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馬對

《良馬對》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用問對形式談良馬和劣馬,形式生動活潑,親切自然。內容嘲諷與斥罵兼具。“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良馬,用以喻棟樑之才,但卻不容於社會,相繼以死。而“寡取易盈,好逞易窮”的劣馬卻活得長久,卻能苟合於世。這篇散文以良馬、駑馬為喻,來論說人材,確實是有真知灼見。文章短小精悍,意蘊深遠,值得細細品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良馬對
  • 作品別名:論馬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金佗稡編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岳飛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良馬對
岳武穆入見,帝從容問曰:“卿得良馬不?”武穆答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1。臣有二馬2,故常奇之。日噉芻豆至數斗3,飲泉一斛4,然非精潔5,則寧餓死不受。介冑而馳6,其初若不甚疾7,比行百餘里8,始振鬣長鳴9,奮迅示駿10,自午至酉11,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2,若無事然13。此其為馬14,受大而不苟取15,力裕而不求逞16,致遠之材也17。值復襄陽18,平楊么19,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20,飲不擇泉。攬轡未安21,踴躍疾驅22,甫百里23,力竭汗喘24,殆欲斃然25。此其為馬,寡取易盈26,好逞易窮27,駑鈍之材也28。”帝稱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驥不稱其力”二句:稱好馬叫做驥,並不是稱讚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的品德。這兩句話見《論語·憲問》。驥:良馬名。稱(chēng):稱道,讚許。
2、臣:我,岳飛自稱。
3、噉(dàn):同“啖”,吃。至:達。芻(chú):牲口吃的草。
4、斛(hú):量器名,也是一種容量單位,古時以十斗為一斛,南宋時改五斗為一斛。
5、然:但。精潔:指精細清潔的飼料和飲水。不受:不食飲。
6、介冑(zhòu):指給馬披上鎧甲、頭盔。介:甲,用作動詞,披甲。胄:頭盔,用作動詞,披胄。
7、若:好像,似乎。疾:快。
8、比:等到。
9、振鬣(liè):豎起馬鬣。鬣:馬脖子上的長毛。
10、奮迅:振奮起來,加快速度。示駿:顯示出駿馬的品質。
11、自午至酉:從中午到傍晚。午:午時,白天十一點到一點。酉: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
12、褫(chǐ):奪取衣服或帶,這裡是脫去,解下的意思。不息不汗:不喘氣,不流汗。
13、若無事然:像沒事一樣。
14、此其為馬:這樣的馬。
15、受大:指對飼料和飲水的要求多而且精。苟取:隨便取用。苟:苟且,隨便。
16、力裕而不求逞:力量充沛而不逞能。裕:充沛。
17、致遠之材:能行長途的良馬。
18、值復襄陽:值:正當,適逢。復:收復。1134年(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等六郡。
19、平楊么(yāo):楊么,名太,龍陽(今湖南漢壽)人。1133年(紹興三年)夏,被推為洞庭湖地區農民起義軍總首領,稱大聖天王,有眾二十餘萬。1135年(紹興五年),被岳飛所破。
20、秣(mò):餵馬的飼料。這裡作動詞用,吃。
21、攬轡(pèi)未安:拉住韁繩還未坐穩。轡:馬韁繩。
22、踴躍疾驅:跳躍起來賓士。
23、甫:剛剛。
24、汗喘:淌汗、喘息,均作動詞。
25、殆(dài)欲斃然:像死了一樣。殆:近於,幾乎。
26、寡取易盈:需求不多,容易滿足。盈:滿足。
27、窮:這裡指力氣耗盡。
28、駑鈍之材:低下的劣馬。駑(nú):劣馬。鈍:刀不鋒利,比喻劣才。

白話譯文

岳飛入朝覲見,皇帝從容地問道:“愛卿是否有得到好馬?”岳飛回答說:“稱好馬叫做驥,並不是稱讚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的品德。我曾有這樣的兩匹馬,所以常常對它們的表現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類達幾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細清潔的飼料和飲水,寧肯餓死也不食飲。給它披掛賓士,開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餘里,就開始豎起馬鬣長鳴,快速賓士,顯示出駿馬的特點來,從中午到傍晚,還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後既不喘粗氣,也不流汗,就像沒事一樣。這樣的馬,飲食多而且不隨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長途行走的良馬啊。適逢收復襄陽,平定楊么,不幸相繼而死。現在所乘坐的馬不是這樣。每天的飲食不超過幾升,而且吃不選擇飼料,喝不選擇泉水,拉住韁繩還未坐穩,就跳躍起來迅速奔跑,剛剛跑了一百里,就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樣。這樣的馬,需求不多,容易滿足,喜歡逞能,又容易耗盡氣力,是低下的劣馬啊。”皇帝說好。

創作背景

宋高宗趙構紹興七年(1137年)正月,岳飛奉詔入朝覲見高宗,高宗“從容與談用兵之要”,接著問岳飛:“卿在軍中得良馬否?”於是,岳飛借論良馬以喻論人之道,回答了高宗的詢問。後除岳飛為太尉,加食邑五百戶,實封三百戶,繼又除宣撫使兼營田大使。三月扈從高宗至建康,論恢復大計。此時為岳最得志的時期,《良馬對》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產生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文章一開始先借孔子“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的話提出中心論點,接著就用作者使用過的馬匹的不同表現進行論證。先前的馬對飼料和飲水的要求不僅多,而且嚴格,“非精潔寧餓死不受”,它奔跑起來開始並不太快,待百里之後才開始加速,顯示出駿馬的特點來,半天時間就可行二百里,而且不喘不汗,好像無事一樣。如今的馬不僅吃得少,且“秣不則粟,飲不則泉”,它抬腳就想跑,剛跑就加速,結果跑不多遠就“力竭汗喘,殆欲斃然”。通過這兩種馬不同表現的對比,有力地論證了文章的中心論點。
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論馬,實際上是在論人。那“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逞強”的駿馬,實際上就是本領高強,抱負遠大,能擔當重任的賢才。而“寡取易盈,好逞易窮”的劣馬,實際上就是急躁冒進,輕舉妄動,目光短淺的庸才。岳飛生當南宋抗金救國最激烈的時代,他的這番議論是有其針對性和現實性的。文中對駿馬的評論,就是對抗金勇士們的讚揚和肯定;對劣馬的評論,就是對妥協投降者的鞭笞和否定。
在寫作上,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就是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文章將駿馬和劣馬從飲食、奔跑到奔跑之後的狀態,一一作了對比,突出了駿馬的優點和劣馬的弱點,從而有力地論證了“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的論點。另外,文章在論證時,是以作者親自使役過的馬來作為論據,這更增強了說服力。

名家點評

清·林雲銘《古文析義》:“得良馬與未得,一言可盡。武穆乃將馬之所以為良,所以為不良處,細細分別出來,全為國家用人說法。妙在含蓄不露,若添一語相士,便索然無味。玩‘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兩句,罵盡舉朝無人,皆屬駑鈍,尤感慨之極也。高宗稱善,而不悟其意,國事可知。其行文竟可作一篇《國策》讀。”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官至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以不附和議,為秦檜陷,被害於大理寺獄。孝宗時追謚武穆,寧宗時追封鄂王,理宗時改謚忠武。《宋史》有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岳武穆集》十卷,不傳。明徐階編《岳武穆遺文》一卷。詞存三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