附他物蔓延生長,有很強的生命力;三門方言“蔓”與“萬”音近,於是,就被賦予了“長久”、“長壽”、子孫(家族)興旺之類的吉祥意義。
按形象特徵又可將蔓草花分為纏枝和不纏枝兩大類。
“纏枝花”常見的可分為卷帶葉(如海帶翻卷的葉)和純蔓兩類形象。共同的基本特徵是花枝(蔓)兩兩相纏至枝梢分杈展開,形成左右或上下對稱的花紋。有卷帶葉一類的花梢似葉似花,中間有尖角形一顆(花籽)、又稱 “開花結籽”。纏枝花紋寄寓著夫妻恩愛、香火綿延的祝福和家庭和諧、興旺發達的願望。
“寶相花”是傳統的一種團狀花紋,也是多種花朵形象的綜合,寓意吉祥如意,為佛教所常用。
花草紋也反映了三門人民熱愛自然、追求美好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龍鳳紋石窗

龍鳳起源於原始人對自然和動物的崇拜,經過遠古先民的圖騰化藝術加工和創造,最後成為中華民族的吉祥物。
三門民間認為山有山龍,海有海龍,把閃電稱為龍閃,哪方天空起雲下雨就認為是哪方龍行的雨。因龍的線狀形體恰又十分符合石窗的需要,故而被廣泛套用。
龍紋石窗可分為抽象和寫實兩種。
抽象化的龍紋按形象特徵又可分為“夔龍”和“香草龍”兩類:“夔龍”方轉盤曲,形象神秘而威嚴;“香草龍”狀似蔓草,圓轉盤曲,形象優雅美麗。與寫實龍相區別,兩者都高度抽象化。夔龍紋形象顯然是商代夔龍的沿襲,是石窗藝術歷史繼承性的典型紋樣。而香草龍形象則是將更遠古的植物崇拜和對植物美的欣賞揉合進龍紋,反映了根植於上古文化的“萬物有靈”、“天人合一”等的思想觀念。這些拙樸而大膽、浪漫的藝術思維,創造出美觀與神秘高度融合的藝術特色,是石窗藝術民間性的典型紋樣之一。
寫實的龍紋在形象刻畫上比較具體,頭、身、鱗、爪都有表現。如“蛟龍”、“ 雲龍”等,但作品較少。
按龍盤曲方式和在窗面上的布局方式又可分為行龍、團龍、滿天龍、雙龍、單龍等類,各類又互相交叉組合。
“團龍”即盤曲成圓形的龍,通常是單龍,位於窗面中心,周圍襯以祥雲等其他圖紋。除團龍外,其他的龍紋都是行龍。
“滿天龍”即滿窗純粹是一條或兩條龍,或僅加雲朵,亦稱雲龍。以對稱式為多。
“雙龍”組合較普遍的有:一為“捧珠式”,捧珠或“壽”字等吉祥物,龍紋對稱,珠或“壽”等吉祥物居中。稱之“雙龍捧壽”、“ 雙龍捧珠”。二為“隱字式”,紋身變形成“福”、“祿”字樣(“隱字式”本書歸入文字類)。三為“倒互式”,以組合為多,如一條龍上騰,一條龍下行,寓含“龍行天地”之意。
鳳紋石窗,有雙風、單鳳等形式。其常與牡丹等花卉組合,以“丹鳳朝陽”、“鳳戲牡丹”為主要圖式,寓含祈祝榮華富貴、世道昌盛、普天吉祥之意。

文字紋石窗

石窗文字內容最多的是福、祿、壽,其他也都是吉言吉字,如龍、舞、魁等,表示一種崇拜,同時寄寓一種祈祝。
文字在石窗中有三種表現形式,一是直接刻畫式,二是借形賦字式,三是圖紋隱字式。
直接刻畫式,即以正、草、隸、篆等字型直接將吉言吉字作為窗花的中心內容。直接刻畫式富有書卷氣息。
借形賦字式,主要是藉助龍的盤曲形成“福”、“祿”字樣。既是龍又是字,表達了祝願又藉助了龍的神威,富有樸素的民間趣味。
圖紋隱字式,主要是將福、祿、壽三字演化為美觀的圖紋來表達。“福”、“祿”兩字演化幾何紋。“壽”演化後的樣式最多,常見的有三種:1、團花形,即成圓形對稱的幾何紋;2、亭爐形,用純直線時象一個亭子,下部用曲線時像一個香爐,下部有時又是一個壽桃形狀。亭爐形“壽”樣式最為豐富,注入的吉祥意象也最為豐富——亭子是美麗考究的建築,香爐須富貴人家才有,桃因為有驅邪賦義,是與長壽聯繫起來的一種形象;美亭、香爐、壽桃都是既美觀又吉祥的東西。3、畫戟形,是由篆字衍化的對稱的字型,形似方天畫戟。戟是兵器,又諧“吉”音,畫戟形“壽”字又是道教佛教常用的符號,因此這種衍化不但是美化,也是賦予文字神性和靈性的一種方法。

人物紋石窗

人物窗花題材有“三星”(福祿壽)、“八仙”、“劉海戲金蟾”等民間傳說和“狀元及第”等戲劇故事。除了表現長壽、富貴、升官等願望之外,也表達了百姓的文化審美情趣和傳統道德觀念。
人物因為是塊面形的,所以在布局處理上往往只限於一小塊,位處視覺中心亦即窗面中心,周圍大面積以各種線狀紋飾襯托。人物形象十分概括,追求簡約而傳神。如“韓湘子吹簫圖”,衣飾表現非常簡約,但雙鬢、五官神情卻鮮明刻畫出了一個歡樂的仙童;背景襯有雲朵,一高一低,踩在雲朵上的雙腳和因風飄動的衣袂,有效地製造了動感也渲染了仙氣;周邊寬闊的如意綬帶草紋飾,則很好地烘託了刻紋相對細緻的人物圖紋。再如“劉海戲金蟾”,三門方言中“蟾”與“錢”諧音,此圖案亦名“劉海戲金”。劉海憨厚天真,而金蟾似乎因為劉海的戲弄剛剛驚惶地爬上石塊,人物和動物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再如“狀元遊街圖”,畫面僅有三人,卻將那騎馬狀元的躊躇得意之態作了生動表現,同時,熱鬧、榮耀的場面氣氛也得以淋漓地渲染。
人物刻畫得概括、簡約而傳神,充分反映了窗花石雕藝術的強烈個性特色和不凡技藝。

八寶紋石窗

用特定的器物表示各種吉祥意義,這是民俗文化又一種有特色的表達方法。人們把這些器物總歸為“八寶紋”。
佛家八寶紋石窗佛家八寶紋石窗
八寶紋器物來源主要是儒、道、釋三教文化。道教有傳說的“八仙”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藍采和、鐵拐李、韓湘子、何仙姑、呂洞賓,他們各有隨手的寶物,這些寶物就成了他們的“代表”,民間稱之為“暗八仙”,亦稱道家“八寶”。即扇、劍、葫蘆拐杖、道情筒拂塵、花藍、雲板、笛、荷花。佛教有法輪、四大金剛手中的法器等標誌和代表性器物,民間就衍生了佛教“八吉”:蓮花、舍利壺、法輪、琵琶、雨傘、寶劍、法螺、天盤長(百結),亦稱佛家“八寶”。儒學重詩書禮樂、講仁義道德、持耕讀傳家的思想理念,在民間也約定俗成為一些標誌性器物,有玉磬、書畫捲軸、犀角、鐵筆、菱鏡、方升、艾葉、金錢等,有儒家“八寶”之說,亦稱文人“八寶”。佛教“八吉”和儒家“八寶”具體是哪八種,各地說法不甚一致,“八”應該只是一種概說。
八寶紋寄託的主要是對儒、釋、道文化的尊崇和祈求仙佛高人佑護,驅邪迎祥、興旺發達的願望。
有些器物與宗教信仰無關,只因諧音取義而約定俗成。如瓶、戟、如意、蓮花、蓮子等常見的器物圖像,只因“瓶”諧音平安之“平”、“戟”諧“吉”,如意與“萬事如意”之“如意”同名,“蓮”諧“連”取吉事連連、連得貴子之意。

動物紋石窗

以獅子、蝙蝠、鹿、喜鵲等動物形象寓意,是民俗文化常用表現手法。獅子是百獸之王,象徵權勢、富貴。“獅”與“事”諧音,有“事事如意”之祈願。蝙蝠的“蝠”與“福”諧音,表示迎福、多福之願。蝙蝠喜倒掛,又成了“福到”的特定形象。蟾蜍是傳說中的靈異動物,能辟五兵、鎮凶邪、助長生、全富貴。鹿借諧音是“祿位”、“快樂”,也有“健康”的意思。
動物吉祥物在石窗中的造型模式成熟,強調姿態和特徵表現,背景講究簡潔和寓意統一。如鹿,常取回首姿態和含芝式,配以青松,有長青常樂之意。蝙蝠,強調其弧形長翼和獸頭,配以雲朵,一般居中時取倒掛式,居邊時取側飛式。“五福捧壽”是很常見的圖式,畫面富麗而喜慶。“封侯掛印”取猴之諧音,造型活潑而有趣。
“九獅慶壽”是幅精心之作。九頭獅子姿態各異,威武而活潑;畫面四角的獅子姿勢與底行獅子以爪踩框的方式都極具匠心,藝術整體感和獅子的“性情”相互呼應,整個畫面群獅歡舞,有聲有色,熱鬧非凡。
石窗之美圖冊
物華三門——三門石窗介紹
石窗造型圖冊、石窗門類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