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最美的散文

2013中國最美的散文

《2013中國最美的散文》通過“入選理由”、“作者簡介”、“作品賞析”等欄目多角度解析名作,引導讀者準確、透徹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領略文學藝術的神奇魅力。“入選理由”點明每篇散文入選的理由,“作者簡介”對作者的生平,成就和影響等作了扼要的介紹,“作品賞析”對原文的寫作背景、語言特色。創作技巧等進行精當到位的解析。

基本介紹

  • 書名:2013中國最美的散文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 頁數:384頁
  • 開本:16
  • 作者:蔣建偉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7601024, 978751760102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2013中國最美的散文》由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

圖書目錄

2013年中國散文漫談
人間氣象
龍!龍、龍
聖敦煌記
鄉村燕事(外一篇)
藏狗
沉重的負債
耐心的勝利
今生只為一個字
誰能讓我帶走星空
飲空記
回訪梁家河
父親往事
齒痕
人文中國
兒時的原
自由的翅膀
在三教堂釀一缸酒
我們怎么笑
你還有幾顆牙齒
一個人和羊
1973年的一次下鄉
1942:玉山之殤
立碑記
等待回信
片刻的懺悔
風雪吳公館
生活隨筆
為一個怨恨者的死亡而悲傷
文學的祝福性
茶與瓦
闖蕩在灰色的航道上
鄉村小提琴
鄉村散戲
老由家的洋姑爺
老黃、老白和老羊
一個收集腳印的人
麥西來甫跳起來
尜尜
雪山下
書海情緣
筆架山記
陝南狼事
陝南鳥語
故鄉,一個回不去的地方
娘要嫁人
父親的水碾坊
面對土地,爹流淚了
父親的葬禮
懷念父親
父親的陶醉
父愛也搖曳
讓寒夜遠去
我家的保姆
有愛,就能活下去
天籟
小指
從未離去
時間的味道
女人也貪色
他的靈魂凝聚在雪山之中
37度
讀點信札
小靜
土門土人
叩問生命的價值
屋檐下
人走了,清明還在
家鄉的蘆葦
大江放排入
有一張紙
舌尖上的魚
想起哥哥寫的血書
誘人的豆花
母親雪
陪父親喝酒
年夜飯
母親的疆場
微山湖畔活雷鋒
奶奶的爆米花
火燒軍馬場
老家是幅古畫圖
長大的黃瓜
鄉音
故鄉的黑欖樹
饅頭香甜
真情興義
女孩與梔子花
靜觀山水
讀山
月亮頌
喀什
喀納斯冰湖
普陀雨中圖
在海邊(外二篇)
山居終南
雪山上的紅其拉甫
長塗的港
謁王充墓
中國鬥魚
竹林深處讀板橋
豐溪文化公園記
溫馨的綠
十里長廊
騎行西藏
孑L子故里游
鳳江菖蒲
洛陽賞牡丹
腳尖上的蘆花
河流之外
藏秋菜
小站
司馬遷祠前
枕著音樂人眠
畫語

序言

2013年中國散文漫談
●蔣建偉
散文的氣象,正是作家的氣象,所關乎當下這個時代的個人歷史、美學思想和人文關照的一段獨白,也是作家一望無際的胸懷。
為什麼要提“散文的氣象”呢?和氣度、氣魄、氣場相比,我認為,氣象無疑是巨大的虛無的,像大氣層幻化的萬千雲霧,環狀去飛,繞著作者那顆小地球一樣的靈魂。有些作家,一上來,就找到自己的小地球了,這是萬幸。有的人,寫了很多作品,甚至寫了一輩子,還是沒辦法找到它,始終就差那么一點點東西,只能繼續找,這樣的作家很多很多。想想,當你解決了自己的語言、抒情、敘事、描寫、技巧、思想這些問題之後,寫出一篇散文作品絕對是輕而易舉的;但假如你作品裡缺了氣象,你就與一篇好散文擦肩而過,你最後會發現你等於白寫了。散文是有生命時間的,比作家的生命都要長,至於長到何時,取決於作家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氣象。
這個時代,偉大且波瀾壯闊,開放且氣象萬千,和平,繁榮,哲思,進步。是一個人人都在放飛自己的“中國夢”的時代,個人和社會整體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緊密相連。這樣,我在梳理和觀察2013年中國散文創作的時候,第一個蹦進腦子裡的是“氣象”,這裡面,有作家的時代憂患感,有作家的家國情懷,有激憤的人類良知,有沉重的山水一夢,真正是胸有氣象、氣象萬千了。
2013年的中國散文,主要呈現出“氣象”、“家國”、“大愛”、“宗教情懷”四個特點,像梁曉聲在《龍!龍、龍》中替底層百姓發出了反腐的心聲,于堅通過《聖敦煌記》表達了詩人找尋中國最後一塊宗教聖地的迷戀和不捨,徐懷中在《底色》里展示的戰爭殘酷性和軍人對人類和平的嚮往,丹增在《藏狗》里對一個個藏狗的故事和靈魂拷問,李存葆在《鄉村燕事》里對於明清小品散文的傳承……諸多篇什,呈現出題材多元化、風格多樣化、地域語言情趣化等特點,真實,感人,有趣,也不乏一些精品。
一、散文的氣象
說到散文的氣象,我不得不提到兩篇散文:梁曉聲的散文《兄長》,李存葆的散文《呼倫貝爾記憶》。前一篇是親情散文,後一篇是文化散文,然而,兩位作家都把目光由自己轉向了當下這個社會,由古人轉向今人,有大氣象,有大胸懷,更有感動。那么,今年又有哪些有如此大氣象的散文,進入我們的閱讀視野呢?
梁曉聲的散文《龍!龍、龍》(原載《散文選刊·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是作家關注當下底層老百姓生活、鞭撻不為民執政的貪官們的力作。作品通過近鄰兄弟玉-龍在北京打工的不幸遭際,揭露了現實生活中一個個不公平的、對老百姓吃拿卡要的腐敗事例,替“玉龍”們鳴不平,痛罵貪官污吏。特別是玉龍說“有時候我真想自己能變成一條龍,把中國的貪官、黑官、腐敗的官全都一口一個吞吃了!但是對老百姓卻是一條好龍,一片鱗一塊玉,專給那些窮苦人家”,其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催人淚下。我注意到,全篇的結構緊緊圍繞“我的夢”、“玉龍的夢”、“中國草根階層人群的夢”,關注了今天的反腐敗問題,還有老百姓的人間疾苦,這樣的散文,是何等的大氣象!畢竟,一個為老ff4g代言、關注底層民生的作家,在今天來說,已經_不多了。也正是這樣的散文,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反腐敗題材的作品,也成為了他繼《兄長》之後,完成了由親人過渡到他人、草根弱勢人群的創作轉變。
丹增先生的散文《藏狗》(原載《人民文學》2叭3年第8期),通篇充滿了作家對於藏狗的近乎圖騰般的敬仰之情。文中,作家回憶了藏族人生命中的藏獒、獵狗、狼狗、鷹狗、獅子狗、哈巴狗等狗類,通過五六個人和藏狗的真實故事,寫出了狗類對主人的忠誠、知恩圖報和哈巴狗的狡猾多變、仗勢欺人,以狗的眾生相看待人類,諷刺我們生活的真善美、假惡醜,蘊涵了作家寶貴的人生哲學。我印象最深的,是作家的“我屬狗,我不知道全中國有多少人屬狗,但是,按12生肖平均,起碼也有一億人屬狗”那句話,可以說,丹增是一個愛狗、愛天下人所有的狗的人,他認為狗類和人類一樣有靈魂,我們應該善待狗類,不然,他不會發出“如果,誰讀了這篇短文,不再殺狗,不再貪吃狗肉,我願真心給他磕個響頭”這樣的感嘆。
李存葆先生的《鄉村燕事》(原載《人民文學》2013年第6期),傳承了明清傳統散文的精髓,一走清新、詩化、淡雅之文風,工整可愛,哲思人生。古往今來,描寫燕子的經典詩文不勝枚舉,歷代文人們對燕子寄託了種種美好的寓意和遐思,久而久之。這類題材的散文創作也就成為了大眾化的題材,很難寫出新意。李存葆卻劍走偏鋒,他的文字,沒有僅僅寫自己家的6隻燕子,而是寫了全家四代人和燕子的歷史淵源,寫了人們幾千年來如何與燕子為鄰、人燕和睦相處的道理,語言的彈跳起伏之間,充滿了哲學、宗教、地域、思想、文化方面的參悟,教人向善,引人思索。
唐興順的《太行九記》(原載《海外文摘·文學》2013年第6期)雄渾大氣,颳起了一股股來自豫北太行山的粗野之風,下筆一瀉千里,語言泥沙俱下,散發著一個中原漢子的雄性特徵。作品通過九個太行山的山民的故事,為太行山的小人物立傳作記,剖析了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各自的人生哲學,可獨立成章,可系列成文,語言老辣、成熟,有生活,是今年不可多得的一篇筆記體佳作。
遲子建的《誰能讓我帶走星空》(原載《文匯報}2013年3月8日),為我們描繪出作者故鄉那浪漫美麗的童話世界,在她的筆下,星空有無窮的嚮往和宿命感,有作者內心柔軟的小世界,玲瓏。細膩,小氣象竟也寫得詩情盎然。
周曉楓的散文《齒痕》(原載《人民文學}2013年第7期),從一次被貪財的牙醫誤診起筆,進而經歷拔牙、正畸的痛苦故事,得出了“我的齒痕就是我的路,,的人生感悟,進而聯想到我們“個人秘而不宣的成長之路”,有節奏,有音韻,布局縝密。乾淨而挑剔,“小”處的書寫中保持了作家的新散文姿態。有些句子,比如“整副牙就像交錯的鋼琴黑白鍵”、“剛拔下來的牙齒里能透出依稀的光芒……這偽造的小琥珀”,比喻種牙大夫的臉“就像五官成形後又讓誰揉了一把的感覺”,幽默,值得玩味。
耿翔《立碑記》(原載《文藝報》2013年4月8日),詮釋了作者“一手扶碑,一手撫摸,父母身後的山河”的心境,正所謂厚土葬先祖、立碑尋親人,充滿了詩人般的大氣魄,行吟悽然。
人類的最後一滴眼淚是什麼?康劍通過散文《喀納斯冰湖》(原栽《新華文摘》2013年第5期),稱“人類的眼淚必定是這冰川上的最後一滴水”,而作者所暗喻的,就是北疆大地上的喀納斯湖。作為一篇平朴的遊記,作者卻通過大量景物及心理的白描、虛構、想像、人物對話等技巧,開掘了豐富細膩的、悲天憫人的情感世界,頗具現實生活意味。
二、作家的家國情懷 家和國,小中見大。國和家,大中有小。但如果把“家國”二字用在一個人的身上,那么,他就擁有了偉大而廣闊的情懷。
徐懷中先生的《底色》(原載《海外文摘·文學》2013年第10期),是今年散文界的重要收穫。作者用紀實的手法,回憶了自己當年作為戰地記者,和中國戰友們深入美國越南戰爭前線採訪、慰問、轉移後方的故事,親眼目睹了戰爭帶給越南人民的嚴重摧殘,對人類家園的肆意踐踏,更有對美國飛機在越南河內上空進行大量噴灑“橙色劑”劇毒二惡英的無比譴責,這表明每個軍人都渴望和平!只有和平,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擁有小家庭的幸福日子。讀過這部作品,我們才知道什麼叫家國大情懷,什麼叫軍人大境界。
王火先生的《走過中原“人間地獄”》(原載《散文選刊,下半月》2013年第3期),再現了作者15歲時親歷1942年中原地區蝗災的日日夜夜,悲涼的文字,悽慘的國土,令人動容。相比較馮小剛導演的電影《一九四二》,作家的感情更真實、更複雜、更可親,從這一點上講,優秀的散文不僅要靠語言、寫作技巧取勝,還要有心繫家國、關注民生的悲憫情懷,要心中時刻有大愛,有大善,有時代憂患感。
……
鮑爾吉·原野先生的《月亮頌》(原載《海外文摘·文學》2013年第3期)。文字空靈,思想遼遠,除了詩化,我感覺還具有神秘的宗教特質。這樣一組散文,主角是“月亮”,配角才是“我”,機智幽默的文風、騰挪跳躍的文思,使得作品很容易脫穎而出。從我的角度看,《後退的月亮》最妙,作者在草原上晨跑時被人誤會,改成了晚上跑,後來結識了那輪“後退的月亮”,得出了“人往前走,月亮向後撤”的人生感悟。
雷平陽《飲空記》(原載《人民文學》2013年第12期),具有詩人般豪放、張狂的氣質,作品充滿了迷人的宗教情懷。作者描摹了一件件寓言式的酒事,散點化的敘述,狂風驟雨般的節奏,說喝醉酒的人們是“一堆裝滿了糧食的麻袋”,把酒一飲而盡看做“向死而生”之舉。比如,作者這樣寫道:“有一種醉,是滅頂之醉,人醉了,不吵鬧猖狂,不吐,不動,身體是熱的、軟的,命還在,魂魄卻被酒神逼到了體外。漫山遍野去閒逛”,說“黃土青山依舊,臭皮囊換了一代又一代”——這氣魄,大膽,高遠,大有一瀉千里、醒世萬年之勢。 坐禪論道,耕地砍柴——這是古代隱者追求天地人合一的人生大境。看似世外桃源一般遙不可及,不料,卻被一位今人問道時偶遇。張劍峰是一位漫遊在都市紅塵和終南山草堂的山人,他在散文《山居終南》(原載《問道》2013年第1期)里心懷禪宗,大道自然,為我們描繪出一個仙境般美麗的終南山,一個“尋隱者不遇”的終南山,也是一個逃離世外、無欲無求的終南山。作者神往的是“用最質樸、最美好的方式打發時光”,實際是現代生活的心態,加上他清麗的文字,綿軟的禪意。更為我們勾勒出一片靈魂的清淨之地。
劉聰博先生的《陝南狼事》(原載《海外文摘·文學》2013年第11期),寥寥千字。卻回憶了故鄉人和狼的一件件往事,把狼的狡猾、母愛、智慧、善良、團體作戰、處事哲學表現得淋漓盡致,顛覆了我們對陰險無情的狼們的偏見,有微言大義、尺幅驚瀾之勢。在環境極度惡劣的今天,狼的生存條件已經被人為地破壞,可以說,狼類正被人類一步步逼近墳墓。狼曾經是人類的精神圖騰,是祈求萬神保佑的一門宗教。作者的書寫,意在呼籲我們要保護狼群,保護地球村這個美麗的大家園。
袁明華《闖蕩在灰色的航道上》(原載《散文選刊·下半月》2013年第11期),回望作者青年時闖蕩黃浦江的那段歲月,語言頗為洗鍊,乾淨,凸顯出人在困頓時刻的不屈精神,讀書喝酒消愁的那些快意,讓我們一下子記住了那個叫袁明華的船長。
五、尾聲
散文,需要氣象,更需要作家的情懷。
2013年的中國散文,關注民生,書寫“中國夢”,呈現出題材多樣化、風格多元化的創作趨勢。比如,陳忠實《兒時的原》、趙麗宏《自由的翅膀》和《望江樓畔覓詩魂》、梁衡《文章大家毛澤東》、劉慶邦《憑什麼我可以吃一個雞蛋》、劉亮程《驢叫》、習遠平《父親往事》、霍達《聽海》、張宏傑《朱元璋屠殺功臣始末》、祝勇《宋徽宗的光榮與恥辱》、阿成《等待回信》、賈平凹《讀山》、莫言《悠著點,慢著點》、周同賓(1973年的一次下鄉》、耿立《引刀成一快》、吳昕孺《母親的河》,保持了關的特質。還有,像何弘《茶與瓦》等作品,風格各異,情中求真。
但是,2013年中國散文的研究和批評嚴重滯後。有三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評論家對於最新發表的佳作缺乏關注度,眼光不敏銳,只盯住大報大刊、名家名人,閱讀遴選面很窄,一些散文僅僅只是發表發表而已,作品的影響面很小;二是評論文章大都是固定格式,即“評、捧、贊”,缺乏理論性的研究、歸類和提升,文本倉促而浮躁,缺乏對作品建設性的意見;三是散文批評的聲音很小,即使國內報刊發表的數量極少的文章,批評家的眼光也只盯在我國古代散文、“五四”時期散文以及近現代散文、散文大家,當代的也僅限於2010年底以前,鮮有本年度的散文作品批評,迴避當下、不說真話、不敢批評成為一種集體習慣;四是評論家對於本年度散文缺乏系統的學術研究,沒有作品的量的梳理和歸納分析,就很難有理論的質的學習和探討,更無助於當代中國散文的整體發展。我認為,既然每年有如此眾多的佳作問世,評論家就必須身在現場,應該第一時間推薦給更多讀者分享,畢竟,作品與批評、作家與爭鳴才是中國當代散文的繁榮之所在。
這個夜晚,我仰望高天上所有的大氣象,星星點點,一瞬一世,墜入莽莽大地、山河、人間。
2014年1月1日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