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中藥)

菊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菊苣,中藥名。系維吾爾族習用藥材。為菊科植物毛菊苣Cichori-μm glandulosum Boiss.et Huet或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的乾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二季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泥沙和雜質,曬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菊苣
  • 別稱:卡斯尼、藍菊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菊苣屬
  • :菊苣
  • 分布區域:北京、黑龍江、遼寧、山西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二季采割
  • 用 量:9~18g
  • 貯 藏:置陰涼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 味,歸 經,功 效,主 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產 地,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植物全草入藥。

性 味

味微苦、鹹,性涼。

歸 經

歸脾、肝、膀、胱經。

功 效

清肝利膽,健胃消食,利尿消腫。

主 治

用於濕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

相關配伍

消化不良,胸腹脹悶:菊苣根6份,土木香3份,小茴香1份。共研細粉。每次3~5g,每日三次,飯前溫開水送服。(《中國民族藥志》菊苣木香散)

用法用量

9~18g。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切段。

生理特性

1、毛菊苣:莖呈圓柱形,稍彎曲;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具縱棱,被柔毛或剛毛,斷面黃白色,中空。葉多破碎,灰綠色,兩面被柔毛;莖中部的完整葉片呈長圓形,基部無柄,半抱莖;向上葉漸小,圓耳狀抱莖,邊緣有刺狀齒。頭狀花序5~13個成短總狀排列。總苞鐘狀,直徑5~6mm;苞片2層,外層稍短或近等長,被毛;舌狀花藍色。瘦果倒卵形,表面有棱及波狀紋理,頂端截形,被鱗片狀冠毛,長0.8~lmm,棕色或棕褐色,密布黑棕色斑。氣微,味鹹、微苦。
2、毛菊苣根:主根呈圓錐形,有側根和多數鬚根,長10~500px,直徑0.5~37.5px。表面棕黃色,具細膩不規則縱皺紋。質硬,不易折斷,斷面外側黃白色,中部類白色,有時空心。氣微,味苦。
3、菊苣:莖表面近光滑。莖生葉少,長圓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少數,簇生;苞片外短內長,無毛或先端被稀毛。瘦果鱗片狀,冠毛短,長0.2~0.3mm。
4、菊苣根:頂端有時有2~3叉。表面灰棕色至褐色,粗糙,具深縱紋,外皮常脫落,脫落後顯棕色至棕褐色,有少數側根和鬚根。嚼之有韌性。

產 地

分布於北京(百花山)、黑龍江(饒河)、遼寧(大連)、山西(汾陽)、陝西(西安、眉縣、周至)、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福海、塔城、托里、裕民、博樂、沙灣、瑪納斯、烏魯木齊、米泉、伊寧、察布察爾)、江西(遂川)。廣布於歐洲、亞洲、北非。

相關論述

《新疆中草藥手冊》:清肝利膽。治黃疸型肝炎。 菊苣三錢水煎服,並用適量煎水洗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