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G(心電圖)

ECG(心電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ECG是electrocardiogram的縮寫,意思是心電圖,指心臟在每個心動周期中,由起搏點、心房、心室相繼興奮,伴隨著生物電的變化,通過心電描記器從體表引出多種形式的電位變化的圖形。心電測量技術已經發展到十八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心電圖
  • 外文名:ECG
  • 意義:檢查心臟
  • 原理:電容電壓
綜述,意義,原理,方法,常用名詞,套用,分類,套用範圍,心電圖機,

綜述

心電圖是心臟興奮的發生、傳播及恢復過程的客觀指標。心電圖各波與心肌動作電位的關係單個心肌細胞興奮時描記的動作電點陣圖形與每個心動周期描記的心電圖有顯著差別。這是由於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是單個細胞的膜電位變化,而心電圖則是大量心肌細胞構成的功能性合胞體瞬間的電位變化,是隨整個心臟這個功能合胞體興奮的發生傳布和恢復過程而變化的。不僅與單個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不同而且多種導聯描出的波形也有所不同。儘管如此,單個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產生和消失,與心電圖各波之間仍有明顯的對應關係。以心室肌為例,心室肌單個細胞動作電位的“0”期(升支)與心電圖QRS複合波相應。由於心室各部心肌細胞開始去極化的時間有先後,遂使QRS複合波的時程比單個心室肌細胞的“0”期較長,但二者時程基本相應。單個心室肌細胞復極化的第“2”期與心電圖S-T段相應。單個心室肌細胞開始進入快速復極化即第3期時,與心電圖的T波相應。
心電圖心電圖

意義

心電圖的檢查意義在於:用於對各種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病症檢查。
心電圖是反映心臟興奮的電活動過程,它對心臟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心電圖可以分析與鑑別各種心律失常;也可以反映心肌受損的程度和發展過程和心房、心室的功能結構情況。在指導心臟手術進行及指示必要的藥物處理上有參考價值。然而,心電圖並非檢查心臟功能狀態必不可少的指標。因為有時貌似正常的心電圖不一定證明心功能正常;相反,心肌的損傷和功能的缺陷並不總能顯示出心電圖的任何變化。所以心電圖的檢查必須結合多種指標和臨床資料,進行全面綜合分析,才能對心臟的功能結構做出正確的判斷。

原理

產生心臟周圍的組織和體液都能導電,因此可將人體看成為一個具有長、寬、厚三度空間的容積導體。心臟好比電源,無數心肌細胞動作電位變化的總和可以傳導並反映到體表。在體表很多點之間存在著電位差,也有很多點彼此之間無電位差是等電的。
心臟電活動按力學原理可歸結為一系列的瞬間心電綜合向量。在每一心動周期中,作空間環形運動的軌跡構成立體心電向量環。套用陰極射線示波器在螢幕上具體看到的額面、橫面和側面心電圖向量環,則是立體向量環在相應平面上的投影。心電圖上所記錄的電位變化是一系列瞬間心電綜合向量在不同導聯軸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環在有關導聯軸上的再投影。投影所得電位的大小決定於瞬間心電綜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與導聯軸的夾角關係。投影的方向和導聯軸方向一致時得正電位,相反時為負電位。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記錄紙對這些投影加以連續描記,得到的就是心電圖的波形。心電圖波形在基線(等電位線)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環運行的方向有關。和導聯軸方向一致時,在心電圖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時得下降支。向量環上零點的投影即心電圖上的等電位線,該線的延長線將向量環分成兩個部分,它們分別投影為正波和負波。因此,心電圖與心向量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心電圖的長處是可以從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較簡單的波形、線段對複雜的立體心電向量環,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進行時程上的分析。而心電向量圖學理論上的發展又進一步豐富了心電圖學的內容並使之更易理解。
導聯動物機體組織和體液都能導電,將心電描記器的記錄電極放在體表的任何兩個非等電部位,都可記錄出心電變化的圖象,這種測量方法叫做雙極導聯,所測的電位變化是體表被測兩點的電位變化的代數和,分析波形較為複雜。如果設法使兩個測量電極之一,通常是和描記器負端相連的極,其電位始終保持零電位,就成為所謂的“無關電極”,而另一個測量電極則放在體表某一測量點,作為“探查電極”,這種測量方法叫做單極導聯。由於無關電極經常保持零電位不變,故所測得的電位變化就只表示探查電極所在部位的電位變化,因而對波形的解釋較為單純。目前在臨床檢查心電圖時,單極和雙極導聯都在使用。常規使用的心電圖導聯方法有12種。

方法

標準導聯屬雙極導聯,只能描記兩電極間的電位差。電極連線方法是:第一導聯(簡稱Ⅰ),右臂(-),左臂(+);第二導聯(簡稱Ⅱ),右臂(-),左足(+);第三導聯(簡稱III),左臂(=-),左足(+)。
加壓單極肢導聯將探查電極放在標準導聯的任一肢體上,而將其餘二肢體上的引導電極分別與5000歐姆電阻串聯在一起作為無關電極。這種導聯記錄出的心電圖電壓比單極肢體導聯的電壓增加50%左右,故名加壓單極肢體導聯。根據探查電極放置的位置命名,如探查電極在右臂,即為加壓單極右上肢導聯(aVR),在左臂則為加壓單極左上肢導聯(aVL),在左腿則為加壓單極左下肢導聯(aVF)。
單極胸導聯將一個測量電極固定為零電位(中心電端法),把中心電端和心電描記器的負端相連,成為無關電極。另一個電極和描記器正端相連,作為探查電極,可放在胸壁的不同部位。分別構成6種單極胸導聯,電極的位置是:V1,胸骨右緣第4肋間;V2,胸骨左緣第4肋間;V3,在V2與V4連線的中點;V4,左鎖骨中線第5肋間;V5,左腋前線與V4同一水平;V6,在腋中線與V4同一水平。
典型心電圖各波及其時程用標準導聯引出的心電圖各波,由荷蘭生理學家W.艾因特霍芬命名P,Q,R,S,T波,U波是以後發現命名的。

常用名詞

1、心電向量:心電活動不論是右、左心房(P波),或是代表啟動心室搏動的心電活動(QRS波群),都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量)的心電活動,就稱為心電向量。它反映在各導聯上也不盡相同,這是由於各導聯(無論是額面或橫面導聯)的角度不同。換句話說,我們為什麼要在三個標準導聯以外,在額面上還要三個加壓肢體導聯,此外還要做六個胸壁導聯?原因就在於可以自不同角度了解心電活動上下,左右,前後的綜合心電向量,從而觀察其正常與否等等。
2、除極:心房、心室肌在靜止的間歇中,由於細胞內外離子(包括K+,Na+,Ca2+,cl-等)濃度差別很大,處於“極化狀態”。但一旦受到自搏細胞傳來的激動,這極化狀態便暫時瓦解,在心電圖上稱為“除極”(有少數學者稱為“去極”),由此產生心電活動。心房肌的除極在心電圖上表現為P波,心室肌的除極表現為QRS波群。當然在一次除極後,心肌又會恢復原來的極化狀態,此過程稱為“復極”。復極過程遠較除極緩慢,電活動所產生的振幅也較低。心房的復極在P—R段上,一般很不明顯(唯有在右心房擴大時,P—R段輕度壓低)。心室肌復極則表現為心電圖上的ST段及T波。
3、心電向量環:兩側心房,兩側心室的除極及心室的復極,這三項心電活動在胸腔內形成三個立體向量環。將平行的光線從正前方把這些立體向量環投影在額面上,便形成額面心電向量環。同樣,將平行光線從正上方把這些立體向量環投影在橫面上,便形成橫面心電向量環。
4、偶聯間期(或稱聯律間期,聯律間距):在一連串竇性激動P—QRS—T後,出現一個室性早搏。早搏前的QRS波群的開始點與室性早搏的開始點之間的時間,稱為偶聯時間。連續兩個房性早搏,它們的P—P時間距離也稱為“偶聯間期”。
5、P波:心臟的興奮發源於竇房結,最先傳至心房,故心電圖各波中最先出現的是代表左右兩心房興奮過程的P波。興奮在向兩心房傳播過程中,其心電去極化的綜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後逐漸轉向左上肢。如將各瞬間心房去極的綜合向量連結起來,便形成一個代表心房去極的空間向量環,簡稱P環。P環在各導聯軸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導聯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圓鈍,隨各導聯而稍有不同。P波的寬度一般不超過0.11秒,電壓(高度)不超過0.25毫伏。
6、P-R段:是從P波終點到QRS波起點之間的曲線,通常與基線同一水平。P-R段由電活動經房室交界傳向心室所產生的電位變化極弱,在體表難於記錄出。
7、P-R間期:是從P波起點到QRS波群起點的時間距離,代表心房開始興奮到心室開始興奮所需的時間,一般成人約為0.12~0.20秒,小兒稍短。超過0.21秒為房室傳導時間延長。
8、QRS複合波:代表兩個心室興奮傳播過程的電位變化。由竇房結髮生的興奮波經傳導系統首先到達室間隔的左側面,以後按一定路線和方向,並由內層向外層依次傳播。隨著心室各部位先後去極化形成多個瞬間綜合心電向量,在額面的導聯軸上的投影,便是心電圖肢體導聯的QRS複合波。典型的QRS複合波包括三個相連的波動。第一個向下的波為Q波,繼Q波後一個狹高向上的波為R波,與R波相連線的又一個向下的波為S波。由於這三個波緊密相連且總時間不超過0.10秒,故合稱QRS複合波。QRS複合波所占時間代表心室肌興奮傳播所需時間,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間。
9、ST段:由QRS波群結束到T波開始的平線,反映心室各部均在興奮而各部處於去極化狀態,故無電位差。正常時接近於等電位線,向下偏移不應超過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體導聯不超過0.1毫伏,在單極心前導程中V1,V2,V3中可達0.2~0.3毫伏;V4,V5導聯中很少高於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導聯中,ST段下降不應低於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範圍,便屬異常心電圖。
10、T波:是繼QRS波群後的一個波幅較低而波寬較長的電波,反映心室興奮後再極化過程。心室再極化的順序與去極化過程相反,它緩慢地從外層向內層進行,在外層已去極化部分的負電位首先恢復到靜息時的正電位,使外層為正,內層為負,因此與去極化時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連線心室復極各瞬間向量所形成的軌跡,就是心室再極化心電向量環,簡稱T環。T環的投影即為T波。再極化過程同心肌代謝有關,因而較去極化過程緩慢,占時較長。T波與S-T段同樣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
11、V波:在T波後0.02~0.04秒出現寬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毫伏以下,波寬約0.20秒。一般認為可能由心舒張時各部產生的負後電位形成,也有人認為是浦肯野氏纖維再極化的結果。血鉀不足,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強心藥洋地黃等都會使V波加大。

套用

心電圖在科學研究方面套用相當廣泛。已在多種動物描記出它們的心電圖,並對其生理意義進行了初步研究。一些無脊椎動物如鱟、貽貝、章魚、螯蝦、海鞘等和脊椎動物如兩棲、爬行、鳥及哺乳等綱動物,採用特殊電極及引導方法,都可描記其心電圖。基本圖形大致相似,在具體波形及電壓高低,時程長短上有所不同。靜脈竇發育良好的動物,其心電圖的P波之前有與靜脈竇興奮相應的V波。魚和兩棲動物的心電圖在T波之前常有B波,它反映動脈圓錐的興奮。動物心電圖還可以作為判明心搏起源性質的客觀指標。神經源性心搏如鱟的心電圖常有振盪性的快波和若干猝發性的鋒形電位;而肌原性心搏如軟體動物的心電圖常由若干慢波組成。動物心電圖對於研究心臟的比較生理和心臟藥理學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在人體或動物身上安裝心電發射器,可在遠距離通過接收系統描記心電的變化。這可用於測試運動中的運動員及走動中的動物心臟功能的變化;測試高空飛行員、太空人的心搏變化,以及研究人體對高山、高空、深海等環境的心臟活動變化。

分類

心電圖可分為普通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His束電圖、食管導聯心電圖、人工心臟起搏心電圖等。套用最廣泛的是普通心電圖及24小時動態心電圖。

套用範圍

普通心電圖
1、對心律失常和傳導障礙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2、對心肌梗塞的診斷有很高的準確性,它不僅能確定有無心肌梗塞,而且還可確定梗塞的病變期部位範圍以及演變過程。
3、對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診斷有較大的幫助。
4、能夠幫助了解某些藥物(如洋地黃、奎尼丁)和電解質紊亂對心肌的作用。
5、心電圖作為一種電信息的時間標誌,常為心音圖超聲心動圖、阻抗血流圖等心功能測定以及其他心臟電生理研究同步描紀,以利於確定時間。
6、心電監護已廣泛套用於手術、麻醉、用藥觀察、航天、體育等的心電監測以及危重病人的搶救。
24小時動態心電圖
動態心電圖是長時間(24小時或以上)連續記錄動態心臟活動的方法。它能充分反映受檢查者在活動、睡眠狀態下心臟出現的症狀和變化。適用於檢查一過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對心律失常能定性、定量診斷並能了解心臟儲備能力。但其缺點是報告較遲,不能用於心臟急診。

心電圖機

心電圖機輕鬆方便,可隨身攜帶上門服務,心電圖閱讀分析可通過遠程操作,大大方便了遠在各個角落的心臟疾患病人,只要擁有心電圖遠程系統聯絡方式,養病在家的心臟病人隨時可以得到心電圖工作者及時準確的指導,以便更好地預防和治療心臟疾病。
心電圖已隨著醫學的發展而發展,為順應人類的遺傳學、優生學發展趨勢,心電圖已能將胎兒心臟活動時產生地生物電流描繪成圖譜,記錄胎兒瞬間變化,通過觀察胎兒心電圖,可動態監測圍產期胎兒發育情況和在宮內生長情況對及早診斷,及時治療胎兒疾患,提高圍產兒質量優生優育,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及社會價值。
隨著社區醫療服務的發展,心電圖的作用越見顯著,心電圖可以及時的幫助中年人或幼小患兒發現潛在的心臟疾病或先天性心臟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