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年

250年

公元250年,中國處於三國鼎立時代。農曆庚午年。除了蜀漢外,東吳和曹魏都是內亂不斷的一年。姜維第五次率領數千人討伐曹魏,俘獲曹魏中郎將郭循。魏國王凌謀立楚王曹彪,失敗。孫權廢太子孫和殺魯王孫霸,立少子孫亮(母潘夫人)為太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元250年
  • 農曆:庚午年
  • 事件:吳帝孫權幽禁太子孫和
  • 事件孫權賜魯王孫霸死
  • 事件孫權立少子孫亮為太子
介紹,歷史紀事,文化紀事,出生逝世,孫禮卒,劉放卒,胡質卒,《資治通鑑》記載,

介紹

250年 農曆庚午年,吳大帝孫權赤烏十三年,蜀漢後主劉禪延熙十三年,魏齊王曹芳嘉平二年。
吳帝孫權幽禁太子孫和,廢太子孫和為庶人,賜魯王孫霸死。孫權立少子孫亮(母潘夫人)為太子。姜維第五次伐曹魏,不勝。

歷史紀事

吳廢太子和殺魯王霸
吳赤烏十三年(250)八月,吳帝孫權幽禁太子孫和。驃騎將軍朱據以太子為國之本,勸諫,孫權不聽,於是朱據與尚書僕射屈晃率諸將吏泥頭自縛,連日詣闕請赦太子。權甚之,謂其“無事匆匆”。無難督陣正、五營督陳象各上書切諫,據、晃仍固諫不止,權大怒,族誅正、象;杖據、晃?各一百;左遷據新都郡(今浙江淳安西)丞,未至追賜死;晃名官。誅、放朝臣以十數。遂廢太子和為庶人,徙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賜魯王霸死。殺霸之黨羽楊竺、全寄、吳安、孫奇。史稱吳“兩宮之變”。
孫權殺朱據
朱據(194——250),字子范,吳郡吳人。孫權以朱據才兼文武,拜建義校尉。黃龍元年(229),征據尚權少女孫魯育,拜左將軍,封雲陽侯。後受典校呂壹誣陷下獄,數日事明,權仍窮治壹罪。赤烏九年(246)遷據驃騎將軍。赤烏十二年(250)據在吳太子和與魯王霸鬥爭中,擁太子和,觸怒孫權,左遷為新都郡丞。赴任途中,中書令孫弘譖據,時孫權病,弘乃矯詔追賜朱據死。
文欽詐降誘吳
魏嘉平二年、吳赤烏十三年(250)十月,魏廬江太守文欽詐降誘吳,吳偏將軍朱異知其有詐,乃與偏將軍呂據督兵二萬共至吳魏交界處。文欽見吳兵有備,遂罷。
吳立孫亮為太子
吳赤烏十三年(250)十一月,吳帝孫權立少子孫亮(母潘夫人)為太子。
吳築堂邑塗塘
吳赤烏十三年(250)十一月,吳帝孫權遣軍十萬,於嘗邑(今江蘇六合北)築塗塘(即今瓦梁堰),水淹北道,以阻魏兵南下。
魏王昶攻吳
魏嘉平二年、吳赤烏十三年(250)十二月,魏徵南將軍王昶以吳有兩宮之變,建議乘機攻吳。魏帝乃遣新城(今湖北房縣)太守州泰襲巫(今四川巫山)、秭歸,荊州刺史王基攻夷陵(今湖北宜昌東南),王昶攻江陵。初,吳引沮漳河水淹江陵以北地,以阻魏兵。王昶乃作竹橋,渡水擊吳兵,吳大將施績夜敗回江陵。王昶欲引兵至平地作戰,於是大軍偽撤,又以所獲鎧馬甲環城陳列以激怒吳兵,施績果然出兵追擊魏軍。魏伏兵出,大敗吳兵,斬吳將鍾離茂、許旻。次年正月,王基、州泰亦皆破吳兵,降者數千口。四月,王昶以功拜征南大將軍。
姜維五伐曹魏
蜀漢延熙十三年、魏嘉平二年(250)十二月,漢衛將軍姜維攻魏西平(今青海西寧),不克,復活曹魏中郎將郭循而回。詳見姜維北伐
魏王凌謀立楚王曹彪,敗
魏司空、都督揚州諸軍事王凌與其甥兗州刺史令狐愚並典重兵,鎮守淮南。凌與愚以魏帝曹芳年幼,受制於強臣,謀立楚王彪,迎都許昌。魏嘉平元年(250)九月,令狐愚暗中與曹彪往來,十一月,愚病死。十二月,魏拜王凌為太尉。嘉平三年四月,王凌以吳作堂邑(今江蘇六合北)塗塘(即今瓦梁堰)為藉口,欲因此發兵,遣將軍揚弘以廢立事告兗州刺史黃華。華、弘連名揭發,司馬懿領兵擊王凌,先赦凌罪,又寫信告詮王凌,以定其心,繼而大軍出其不備而至。凌見勢窮,遂降。懿遣兵送凌洛陽,凌知罪大必死,五月,途中自殺,年約八十歲。懿窮治其罪,相連者均夷三族,王凌的妹妹是郭淮的妻子,在兒子的苦苦哀求下,郭淮上書司馬懿請求赦免他的妻子,司馬懿念郭淮多有功勞,同意了。六月,賜楚王彪死,盡錄曹氏諸王置鄴,使官員監視,不得使諸王與人往來。

文化紀事

曇柯迦至洛傳戒
魏嘉平二年(250)十二月,天竺僧曇柯迦羅(意譯“法時”)到洛陽。時魏國境內已有佛教僧侶,但漢有按佛教戒律出家。曇柯迦羅到後,應眾僧之請,譯出大眾部戒律的節選本《僧祗戒心》(又稱《魏僧祗戒本》)一卷,並請天竺和西域僧擔任戒師授戒。從此魏地開始按佛教戒律授戒度僧。
杜瓊卒
杜瓊(?——250),字伯瑜,成都人。少受學於任字,劉璋闢為從事。劉備領益州牧,以瓊為議曹從事。後主劉禪即位,瓊官至大鴻臚、太常。瓊為人靜默少言,不與世事。著有《韓詩章句》十餘萬言。

出生逝世

孫禮卒

孫禮(?——250),字德達,涿郡容城人。初隨曹操為 空軍謀掾,歷任河部郡丞,琅邪、陽平(今河北大名東)太守,入為尚書。時魏明帝大興土木,農稼傷時,孫禮諫罷役,詔:“敬納讜言,促遣民作”。禮徑至工地,稱詔罷役。明帝奇其意,亦不責之。明帝臨卒,以孫禮為大將軍長史,佐大將軍曹爽輔政。爽覺不便,出孫為揚州刺史,魏正始二年(214)四月,吳將全琮攻淮南,決芍陂(今安徽壽縣南),孫禮兵少,遂勒衛兵抵禦,自旦及暮,將士死傷過半,禮奮不顧身,馬傷數處,吳兵敗退。詔賜絹七百匹,孔禮皆散與陣亡者家屬。拜少府,轉荊州刺史,遷冀州牧。以清河、平原爭界事觸怒曹爽,刑五歲,但不使輸作。約年余,遷并州刺史,護匈奴中郎將。往辭司馬懿,述對時局不滿,高平陵事變後,入為司隸校尉,遷司空。孫禮歷任七郡五州,皆有威信。卒謚景侯。

劉放卒

劉放(?——250),字子葉,涿郡人,漢末附曹操。魏國既建,以放為秘書郎。曹丕即位,以劉放為中書監,孫資為中書令,各加給事中,遂掌機密。至魏景初二年(238),累官至侍中、光祿大夫,封方城侯。是歲,明帝曹睿病重,欲以燕王曹宇為大將軍,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軍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郎共輔政。劉放、孫資久典機密,懼獻、肇等,乃見明帝謂曹宇等不堪大任,宜以曹爽、司馬懿輔政。明帝納其言。齊王曹芳即位,以劉放、孫資決定大謀,增邑,加放左光祿大夫,金印紫綬、儀同三司。魏正始六年(245),放轉驃騎將軍,領中書監如故。正始七年,以年老遜位。卒謚敬侯。

胡質卒

胡質(?——250),字文德,壽春人。少知名,任州郡。曹操召質為頓丘令,入為丞相東曹議令史。魏黃初(220——26)中,遷東莞(今山東沂水東北)太守。在郡九年,遷荊州刺史,魏正始二年,吳朱然圍樊城,質以輕兵救樊,城中乃字。遷征東將軍,假節都督青、徐諸軍事。質為官清正廉節,多釋寬獄,每軍功賞賜,皆散之於眾,故將士用命。卒後家無餘財,唯有賜衣書篋而已。追封陽陵亭侯,謚曰貞侯。

《資治通鑑》記載

邵陵厲公中嘉平二年(庚午,公元二五零年)
夏,五月,以征西將軍郭淮為車騎將軍。
初,會稽潘夫人有寵於吳主,生少子亮,吳主愛之。全公主既與太子和有隙,欲豫自結,數稱亮美,以其夫之兄子尚女妻之。吳主以魯王霸結朋黨以害其兄,心亦惡之,謂侍中孫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將有袁氏之敗,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亂乎!”遂有廢和立亮之意,然猶沉吟者歷年。峻,靜之曾孫也。
秋,吳主遂幽太子和。驃騎將軍朱據諫曰:“太子,國之本根。加以雅性仁孝,天下歸心。昔晉獻用驪姬而申生不存,漢武信江充而戾太子冤死,臣竊懼太子不堪其憂,雖立思子之宮,無所復及矣!”吳主不聽。據與尚書僕射屈晃率諸將吏泥頭自縛,連日詣闕請和;吳主登白爵觀,見,甚惡之,敕據、晃等“無事匆匆”。無難督陳正、五營督陳象各上書切諫,據、晃亦固諫不已;吳主大怒,族誅正、象。牽據、晃入殿,據、晃猶口諫,叩頭流血,辭氣不撓。吳主杖之各一百,左遷據為新都郡丞,晃斥歸田裡,群司坐諫誅放者以十數。遂廢太子和為庶人,徙故鄣,賜魯王霸死。殺楊竺,流其屍於江,又誅全寄、吳安、孫奇,皆以其黨霸譖和故也。初,楊竺少獲聲名,而陸遜謂之終敗,勸竺兄穆令與之別族。及竺敗,穆以數諫戒竺得免死。朱據未至官,中書令孫弘以詔書追賜死。
冬,十月,廬江太守譙郡文欽偽叛,以誘吳偏將軍朱異,欲使異自將兵迎己。異知其詐,表吳主,以為欽不可迎。吳主曰:“方今北土未一,欽欲歸命,宜且遼之。若嫌其有譎者,但當設計網以羅之,盛重兵以防之耳。”乃遣偏將軍呂據督二萬人,與異併力至北界,欽果不降。異,桓之子;據,范之子也。
十一月,大利景侯孫禮卒。
吳主立子亮為太子。
吳主遣軍十萬作堂邑塗塘以淹北道。
十二月,甲辰,東海定王霖卒。
征南將軍王昶上言:“孫權流放良臣,適庶分爭,可乘釁擊吳。”朝廷從之,遣新城太守南陽州泰襲巫、秭歸,荊州刺史王基向夷陵,昶向江陵。昶引竹糹亘為橋,渡水擊之,吳大將施績,夜遁入江陵。昶欲引致平地與戰,乃先遣五軍案大道發還,使吳望見而喜;又以所獲鎧馬甲首環城以怒之,設伏兵以待之。績果來追,昶與戰,大破之,斬其將鍾離茂、許旻。
漢姜維復寇西平,不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