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C太陽能電池

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電池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是最早研究的背結電池,最初主要套用於聚光系統中,見圖l。電池選用n型襯底材料,前後表面均覆蓋一層熱氧化膜,以降低表面複合。利用光刻技術,在電池背面分別進行磷、硼局部擴散,形成有指狀交叉排列的P區、N區,以及位於其上方的P+區、n+區。重擴形成的P+和N+區可有效消除高聚光條件下的電壓飽和效應。此外,P+和N+區接觸電極的覆蓋面積幾乎達到了背表面的1/2,大大降低了串聯電阻。IBC電池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電池背面製備出質量較好、呈叉指狀間隔排列的P區和N區。為避免光刻工藝所帶來的複雜操作,可在電池背面印刷一層含硼的叉指狀擴散掩蔽層,掩蔽層上的硼經擴散後進入N型襯底形成P+區,而未印刷掩膜層的區域,經磷擴散後形成N+區。通過絲網印刷技術來確定背面擴散區域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IBC太陽能電池
  • 外文名: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
  • 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
  • 套用於:聚光系統中
IBC(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電池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是最早研究的背結電池,最初主要套用於聚光系統中,見圖l。電池選用n型襯底材料,前後表面均覆蓋一層熱氧化膜,以降低表面複合。利用光刻技術,在電池背面分別進行磷、硼局部擴散,形成有指狀交叉排列的P區、N區,以及位於其上方的P+區、n+區。重擴形成的P+和N+區可有效消除高聚光條件下的電壓飽和效應。此外,P+和N+區接觸電極的覆蓋面積幾乎達到了背表面的1/2,大大降低了串聯電阻。IBC電池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在電池背面製備出質量較好、呈叉指狀間隔排列的P區和N區。為避免光刻工藝所帶來的複雜操作,可在電池背面印刷一層含硼的叉指狀擴散掩蔽層,掩蔽層上的硼經擴散後進入N型襯底形成P+區,而未印刷掩膜層的區域,經磷擴散後形成N+區。通過絲網印刷技術來確定背面擴散區域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
IBC太陽能電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