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國最佳隨筆

2013中國最佳隨筆

《2013中國最佳隨筆》是從 2012 年 11 月到 2013 年 10 月全國重要文學報刊上發表的隨筆作品中,經過嚴格篩選和反覆研討,去粗取精、披沙揀金編輯而成的年度隨筆精選讀本。《2013中國最佳隨筆》內隨筆風格多種多樣,或感人至深,或令人深思,或筆走偏鋒……相信閱讀完本書後,讀者會對2013年的隨筆創作實績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基本介紹

  • 書名:2013中國最佳隨筆
  •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 頁數:302頁
  • 開本:16
  • 作者:石翔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19392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013中國最佳隨筆》優秀的隨筆,是心靈處於無枷鎖狀態的自由漫步,小至衣食住行和風花雪月,大至時代變遷和社會焦點,進行有溫度的記錄或對思想疑難不懈地追問。本書所薈萃的文章拒絕無關痛癢的庸常之作,傾情於有感而發的厚重之文。文章觀點敏銳而獨到,行文既有詩意籠罩,又有鋒芒和理性。強調生命的真實體驗,活躍的探索精神,透徹而寬廣的文化視野,洞察事物本質的力度,感悟人生的真諦,尋覓真善美的所在,富有無限解讀的張力。語言飽滿、豐盈、活潑而有生氣,使人喜讀並且耐讀。

作者簡介

石翔,本名張秀楓,作家、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時代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共創作、發表、出版小說、散文、雜文等百餘萬字,數次榮獲各類文學獎項。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法、韓和捷克語在國外出版,並有作品被收入“人教版”、“北大版”中學語文教材。編著、主編的圖書有數百種,數千萬字,責編的圖書曾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近年來對隨筆、散文尤為關注,並有相當深刻的研究體會。

圖書目錄

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華史》總序
土地,土地
火的衣衫
遠方的海
文章大家毛澤東
誰能改寫歷史
徐錫麟的可怕邏輯
一個和四十九個的輕重權衡
隨筆三則
天氣就是天意
——《帶燈》後記
能量的釋放與延續
幻滅中的生命終結
——《曲終集》出版前後的孫犁
商鞅:誰的成敗
關於死亡問題的一次母女通信
慢慢活,慢慢寫
有關沈從文的幾個片段
在蘇格拉底被囚處
永和九年的那場醉
馮友蘭數次“脫胎換骨”背後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彼得堡
在遺忘之前
緊緊抱住藝術的十字架
黃河祭1938
記住那一灣文脈
一座城一個門
對不起,南極(節選)
丘處機西遊真相
在雕像之間行走
現今中國只有富沒有貴
林彪與修辭學
詩人的妻子
我們的存在感
致信二十年後的自己
路翎餘明英夫婦及其他
揭密嵇康之死
舌尖上的陷落
論文三章
請不要打擾夜晚
秋白囚室懷想
父親到底想啥呢
梅娘
斗中一勺
鴉背馱著夕陽
都市晨昏
雲之魅
虛擬的茶
隨筆兩題
只有聰明人的世界是沒有希望的
對權力,不必感恩
《聖地野百合》引言
文化兩層皮
《易中天中華史》,何以為史

序言

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華史》總序

易中天

只有中華、伊斯蘭和西方現代,才代表了三代文明、三種類型、三個時代和文
明三要素,同時最具世界性。因此,這三大文明有可能就是文明意志的集中體現,
當之無愧地可以成為“第一世界”。也因此,我們民族必將被賦予新的使命,再次
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

我們民族能不能實現偉大復興,進而擔負起天下的興亡,關鍵就在核心價值觀。

一、天下大勢

文明是有色彩或色調的。

最先出現的是黃色,土地的黃。這就是“大陸農耕文明”,比如尼羅河流域
的埃及、兩河流域的蘇美爾、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黃河流域的夏。

其次出現的是藍色,大海的藍。這就是“海洋工商文明”,比如地中海岸的
猶太,地中海島的克里特,愛琴海岸的希臘。起先,藍色文明是弱小的。但歐洲文
藝復興以後,西方世界勃然興起,現代文明席捲全球。藍色交響曲,便成為近現代
文明史的主旋律。

第三種是“遊牧商貿文明”,創造者則是阿拉伯半島的貝都因人。一般來說,
遊牧民族只能作為“外來戶”進入文明,但貝都因人卻是例外,因為他們很早就從
事商貿活動。於是,當他們團結在新月旗下,建立起自己的宗教中心(麥加)和政
治中心(麥地那)時,一種穩定而持久的新文明就誕生了。

這就是伊斯蘭。它當然是綠色的,草原的綠。

現在很清楚,人類文明有三種類型:大陸農耕、遊牧商貿、海洋工商。中華、
伊斯蘭、西方,則是這三種類型的三個代表。2013中國最佳隨筆

有著色彩或色調的文明,是液態的。液態的文明都會有自己的泉眼或源頭,比
如蘇美爾、孟菲斯、雅典、羅馬、耶路撒冷、麥加和麥地那。如果文明的泉水充分
地涌流,就會慢慢地也默默地滲透、瀰漫、吸取、交匯、融合,形成“文明圈”。
如果這圈子足夠大,可以超越國界,包容或影響不同種族或民族,讓他們有了共同
的氣質,那么,這種文明就是世界性的,比如當年的羅馬和漢唐,後來的伊斯蘭和
西方。

另一種則是區域性或民族性的。印度文明,就是區域性的,不論種族論地區。
斯拉夫文明,就是民族性的,不論國家論民族。日本文明,則既是區域性的,又是
民族性的,一國一族一文明。因此,不大可能有其他國家和地區被日本化、印度化、
斯拉夫化。過去沒有,將來也難。

至於猶太文明和佛教文明,則是另一番景象。當以色列—猶太王國存在,或佛
教在印度的孔雀王朝被奉為國教時,這兩種文明也是液態的。然而一旦失去根據地,
它們就氣化了。氣體總歸不如液體穩定,所以猶太人一定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國家。
但氣體也可以染色,所以亞洲北部的蒙古,亞洲南部的泰國、緬甸、寮國、高棉,
文化相異卻同為赭黃。

當然,即便是區域性或民族性的文明,也可以有世界性影響,只要它足夠優秀,
足夠先進,足夠強大,有讓其他民族刮目相看的過人之處。想想看吧,東漢魏晉以
後的印度,鴉片戰爭以後的日本,“十月革命”以後的俄羅斯,改革開放以後的韓國,
對我們產生了多少影響?這是要認賬的。

液體,可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然而不同的文明圈,人口、面積、影響力和知名度,總歸不一樣。在國際社會
和人類歷史中的責任、義務、擔當,也不一樣。在未來世界可能發生的影響和作用,
恐怕就更不一樣。

文明,平等而又有量級。

因此,如果綜合考慮上述因素,那么,全球文明就可以分為“三個世界”。

哪三個世界?

第一世界是西方現代、伊斯蘭、中華,第二世界綜合排名為斯拉夫、印度,非洲、
日本、拉美、猶太,第三世界包括朝鮮、蒙古、東南亞等等。第三世界的作用相當
於股市中的散戶,大鱷則是前三甲。

中華的位置,赫然在目。

但,為什麼會這樣?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因為文明是有意志的。文明有意志,就像宇宙有目的。宇宙的目的就是人。文
明的意志,則是為全人類找到謀求幸福的方式和途徑。正是這一意志,決定了人類
歷史的蜿蜒曲折和波瀾壯闊,當下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生機勃勃,未來全球的天下大
勢與何去何從。

二、歷史謎團

本屆人類共有七千年文明史,分為三代。第二代是直接從原始社會產生的,西
方學術界稱之為“古代文明”。其中最古老的是埃及和蘇美爾,都發生在五千多年
以前。蘇美爾,再加上後來的阿卡德、巴比倫、亞述,統稱“美索不達米亞”。美
索不達米亞是希臘語,意思是“兩河之間”,即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所
以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也叫“兩河文明”。

蘇美爾和埃及,是人類文明的“先行者”。當曙光在兩河之間和尼羅河流域
初現時,世界絕大多數地區還是一片蠻荒。大約要過一千年,哈拉巴文明才會在
印度河流域出現;再過五百到八百年,克里特和夏文明,才會在愛琴海域和黃河
流域出現。哈拉巴、克里特跟我們基本同時,是“同齡人”。

蘇美爾、埃及、哈拉巴、克里特、夏,再加上中美洲來歷不明的奧爾梅克,便
號稱六大古代文明。

第二代叫“古典文明”。其中印度河與恆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中美洲的瑪雅文明,
以及希臘、波斯、羅馬,都發生在公元前,是“後來人”;拜占庭、日本、阿拉伯、
俄羅斯在公元後,是“年輕人”。第三代叫“現代文明”,主要指西方。這是文明
史上的“新新人類”,其功過尚待評價,其前途則未可限量。

這,就叫“三代文明”。

三代文明有三個代表。代表第一代的是中華文明,代表第二代的是伊斯蘭文明,
代表第三代的是西方現代文明。因為第二代文明中,瑪雅、希臘、波斯、羅馬、拜
占庭都紛紛退場,印度、日本、俄羅斯又不具備世界性。第一代文明,先行者埃及
和美索不達米亞煙消雲散,同齡人克里特、哈拉巴、奧爾梅克不知所終。從古到今
延綿不絕的,只有中華。

但,沒有中斷,卻有衰減,也有變異。公元
751年的怛羅斯戰役,以及四年
後的“安史之亂”,也許是一個分界點。大唐帝國對外敗於阿拉伯,對內亡於藩
鎮割據,中華文明投向外部世界的目光從此收了回來。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
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開闊,全都變成了明日黃花。時代風氣由宋的纖細,元2013中國最佳隨筆

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魏晉六朝的思想解放,
自然也風光不再。明末清初後,鴉片戰爭前,中華再無思想家,對人類文明也再
無像樣的貢獻。

下坡路上,沒人剎得住車。

當然,這下坡路緩慢地走了一千多年,期間既有一蹶不振,也有路轉峰迴。

就在中華文明起伏跌宕地盛極而衰之日,伊斯蘭文明卻欣欣向榮。從公元
830年到
930年,也就是中國的晚唐五代時期,在阿拉伯帝國哈里發的大力資助
和倡導下,對其他民族文明成果大規模有組織長時期的翻譯推介活動,以巴格達
為中心全面展開,史稱“百年翻譯運動”。正是這一壯舉,使古希臘典籍得以完
整保存,為歐洲的崛起提供了指路明燈。

伊斯蘭,是第二代文明中的佼佼者。

然而歷史的不可捉摸,卻也正在於此。沒錯,在伊斯蘭文明展開雙翅自由飛翔
那會兒,歐洲大陸還處於中世紀的蒙昧狀態,國王和貴族甚至目不識丁。可是,當
西方現代文明後發制人風起雲湧之時,穆斯林世界卻跟我們、跟世界大多數民族一
樣,茫然失措,甚至懵懂無知。也許,那時誰都沒有想到,通過文藝復興接過了古
希臘火種,點燃了新時代火炬的西方世界,後來竟會雄霸了全球文明的話語權。難
道天底下,真有“風水輪流轉”一說?

這是一個謎團。

算一筆賬可能是必須的。從二里頭遺址算起,中華文明三千七百年;從麥地那
建國算起,伊斯蘭文明一千四百年;從但丁和薄伽丘算起,西方現代文明六百六十
年。越是後起之秀,越是迅猛異常。這可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但不意味著“把
前浪拍在沙灘上”,只能稱之為“傳遞接力棒,後來者居上”。

也就是說,中華、伊斯蘭、西方現代文明,還代表著三個時代。

不妨略做回顧。

眾所周知,世界性文明的出現,是從公元前二百多年開始的。是時,羅馬稱
霸地中海,秦漢一統大中華,形成當時最大的兩個文明圈。但到中國的南北朝時期,
羅馬文明隕落了。於是漢與羅馬的雙雄並峙,變成了唐文明的獨占鰲頭。唐代的
長安,眾望所歸,四海矚目,八方來朝。因此,漢唐七百年,可以說是世界文明
的中華時代。

中唐以後,唐宋文明與伊斯蘭日月齊輝,但我們“夕陽無限好”,人家“新月
正當時”。真主和先知的聲音如同綠色的泉水,滋潤了整個西亞,大半個非洲,部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分南亞,然後漂洋過海遠達印度尼西亞。這一空前盛況持續了數百甚至上千年之久,
時間之長不遜於漢唐。整箇中世紀,都是伊斯蘭的時代。

事實上,直到
1792年奧斯曼帝國割讓克里米亞,伊斯蘭文明才真正走向衰落。
此後的歲月,便沒有爭議地是西方現代文明的時代。

三代文明前赴後繼,三大文明次第輝煌,這裡面難道沒有文章?同為世界性文
明,羅馬黯然神傷,中華源遠流長,這裡面難道沒有奧秘?

三、伊斯蘭

先說伊斯蘭。

伊斯蘭無疑是成功的。從公元
622年(伊斯蘭教曆元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
國,到成為世界性宗教和世界性文明,只用了短短一百多年。到怛羅斯戰役之前,
阿拉伯帝國已橫跨亞非歐,把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湖。這可是先前只有亞歷山大
和羅馬人才能做到的。

不過,亞歷山大並沒有建立起“馬其頓文明圈”,羅馬文明圈也在西羅馬帝
國終結後崩潰。然而,公元
1258年(忽必烈攻打鄂州那年)阿拉伯帝國被蒙古軍
隊滅亡,伊斯蘭文明卻並沒有因此而毀於一旦,反倒星火燎原繼續瀰漫,直到
18
世紀才停住腳步,這又是為什麼?

有人說,是因為信仰。

這並非沒有道理。的確,穆斯林相信,安拉是唯一的真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
使者。此外,還信天使,信經典,信後世,信前定。正是這些堅定不移的信仰,把
他們凝聚起來,共同創造和維繫著自己的文明。

但這樣說,有問題。羅馬人也有信仰,怎么沒能保住羅馬文明?猶太人有最早
的一神教,印度更是宗教大國,猶太和印度文明為什麼沒有世界性?

不妨一一看來。

印度的問題最容易回答:他們從來就沒有過統一而持久的宗教和信仰。孔雀王
朝信佛,笈多王朝信婆羅門,突厥人的德里蘇丹王朝,蒙古人的莫臥兒王朝,則都
信伊斯蘭教。現代印度,更是婆羅門、伊斯蘭、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多元並存,
就像一杯雞尾酒。如此多元多變多種族,保住自己就不容易,哪裡還能走向世界?
於是就連是否存在統一而連續的印度文明,都至今沒有定論。

羅馬的問題也不難回答:文明誕生於宗教之前。當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時,羅
馬人已經有了八百年的國家史和文明史,離西羅馬帝國滅亡則只有一百多年,二者2013中國最佳隨筆

豈能共存亡?相反,伊斯蘭卻是先立教,後建國,有宗教才有文明。所以羅馬文明
終於隕落,伊斯蘭文明卻長盛不衰。

更重要的是,與文明一起誕生的伊斯蘭,既是關於天國的、來世的、末日的宗
教,也是關於人間的、現世的、當下的倫理。這正是他們的獨到和過人之處。是的,
猶太先知獲得了神的啟示,釋迦牟尼悟到了正等正覺,柏拉圖知道了絕對理念,基
督耶穌救贖了人類原罪,孔夫子則安排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這些偉大的智者,要
么在此岸,要么在彼岸。自由往返於天上人間的,唯有穆罕默德。

事實上,穆罕默德創造、穆斯林們共同建立的,不僅是宗教意識和信仰體系,
更是社會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形態、歷史傳統,甚至時代特性。古蘭經和聖訓,
不但昭示著過去和未來,而且直接指導著人們的衣食住行、言行舉止、生活方式。
這樣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是只有中國的儒家思想才做到了的。但儒學不是宗教,也
不跟華夏文明同時產生。

文明與宗教同格起源,同步誕生,同位發展,宗教信仰與文化精神、終極關懷
與世俗社會融為一體,這是世界上的唯一。

但,猶太文明,不也與此相似嗎?

沒錯,猶太教的建立,雖非建國之初,卻在復國之時,即“巴比倫之囚”以後。
因此,猶太人的文明,也可以說跟宗教相同步。他們的宗教信仰和世俗生活,也
融為一體。可惜猶太教有一個問題,就是講特選。所謂“特選”,即認為只有自
己才是“上帝的選民”,是上帝特別挑選出來的“優等生”。這個觀念是在特殊歷
史背景下產生的,不能不講。而且,正因為講特選,失去祖國散居世界各地的猶
太人,才能維繫自己的文化,凝聚成同一個民族。但這樣一來,猶太文明要想具
有世界性,就十分困難了,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伊斯蘭則不同,既講特慈,也講普慈。所謂“特慈”,就是安拉對穆斯林特別
慈愛;所謂“普慈”,則是安拉對所有人都很慈愛。這就既有親疏遠近,又能一視
同仁,結果便走向了世界。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種精神。

其實伊斯蘭文明的世界性品格,正在“伊斯蘭精神”。這種精神的核心,就
是真主固有的“至仁至慈”,阿拉伯語叫“拉赫曼”和“拉希姆”。所以,個人信
真主,內心就安寧;人類信真主,世界就和平。順從真主,安放心靈,謀求和平,
這就是“伊斯蘭”的本義。順從真主且實施善行者,就叫“穆斯林”。

因此真正的穆斯林,必須熱愛和平,尊重生命,關心他人。比方說,反對自殺,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因為生命是安拉賦予的。必須封齋,因為還有其他人在挨餓。可以正當防衛,不能
虐待敵人,窮追猛打,因為真主不喜愛過分者,也不喜歡殺戮。

同樣,至仁至慈,就公平公正,也自由平等,大度寬容。比如到清真寺做禮拜,
誰去得早,誰就在前面。因為在真主面前,只有先來後到,沒有貴賤尊卑。又比如,
有條件婚娶的必須結婚,但必須雙方自願,即便是奴隸也不能強迫。至於以寬容務
實的態度對待其他文明成果,不惜重金翻譯推介,更不足為奇。

顯然,伊斯蘭精神來源於信仰,又超越了信仰。正是靠著這種精神,伊斯蘭文
明潤物細無聲般地從阿拉伯半島彌散到世界各地,就連征服了阿拉伯帝國的蒙古人
也被伊斯蘭化。事實上,伊斯蘭文明雖然在早期,在西亞、北非和歐洲地區靠武力
傳播;但在後期,在東南亞和中國內地(不包括新疆)就主要靠商貿。比如阿拉伯
人從未征服過印度尼西亞,印尼卻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國家。

伊斯蘭成為世界性文明,不是沒有原因的。

之後,便輪到西方人登場了。

四、西 方

西方是在阿拉伯人搭建的平台上超跳的,然而輕輕一跳就直上重霄九。聯省共
和、君主立憲、聯邦憲法、人權宣言,一系列的歷史事件看得人眼花繚亂;蒸汽機、
發電機、照相機、計算機,一系列的創造發明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時至今日,
你還能想像沒有西方科技發明和文明成果的生活嗎?幾乎人人都在穿牛仔褲,看好
萊塢,吃快餐,用電腦,打手機。

西方現代文明,毋庸置疑地最具世界性,問題只在為什麼。

比方說,也是因為信仰嗎?

否。

毫無疑問,西方文明也有宗教的底色和背景,而且也是一神教。但西方文明
卻不能叫“基督教文明”,正如拉美不能叫“天主教文明”,斯拉夫不能叫“東正
教文明”。因為在西方世界,宗教和信仰都不是最重要的。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便明文規定,聯邦議會不得立法確立國教,哪怕是信眾最多的基督教也不行。像
穆斯林那樣,孩子一生下來就是穆斯林,這在西方不堪構想。

那么,西方人更在乎什麼?

自由。

事實上,西方國家的政府也好,民眾也好,媒體也好,最為著力保護的並不是2013中國最佳隨筆

宗教信仰,而是信仰自由。這個自由,包括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更包括不要信仰,

什麼都不信,什麼教都不入的自由。

也就是說,自由比信仰更重要。若為自由故,信仰亦可拋。

為什麼呢?

因為自由是核心價值。

核心價值,才是西方文明的關鍵所在。

的確,如果說穆斯林弘揚的是“伊斯蘭精神”,那么西方人看重的就是“普世
價值”。具體地說,就是獨立、自由、平等。此外的人權、法治、民主、共和、憲政,
則不是。人權和法治是觀念,共和與憲政是制度,民主則既是觀念也是制度。它們
都不是價值,而是價值的體現,以及實現這些價值之最不壞和最可行的途徑。這事
過去一直是糊塗賬,現在不能不算清楚。

獨立、自由、平等這三大核心價值,是文藝復興以後被重新發現的。儘管它們
在古希臘文明中已初見端倪,但真正成為西方國家的全民共識和朝野共識,仍然費
了不小的工夫。然而一旦確立,西方現代文明便騰空躍起。

一般都認為,西方經濟發達科技進步,是因為制度先進、優越、完善。比方說,
著作權法和新聞出版法保護了智慧財產權和言論自由,科技當然進步,契約法和反壟
斷法保證了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經濟當然發達。

問題是,這些制度為什麼能夠建立,而且能夠實行呢?就因為制度背後有觀念
的支持,比如“這是我的小破屋,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比如“我堅決
反對你的意見,但我寧願犧牲生命也要捍衛你說出這意見的權利”。這些觀念被廣
為傳播,早已深人人心,無論政府官員還是江湖大佬,都不敢頂風作案,冒天下之
大不韙。

制度的背後是觀念,觀念的背後是什麼?

價值。

比方說,因為尊重獨立,所以要保護隱私;因為崇尚自由,所以要保護言論;
因為堅持平等,所以要保護民權。這才有了人權觀念、法治意識、創新機制、保障
體系,有了自由貿易、公平競爭、權力制衡、輿論監督,有了一系列的觀念和制度,
而且能夠落實和執行。

價值、觀念、制度,是一種由里到外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西方現代國家能夠
勃然興起後來居上,創造出當今世界最強大、最強勢、最強悍的文明,就因為他們
把這個邏輯關係弄清了,理順了,夯實了,建構成渾然一體的東西。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西方現代文明的秘密,昭然若揭。

五、中 華

中華的聲音很遙遠,也很親近;很清晰,也很模糊。是啊,當它穿越三千七百
年的時空在耳邊迴蕩時,我們知道它的主旋律和關鍵字嗎?我們能用簡簡單單一句
話,說清楚什麼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嗎?

有點難。因為中華文明實在與眾不同。

比方說,沒有宗教,也沒有信仰。

什麼是宗教?宗教就是以信仰為中心的一整套價值系統、觀念體系和行為準則。
什麼是信仰?信仰則是“對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堅定不移的相信”,比如上帝或
真主。這樣的存在,不屬於自然界,不能靠科學實驗來證明;也不屬於人類社會,
不能靠日常經驗來證明。沒辦法,只能“信仰”。

這樣的存在和命題,我們從來不曾有過。

奇怪。這也沒有,那也沒有,什麼都沒有,中華靠什麼成為世界性文明。

方式。

文明是需要方式的。價值和精神只有體現為方式,才是鮮活的、現實的、有
生命的東西。事實上,自此告別了殷商的“巫鬼文化”,從西周開始,我們民族
就一直靠著自己獨特的方式創建和維繫文明。正是這些與其他民族大相異趣的方
式,以其獨特魅力和成功經驗,吸引了世界各國的使者、僧侶、商人和留學生。
他們來到長安、開封、北京,留下胡笳番舞,帶走瓷器茶葉,也帶走對中華文明
的仰慕和理解,哪怕那理解不過生吞活剝、囫圇吞棗。甚至就連用筷子吃飯,也
被學了過去,更不用說語言文字、書畫建築、典章制度了。

那么,中華文明的方式是什麼?

方式是涵蓋了諸多方面的,比如男耕女織的經濟生活方式,四世同堂的家庭
結構方式,君臣父子的社會組織方式,稱兄道弟的身份認同方式,家國一體的政
治管理方式。後面這一條也許至關重要。的確,如果說伊斯蘭文明的關鍵是“政
教合一”,那么,中華文明的要害就是“家國一體”。君臣如父子,四海皆兄弟,
民族大家庭。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單位,整個文明圈內的一切關係,包括人與人,
也包括人與自然,都靠血緣和泛血緣來維繫。

這,就叫“以人為本”。

但,不是個體的、獨立的人,而是群體的、血緣的人。2013中國最佳隨筆

以人為本,就不會“以神為本”,也就不會有宗教,有信仰,而且不需要有宗教,
有信仰。實際上中華文明的特點,就是“以祖宗代上帝,以聖人代神祗,以道德
代法治,以綱常代信仰”。由此體現出來的,則是人本精神、現實精神和藝術精神。
這是中華文明的三大精神。

顯然,方式的背後是有精神的,精神的背後也一定有價值。事實上,任何一
種文明,如果能夠風雨滄桑而延綿不絕,骨子裡就一定有核心價值。比如西非民
族主義先驅布萊登就認為,非洲文明的核心價值,就是人與神、人與人、人與自
然的和諧,號稱“三個和諧一致”。這樣的東西,我們也有,只不過不使用“價值”
這個概念,更不稱之為“普世價值”。

現在似乎可以窺見文明的秘密了。

文明的秘密,在意志,也在結構。文明是有結構的。任何一種文明,都由三部
分組成:方式、精神和價值。價值外化,就表現為精神。精神落實,就表現為方式。
方式其表,精神居中,價值是核心,是為“文明三要素”。三大文明的次第輝煌,
不過是“文明結構”的層層展示和打開。 也許,這就是歷史?

六、關鍵時刻

歷史是一盤難以猜透的棋,常常看得人暗自心驚,不明白那神秘的棋手在怎
樣敲打鍵盤。比方說,同為第一代文明,為什麼資格最老的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
年代接近的哈拉巴、克里特、奧爾梅克都湮滅了,唯獨我們碩果僅存?同為世界
性文明,為什麼羅馬會滅亡,漢唐卻能延續發展?為什麼文明三要素之謎,要由
中華、伊斯蘭和西方現代來揭曉?為什麼前一種秘密大白於天下後,就會有另一
種文明來接手?為什麼解開密碼的次序,恰恰是方式、精神、價值?為什麼歷史
的順序,剛好跟邏輯的順序相反?

這些,都是需要破譯的“達文西密碼”。

但有一點卻是清楚的。那就是:只有中華、伊斯蘭和西方現代,才代表了三代
文明、三種類型、三個時代和文明三要素,同時最具世界性。因此,這三大文明有
可能就是文明意志的集中體現,當之無愧地可以成為“第一世界”。也因此,我們
民族必將被賦予新的使命,再次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至於賦予者是誰,並不重要。
如果你願意,也可以管他叫“歷史”。

這不是想當然。

前面說過,文明是液態的。液態的文明,猶太像油,西方像酒,伊斯蘭像奶,文明的意志與中華的位置

中華像水。水,是開放的、兼容的、平和的:原本純淨而素樸。純淨,故天下皆能
與之相和;素樸,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的確,上善若水。什麼信仰都沒有,反倒有可能容得下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信
仰。你要信上帝嗎?可以。你要信真主嗎?可以。你要信佛祖嗎?可以。你要我跟
著你們信這個信那個嗎?也可以。反正祭神的時候,我們不過權當他存在(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這神叫什麼名字,是哪個教的,根本無所謂。

於是前有三教合流(儒、道、釋),後有五族共和(漢、滿、蒙、回、藏)。
中華文明的大發展,中華民族的大團圓,就這樣實現。

能創造這種奇觀的地方,豈非有著內在的神奇力量?有這樣神奇力量的民族,
豈非應該為所有文明的對話,搭建一個開放平台?儘管這個平台,也只是將來建立
起全人類共同文明的一個過渡和跳板。

那才真叫“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事實上,當今世界需要的,正是這樣一個開放平台。這個平台,也只能由沒有
宗教和信仰的文明來搭建。沒錯,信仰是個好東西。一個人真有信仰,就不但會有
底線,還會有境界。一個民族真有信仰,則不但會有凝聚力,還會有持續性。這可
以由歷史來證明。歷史上的文明,有的無宗教,如希臘;有的多神教,如印度;有
的一神教,如伊斯蘭。結果怎么樣呢?無宗教的曇花一現,多神教的偏安一隅,一
神教的走向世界。

顯然,只有一神教的信仰,才是真信仰;一神教的文明,才有世界性。因為多
中心即無中心,多信仰即無信仰。真理只有一個,信仰也一樣。

因此,一神教和有信仰的族群,往往更有“文化自覺性”和“文明使命感”。
西方人甚至認為,創造文明是人對同類的必履之職。這當然同樣是好事。問題在於,
世界上的一神教並非只有一家,唯一的神也就並不唯一。這下麻煩了。你也有使命,
我也有使命,你也有信仰,我也有信仰,而你我的使命和信仰又是格格不入的,這
又如何是好呢?退讓?那我的就不叫使命不叫信仰。不讓?可不得打起來。所謂“文
明的衝突”便由此而生,儘管衝突的背後有利益的驅動。

這時,中華文明便應該有所作為了。

中華在人類文明中的位置不來自信仰,而來自歷史。是的,其他直接從原始社
會誕生的第一代文明都湮滅了。現存的文明中,世界性的西方和伊斯蘭,地區性和
民族性的斯拉夫、非洲、拉美、印度、日本,都有宗教和信仰的背景。從史前時代
直接誕生,沒有宗教和信仰,卻又有世界性,而且能長期延續的,只有中華文明。2013中國最佳隨筆

這是全世界的唯一。

如此獨一無二,不能不讓人懷疑是歷史出於文明的意志而埋下的伏筆,也不能
不讓人重新思考文明是什麼,宗教和信仰的意義又是什麼。是啊,人類為什麼要有
宗教呢?是因為要有信仰。為什麼要有信仰呢?是因為要有核心價值。有價值和價
值觀,才會有精神和方式。由此創立的文明,也才可持續發展。可見信仰也只是手
段和載體,核心價值才是關鍵。它是如此的至關重要和不可或缺,以至於必須借用
上帝或安拉的名義,以神諭的方式說出來。

這就是信仰的秘密。

現在事情十分清楚。我們民族能不能實現偉大復興,進而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關鍵就在核心價值觀。沒有核心價值,或者價值觀不恆定,經濟再發達,也只
能是“身強力壯,東張西望;錢包鼓鼓,六神無主”。

然而這裡面恰恰有麻煩。

沒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曾經有過全民共識,比如“三綱五常”和“階級鬥爭”:
前者適應於小農經濟,後者適應於計畫經濟。所以,辛亥革命以後,儒家倫理可以
充當“維持會”;改革開放以前,鬥爭哲學可以充當“糾察隊”。可惜時至今日,它
們都必須下崗。唯一的辦法是重建,重建中華文明的精神核心。

中華民族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重新發現自己。打鐵還得自身硬,看得清自己才
看得清世界。

這就是《易中天中華史》的任務。

(選自2013年5月16日《南方周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