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恐懼”論

“浮動恐懼”論,是指一些國家公布自己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或者是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但是浮動的區間很小。這反映了這些國家對浮動匯率存在恐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浮動恐懼”論
  • 外文名:fear of floating
  • 類型:匯率制度
  • 制定者:國家
“浮動恐懼”論,解釋,

“浮動恐懼”論

“浮動恐懼” (fear of floating)的表現有四點。首先,號稱是浮動的國家實際上是貨幣根本沒有浮動,其次,較低的匯率波動性是政府有意識行動的結果。因為從其國際儲備的高度變動性可以看出,政府對匯率進行了較大程度的干預,在浮動匯率制下是不應當發生的。第三,這些國家的名義和實際匯率具有高變動的特徵。第四,按照 IMF分類實行有管理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實際上實行的是類似缺乏公信力的釘住匯率制度。

解釋

萊因哈德(2000)對他們觀察到的那些實行低頻釘住美元制度,即逐月釘住或逐季釘住國家的巨觀經濟原理做了一個出色的總結:
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不願意讓其匯率浮動的理由是多種多樣的:當環境有利(即存在資本流入和有利的貿易條件等)時,很多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不願意讓名義(實際)匯率升值;而當環境變得不利時,到處瀰漫的美元化情緒又會使這些國家對匯率制度的崩潰產生巨大的恐懼。與本幣貶值相伴隨往往是經濟衰退通貨膨脹,而不是由出口拉動的經濟成長。
另一種解釋:
這些國家“浮動恐懼”的原因有二。一是,他們害怕升值,因為這樣不利於資本流入和出口,即,擔心荷蘭病(指當條件發生有利的變化時,某一部門的繁榮會損害其他部門的發展。例如,當條件發生有利的變化時,某一部門突然變得繁榮,因此大量資源會流向該部門結果資源流出部門的發展則受到影響。);由於債務經濟的特點,他們害怕貶值,因為這樣會增加其債務,與貶值相伴的是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而不是出口增長。在這些國家貶值有緊縮效應,而這同這些國家的經濟政策長期缺少公信力有關。
這些國家缺乏公信力的表現是:利率偏高,而且波動很大,所以要採取匯率穩定,利率低調;另外,害怕貶值後出現的突然死亡現象;這些國家的評級很低,如果有貶值的傾向,評級下降,獲得國際貸款很難,國際投資會減少;資產平衡表效應,使債務經濟國家害怕貶值;由於銀行不能有效地實行最後貸款人功能,為防止銀行的擠兌風潮,政府須把國內的銀行存款保留在本國的金融體系內。為此實行一個辦法就是在本幣外幣之間實行指數化,即本幣存款和外匯價格掛鈎,貶值會對此造成衝擊。由於以上原因,開發中國家是極力抵抗貶值的。
另外,新興國家匯率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很大。匯率貶值貿易影響很大,傳遞效應也比已開發國家大得多。所以,一些開發中國家傾向於選擇固定的匯率制度(或類似的制度),這樣做的成本較低。
看來,是由於開發中國家的結構性特點決定了固定匯率制的選擇,這又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美元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