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

《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是浙江大學的一篇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博士論文,作者是吳增源,導師是吳曉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
  • 論文作者:吳增源著
  • 導師:吳曉波指導
  • 學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以製造企業為例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吳增源著
導師
吳曉波指導
學科專業
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企業管理 信息技術 決策 企業績效
館藏號
F272.5
館藏目錄
2009\F272.5\5

中文摘要

近二十年來,製造業市場和行銷渠道發生了深刻變革,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間關係從單純的競爭關係向競爭合作關係演變;同時,以連鎖為代表的大型經銷商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製造企業傳統的行銷模式。製造業的變革引發了敏捷製造、供應商管理庫存等新型生產和管理方式的出現。在這些新型的生產與管理方式中,製造企業要生存與發展,必須始終以市場和客戶為中心,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生產出質量更好、更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為實現上述目標,製造企業必須廣泛採用各種先進的IT技術,並提高IT套用的水平。但是,當前中國製造企業套用IT的水平還比較低,相當一部分企業並沒有通過IT套用取得明顯的績效;而且,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製造企業套用IT的水平差異很大。在這種背景下,研究中國製造企業如何利用IT提高企業績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理論方面,資源觀的引入為IT與企業績效的關係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部分學者通過理論或實證研究識別了可能提高企業績效的幾類IT資源或能力,並通過理論分析提出IT能力可以提高企業績效;部分學者通過實證研究驗證了IT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的正相關關係。但是,這些研究並未揭示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Wade & Hulland(2004)認為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不是直接的,而且通過影響企業的競爭性活動形成了一條複雜的資產和能力的鏈條,最終為企業帶來持續的競爭優勢。部分學者試圖從核心能力、組織學習、管理過程和競爭行動等視角,揭示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但是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還很不成熟。同時,對價值鏈上企業的研究,多以大型零售企業為研究對象,較少對製造企業的研究。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資源觀為理論基礎,從IT能力的研究視角出發,提出了本文的核心研究問題,即: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是什麼?在此基礎上,本文進一步討論了製造企業提升IT能力的機制。 基於上述研究問題,本文的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兩大內容展開。 (1)核心研究問題: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 本文通過探索性案例研究和理論分析提出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並加以實證檢驗。聚焦於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本文首先對6家製造企業進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通過案例選擇與設計、數據收集、數據分析與結果闡釋,得到了初始概念模型,即IT能力影響企業決策,進而影響企業績效,企業決策在IT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起中介作用。 然後,基於相關研究,本文對IT能力與企業決策以及企業決策與績效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的理論分析。借鑑IT套用模式和組織能力的分類,本文將IT能力分為利用式IT能力(IT Capability for Exploitation)和探索式IT能力(IT Capability for Exploration);將企業決策分為操作決策和管理決策兩類,以具體考察不同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同時,本文引入了企業間(製造企業與經銷商之間)關係,探討其對上述過程的調節作用。由此,本文對上述初始概念模型進行了細化和擴展,得到了IT能力影響企業績效的研究假設和概念模型。為驗證上述研究假設和概念模型,本研究以製造企業為對象進行問捲髮放與回收,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78份。通過對問卷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和效度檢驗、相關分析、多元回歸分析,本研究逐一驗證了相關研究假設,研究結果支持了大部分研究假設。最後,本文對研究結果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與討論。 (2)進一步討論:提升IT能力的機制研究 企業IT能力的培育與提升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涉及組織獨特的資源和特有的慣例以及各種內外部環境因素等。組織的IT能力既不能在要素市場上購買,也不能通過投入某項IT資產而立即獲得,構建組織的IT能力需要持續的管理者支持及用戶參與。影響IT能力提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IT資源、組織慣例、外部環境和組織學習等。基於資源觀,本文重點研究了IT資源提升IT能力的機制。雖然資源觀已經對資源與能力進行了區分,但是,對於IT資源與IT能力之間的關係卻尚不清楚。為此,本研究將IT資源分為IT基礎設施、 IT人力資本和IT關係資源三類,分別研究這三類IT資源對兩類IT能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關研究假設。使用178份有效問卷中有關IT資源與IT能力的相關數據,本文逐一驗證了這些假設,研究結果支持了大部分研究假設。 本文的創新點: 通過全文的分析論證,本文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創新: (1)借鑑IT套用模式和組織能力的分類,本文將IT能力分為利用式IT能力和探索式IT能力,並闡述了兩類IT能力的概念、目標及其特徵,豐富和發展了IT能力的概念與內涵。 從構建競爭優勢的角度出發,部分學者識別了幾類IT核心能力。但是現有分類不能體現企業實際套用IT的模式,不能充分解釋企業套用IT的動機、目標與績效之間的關係;同時,現有研究劃分的類型過多,並缺乏系統性,對企業的實踐指導性不強。借鑑IT套用模式以及組織能力的分類,本文將IT能力分為利用式IT能力和探索式IT能力兩類。 利用式IT能力指企業調用IT處理結構化流程的能力,其目標是提高企業的操作效率。利用式IT能力注重套用和增量改進企業的現有能力,可以產生容易度量的績效,不確定性較低。而探索式IT能力指企業調用IT處理非結構化流程的能力,其目標是捕捉新機會,為企業創建新能力,或者提出新方案。探索式IT能力通常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其績效難以預先度量。企業在IT套用過程中,一般不是單方面的利用或探索,而是兩者之間的權衡。企業既需要提升利用式IT能力來確保企業當前的生存與利潤;同時,也需要通過培育探索式IT能力來確保企業未來的發展。 (2)通過案例研究和理論分析提出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並加以實證檢驗。研究結果表明,企業決策在IT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起顯著的中介作用,即:IT能力通過影響企業決策進而影響企業績效。 對於IT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係研究,早期的研究主要通過理論分析提出IT能力能夠提高企業績效,並驗證了兩者之間的正相關關係。但是,這些研究並未揭示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部分學者已經意識到了這一不足,試圖從核心能力、組織學習、管理過程和競爭行動等視角,揭示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但是目前該領域的研究還很不成熟。 本文引入企業決策(包括操作決策和管理決策),通過案例研究和理論分析提出了IT能力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並對其加以實證檢驗。實證研究結果表明,IT能力可以顯著提高企業決策的水平,企業決策水平的提高進而可以顯著提高企業績效。操作決策在利用式IT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起顯著的中介作用;管理決策在探索式IT能力與企業績效之間起顯著的中介作用。具體而言,企業的利用式IT能力可以顯著提高訂單處理、配送等操作決策的速度和質量,進而可以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並可以改善對顧客的回響,提高顧客滿意度。同時,探索式IT能力可以使企業更有效地識別外部的戰略機會,促進信息在企業內的共享以及向知識的轉化,可以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提供更多、更準確的信息和決策方案,進而提高企業管理決策的水平;管理決策水平的提高,可以促使企業開發新的產品滿足市場需求,通過開拓新市場增加市場份額,最終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 (3)進一步分析了影響IT能力提升的因素,並重點探討了IT資源提升IT能力的機制,為製造企業培育和提升IT能力提供思路和借鑑。 企業IT能力的形成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影響IT能力培育與提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IT資源、組織慣例、外部環境和組織學習等。基於資源觀理論,本文重點研究了IT資源提升IT能力的機制。基於相關研究,本文將IT資源分為三類,並分別研究了這三類IT資源對兩類IT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的IT基礎設施、IT人力資本和IT關係資源對利用式IT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企業的IT人力資本和IT關係資源對探索式IT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一結果表明:製造企業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IT能力,需要多種IT資源的共同作用,僅僅基礎設施的投入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員工技能,並充分利用各種內外部關係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