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美駐班加西領館遭襲事件

9·11美駐班加西領館遭襲事件

9·11美駐班加西領館遭襲事件源於《穆斯林的無知》的電影中長達14分鐘的預告片,有一個名為巴西萊自編自導並被傳到了Youtube網站上,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強烈憤怒與反感。2012年9月11日晚,班加西美國領館外發生了大規模的反美示威遊行,領館被襲事件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2013年1月23日,美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就班加西襲擊事件在國會作證。2013年11月1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若能夠提供相關人士的情報,導致這些個人被繩以律法,將提供高達1000萬美元的獎金。

基本介紹

  • 名稱:9?11美駐班加西領館遭襲事件
  • 地點:美駐班加西領館
  • 時間:2012年9月11日
  • 傷亡情況:1死多傷
  • 相關影視作品:危機13小時
事件起因,事件進展,產生影響,相關評論,責任爭議,

事件起因

2012年,隨著一部批評伊斯蘭教與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多個國家的伊斯蘭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發流血衝突。15日,多國的反美示威仍在繼續,並有越演越烈之勢。 美媒稱反美浪潮已蔓延到中東非洲20餘國家。
這部影片起初傳到網上並沒有引起軒然大波,收視率幾乎為零。但後來到9月份,在該預告片的阿拉伯語配音版本被上傳到了YouTube的同一頻道後,引來了上百萬次計的複製和觀看,引發了穆斯林世界的抗議。
又一個血腥的黑色“9·11”深刻在美國人的記憶中
2012年9月11日,正當美國人紀念“9·11”悲劇11周年之際,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遇襲身亡。這是33年來美國駐外大使首次死於武裝襲擊。
2012年9月12日,美國作出了一系列應急反應,總統歐巴馬誓言要把此事“追究到底”。
然而,9月11日起突發的反美浪潮正在整個阿拉伯世界蔓延,其可能產生的更深遠後果才是從歐巴馬到普通美國人要深思而警醒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11日表示,她擔憂伊斯蘭世界的不滿情緒可能繼續蔓延至其他國家。她說,美國正與“全世界夥伴國家”合作,以“保護美外交人員和公民”。

事件進展

美國至今不明大使之死詳情。
史蒂文斯遇襲身亡,是自1979年以來美國駐外大使第一次死於武裝襲擊。9月12日,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對媒體公布了事件的詳細過程。
美國駐利比亞東部大城市班加西的領事館於當地時間9月11日晚10時遭重火力襲擊。直到12日凌晨2時利比亞安全部隊趕到控制局面,襲擊共持續了4個小時之久。
9·11美駐班加西領館遭襲事件
隨後,史蒂文斯被送進班加西的一家醫院。當美國包機從首都的黎波里飛抵班加西時,史蒂文斯已經死亡。
史蒂文斯系在安全屋內吸入過多濃煙致死,當地民眾曾將他送往醫生處做心肺復甦但未挽回生命。
所有駐外機構高度警戒
事件發生後,美國採取了一系列應急措施,包括出動包機將班加西的所有外交人員撤回到的黎波里,再迅速撤到德國進行恢復和休養。
美國還撤出了駐的黎波里的部分外交人員,美國駐利大使館人數保持在“緊急狀況”水平。
總統歐巴馬已下令,提升美國駐全球使館、領館的安保強度,確保其外交人員的人身安全。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海軍已向利比亞派出兩艘戰艦及5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負責保護外交人員。
事發"9·11"絕非偶然
大量媒體報導都把襲擊事件與一部批評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國影片引發班加西的抗議相聯繫。
但美國一些相關專家並不認為襲擊事件是示威過程中的偶發事件。
美國智庫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伊索貝爾·科爾曼對本報記者說,她不認為那部美國電影是引發襲擊事件的根本原因。
首先,儘管不清楚是哪個組織或個人發動了這場襲擊,美國也尚未把這場襲擊定性為“恐怖攻擊”,但據美國官員私下透露出來的信息,參與襲擊的人員可能涉及一個名為“伊斯蘭法支持者”的伊斯蘭激進組織,甚至還有可能涉及“基地組織馬格里布分支”。
有美國官員透露,在“基地”組織對美國發動"9·11"襲擊11周年之際,在班加西這座美國鼓動、支持利比亞人起事推翻卡扎菲的“革命搖籃”發生這一重大事件,絕非偶然。襲擊者攜帶重武器,襲擊長達4個多小時,一系列跡象都表明,這次襲擊事件是“有預謀的”。
2012年9月12日歐巴馬強硬表示,這起襲擊事件是“無恥和令人震驚的”,美國將與利比亞政府加強合作,抓捕製造襲擊的兇手,“將此事件追究到底”。
中東各國爆發反美浪潮
以抗議美國侮辱伊斯蘭教電影為導火索,在剛剛發生了“民主革命”的許多阿拉伯國家,同時掀起了一股反美浪潮。
2012年,利比亞出事的同時,數千埃及民眾9月11日晚在美國駐埃及使館前示威。示威者聚集在開羅市中心的美國使館前,高喊口號,一些人要求埃及政府驅逐美國大使,斷絕與美國的外交關係。他們降下懸掛在美國使館前的美國國旗並將其撕毀,然後升起一面黑色旗幟。有示威民眾爬上使館四周圍牆。示威者甚至集體喊出“我們都是賓·拉登”的口號。
2012年9月12日,反美抗議浪潮席捲中東伊斯蘭國家。
憤怒的示威者在美國駐突尼西亞使館門前舉行抗議。警方不得不發射催淚瓦斯驅散人群。
在美國駐蘇丹大使館外,有數百人聚集進行反美抗議。
在摩洛哥,數十名示威者焚燒美國國旗,並在卡薩布蘭卡的美國領館外高呼反美口號。
“阿拉伯之春”引發的“反噬”
科爾曼對本報記者說,美國政府2011年3月宣布支持當時的利比亞反對派推翻卡扎菲政權。在利比亞新政府成立後,美國與利比亞關係不斷發展。在這種“大好形勢下”,利比亞發生美國大使遇襲身亡事件,令許多人感到震驚。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12日當天說,不少美國人都在問,這種事怎么會發生在一個美國幫助解放的國家?
在2011年發生“革命”的另一個中東大國埃及,美國同樣也支持埃及民眾示威運動,推翻了一直親美的前總統穆巴拉克。如今,反美示威隊伍衝擊美國使館,扯下了美國國旗。
有分析認為,這是美國支持和引導“阿拉伯之春”引發的“反噬”,可能大幅改變美國對“阿拉伯之春”的態度。許多美國人擔心,“民主的中東國家”並不意味著是“對美友好的中東”。在“阿拉伯之春”前,埃及“獨裁者”穆巴拉克曾經是美國的堅定盟友,在他統治下數十年,美國與埃及保持著非常穩定而友好的合作關係。
科爾曼認為,這與美國和阿拉伯國家的宗教矛盾有關。
另一位專家胡賽因說,阿拉伯世界總有一種思潮,認為美國在和伊斯蘭教作戰。正是這種思潮導致了“9·11”襲擊事件。後來的伊拉克問題、關塔那摩監獄問題,以及這兩年來在阿富汗美軍焚燒《古蘭經》事件、虐屍事件等,都被伊斯蘭極端組織利用並放大,即使一些非暴力的人也相信,美國是在與伊斯蘭教為敵。
也有美國人擔心,在中東反美抗議風潮和利比亞襲擊事件之後,美國和阿拉伯世界,特別是埃及、利比亞等國的關係上,將不可避免地出現倒退。
2013年11月1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若能夠提供2012年對美國在利比亞班加西領館恐怖攻擊相關人士的情報,導致這些個人被繩之以法,將提供高達1000萬美元的獎金。

產生影響

國“觀察家”網站抱怨,美國的中東外交政策證明,敵人的敵人是酒肉朋友。
而埃及解放廣場上的示威民眾也不明白,為什麼美國會一面送錢,一面又侮辱他們的先知。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今天不是穆斯林第一次指責西方,也肯定不是最後一次。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理察·哈斯對《紐約時報》說,在可以預見乃至更遠的未來,中東將帶給美國各種困難抉擇以及挫敗感。

相關評論

又是一場“911”式的慘劇。2012年9月11日,“911”事件11周年紀念日,美國駐利比亞大使斯蒂文森在班加西的反美示威中遭火箭炮襲擊身亡。“911”已經過去11年了,美國改變了多少,歐巴馬上任後做的第一件外交大事就是在埃及發表講話,向伊斯蘭世界道歉。但三年半之後,我們看到的是美國外交和美國形象在伊斯蘭世界的徹底崩潰。
筆者無意藉此嘲諷美國的外交政策,更想探討的是,此事為何發生在美國曾傾力援助的國家?2011年班加西曾是利比亞反卡扎菲勢力的大本營,如果不是美英法等國2011年3月19日及時發動空襲,班加西將重新回到卡扎菲的手中。大使遇襲後,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也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今天許多美國人都在問,實際上我也問我自己,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這怎么會發生在一個我們幫助解放的國家,發生在一個我們幫助免遭摧毀的城市。”
但回應希拉蕊的,卻是中東反美浪潮的擴大。突尼西亞、伊朗、伊拉克黎巴嫩葉門蘇丹等等,更多國家的民眾加入到反美浪潮中。不難發現,上述國家大部分都是曾在2011年陷入動盪的西亞北非國家。當時,美國採取了支持當地民眾的政策,包括利比亞在內的中東民眾普遍表達了對美國的謝意。但不到一年的時間,這些國家的民眾為何會如此迅速地調轉矛頭,將怒火發泄到曾經的“救命恩人”身上。
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1993年提出的“文明衝突論”,在2001年“911”事件後受到熱捧。其主張儘管存在明顯偏頗,但這一次,“文明衝突論”依然部分詮釋了利比亞發生的這一樁慘劇。
在“文明的衝突”之外,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反思,班加西的襲擊,不管是精心策劃的陰謀,還是陰差陽錯的巧合,事件總歸是由當地普通民眾聚集引發的騷亂,其背後深層次的社會群體心理發人深省。
正如100多年前法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所預測的那樣,人類早已進入了群體時代。構成這個群體的個人不管是誰,他們的生活方式、職業、性格或者智力不管是相同還是不同,他們變成了一個群體這個事實,使得他們獲得了一個集體心理,這使他們的行為變得與他們單獨一人時頗為不同。
勒龐在100多年前討論的問題,直到今天依然困擾著世界各國的執政者們。以利比亞的騷亂為例,遇難的美國大使斯蒂文森與那部電影毫無關係,但是群體性的衝動讓這位大使成了無辜的犧牲品。
勒龐無法預測的是,當今世界社交類新媒體的飛速發展,讓個體構成群體變得更加容易。如果按照勒龐的社會心理學力量,這種技術進步的背後也意味著群體性的盲目衝動並不會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而減少。

責任爭議

2013年1月23日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分別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和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就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遭襲事件作證。這是她卸任國務卿前最後一次在國會露面。
希拉蕊·柯林頓在作證時重申,她對於美國國務院未能為美國駐班加西領事館提供足夠安保承擔責任。但她接著辯護說,她在安保不足的問題上沒有過錯,因為獨立委員會在襲擊後作出的調查報告中指出,需要對未能提供足夠安保負責的僅限於助理國務卿及以下的國務院官員。希拉蕊·柯林頓說,有關增加安保的要求不由國務卿直接處理。
希拉蕊作證希拉蕊作證
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對此予以嚴厲指責。他說:“如果當時我是總統,如果我發現你沒有讀發自班加西的外交電報,沒有讀發自史蒂文斯大使的電報,我會把你解職。”他說:“我認為,不了解增加安保的要求讓這些人喪了命。”
2016年8月8日,在2012年利比亞班加西領館遇襲事件中2名死者的家屬前往美國聯邦法院控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聲稱希拉蕊“魯莽處理”機密信息造成了他們的家人死亡。來自法律團體“美國自由觀察”的拉里·克萊曼代表班加西事件死者肖恩·史密斯的媽媽帕特里夏·史密斯和死者泰倫·伍茲的爸爸查爾斯·伍茲,向哥倫比亞特區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案,聲稱是“錯誤”導致了肖恩·史密斯和泰倫·伍茲死亡。
訴訟狀稱希拉蕊·柯林頓使用私人電子信箱伺服器造成史密斯和伍茲的死亡,恐怖分子能夠獲得美國大使所在地,以及美國國務院和其他政府機構在利比亞班加西的運作地點,並在之後協調、計畫和實施班加西襲擊。
克萊曼發表的聲明稱,使用秘密的私人電子信箱伺服器同美國大使交換秘密的政府信息,這一伺服器很可能遭到黑客攻擊,希拉蕊疏忽性或魯莽的提供了原告兒子的地址,導致他們在恐怖分子攻擊中喪生。
除了錯誤死亡疏忽指控之外,這2名死者的父母還聲稱希拉蕊對媒體誹謗他們。克萊曼寫道,在競選總統過程中,被告希拉蕊疏忽性、魯莽或惡意污衊原告,直接稱他們撒謊或強烈暗示他們撒謊,以保護她自己的公共形象,從感情上傷害他們並迫使他們不要談論班加西攻擊事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