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

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

全球競爭力報告的競爭力排名以全球競爭力指數為基礎。這一指數包括制度基礎設施巨觀經濟穩定性等12個競爭力因素。自1979年以來,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布一份全球競爭力報告。2011年9月7日,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發布《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
  • 評判基礎:全球競爭力指數
  • 發布團體世界經濟論壇
  • 發布時間:2011年9月7日
內容分析,中國排名,七國集團,其他國家,改善,主要國家,解析,排行榜,

內容分析

瑞士新加坡瑞典分列本年度全球競爭力排名前三位。而美國排名連續第三年下滑,2011年又下降一位,至第5位。2012年經濟體競爭力排名中,日本下降3位居第9位,香港排名第11位,台灣排名第13位。馬來西亞則躍升5位至第21名,緊隨澳大利亞之後。最新排名前十的分別是:瑞士、新加坡、瑞典、芬蘭、美國、德國、荷蘭丹麥、日本、英國。瑞士連續第三年被評為世界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報告》指出,除了巨觀經濟越來越脆弱之外,美國制度環境的某些方面繼續讓一些商界領導者感到擔憂,尤其是公眾對政治人物的信任度較低和對於政府效率低下的擔心。
排名結果表明,發達經濟體的競爭力在過去7年間停滯不前,但很多新興市場的競爭力卻有了改善,讓它們的增長更加穩健。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和表現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布蘭克說:“這反映出經濟活力正在從發達經濟體轉至新興經濟體,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正在縮小。”
歐元區,德國排名儘管下降了一位至第6位,但仍繼續位居前列,法國下降三位至第18位,深陷經濟泥潭的希臘則繼續下降趨勢,排名第90位。《報告》指出,提升競爭力的改革將在振興此地區的增長和應對其關鍵挑戰、財政整頓和頑固的失業問題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儘管在前30位中有著強勁表現,亞洲開發中國家的顯著競爭力增長勢頭趨於放緩,包括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在內的一些國家排名止步不前。《報告》指出,正如人們所擔心的,保持它們增長動力所必須的改革和投資遲遲沒有到位。

中國排名

世界經濟論壇7日通過日內瓦-北京連線的方式發布了《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排名第26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一名。
中國自2005年以來,中國的排名逐年上升。這折射出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和實力的不斷提升,說明中國經濟的環境在不斷改善,創新力在不斷增強,把控市場經濟的巨觀能力在不斷提高。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不存在問題。中國在2009-2010年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中得分4.74分,名列第29位,持續上升一位。從2004年以來,中國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同類報告中表現越來越出色:2004年是第46名,2008年實現質的飛躍,上升到了第30名,首次躋身30強的行列,並領跑“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
中國全球競爭力排名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報告》給予中國的巨觀經濟環境很高評價,在所有142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0。但客觀地說,中國巨觀經濟環境還有提升空間。把控市場經濟體制的能力還不夠,仍然習慣於採取行政命令和計畫經濟那套管理經濟的手段。市場經濟體制在資源配置上的基礎性作用,發揮得遠遠不夠。無形之手太少,有形之手揮舞過多。特別是巨觀經濟中壟斷經濟有愈演愈烈之勢,並且都是強勢的壟斷國企,這對於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機制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同時,市場準入還有有悖於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壁壘,政府行政效率還不高等。
其次,《報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負債最少的國家之一,擁有很高的儲蓄率和溫和的財政赤字,這些因素與良好的經濟前景一起,使中國的主權債務質量的改善,遠遠好於其他金磚國家(南非(第50位)巴西(第53位)印度(第56位)和俄羅斯(第66位))。但同時必須看到,中國的高儲蓄率也折射出消費不足的突出問題,這正成為美歐指責並要求中國改變的問題。平心而論,中國長期的高儲蓄率是中國經濟成長結構不良的反應。高儲蓄率影響消費的提升,高額外匯儲備,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前行的巨大包袱。這些都是中國正在孜孜以求改變和扭轉的方面。
再次,《報告》中,中國的健康與初等教育、商業成熟性和創新等指標也排名靠前。健康與初等教育方面,筆者沒有進行過深入研究。但是,商業成熟性和創新兩個指標,確實存在一些不足。中國商業成熟性並不高,中國創新亟待提高。作為創新主力的企業,壟斷國企處於養尊處優的壟斷地位,根本沒有創新動力和壓力。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正常經營和生存都步履維艱,根本沒有資本和能力創新。
《報告》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伴隨著至少8%的年均經濟成長率,中國在發展經濟和促進經濟多元化方面成就斐然,在減少貧困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的進步令人矚目,中國巨大的GDP使其成為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在全球經濟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鑒於中國在全球具有僅次於美國的巨大市場規模,可為在華企業獲得規模收益與豐厚利潤提供廣闊空間。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顯示出良好的競爭力。但此《報告》表示,中國仍然有一些需要進一步發展的領域,尤其是其金融市場成熟性、技術準備和高等教育方面。
《報告》指出, 中國面臨保持快速增長和價值鏈升級問題。隨著工資成本的上升,生產率必須隨之提高。這對中國意味著兩點:首先,必須提升競爭力的基礎因素,即制度、基礎設施、公共健康和初等教育等方面的質量,並繼續保持有效的巨觀經濟管理。其次,還需要改善效率推進因素,特別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增強對信息通訊技術和其他從國外引進技術的利用能力,並提高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市場效率和金融市場成熟性。

七國集團

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法國日本,法國從2011年的15位下降3位至18位。而在歐盟國家中,瑞典、芬蘭、德國、荷蘭、丹麥、英國、比利時的排名都要高於法國,這表明,在歐盟國家的競爭中,法國的競爭力處於弱勢。
而日本的排名也下降了3位,從2011年的第6位下降至2012年的第9位。據該報告分析,日本巨觀經濟等官方指標排位低下,其中“政府債務餘額”指標在所調查的14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最後一位、“財政收支”排第135位、“農業政策”排138位。這些都大大影響了日本競爭力的排名。
雖然德國的排名仍舊在歐元區國家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但德國的排名較2011年相比還是下降了1位至第6位。
美國排名連續第三年下滑,2012年又下降一位至第5名。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稱,美國競爭力下滑,主要因該國公共債務擔憂與對政府決策者的信心惡化,從而損害了該國經濟復甦效能。特別是2012年的美國債務危機以及美國信用評級的下調都影響了美國的競爭力。
加拿大方面,加拿大的排名從2011年的第10位下降至2012年的第12位。
總體來看,G7國家的排名普遍下降,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表明在全球的競爭中,G7國家的整體競爭力排名呈下降趨勢,而其他經濟體,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力正不斷提升。

其他國家

《報告》認為,瑞士和北歐國家持續排名靠前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創新能力強,有非常成熟的企業文化,而且監管機構透明度高,政府一直保持著健康的預算盈餘和低債務。 傳統經濟很強的歐洲國家在前10位排名中仍然占據了大部分席位,包括芬蘭、德國和荷蘭。英國仍然極具競爭力,但它延續了2011年排名下降的態勢,又下降了一位,排在2012年的第13位,《報告》認為這主要是由於英國國內金融市場的繼續削弱造成的。
引人注目的是亞洲經濟體有著強有力的表現:日本、香港、韓國、台灣和中國均位列前30位。在拉美,智利是排名最高的國家,其後是哥斯大黎加和巴西。
中東北非的一些國家處於前50%排名之內,其中最為領先的是卡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科威特突尼西亞海灣國家有了長足進步,繼續保持了最近幾年的上升勢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和南非,模里西斯波札那也排在前50%排名之內,而這一地區的其他一些國家也提高了它們的競爭力。

改善

2012年9月7日,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日內瓦發布《2011-2012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在142個國家的排名中,瑞士連續三年拔得頭籌,新加坡超過瑞典上升至第二位。緊隨其後的前十位排名分別是瑞典、芬蘭、美國、德國、荷蘭、丹麥、日本和英國,顯示發達經濟體仍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強勢。但報告同時顯示新興市場體競爭力有所改善,中國最新排名上升1為至第26位,南非上升4位至第50位,巴西上升5位至第53位,但印度下降5位至第56位,俄羅斯下降3位至第66位。
《全球競爭力報告》競爭力排名基於撒拉-伊-馬丁為世界經濟論壇設計的於2004年引入的全球競爭力指數。該指數由12個類別(競爭力支柱)組成,全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競爭力狀況。這些支柱為:制度、基礎設施、巨觀經濟環境、健康與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與培訓、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技術就緒度、市場規模、商業成熟性和創新。
排名的計算基礎是可公開獲得的數據和世界經濟論壇與其合作夥伴機構網路每年進行的全面調查“高管意見調查”。2012年在創紀錄的142個經濟體中調查了14,000多位商業領導者,力圖攬括影響一個國家商業環境的眾多因素。
報告包含了一個詳盡的數據部分,對調查涵蓋的142個經濟體中的每一個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綜合概述了它們的總體排名;報告中的數據表列出了110多個指標的全球排名情況。

主要國家

2011年排名 2010年排名 排名變化
瑞士 1 1 0
新加坡 2 3 1
瑞典 3 2 -1
芬蘭 4 7 3
美國54 -1
德國 6 5 -1
荷蘭 7 8 1
丹麥 8 9 1
日本 9 6 -3
英國 10 12 2
中國香港 11 11 0
中國台灣 13 13 0
中國 26 27 1
南非 50 54 4
巴西 53 58 5
印度 56 51 -5
俄羅斯 66 63 -3
排名意義
世界經濟論壇高級總監兼新領軍者年會負責人蔣睿傑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表示,《全球競爭力報告》的推出對於各國來講是非常有益的。“它向大家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現狀,並讓各國政府意識到他們自己究竟做了什麼,因而從中發現他們的缺陷並做出糾正。這將促使各國部長和專家一起來探討如何加強自己國家的競爭力。這種關注對於國家的發展是十分有幫助的。”蔣睿傑說。

解析

在世界經濟論壇常務董事兼首席商務官格林希爾(Robert Greenhill)看來,三“S”國家領先表明,在全球經濟體競爭中,僅靠規模無法取勝。“競爭力和生產力是畫等號的,最複雜的就是驅動生產力,也就是商業的創新能力,這是促使發展的關鍵因素。”
格林希爾認為,三國來自不同地區——中歐、亞洲和北歐。“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因為在不同特點的經濟體中,其他國家可以複製這樣的成功經驗。”
以瑞士為例,其在12個大項中表現均很強勁,最強的三項為創新、技術設備、勞動力市場效率。瑞士的科研機構世界領先,學界與商業結合緊密,企業願意花大成本搞研發,研發成果也能轉變為可進入市場、受到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產品。
亞洲國家中另一充分發揮了創新優勢的是日本。在2012年的榜單上,日本排名第9位,較2011年下降了三位。其中,日本商業成熟度排名第一,創新性排名第四。報告指出,日本企業注重研發,擁有大批高素質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產品附加值高。
“為使增長更加穩健,新興經濟體應確保將增強生產力作為增長的基礎。而復甦乏力的發達經濟體應更專注於提升競爭力,建立良性的增長循環,保證經濟發展的穩定性。”

排行榜

全球競爭力排名全球競爭力排名
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