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183戰鬥機

Ta-183戰鬥機

Ta-183戰鬥機(俗稱烏鴉)是一款設計於二次大戰期間的噴射動力戰鬥機,本預定為德國空軍Me-262戰鬥機與其它日間戰機的繼任者·它是在終戰之前唯一一架只在風洞設計的飛機,但戰後阿根廷以Ta-183為基礎開發出FMA 箭式 II· Huckebein名字的含義為:威廉·布施所繪漫畫中一隻四處鬧事的烏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Ta-183戰鬥機
  • 研製時間:1942年
  • 國家:德國
  • 類型:噴射動力戰鬥機
發展歷史,設計開發,性能參數,

發展歷史

在1945年早期,帝國航空部 (RLM)意識到盟軍噴射機的發展,並嚴密注意可能的潛在的歐陸對手英國流星式· 為了掌握優勢隨即成立戰鬥機緊急開發計畫,並且將大部分轟炸機生產計畫喊停同時將資源全力支援戰鬥機,尤其是噴射戰鬥機· 另外也接受處於實驗狀態的開發案只要性能可以超越盟軍的設計,並且尋求可以取代第一代德國Me 262戰鬥機與He 162戰鬥機的接棒機種·
“Mig-15 和 F-86 非常相像,不管是外型還是出現的時間。他們的很多設計都緣於二戰時期德國人的作品:比平直翼飛得更快的後掠翼噴氣機。Mig-15 比 F-86 輕盈,所以爬升更快一點,當然它的平飛速度比 F-86 差一點,它能在大角度攻擊中保持爬升,對我們來說 Mig-15 爬升性能確實出色……Mig-15 能爬到 45,000 英尺以上的高空,我們跟不上他們。”
當二戰末期納粹德國的末日戰機計畫變成泡影時,梅塞斯米特和探克等人的設計成為美蘇等戰勝國的寶貝。幾年以後的朝鮮上空出現了他們的幽靈——美國的 F-86 和蘇聯的 Mig-15。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 Mig-15 的前身,德國“緊急戰鬥機競賽”的獲勝者——Ta 183 的故事。

設計開發

1942 年晚期,福克·沃爾夫工程師漢斯·穆爾特霍夫(Hans Multhopp)領導一個設計小組開始了新型號噴氣式戰鬥機的氣動力研究。1944 年,按 RLM 的要求,庫特·探克(Kurt Tank) 基於這些研究成果提出了 Ta 183(設計代號),作為緊急戰鬥機的一個方案,競爭對手有布洛福姆·赫斯、容克、梅塞斯米特和亨克爾這些老牌飛機廠商。為了對付盟軍的 B-29 和“蚊式”,Ta 183 必須具有高空戰鬥性能。探克的計畫得到了一個有趣的名字“烏鴉” (“Hückebein”,傳說中播撒災難的烏鴉)。
Ta 183/II 的身材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稱不上漂亮,或者說真是一隻醜陋的“烏鴉”,低矮短小的機身,位於座艙下方的進氣口延伸到後部與 He-S-011 發動機連線(不過最初的三架原型機使用的是 Jumo-004B),全機看上去像一個粗短的箭頭。在早期的研究中還預備使用一台 1,000 公斤推力的火箭發動機來協助完成攔截任務,同時掛在翼下的副油箱裝載提供火箭推進的燃料。機翼非常薄,呈 40 度的後掠角,中單翼配置,安裝於機身中段的鋼結構扭力盒上。我個人以為考慮到當時德國的國情,比起下單翼,這種配置不利於迅速生產,而且飛行員的視野,特別是向下的視野將受到很大的影響,聯想一下日本人的“紫電”和“紫電改”,也許是德國人優先考慮到某些必要的機動性能吧!機翼的翼肋由多層膠合的木板做成,蒙皮用的也是層壓木板。每個翼段內含有 6 個機翼油箱,一共是 1,565 升的燃油。巨大的垂尾後掠角達到了 60 度,在頂部還安裝了水平尾翼。方向操作主要由機翼和方向舵來完成,僅在配平時使用水平尾翼。襟翼和起落架用液壓控制。飛行員將坐在一個增壓的氣泡式座艙內執行任務,顯然設計人員還是注意到了視野問題。
計畫中將給 Ta 183 的生產型裝備 4 門 30 毫米 MK108 機炮,可攜帶 500 公斤的炸彈,比如一枚 SD 或 SC-500 炸彈,或 BT-200 炸彈,5 枚 SD 或 SC-50 炸彈,偵察型將安裝一台 RB-20/30 照相機。另一份資料顯示 Ta 183 的武器將是 4 門 15 毫米機槍,4 門 20 毫米機炮或 2 門 30 毫米機炮,彈艙可以掛載一枚 500 公斤級,或 250 公斤級或 5 枚 50~70 公斤級的炸彈。炸彈將安裝在機身底下的半埋式彈艙里,所以我們看到 Ta 183 的起落架不是很高,我以為這對飛機的地面操作很有幫助,因為三個機輪都在機身段,所以起落架過高的很可能發生意外。
在這順便提一下與 Ta 183/II 同步平行設計的 Ta 183/III,它的布局與 II 近似,但是座艙更加靠後,機翼後掠角也減少到 35 度,水平尾翼按照常規也被挪到垂尾的根部。雖然 III 型的速度比 II 型稍快,但出於生產時間上的考慮,III 型沒有入選。還有不同的資料顯示,本文的 II 型是 I 型,本文的 III 型是 II 型,我也很奇怪為什麼沒有 I 型,但設計圖和文字白紙黑字的寫了“II”和“III”嘛,我的頭都大了。
1945 年 2 月 27 日和 28 日,OKL 組織了緊急戰鬥機競爭討論會,Ta 183 獲準發展和生產。計畫中有 16 架“實驗測試系列”(Versuchs):在 He-S-011 噴氣式發動機交貨之前使用 Jumo-004B 的 V1~V3;作為 0 系列預生產型的 V4~V14;用於靜態試驗的 V15~V16。再生產型有 a1、a2 和 a3 三種型號,其中 a3 是裝備照相機的偵察型。至少有 2 架全尺寸木製風洞模型完成,而且有不多於 6 台的 He-S-011 發動機已經準備就緒,預計在 45 年的 5 月或 6 月進行處女航,並計畫於 10 月完成第一架生產型,然而這些預想都沒有成功,因為 45 年的 4 月 8 日,英軍占領了福克·沃爾夫工廠。
Ta 183 的故事還在南美繼續,庫爾特·探克受阿根廷總統庇隆的邀請與歡迎於 1947 年移居該國,他在那為阿根廷空軍設計的噴氣式戰鬥機也採用 Ta 183 方案。在進行幾處修改後 i. ae-33“Pulqui II” 在 1950 年 6 月 27 日試飛,該型飛機並不成功,生產 6 架後於 1954 年取消了計畫。從 Ta 183 在阿根廷和蘇聯的不同命運來看,我個人以為阿國工業技術基礎的薄弱是“烏鴉”在那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Ta 183 給我的感覺是當時比較成熟的一種噴氣式戰鬥機,雖然外型難看,然而誰也不能否認正是當初的“醜小鴨”變成了日後的“天鵝”。當時的德國已經來不及進行各種另人眼花繚亂名目繁多的新式武器試驗了,就是試驗成功,也來不及進行大批量生產,也許當時德國空軍自己也不知道到底用什麼機型搭配才是最佳選擇,在保證質量上優勢的同時還能進行最大數量和速度的生產。

性能參數

單座噴氣式戰鬥機
乘員:1人
設計武器方案一:四門30毫米MK108機炮,可攜五百公斤級炸彈
設計武器方案二:四門20毫米或兩門30毫米機炮,可攜五百公斤級炸彈
長:9.40 m (30 ft 10.25 inch) - Ⅱ型 8.74 m (28 ft 8.5 inch) - Ⅲ型
翼展:10 m (32 ft 9.75 inch) - Ⅱ型 9.5 m (31 ft 2 inch) - Ⅲ型
空重:6240 lb (2830 kg) - Ⅱ型 5844 lb (2650 kg) - Ⅲ型
全重:11200 lb (5080 kg) - Ⅱ型 9150 lb (4100 kg) - Ⅲ型
引擎:一台 He S 011 噴氣發動機
推力:2866 lb ( 1300 kg )
爬升率:4020 ft/min (1225 m/min) - Ⅱ型 4560 ft/min (1390 m/min) - Ⅲ型
航程:615 miles (990 km)
最大速度:590 mph (950 km/h) - Ⅱ型 597 mph (960 km/h) - Ⅲ型
升限:45930 ft (14000 m) - Ⅱ型 44290 ft (13500 m) - Ⅲ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