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規劃

“十三五”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規劃

《“十三五”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規劃》是為增強鐵路貨運市場競爭能力、提升運輸整體效率效益,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以及鐵路發展改革等要求制定。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於 2017年4月19日印發並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三五”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規劃
  • 發布機構:發改委、交通運輸部、鐵路總公司
  • 發布日期:2017年4月19日
  • 實施日期:2017年4月19日
發布信息,政策全文,內容解讀,

發布信息

關於印發《“十三五”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規劃》的通知
發改基礎〔2017〕73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鐵路局:
為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以及鐵路發展改革等要求,加快鐵路貨櫃發展,促進貨櫃多式聯運,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現將《“十三五”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規劃》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
交通運輸部
中國鐵路總公司
2017年4月19日

政策全文

“十三五”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規劃
貨櫃多式聯運具有產業鏈長、高效便捷、集約經濟、安全可靠等優勢,是貨物運輸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鐵路貨櫃多式聯運,對推進鐵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鐵路有效供給、更好發揮鐵路比較優勢、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等具有重要作用。為增強鐵路貨運市場競爭能力、提升運輸整體效率效益,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以及鐵路發展改革等要求,制定《“十三五”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規劃》。
一、規劃基礎
(一)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鐵路運輸快速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技術裝備大幅提升,服務水平整體躍升,為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截至2016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2.4萬公里,其中客貨共線鐵路10萬公里。2013年鐵路貨運改革以來,鐵路企業把貨櫃運輸作為向現代物流轉型、推進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途徑,通過拓展入箱貨物品類、擴大貨櫃辦理站、發展鐵水聯運業務、打造中歐班列品牌等舉措,推動貨櫃運量快速提升,成為鐵路貨運增長新亮點。2016年鐵路貨櫃傳送量達761萬標箱,同比增長39.5%,中歐班列累計開行2964列。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先後出台一系列支持多式聯運發展政策措施,以鐵水聯運、國際聯運為重點,積極推進多式聯運示範項目、工程建設。
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呈現良好勢頭,但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明顯差距。一是總量偏低,整體結構不合理。鐵路貨櫃運量僅占鐵路貨運量的5.4%,遠低於已開發國家鐵路30%~40%水平,鐵路貨櫃運輸占沿海港口集疏運比例較低,比較優勢尚未得到有效發揮。二是設施設備不足,協同銜接效應差。鐵路貨櫃數量少,專用場站、專用載運機具及銜接轉運設施規模小,鐵水、公鐵銜接不順暢,標準化和先進技術套用滯後。三是服務供給有待提升。市場供需對接不充分,運輸組織方式較為傳統,全程物流服務剛起步,時效性、便捷性不強。四是市場開放水平亟待提高。多式聯運經營主體欠缺,標準規則不統一,信息開放共享不足,市場化改革仍需深化。
(二)形勢要求
經濟發展新常態催生新需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和消費加快升級,貨運需求結構呈現新變化,傳統貨運需求增速放緩,新興貨運形態迅速崛起,多樣化、強時效、小批量、多頻次、一站式“門到門”貨運需求快速增長。我國幅員遼闊,內陸縱深,“三大戰略”深入推進,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產業梯度轉移,內陸市場空間進一步拓展。鐵路貨櫃多式聯運順應新的市場需求,符合國家區域發展空間拓展戰略需要。
鐵路轉型升級迎來新路徑。塑造鐵路新優勢,促進物流消費回流,要求轉變傳統貨運發展方式,加快向現代物流轉型。加快發展以貨櫃為核心的鐵路運輸組織方式,減少貨物損耗,提高物流效率,集約利用資源,加強跨區域運輸,適應新形勢下區域內運輸需求,已成為擴大鐵路貨運供給的重要內容和鐵路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全方位對外開放提供新機遇。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構建,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鐵路互聯互通、跨境跨區域多式聯運走廊不斷完善,中歐鐵路班列蓬勃發展,為支持引領國際貨櫃多式聯運系統加速形成,構築國際貨櫃運輸品牌,帶來難得機遇,創造嶄新平台。
新技術新業態引發模式新變革。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套用、跨界融合深度正在重塑運輸組織形式、全程服務模式和物流供應方式。順應新變革,需要加快構建與各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與物流各環節高效對接,與信息、金融、通關等深度融合的貨櫃多式聯運系統,提供全程綜合服務,構建“運輸+”組織新模式。
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圍繞鐵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提質、降本、增效為導向,以最佳化結構、擴大供給、補齊短板為中心,強化資源整合,創新組織方式,提高服務水平,融合聯動發展,構建一體化、網路化、標準化、信息化的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系統,更好發揮鐵路比較優勢,提高綜合交通運輸組合效率,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二)基本原則
最佳化服務,拓展市場。尊重貨櫃運輸的市場規律,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對接市場需求,積極回響新的業態模式,延伸服務鏈和價值鏈,提升鐵路貨櫃的運輸服務水平,整合運輸資源,提高運輸組合效率。
統籌協調、開放融合。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圍繞多式聯運發展,完善合作機制,推動鐵路與其他運輸方式,以及貿易、金融、信息等深度融合,加強軍民融合。健全政策標準,加強市場監管,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創新引領,銜接高效。強化管理、技術、服務創新,加大貨櫃多式聯運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力度,提升信息化和智慧型化水平。最佳化網路布局,充分發揮既有鐵路場站、公路場站、港口等的功能和作用,提高銜接效率。
發揮優勢、擴大供給。發揮鐵路運輸比較優勢,創新市場行銷策略和手段,滿足不同客戶和目標市場需求,在全程服務、運輸組織、運到時限等方面加強管理,著力擴大鐵路貨櫃市場份額,提高市場競爭力。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布局合理、設施完善、便捷高效、協調融合、全程服務的鐵路貨櫃運輸系統基本建成,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綠色的運輸服務。
——基礎網路更加高效完善。鐵路貨櫃多式聯運通道基本形成,樞紐設施及集疏運體系有機銜接,配套服務設施功能更加完善,接取送達網路覆蓋廣泛,信息開放共享程度明顯提升,線上線下設施運營效率明顯提高。
——貨櫃運量快速增長。國際班列、鐵水聯運班列、快速班列等快速發展,貨櫃運量達到鐵路貨運量20%左右,其中,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中歐班列年開行5000列左右,成為鐵路貨運增長的新引擎。
——先進技術模式廣泛套用。多式聯運、協同配送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加快發展,模式創新、聯運裝備取得新突破,信息化、標準化、集裝化水平顯著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煥然一新。
——綜合效率效益顯著提升。綜合交通運輸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運輸效率明顯提升,準時率達到95%,全社會物流成本顯著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幅減少。
三、重點任務
(一)完善聯運通道功能
1.提升傳統運輸通道能力。按照國家戰略和產業布局調整要求,依託鐵路、公路、水路等各種運輸方式,圍繞“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提速擴能、暢通瓶頸路段,著力構建能力充分、銜接高效的鐵路貨櫃專業運輸通道和多式聯運通道。
2.研究構建雙層貨櫃運輸通道。按照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原則,結合通道吸引範圍和輻射能力、新線建設和既有線改造,研究推進北京-天津-瀋陽-哈爾濱、北京-上海、北京-南昌-福州、阿拉山口-蘭州-重慶、上海-株洲及濟南-青島等雙層貨櫃運輸通道建設,加強雙層貨櫃車輛研製,逐步滿足主要經濟區域間及對外通道上具備開行雙層貨櫃班列的條件。根據市場需求及運輸實際,在已具備條件的通道開行雙層貨櫃班列。
3.推進國際運輸通道建設。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我國與周邊國家鐵路互聯互通,對內提速擴能、暢通瓶頸路段,對外與有關國家共同推進通道建設改造,強化邊境口岸設施設備銜接配套,有序推進面向全球、連線內陸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
(二)加強綜合樞紐建設
1.最佳化貨櫃場站布局。
按照國家戰略和產業布局調整要求,遵循集約化、規模化、高效化的原則,充分利用社會各類
既有設施,鼓勵規劃建設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綜合貨運樞紐。結合綜合交通網路發展,通過調整既有鐵路場站的規模及功能、移地建設、鐵路引入既有公路樞紐、物流園區、港口等方式,強化貨櫃運輸功能,深化鐵路貨櫃場站布局研究,最佳化場站選址方案。結合境內外產業、貿易布局,推進境內中歐班列樞紐建設,視需求適時建設境外分撥集散中心。
2.強化樞紐銜接配套。圍繞鐵路貨櫃場站,加快公路配套建設,依託公路運輸靈活便捷性,形成以一、二級鐵路貨櫃場站為中心的配送網路,實現“門到門”運輸,解決“前後一公里”銜接不暢問題。加快實施鐵路引入大型公路貨運站、物流園區、產業園區工程,提升設施設備銜接配套水平,有效減少貨物裝卸、轉運、倒載次數,提高樞紐一體化水平。
3.加快疏港鐵路建設。統籌港口與鐵路規劃對接,加快推進疏港鐵路建設及擴能,實現鐵路與港口高效銜接,推進港站一體化,提高鐵路集疏運比重,形成乾支布局合理、銜接有效的鐵水聯運體系,加快港區鐵路裝卸場站建設。加快推進上海港、寧波舟山港、廣州港等沿海港口疏港鐵路建設,建成便捷高效的長江經濟帶港口多式聯運系統,加快鐵路與內河其他主要港口的連線線建設(詳見專欄3)。
4.推進內陸港建設。依託鐵路既有、在建、規劃場站,與港口、航運等相關企業合作建設鐵路內陸港,因地制宜增加內陸貨櫃還箱場站,增強進出口貨物和鐵水聯運貨物集散能力,打造完整的國際聯運和鐵水聯運系統。建立內陸港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管理部門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制定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建設標準及監管制度,促進一體化通關,提高通關效率。
(三)擴大服務有效供給
1.強化多式聯運組織銜接
——打造國際聯運鏈條。
依託國際鐵路運輸通道,有效整合各方資源,積極搭建國際物流平台,推進中歐、中亞班列發展。加快融入國際聯運體系,建立與國際海運、境外鐵路合作機制,利用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平台,推進通關便利化,強化全程運行監控,壓縮全程運行時間,打造全程化國際聯運鏈條。
——加強鐵水聯運銜接。整合港區鐵路、港口、航運等資源,建立多方聯動機制,實現“海箱上路、鐵箱下水”,提高鐵路集疏運比例。最佳化港區短駁作業流程,提高班列作業效率,減少貨櫃在港停留時間。依託沿海和內河主要港口,深入開展貨櫃鐵水聯運示範工程,擴大貨櫃鐵水聯運示範範圍和內容,推廣套用示範工程成果。
——最佳化公鐵聯運模式。加強與第三方物流企業、零擔幹線運輸企業等合作,強化貨源組織和集散功能,推進開行公鐵聯運班列,提高幹線運輸組織效率和輻射範圍,引導大宗物資、商品汽車等中長距離公路運輸有序向鐵路轉移。
2.創新鐵路服務方式
——完善貨櫃供需體系。進一步提高鐵路貨櫃保有量,最佳化貨櫃箱型結構,適應客戶多元化需求。統籌鐵路箱和自備箱資源,研究建立跨邊境跨區域跨方式箱使循環系統,推動貨櫃共享共用,降低貨櫃調空比例,提高使用效率。
——加強運輸時效性管理。以班列產品為重點,加大市場行銷,開發多頻次多樣化班列產品,不斷強化班列的品牌效應。加強運輸全程調度指揮和跨局聯動,提升班列運行調度等級,在港口、口岸等貨源充足地區採用班列“客車化”運行方案。
——拓展延伸增值服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拓展經營範圍,延伸服務鏈條,強化倉儲、裝卸、配送、包裝等增值業務,滿足空箱堆存、掏裝箱、上門裝卸等服務需要,提供電子商務保險保價理賠、通關報關等服務。開展以貨櫃為載體的冷鏈、商品汽車、液體化工食品、糧食、水泥等專業物流服務。
(四)加快技術裝備升級
1.更新升級鐵路傳統設施設備。提高鐵路在運載單元、裝備設施等方面標準化程度,大力發展20、40英尺國際標準貨櫃,推進冷藏、罐式、乾散貨等特種箱運用,以與國際標準相配套的經濟環保型接取送達車輛及裝卸機械為主要機型,加快淘汰陳舊落後、超期服役、技術不良等設施設備。研發套用適應市場需求的內陸貨櫃,推廣托盤、集裝袋等單元化裝載運輸方式。重點發展貨櫃專用車,實現箱車裝備均衡發展。
2.加快研發多式聯運設施設備。組織開展重大技術裝備關鍵技術和網際網路在貨櫃多式聯運領域集成套用等專項科技攻關。加快鐵路馱背運輸專用平車、公鐵兩用掛車、公鐵滾裝運輸裝備以及其他多式聯運快速換裝轉運專用設備的研發套用。規範公路貨運車型,積極開展適應各種箱型的公路貨運車型、自動化裝卸箱等的研發工作。
(五)推動信息開放共享
1.構建信息共享服務平台。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RFID、EDI、鐵路TMIS等技術套用,研究制定多式聯運信息共享和數據傳輸交換標準,強化貨櫃電子數據報文標準的制定和套用。加快貨櫃鐵水聯運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全程貨物追蹤信息系統建設,推進鐵路貨櫃運輸信息與船舶運輸和港口作業信息共享,建立鐵水聯運信息共享機制,促進鐵路、公路、水運等不同運輸方式之間,以及海關、檢驗檢疫、物流和工商企業等不同業務系統之間銜接,實現貨櫃多式聯運物流信息交換、開放、共享。
2.打造“網際網路+”服務模式。藉助各類信息平台,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研究開發面向客戶的多樣化信息服務產品,實現需求提報、到達交付、信息查詢、通關查驗、轉賬結算、保價理賠等“一站式”線上服務。面向多樣化、強時效、小批量、多頻次等新需求,研發電子運單、鐵路運單提單化等服務新模式,提供全程綜合物流系統解決方案。以鐵海聯運為重點,探索建立“一站託運、一票到底”的“一單制”服務模式,提高多式聯運一體化服務能力,爭取在重點貨源和關鍵領域上率先突破。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體制機制
建立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鐵路總公司等部門和單位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協調工作機制,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改革,著力解決多式聯運跨領域、跨部門的重大問題,進一步深化細化配套政策措施,鼓勵貨櫃多式聯運示範項目。充分發揮企業在多式聯運發展中的主體作用,推動鐵路、港口、航運、金融、信息等企業建立聯動機制,拓展合作方式,形成發展合力。依託鐵路既有資源,採取有利措施,加大市場化運作,確保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加強市場監管和風險防控。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系統制定促進多式聯運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加快完善相關法規、標準規範體系,全面對接相關國際聯運組織規則。推進多式聯運與產業、經貿聯動發展,推進便利化大通關。統籌公鐵、鐵水等多種運輸方式緊密銜接的綜合樞紐規劃布局。地方相關部門要將鐵路貨櫃多式聯運建設納入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符合城鄉規劃,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相銜接。對列入國家規劃的綜合樞紐用地需求,優先安排建設用地指標,簡化報批手續。支持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車購稅、專項建設基金等,加大對貨櫃多式聯運線路、樞紐、信息系統等設施設備建設投入。鼓勵地方對多式聯運業務骨幹企業及示範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完善多式聯運經營人管理制度,規範服務對象、業務範圍及法律責任,支持有實力的運輸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變。
(三)拓展投資融資渠道
加大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鐵路和多式聯運骨幹企業金融服務支持力度。支持鐵路和多式聯運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政策和工具,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上市等方式多渠道融資。鼓勵鐵路、港口、航運、公路貨運、第三方物流等企業開展合資合作。鼓勵貨主和社會購置自備箱。探索融資租賃等方式建設貨櫃場站設施設備。鼓勵鐵路企業和地方政府、社會資本通過合資或採用PPP模式投資建設樞紐和場站。鼓勵開放鐵路及其他社會場站資源。鼓勵社會企業和金融機構參與國際運輸通道、境外分撥點建設。
(四)健全運價調節機制
堅持市場導向,推動鐵路運輸企業加快建立科學規範的貨物運價管理體系,在國家政策規定範圍內用好定價權,逐步形成多層次、靈活、方便客戶的運價動態調節機制。鼓勵鐵路和多式聯運企業結合市場供求與競爭形勢變化、經營成本等因素合理協商定價,不斷最佳化運價方案。充分利用價格槓桿調節作用,對不同地區、不同季節、不同速度等級、重空流向等實行差別化定價策略,實現效益最大化。
五、環境影響評價和要求
(一)對規劃的環境影響總體評價
本規劃緊密結合國家多式聯運發展的有關要求,有利於降本增效等目標的實現,與有關交通運輸規劃做了有效銜接。《規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充分考慮既有設施的利用,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等資源,鼓勵交通樞紐綜合開發,著力提升資源綜合利用,與各類環境敏感區相協調,對污染排放提出嚴格的控制要求,對氣環境、聲環境和水環境的影響均在可控範圍之內。
(二)預防和減輕不良環境影響措施
一是堅持“保護優先、避讓為主”的建設原則,合理設計項目線路走向和場站選址,避開基本農田保護區、各類環境敏感區域。二是國土、環保等部門提前介入,為項目勘察設計、預留建設用地等前期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做好環境恢復和土地復墾工作,採取綜合措施有效防治鐵路沿線噪聲、振動,加強生態、景觀恢復工程。四是嚴格遵守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嚴格項目審批和土地、環保準入,建立完善、統一、高效的環境監測體系。

內容解讀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中國交通運輸部23日披露,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已聯合印發《“十三五”鐵路貨櫃多式聯運發展規劃》(簡稱《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貨櫃運量達到鐵路貨運量20%左右,其中,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中歐班列年開行5000列左右。
根據《規劃》,“十三五”期,中國將提升傳統運輸通道能力,研究構建北京―天津―瀋陽―哈爾濱、北京―上海等雙層貨櫃運輸通道,有序推進面向全球、連線內陸的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最佳化貨櫃場站布局,強化樞紐銜接配套,加快推進上海、寧波舟山、廣州等港口疏港鐵路建設;推進內陸港建設,打造完整的國際聯運和鐵水聯運系統,促進一體化通關。同時,強化多式聯運組織銜接,加強鐵水聯運銜接,最佳化公鐵聯運模式,完善貨櫃供需體系,加強運輸時效性管理。
在技術裝備與信息共享方面,中國將大力發展20英尺、40英尺國際標準貨櫃,研發套用適應市場需求的內陸貨櫃,重點發展貨櫃專用車,加快研發多式聯運設施設備;構建信息共享服務平台,加強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套用,建立鐵水聯運信息共享機制,打造“網際網路+”服務模式,研究開發面向客戶的多樣化信息服務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