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C

PACC

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ublic Art Cooperation Center ,簡稱PACC)坐落在美麗的寶山區顧村公園,毗鄰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物館,中心總面積約為 3000平方米。

PACC是整合的智力資源和技術特色,為實現“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和設計之都”和“將文化創意產業打造成為引領和支撐上海新一輪發展重要的支柱產業”的目標而構築的開放式的知識服務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
  • 外文名:Public Art Cooperation Center,PACC
  • 成立時間:2011年
  • 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
  • 研究領域:公共藝術、都市手工藝、城市會展
  • 工作室:玻璃,陶瓷,首飾,綜合,刺繡等
  • 地址:上海市滬太路4788號顧村公園內
中心概況,研究生培養,文化資源轉化,依託平台,建設目標,中心大事記,

中心概況

PACC
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是一個以學科知識服務社會,推進社會進步和探索創新教育機制的項目執行機構。圍繞整合傳統文化資源與當代文化資源,探索創新教育模式培養人才,主要對接現代公共藝術方向、都市手工藝方向和城市會展業方向。PACC擁有玻璃、陶瓷、首飾、刺繡和綜合材料共五個現代手工藝工作室,致力於創新形式的公共藝術方向碩士教育,已經擁有兩屆MFA研究生。
PACC的主要職能包括運作知識服務項目、中外駐地藝術家、手工藝設計師養成、碩士及碩士後流動站、國際創意設計工作營、藝術沙龍、大師藝術衍生品、DIY手工藝課程、周末創意集市這九大任務。通過這些項目的運作同時培養人才,整合傳統文化資源與當代文化資源,培養與社會無縫對接的創新人才。
2016年,中心榮獲“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單位。

研究生培養

PACC旨在對接城市需求、企業需求和學科前沿發展需求,策劃、實施主題性國際工作營,用平台教學模式解決實際問題,為上海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創意產業人才;協同企業、高校、協會、行業專家等多元因素,探索跨文化國際創意工作營運行模式,突破國內高校人才培養方式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瓶頸問題。
研究生人才培養共有三大方向:
(1).現代公共藝術方向;對接城鎮化發展問題,探尋人文空間和地方重塑的新思路。
(2).都市手工業方向;針對城市轉型期中的創意產業發展問題,挖掘民間工藝,貼近當代需求,推動創意產業發展。
(3).城市會展業方向;對接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打造都市文化品牌,提升上海文化形象。
針對城市現代手工業、上海會展業、上海捷運傳媒業三個方面所涉及的城市文化、公共空間、藝術創意等,通過校企合作、資源共享,逐步形成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的公共藝術創意人才培養方式、服務體系和長效機制。針對這三大領域,截止2014年10月,PACC已經擁有2屆藝術設計(MFA)研究生,學位課設定分為共同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共同課重於提高研究生的總體素質,拓展審美視野,增強理解作品的能力;專業必修課重於提高研究生專業技能水平,加深和拓展研究生的專業知識,提高研究生的綜合藝術修養以及在作品創意表達和風格呈現方面的綜合能力。

文化資源轉化

PACC致力於挖掘和培養富有靈感和動手能力的創意設計師,設計師們通過項目申報進入培養平台。創作期間,設計師可以選擇駐地養成形式或其他形式,公共藝術創意中心為入駐設計師和藝術家提供工作空間,幫助設計師把產品推向市場或企業。同時中心也為藝術家提供、創作環境、創作資金、學術支持、展覽支持等一系列支持和培養,每年會邀請不同國家的民間藝術家、當代藝術家、設計師在上海進行駐地創作。
具體來說,就是圍繞公共文化和公共藝術文化資源,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與轉化文化資源為社會資產。通過三大計畫,來促進文化資源的轉化能力與社會發展的推動力。
(1)、創意設計師養成計畫;對接創意產業人才需求,為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藝術家,提供資助、諮詢、推廣等服務,通過“作品-產品-商品”的知識服務過程,將人才培養向縱深探尋。
(2)、國際民間藝人駐地計畫;邀請非遺傳承人駐地創作,實現傳統民間藝術開發和再生、促進傳統民間藝術向當代文化資源轉化。
(3)、都市手工藝創新沙龍;加強中外知名藝術家對接,提升人才創意推出手工藝創新作品,對接市場需求,匯聚多方資源,協同各方利益,拉動創意產業鏈的形成。

依託平台

文化資產形成與社會協同知識服務平台
PACC依託上海大學為主的上海市高校教育資源,由上海市政府投資,為實現“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文化大都市和設計之都”的目標而構築的上海市高校知識服務平台與協同創新中心。以手工業為主線,將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資產,推動創意產業發展,拉動GDP和文化產值。對接社會需求,承接重大項目。
承接“十二五”上海重大文化設施項目“上海自然博物館”集成媒體項目、“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等重大社會項目。對接企業需求,合作開展生產性項目。與申通集團、世博發展集團等企業合作,開展生產性實體項目。扶植、形成品牌資,PACC建設成為文化教育、研究和產業孵化平台的品牌;通過品牌效應,吸納投資,把品牌轉化為資產。除此之外,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與中心合作,將東方傳統文化藝術研究會落戶上海。開展非遺和傳統手工藝研究,為非遺和傳統手工藝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

建設目標

(1)以研究、創作、培育、繼承和發揚實現傳統民間工藝的都市再生,培養掌握基本技能、富有創意的創意人才,力求建成可以輻射全國的都市現代手工業基地。培育手工藝中小型企業,推進其產業化轉型、促進城市手工業產能提高;以創意整合傳統工藝與當下需求、以知識服務扶植民族品牌,成為推進城市手工業產業化轉型的知識服務平台;
(2)通過策劃和服務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海雙年展、上海電影節、上海旅遊節等會展活動,賦予其上海地域特色,打造與國際都市相稱的文化節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總結和梳理國際規範,研究和探索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級的途徑和方法,成為上海會展業向國際化、專業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發展的國家級諮詢中心;
(3)建設一個促進創意產業發展的城市新型的文化、信息傳播媒體;為上海捷運空間注入人文關懷,傳承城市文脈、彰顯城市個性,建立一個可以輻射全國城市捷運空間的公共藝術範式; 充分發揮高校在人才培育、技術指導、創意孵化等方面的優勢,構築“公共藝術創意中心”,成為針對創意產業公共藝術領域中的產業鏈服務的知識團隊集群,構建有利於創意產業公共藝術健康發展的體制與機制,成為服務於全國創意產業公共藝術的基地,為創意產業培養公共藝術專門人才,推動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中心大事記

2012年3月,“公共藝術創意中心”被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批准為9個首批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台之一。
2012年6月,由上海創意設計工作者協會、上海大學公共藝術創意中心主辦的“2012上海國際創意設計工作營”於2012年6月12日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顧村公園國際手工坊隆重開營。
2013年,“手藝的新生態”——國際手工藝啟用儀式暨手工藝作品展在中心的兩位國際理事——克里斯·埃博萊特[法]和廣川啟智[日]的積極支持和推動下成功舉辦。
2014年,“公共藝術創意中心”更名為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英文由Public Art Cooperation Center 更換為Public Art Cooperation Center ,英文僅一詞之別,卻顯示出中心成員自上而下重煥生機的熱情和對協同創新、合作共進、蓬勃發展的重視和信心。全新改版設計的logo,由緊緊纏繞而不同顏色的雙手組成,靈感來源於世界最著名雕塑大師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的作品——上帝之手,標誌不同文化的交融和各個組織機構的緊密協作和協同創新。
2014年9月,國際公共藝術獎評審對話會上海大學舉行,經過專家評述、案例討論和公共投票,代表全世界7大區的7位評審從全球19位研究員推薦的125個公共藝術案例中評選出32個入圍作品、7個優秀獎和一個大獎。參加國際公共藝術獎評選的125件具有代表性的公共藝術案例,分別以不同形式和手法,詮釋藝術家對公共藝術的理解。
2014年11月7日至9日,澳門金光會展展館G-L會議廳隆重舉行“澳門國際設計展上海創意2014”。超過150名(家)本地與海外設計公司、工作室及優秀設計師參展,聯手展示生活器皿、時尚首飾服飾、創意家居用品,及多媒體等優秀的設計作品,吸引許多參觀者到場。作為主辦單位之一,PACC為公眾和設計師、設計品牌、設計機構之間提供了一個供需對接的平台,通過展示發布和參與體驗等方式,力求將公共文化資源轉化為公共文化資產,帶動一批創意設計力量走向市場。
2014年11月21至22日,由PACC承辦,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與國際公共藝術協會(IPA)共同主辦的2014國際公共藝術研究員會議在上海大學隆重舉辦。通過“國際公共藝術獎”(IAPA)評選活動、國際公共藝術論壇利用國際專家研究團隊資源構建了一個國際公共藝術智庫網路。在2012、2014年兩屆評獎活動中,該智庫網路已經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來自14個國家的32位國際公共藝術協會成員,包括22位研究員以及10名觀察員參加了本次會議。
2015年1月至2月,中心先後邀請到來自阿壩的張居悅和紐西蘭國際知名藝術家John Reynolds駐地創作。期間,藝人與研究生進行羌繡手工藝的教學,共建羌繡資料庫,進行再創作和衍生品開發設計;探索公共領域的藝術媒介創新,開展了“上海·藍計畫”創作行動。
2015年4月,PACC開設了兩批拉丁美洲手工藝術工作營。由14位主要來自拉丁美洲的手工藝大師領銜,包括厄瓜多銀拉絲首飾、烏拉圭木刻藝術、秘魯編織藝術、阿根廷纖維藝術等,總計十個不同工藝創作絕技的現場演示及傳授。
2015年10月19日,我國首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正式在北京拉開帷幕。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的羌繡駐地藝人張居悅,在這次雙創會上榮幸地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接見和親切問候。總理對張居悅在外學習交流的成果帶回家鄉帶動當地婦女,將傳統羌繡技藝結合市場需求做出的創意作品表示讚許,同時也提出以後的發展可以結合品牌合作,希望張居悅能帶領家鄉繡娘努力將民族刺繡工藝推向高端市場。
2015年10月28日,由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和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PACC)舉辦的“地方重塑:中國鄉村實踐與文化復興的邂逅”展覽於28日至30日在義大利米蘭世博會中國國家館舉行。展覽契合中國國家館“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主題,闡釋了中國在尋找與自然和諧平衡、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文化與藝術思索。
2016年,中心榮獲“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