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青孜珠寺

丁青孜珠寺

孜珠寺位於丁青縣覺恩鄉境內的孜珠山上, 海拔4800米。孜珠寺是本教著名高僧羅鄧寧波·仁增康珠於十四世紀中期再度興建和恢復的。

經典記載孜珠寺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孜珠”意為“六座山峰”,六座山峰象徵觀音菩薩用慈悲和智慧度化所有六道眾生,幫助他們從煩惱中走向解脫之路,代表六度萬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及對眾生的貪婪、愚痴、嗔怒、傲慢、嫉妒、邪見的對治之道。

住持活佛丁真俄色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的《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的主譯師。

辛繞佛祖曾預言:當後世無量光佛像、左旋白法螺與具格的賢者在孜珠山匯聚,即是我的身語意三寶具足,孜珠山佛法的火種將大放光芒,照亮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孜珠寺
  • 外文名:Zizhu Temple
  • 位  置:丁青縣覺恩鄉境內的孜珠山
  • 海    拔:4800
  • 住    持:孜珠.丁真俄色活佛[1] 
  • 教    派:雍仲本教
  • 寺廟年代:三千多年
  • 住持功績:古象雄大藏經首席譯師
基本介紹,寺廟歷史,《象雄大藏經》,扎倉學校,內明學校,辯論學校,禪修學校,教派介紹,感受,交通,

基本介紹

孜珠寺位於丁青縣覺恩鄉境內的孜珠山上,離縣城約37公里。 據說孜珠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孜珠寺是本教著名高僧羅鄧寧波·仁增康珠於十四世紀中期再度興建和恢復的。“孜珠”意為六峰山峰,其山型異峰突起,挺拔險峻,怪石嶙峋,禪洞疊疊。
孜珠寺孜珠寺
瓊波丁青的三十九族地區成為本教寺廟和教徒最多、影響最大的地區。而孜珠寺是西藏一帶現存規模最大、教徒最多、本教儀軌保存最完整的寺廟之一。孜珠寺的本教禪院可系統地講述本教經典、傳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本教無上瑜珈等各種修習方法。 該寺獨具特色的不僅有本教的佛事活動,更具特色的雞年神舞。據了解,這種裸體跳神舞的形式,在整個西藏能恢復的只有孜珠寺。

寺廟歷史

本教有四大神山之說,主要有阿里的崗底斯山、林芝的本日神山,昌都的孜珠山、玉龍的梅里雪山。六座山峰上到處是大殿、經堂、僧舍,繁盛時期僧人多達二、三千人。佛祖辛繞彌沃在弘揚佛法時,曾在孜珠山傳法,給予巨大的加持。並且授記,今後孜珠山會對本教佛法的發展和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會有許多利益眾生的大成就者出現。此後歷代在神山修行者中湧現出了80位大成就者,並留下了他們的珍貴遺蹟。如有辛美祖普、東炯大師、占巴南喀大師、才旺仁曾大師、羅丹尼布大師、桑傑林巴大師等,以及他們和蓮花生大師修行的山洞,並在石壁上留下了手印和腳印。孜珠山的聖跡比比皆是,岩壁和洞穴里自顯的佛像、壇城、真言,令人目不暇接,它將如此豐富的本教寶藏集於一山。同時孜珠山也有代表六道輪迴的繞山隧道,許多藏民虔誠的不遠千里來此朝拜。
孜珠神舞孜珠神舞
雍仲本教孜珠寺第四十三代法嗣- 丁真祖普俄色仁波切,是雍仲本教佛法“譯師傳承”的八大成就者之一“穆邦薩東大師”的轉世。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西藏昌都地區政協常委。

《象雄大藏經》

2013年7月,丁真俄色活佛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支持下,開始組織人員整理、翻譯《象雄大藏經》[1]。
作為《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的主譯師,丁真俄色活佛精通漢藏以及象雄文字,他希望通過漢譯讓更多的研究者能夠直接接觸文本,從而推動象雄文化的研究,挖掘和發揮古象雄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 雖然《象雄大藏經》名字叫“經”,但《象雄大藏經》並非單純的宗教經典,而是一部涵蓋了哲學、天文、地理、醫學、藝術、建築等領域的全景式反映古象雄文明的百科全書,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2]
據了解,《甘珠爾》的內容原本篇幅浩大,歷經數千年歲月變遷,其中一些經文已軼失不存,現存178部,包括《律》74部,《經》70部,《續》26部,《庫》8部。內容涉及佛學、哲學、邏輯、文學、藝術、星相、醫學、科學、工程等領域,是總匯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識的百科全書,至今仍對西藏人民的信仰和生產、生活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作為雍仲本教最古老、西藏最大的本教寺院,有著3000年歷史的西藏昌都孜珠寺,長期以來保存本教大藏經《甘珠爾》大量伏藏文本,其中第一部《雍仲清淨續經》,伏藏達千年之久。
丁真活佛主持的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在京啟動丁真活佛主持的象雄大藏經漢譯工程在京啟動
“很難想像,4000年前有這樣不可思議的觀點。”精通漢藏以及象雄文字的丁真俄色仁波切,是雍仲本教佛法“譯師傳承”的八大成就者之一,被認定為穆邦薩東大師轉世。他向本刊記者提前透露了《大藏經》的部分內容——在《甘珠爾》的《經》部中,有關地球的起源,是這樣描述的:地球是風的速度所帶來的溫度、溫度所帶來的粘合度、粘合度所帶來的土壤、宇宙分子積澱其中組合而成的。
在醫學方面,《甘珠爾》記載了人體陰陽結構、身體結構、病原的顯現和預防治療等;今天人們所說的“七分飽”,被《甘珠爾》描述為“胃的四分說”:兩分飯、一分水、一分消化空間。
《甘珠爾》中有關公元7世紀前西藏地區與周邊地區風土習俗的記載,也在細微之處展現了幾千年前的文化。通過《甘珠爾》可以看到,當時傳授經法的佛陀,途經各地遇到了怎樣的歡迎儀式,欣賞怎樣的樂器舞蹈。各個地方民俗風貌如何,各個地區乃至各國度之間人們如何交談互動,一一呈現於紙端,宛若眼前。
“藏族文明的根和源頭是本教的東西。翻譯這些文獻,對藏文化的根和源頭才能釐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才讓太長期以來致力於象雄文明的研究。他表示,古象雄文明的古文獻研究一直處於較零散現狀,這些文獻一旦翻譯出來,就可以發掘更多象雄文化精髓。
教學制度
孜珠寺地處雪山上,自然條件極為艱苦,僧人是在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修煉本教的佛法。孜珠寺有200多個僧人,寺廟為他們開辦了內明、辯論、禪定3所學校,僧人在孜珠寺從內明開始修學到禪定,要把本教現有甘珠爾(祖師敦巴辛繞口述的本教知識)187部顯宗、密宗、大圓滿經典學完。近幾年,在由於內地的信徒的捐款,建造了通往孜珠寺的公路。

扎倉學校

扎倉的意思是“僧院”,藏傳佛教寺院裡僧眾學習的學校被統稱為扎倉。孜珠寺針對丁青地區老百姓生活清苦,教育落後的狀況,把佛法專修系統中初級的文化和宗教課程集中到一個獨立的教學機構,稱作扎倉學校;中高級課程另設內明學校傳授。僧眾在扎倉學校的學期取決於僧人的文化基礎。通常學期需要2到6年。現任扎倉堪布是嘎松丹增。

內明學校

孜珠寺內明學校向具備初級知識的學僧講授本教中高級課程,除了佛學之外,歷史、星相、地理、哲學、詩學、醫學也是學習內容的組成部分,這種結構全面的系統幫助專修者建立更加全面紮實的認知基礎,便於在本教甚深佛法的研習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內明學校的學習過程通常為四年或更長。現任內明堪布是羅布雍仲。

辯論學校

藏傳佛教的一大特色就是辯論,也叫辯經。辨經是通過邏輯辯論,從佛學概念的每個方面仔細而反覆地拷問,從而促使僧人對所學的每一個概念都純熟、精確、全面而不偏頗。辯論學校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艱苦的過程,而且每天都要面對壓力,也在壓力中獲得增長。這個學習過程一般要經歷20年,需要極大的毅力才能堅持下來。現任辯論堪布是丹巴。

禪修學校

禪修學校是通過禪坐觀修,把之前所學所思“修”出來,使之逐漸融入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的必然組成部分。禪修是佛法修行最為深奧的部分,尤其孜珠寺修行的大圓滿傳承,普通人難以理解和想像。禪修是沒有止境的,它修行者終生的功課,它的目標是證得涅?空性。現任禪修堪布是索南晉美。

教派介紹

西藏的本教也稱“雍仲本教”(Bonismo),是幸饒彌沃如來所傳的教法,所傳之法也被稱為古象雄佛法,其歷史距今約一萬八千年。歷史上因修行本教大圓滿法而成就虹化身的從無間斷大成就者就有二十四位,而有間斷的虹化身成就者則更是不計其數。因修行古象雄佛法而虹化成就的吐蕃贊普,在歷史上就有七位:聶赤贊普 穆赤贊普 丁赤贊普 索赤贊普 達赤贊普 德赤贊普 思赤贊普,他們有被尊稱為“天赤七王”。“古象雄文明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
古象雄佛法在古象雄傳統文化中居於最至高無上的位置,是西藏本土最古老的佛法,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佛法。遠在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之前一萬多年,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早已經在里中外象雄地區廣泛傳播及運用。

感受

孜珠山作為藏傳佛教本教的四大聖山之一,幾千年來一直擁有特殊的宗教地位。西藏的美,孜珠山的美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只有當你走進它的時候才能感受到那股純潔的力量,那種純潔帶給你的震撼!

交通

包車:昌都市——類烏齊——覺恩鄉——孜珠寺 時間7個小時
坐車:昌都市——類烏齊——覺恩鄉——丁青縣 再包車上山。 時間10個小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