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埃里克·白茲格,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以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諾獎委員會在頒獎詞中表示,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的最高解析度一直無法超過光波波長的一半,但是藉助螢光分子的幫助,這三位科學家開創性的貢獻使得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的極限拓展到了納米尺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貝爾化學獎
  • 獲獎人:埃里克·白茲格
之前預測,獲獎名單,

之前預測

諾貝爾獎官網昨天訊息: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今起陸續出爐,這三大自然科學獎得主將先後在6日到8日傍晚揭曉。根據湯森路透的預測名單,4名華裔科學家成為獲獎熱門人選,其中張首晟、楊培東兩人與上海密切相關。
此前,湯森路透通過科學家論文被引用的情況,列出“引文桂冠”指標,成功預測了35位諾獎得主,去年更是“言中”11位得主中的8人。今年,這份名單包括來自9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27人,首次同時出現4個華裔科學家名字:張首晟、楊培東、鄧青雲、錢澤南。
不同於以往的華裔諾獎科學家,張首晟、楊培東均在改革開放後於中國內地接受高等教育,而後旅外深造並從事科研。如張首晟1963年生於上海,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時年僅15歲。他現為史丹福大學教授,其提出的“拓撲絕緣體”理論,可大幅提高計算機運算速率。
就在9月30日,楊培東來滬參加了上科大新學年開學典禮。作為上科大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特聘教授,楊培東本科求學於中科大,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教授,也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的學術成就主要在採用納米材料提高計算機信息存儲量。
另外兩名被預測的華裔科學家,均出生於中國香港。其中鄧青雲人稱新一代顯示技術――oled之父,而錢澤南則被視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人選之一。

獲獎名單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埃里克·白茲格,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以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埃里克·貝齊格(Eric Betzig) 1960年1月13日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美國神經科學家、發明家、套用物理學家。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帶頭人。他先後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系和康奈爾大學的工程物理學博士專業,1988年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後在貝爾實驗室工作。其主要貢獻是研發了用於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的光學成像工具。
威廉·莫納(William Esco Moerner) 1953年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普萊森頓。化學家,單分子光譜和螢光光譜領域的著名專家。現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哈利·S·莫什講座教授。1975年,畢業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1982年,獲得康奈爾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81年至1995年,在IBM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荷西的研究中心擔任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1993年至1994年,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擔任訪問客座教授。1995年至1998年,在聖地亞哥加利福尼亞大學擔任傑出教授。1998年至今,在史丹福大學擔任教授。
斯特凡·黑爾(Stefan W. Hell) 1962年12月23日生於羅馬尼亞阿拉德。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之一。於1981年進入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並於1990年獲得海德堡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91年至1993年,在位於德國海德堡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1993年至1996年在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物理醫學系從事研究工作。1996年,被授予海德堡大學教授資格。1997年,成為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在哥廷根的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員。2003年至今,黑爾也是位於海德堡的德國癌症研究中心高解析度光學顯微技術部門的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