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vet綜合徵

Dravet綜合徵

Dravet綜合徵(Dravet syndrome, DS),原稱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severe myoclonic epilepsy of infancy,SMEI),是一種在嬰兒期出現症狀的發育性及癲癇性腦病。

有研究報導該病的患病率為1/40000~1/20000(也有文獻報導為發病率為1/15700~1/40900),占3歲以內嬰幼兒癲癇的8%,截至2019年2月,我國還沒有患病率數據。

2018年5月,國家五部委聯合發布Dravet綜合徵列入國家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第105號。

基本介紹

  • 英文名:Dravet syndrome
  • 就診科室:(小兒)神經內科
  • 是否傳染:否
  • 發病部位:中樞神經系統
臨床表現,疾病進展,診斷標準,發病機制,遺傳情況,治療方法,日常護理,

臨床表現

Dravet綜合徵患兒均於1歲內起病,起病高峰年齡為生後6個月內。最常見的首發症狀為發熱誘發的較長時間驚厥發作(30分鐘以上),表現為單側肢體陣攣或雙側強直陣攣發作,部分患兒首次發作前有接種疫苗誘因。1歲後逐漸出現無熱驚厥,但仍有熱敏感特點(遇到發熱性疾病或環境溫度過熱即可出現癲癇發作),癲癇發作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包括局灶性發作,全面強直陣攣發作(癲癇大發作),肌陣攣發作不典型失神發作等,易出現癲癇持續狀態。患兒起病前發育多正常,發病後常逐漸出現精神運動發育遲緩,特別是語言發育遲緩,60%患兒有共濟失調表現。

疾病進展

Dravet綜合徵患者發生癲癇猝死風險較高,猝死率為10%。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發育落後。癲癇發作類型進展如圖所示:
Dravet綜合徵疾病進展Dravet綜合徵疾病進展

診斷標準

臨床診斷標準包括:
1)有熱性驚厥和癲癇家族史傾向;
2)發病前智力運動發育正常;
3)1歲以內起病,首次發作為一側性或全面性陣攣或強直陣攣,常為發熱所誘發,起病後出現肌陣攣、不典型失神、部分性發作等各種方式;
4)病初腦電圖正常,隨後表現為廣泛的、局灶或多灶性棘慢波及多棘慢波,光敏感性可早期出現;
5)精神、智力、運動患病前正常,第二年出現停滯或倒退,並可出現神經系統體徵(如共濟失調、錐體束征);
6)抗癲癇藥物治療不理想。具備上述6條特點者可臨床診斷為嬰兒嚴重肌陣攣性癲癇。
但確診Dravet綜合徵需要進行基因檢測,80%的Dravet綜合徵患兒可以檢測到SCN1A基因的突變,可以通過Sanger測序和MLPA方法檢測點突變、小缺失/插入以及大片段缺失/重複。SCN1A基因檢測陰性患者,可以進行癲癇基因panel或全外顯子組測序。還有少數患者發現PCDH19GABRG2GABRA1,以及SCN2A等基因突變。

發病機制

Dravet綜合徵最常見的致病基因SCN1A編碼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α亞單位,突變以後會導致大腦神經元細胞的功能障礙,從而影響腦功能的正常發育,並導致癲癇。
門控鈉離子通道工作原理門控鈉離子通道工作原理

遺傳情況

Dravet綜合徵最常見的致病基因SCN1A突變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方式,90%為新發突變,也就是患兒父母的外周血通常檢測不到與患兒相同的SCN1A基因突變。該患兒成年後如果生育下一代,其子代攜帶與先證者相同SCN1A基因突變的機率為50%,男女均可發病。

治療方法

截至2019年2月底,Dravet綜合徵沒有治癒的方法,主要是以減輕癲癇發作,儘量減少癲癇持續狀態為目的。
Dravet綜合徵通常對於抗癲癇藥物的治療反應不佳。
藥物方面,英國NICE指南及中國癲癇診療指南推薦:丙戊酸、托吡酯和(或)氯巴占為治療Dravet綜合徵的一線藥物;司替戊醇、左乙拉西坦及唑尼沙胺可作為添加治療藥物。
針對SCN1A突變的Dravet綜合徵患者,不建議使用卡馬西平、奧卡西平、拉莫三嗪等鈉離子通道阻斷劑,這些藥物會加重發作。用藥同時,需注意監測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
其他治療手段包括:部分患者可以生酮飲食治療;迷走神經刺激術也可考慮。及時終止癲癇持續狀態,避免驚厥性腦損傷。

日常護理

Dravet綜合徵的癲癇發作有熱敏感特點,遇到發熱常出現癲癇持續狀態。平時應該儘可能避免交叉感染,減少感染導致發熱的機會:另外,還應避免環境溫度過高,例如熱水浴、強烈日光暴曬等。如果出現驚厥性癲癇發作超過5分鐘還沒有終止,應該儘早治療,遵循癲癇持續狀態處理流程,儘快終止發作。
早期癲癇持續狀態多數發生於院外(通常無靜脈通路),有效的院前治療可以明顯縮短癲癇發作持續時間。院前治療的選擇為:咪達唑侖(鼻腔/口腔/肌注)或地西泮(直腸給藥)。兒童癲癇持續狀態治療流程如下:
時間
臨床處理
注意事項
0 mins
(第一步)
檢查呼吸道、呼吸與循環,如可能,給予高流量吸氧
檢測血糖
臨床確認是否癲癇發作
5 mins
(第二步)
若無靜脈通道,立即給予咪達唑侖0.3mg/kg(≤10mg/次)肌肉注射,或者 10%水合氯醛溶液 0.5ml/kg 灌腸;若已有靜脈通路,給予地西泮0.3mg/kg(≤10mg/次)
如有咪達唑侖黏膜製劑或者地西泮直腸用製劑,可由父母、照料者或急救人員在抵達醫院前給藥
15 mins
(第三步)
地西泮 0.3mg/kg(≤10mg/次)靜脈內給藥
需在醫院內處理 可呼叫高年資醫師
再次確認是否癲癇發作
25 mins
(第四步)
苯妥英 20mg/kg,靜脈注射(>20min, 需監測心率、心律),或(若無苯妥英)苯巴比妥 20mg/kg(>5min), 或 丙戊酸 20mg/kg 緩慢靜脈推注(>10min),如有效可靜脈維持滴註:1mg/kg/h~2mg/kg/h(需監測肝功能)
通知 ICU 和/或高年資麻醉醫師,準備行麻醉治療
45 mins
(第五步)
全身麻醉+以下方法之一:
l丙泊酚(首劑 1-2mg/kg,隨後2-5mg/kg/h)逐漸加量至有效
l咪達唑侖(首劑 0.2mg/kg,隨後0.05-2mg/kg/h)逐漸加量至有效
l硫噴妥鈉(首劑 3-5mg/kg,隨後3-5mg/kg/h)逐漸加量至有效; 2-3 天后需降低滴速,在最後一次臨床發作或腦電圖癇樣放電後繼續麻醉治療 12-24 小時,隨後開始減量
轉入兒科 ICU
*參考英國 NICE 指南,根據中國臨床實際修改制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