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面對複雜形勢和嚴峻挑戰,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大力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團結拼搏,克難攻堅,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繼續保持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初步統計,全市實現生產總值4000億元,增長13%。財政總收入完成643億元,增長23.2%,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86.8億元,增長28.1%。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600億元,增長18%;實現利稅1009億元,增長27.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757億元,增長20.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8億元,增長19%。市屬及以下企業出口總額達到33.1億美元,增長6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897元,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25元,增長13.6%。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6%,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

基本介紹

各位代表,工作回顧,目標任務,工作安排,加強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工作回顧

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
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增強產業競爭力。工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全面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新開工轉型升級項目86個,竣工98個,完成投資457.5億元。富士康、宇通、海馬、東風日產、鄭州日產、中國龍工、格力電器、旭飛光電、保綠能源等企業的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為全市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矗扶優扶強成效明顯,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達到7家,其中,鄭煤、宇通、中煙等3家企業銷售收入均超過200億元。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我市被確定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現代化商貿城總體規劃、商業網點規劃及城區商業網點控規和鄭州國際物流園區、航空港物流園區等功能區控規編制進展順利,新加坡國際物流園被正式確定為國家層面戰略合作項目,中南郵政物流集散中心開工建設。38個重點商貿物流項目實現投資78.1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畫的127.4%。金融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全市銀行類金融機構達到24家;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交易規模達到61.8萬億元,增長223.4%;地方金融機構發展步伐加快,鄭州銀行成立多家縣域支行;鄭煤機等4家企業成功上市,全市上市公司達到30家。成功舉辦了第二屆中國綠化博覽會、第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台灣產品月、中國國際汽車後市場博覽會等100餘場展會,展會面積達到132萬平方米。旅遊業快速發展,全年旅遊總收入達到510億元,增長16.4%。現代農業穩步推進。糧食生產再獲豐收,連續8年實現增產。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編制實施了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以及蔬菜、花卉、水產等專項規劃。新建3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新增45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新增42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農業生產由小規模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到36萬畝。非公有制經濟規模不斷壯大。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強企業服務,支持非公有制企業發展。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2400億元,增長13.4%,占全市生產總值的60%。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成效明顯。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准,成為中部地區第一個綜合保稅區,河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園區一期項目通過國家驗收,出口加工區B區加快建設,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區成為我市對外開放的三大平台。堅持“大招商、招大商”,以國內外500強企業為重點,瞄準央企和港澳台大項目,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9億美元,增長17%;引進市外境內資金721億元,增長18.4%。成功引進富士康項目,實現了承接產業轉移和招商引資的重大突破,在洽談、簽約、廠房建設以及綜合保稅區申建等方面創造了“鄭州速度”。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
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和關鍵環節,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產業實現集聚發展。科學編制並實施產業集聚區各項規劃,在基礎設施、融資擔保、財政激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產業集聚區承載功能不斷完善,已成為新的經濟支撐點。38個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投入達到172億元,增長30.1%;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完成3075.7億元,增長31.2%。全市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集聚區達到18個。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積極實施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加大“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家電下鄉、汽車和家電以舊換新、特色商業街建設等工作推進力度。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房地產銷售面積達到1558.7萬平方米,增長29.8%。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大力實施科技自主創新工程,68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6.4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27%。實施企業自主研發項目145項,鄭煤機液壓支架電液控制系統等14個項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新批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家,新認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家。我市被確定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高新區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創新型園區。智慧財產權專利授權量增長49.2%,榮獲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稱號。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大力淘汰落後產能,兼併重組煤炭企業133家,關閉、取締污染嚴重的企業396家。十七里河、熊兒河、金水河等主要河道實現截污排放,投資14.4億元的生態水系工程已具備通水條件,河岸綠化工作全面展開。加強水資源保護工作,我市被評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範城市。新造林19萬畝,建成12個林業生態鄉鎮、100個林業生態村。鄭州綠博園建成開園。中心城區新增綠地635萬平方米,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318天,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
全面實施城市總體規劃,加快編制鄭州新區規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城鎮化水平進一步提高。鄭州新區規劃建設快速推進。鄭汴新區總體規劃經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綜合交通、城鎮體系、產業發展等30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順利完成,形成較為完善的規劃體系。推進龍湖地區、高校和職教園區、航空港區、汽車及裝備製造產業園區等重點區域的開發建設,在重大項目布局、基礎設施配套、土地徵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加快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各個組團基礎支撐與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中心城區建設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強力推進“暢通鄭州”工程,不斷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狀況。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除東明路站外的所有站點全部開工,2號線開工建設。科學大道—西三環立交、東風路—文化路下穿隧道、中州大道北段綜合整治、解放路立交等工程相繼竣工通車。京沙快速通道全線開工,部分路段投入使用。客運北站開工建設,客運南站建成投入使用。列入計畫的20條斷頭路全部打通,又開工26條。完成雨污水改造工程33項,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改造106條。新購公車661輛,公交線路達到225條。王新莊、五龍口、馬頭崗等污水處理廠實現不間斷達標運行。新建垃圾中轉站26座、改造28座,敷設供水管道47公里,新建、改建市區燃氣管網121.6公里,新建供熱管網35公里。城中村、舊城和棚戶區改造步伐不斷加快。開展占道經營、戶外廣告、垃圾運輸車和環境衛生整治,加快數字城市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交通樞紐地位不斷強化。鄭西客專投入運營,石武客專、鄭民高速、鄭州綜合交通樞紐公路客運站等工程順利推進,鄭州至焦作、鄭州至開封城際鐵路相繼開工建設,黃河公鐵兩用橋公路橋和花園口互通式立交新建工程主線建成通車。鄭州機場建設步伐加快,旅客吞吐量突破87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到8.58萬噸。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改造中低產田13萬畝,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78公里,解決了農村5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29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和1992戶7295人的扶貧搬遷任務,1.3萬人實現脫貧。完成127個新農村建設項目。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建成500個農村文化大院、299個農家書屋。
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實現新突破。
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相統一,經濟發展與社會建設相協調,讓人民民眾共享發展成果。向社會承諾為民眾辦好的“十大實事”,件件得到落實,民眾關注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就業工作紮實推進。落實扶持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新增城鎮就業13.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2萬人。以創業帶動就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億元。開展系列就業服務活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社會保障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150元,參合率達到98%。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範圍進一步擴大,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月增加148元,城市和農村低保人均標準分別提高15元、10元。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經濟適用房新開工166萬平方米,竣工112萬平方米;開工建設廉租住房15.4萬平方米,竣工5.7萬平方米。加強物價監測和管理,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發放物價補貼,保障了低收入群體及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制定實施教育、人才改革發展規劃。市區新建、改擴建15所中國小校全部開工,順利實施校舍安全工程,實施中國小校現代遠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在全省率先實現鄭州戶籍中職生免費教育。鄭州師專升格為鄭州師範學院,鄭州幼師新校區開工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斷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新建27個片醫負責制單位,全市588個片醫小組服務居民達280萬人。鄭州圖書館新館(市民文化中心)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新建、改建100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功舉辦了庚寅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和第八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競技體育和民眾體育取得新成績,我市培養和輸送的運動員在第十六屆亞運會上共獲得7枚金牌。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我市被確定為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示範市、全國流動人口均等化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繼續提高。信訪工作機制不斷創新,應急管理體制不斷完善。推進平安鄭州建設,完善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深入開展“四嚴一創”活動,命案破案率達97.12%,民眾安全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我市成為全國最具安全感的城市之一。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新提升。
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全年辦復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206件。堅持依法治市,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提請通過地方性法規2件,制定政府規章16件。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新成效。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深入推進“兩轉兩提”,認真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團結拼搏、幹事創業的氛圍更加濃厚。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大力開展國防教育,積極做好“雙擁”工作。駐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在支持地方經濟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外事、僑務、對台工作不斷加強,民族、宗教、統計、史志、文物、地質、氣象、地震、人防、社科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績。高標準完成省下達的南水北調征地拆遷和移民安置任務。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進展順利。圓滿完成四川江油四鎮災後援建工作。
各位代表!
2010年各項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標誌著我市“十一五”主要任務圓滿完成。過去的五年,面對各種複雜形勢和困難局面,特別是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我們發揚頑強拼搏的精神,凝心聚力,開拓創新,辦成了一批具有深遠意義的大事,辦好了一批深受民眾歡迎的實事,辦妥了一批前所未有的難事,譜寫了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嶄新篇章。
——過去的五年,是全市經濟社會不斷實現新跨越、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全市生產總值由不足2000億元到突破4000億元,年均增長13.7%。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是“十五”末的2.8倍,全部工業增加值由不足800億元到2000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由3000億元到8000億元。
——過去的五年,是經濟結構加速調整、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的五年。以構建“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為重點,深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二、三產業比重由95.6%提高到96.9%。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市專利申請量和專利授權量分別達到8203件和5677件,比“十五”末分別增長233%和429%。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20.4%,“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順利完成。
——過去的五年,是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城市形象大幅提升的五年。建成區面積由262平方公里擴大到31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7.2個百分點。開工建設了一大批道路橋樑工程,水電氣暖保障能力明顯提升,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設施不斷完善。城市生態水系基本形成,市區河段初步實現“水通、水清”目標,提前4年完成森林生態城100萬畝林木栽植任務。鄭東新區順利實現“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的目標,成為展示鄭州乃至河南的名片。鄭州新區建設順利啟動。我市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國家園林城、全國綠化模範城稱號。新建、改建農村公路累計達到5989公里,解決15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投入130億元完成了332個新農村建設項目,農村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過去的五年,是各項改革深入推進、對外開放取得重大成果的五年。國企改革邁出新步伐,210戶國有企業成功實現改制重組,一批困難企業煥發出新活力。創新投融資模式,組建投融資公司9家,累計融資353.5億元。堅持“大招商、招大商”,累計引進外資項目577個,富士康、日產、杜邦、滙豐等1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鄭投資,國開投、東風、海馬等95家國內500強企業在鄭設立機構和投資,中石油、中石化、中糧、中鐵等34家央企在鄭投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由3.4億美元到19億美元。鼓勵企業對外投資,境外投資涉及42個國家和地區。
——過去的五年,是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公共財政用於教育、社會保障、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的支出累計達500億元。“十大實事”累計投入135億元,一大批民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鎮累計新增就業63.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萬人。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70所。在全國率先推行了市屬國有破產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大病統籌醫療保險,在全國省會城市率先建立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民生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建成經濟適用房454萬平方米、廉租住房13萬平方米,累計有3萬餘戶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政策。安全生產水平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增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回顧奮鬥歷程,特別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提高了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堅定了跨越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我們有以下體會:一是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創新發展思路,突破發展瓶頸,轉變發展方式,突出發展效益,千方百計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二是始終堅持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不斷增強幹事創業的凝聚力。大力實施跨越式發展三年行動計畫,以重點工程為抓手,以重大項目為載體,凝聚全市力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三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斷強化發展驅動力。把改革開放作為解決深層次矛盾的根本對策,以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強化發展保障,以擴大開放加快發展步伐、增創發展優勢。四是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不斷夯實科技支撐力。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資源資本推動向科技推動轉變、粗放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轉變。促進產學研緊密結合,集中力量攻克帶動性強、關聯度大、作用突出的關鍵技術,用科技創新加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五是始終堅持改善民生這個根本,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逐年提高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每年堅持為人民民眾辦理“十大實事”,以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以凝聚民心匯聚民力,以匯聚民力共謀發展。
各位代表!
五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積累的經驗彌足珍貴,創造的精神財富影響深遠。“十一五”期間取得的成就,是全面貫徹落實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向駐鄭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關心和支持鄭州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回顧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高耗能、資源型工業比重較大,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夠充分,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任務艱巨。二是瓶頸制約因素較多,資金、土地和環境等要素約束進一步加劇,一些重要領域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三是創新能力還不強,高科技企業和高端科技人才相對不足,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公共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上學難、看病難等民生問題依然存在,城市交通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需要進一步完善。五是一些政府部門職能轉變還不到位,自身建設有待加強。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高度重視並認真加以解決。

目標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建設鄭州都市區、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加快建設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攻堅時期,也是必須緊緊抓住並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們必須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發揮優勢,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繼續保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良好態勢。
“十二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四個重在”的實踐要領,緊緊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重大機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建設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總目標,以富民強市為中心任務,以加快建設鄭州都市區、持續推進跨越式發展、形成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為總體思路,著力擴大需求,著力最佳化結構,著力改革開放,著力自主創新,著力環境保障,著力改善民生,充分發揮龍頭作用、重心作用和示範帶動作用,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進步,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年均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新增城鎮就業6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50萬人,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完成省下達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必須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力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按照組團發展的理念,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為重點,加速形成以中心城區和外圍組團為核心、中等城市為支撐、重點鎮為節點、小城鎮為拱衛的現代大都市,合理調整城市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努力形成組合有序、優勢互補、整體協調的發展新格局。
二是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重要支撐,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重要著力點,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和低碳生態城市建設,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三是加快富民強市步伐。堅持富民優先、強市為要,在不斷增強我市綜合實力的基礎上,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實施“暢通鄭州”工程、“菜籃子”工程、安居工程和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工程,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是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把改革創新作為破解發展瓶頸和難題的根本途徑,堅定不移地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把對外開放作為借勢跨越、加快發展的根本舉措,積極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承接產業轉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五是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環境。繼續實行聯審聯批、限時辦結、審批代辦、首席服務官和重大項目領導分包等制度,完善績效考評和獎懲制度,全面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切實營造公平正義的法制環境、寬鬆優良的政策環境、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努力打造最佳投資環境城市、最佳人居環境城市、最佳創業環境城市和最佳旅遊環境城市。
《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及說明已印發各位代表,請予審議。

工作安排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鄭州都市區建設的起步之年。新的一年,世界經濟將繼續緩慢復甦,我國經濟發展持續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我省“一個載體、三個體系”建設紮實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正式啟動。我市區位、交通、資源和產業優勢進一步顯現,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發展動力和活力明顯增強,這些都為我們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同時,我們也認識到,世界經濟復甦的過程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家巨觀調控政策進入轉換期,特別是在土地供給、項目審批、節能減排等方面將提出新的要求,經濟發展將面臨偏緊的巨觀環境和要素供給形勢。我市面臨的區域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依然較多。因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增強憂患意識,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順勢而為,紮實工作。堅持以鄭州都市區建設為載體,以有效承接產業轉移為關鍵,以項目建設為抓手,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調整最佳化結構的首要任務,把搭建對外開放主平台作為以增量調結構促轉型的有效載體,把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地位作為提高區域競爭力打造競爭新優勢的重要舉措,努力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充分發揮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核心和示範帶動作用。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進出口總額增長2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2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目標。
圍繞上述目標,將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鄭州都市區建設,
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以現代化大都市的戰略思維和發展理念,超前謀劃並紮實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主動融入並服務於中原經濟區建設。做好規劃編制工作。高標準做好鄭州都市區空間戰略規劃、建設規劃和交通專項規劃,制定新增組團的總體規劃,編制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等宜居組團規劃。拓展都市區發展空間。加快中心城區和鄭州新區發展,加大三環至四環以及四環至黃河南岸、鄭州新區、西南繞城高速區域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拉大城市框架,實現延伸發展;推動新鄭、滎陽、新密、上街、高新技術開發區等組團的開發建設,推進融合發展;加快鞏義、登封等外圍組團建設,實施向心發展。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堅持以產興城、以城帶鄉,壯大都市區各組團經濟規模。按照城市建設標準,著力推進重點鎮向小城市方向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穩步推進合村並城、合村並鎮、合村並點,實現人口向城鎮和農村社區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產業向集聚區集中,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推進鄭州新區發展,
構建複合型新城區。
進一步完善專項規劃、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實現控制性詳規全覆蓋。加快航空港和高速鐵路兩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鄭汴物流通道、萬洪公路等道路工程建設,推進重大產業集聚區周邊道路和水電氣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快鄭州引黃灌溉龍湖蓄水工程項目建設。加強城市東出入市口的交通整治和環境綜合整治,疏通新區交通瓶頸。集中力量抓好航空港區、龍湖地區、國際物流園區、高校和職教園區、綜合交通樞紐地區和綠博園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的開發建設,以點帶面,推動新區整體發展。全力推進富士康鄭州科技園建設,確保按建設進度完成任務,同時,積極引進新的合作項目,形成富士康項目的產業集群。加快東風日產、鄭州日產、海馬、宇通等整車生產基地建設,加快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和新能源汽車研發基地建設,為百萬輛汽車生產規模如期達產奠定堅實基礎。建設好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區三大海關特殊監管區。依託鄭東新區CBD、CBD副中心,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現代物流業、會展業、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
(三)加強經濟運行調控調節,
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大力最佳化投資結構,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條件。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和擴大消費的比重,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落實商貿城建設總體規劃和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出台加快現代化商貿城發展的意見。繼續實施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政策,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制定蔬菜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加快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社區便利店建設,推進蔬菜店、早餐店進社區。培育文化、教育、養老、醫療保健等消費熱點,完善家政服務體系,爭取成為國家家政服務體系試點城市。最佳化投資結構。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經濟結構調整的引導作用。認真落實國家關於鼓勵引導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務等領域。加強銀企銜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支持鄭州銀行等金融機構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爭取更多信貸資金投向實體經濟。加強經濟運行監控監測。加大煤電油氣運等生產要素的保障力度,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手續辦理、土地審批、融資等難題。加強房地產市場巨觀調控,強化市場監管,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綜合運用調控手段,全力保障市場供應,努力把價格總水平控制在合理範圍。
(四)
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完善產業政策,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壯大戰略支撐產業。重點發展汽車及裝備製造、物流商貿、文化創意旅遊和電子信息四大戰略支撐產業。加快宇通2萬輛客車產能提升、海馬第三工廠、東風日產年產60萬輛轎車、旭飛光電液晶玻璃基板項目二期、恆天重工、新大方工業園、中船重工核電設備研製生產等項目建設;重點支持鄭州鐵路貨櫃中心站、華潤萬象城、萬達廣場等大型物流商貿項目建設,推動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鄭州項目、新加坡國際物流園項目儘快落地;推進鄭州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河南基地)、鄭州信息創意產業園等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推進富士康鄭州科技園、中國電科27所鄭州電子信息產業園、威科姆國際軟體生態園、河南物聯網科技產業園等信息產業項目建設。加快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步伐,積極爭取國家級雲計算中心落戶鄭州,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實現新跨越。培育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重點實施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物聯網等重大科技專項,努力建成一批標誌性科技工程。推進海馬新能源汽車、中航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系統、鄭州日產年產5萬輛電動汽車研發及產業化等項目建設,推進桑達能源、華晶超硬材料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項目建設,大力支持輔仁藥業科技產業園、安圖生物等重點生物醫藥項目,做好“十城萬盞”半導體照明和“十城千輛”新能源汽車試點工作。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圍繞鋁及鋁製品、食品和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堅持技術創新、升級改造、延伸鏈條、降本提效。積極發展煤電鋁一體化,開發鋁加工高端產品;提升食品工業製作技術,擴大生產規模;大力發展高檔面料,培育國際知名品牌,提升服裝產業層次。推進豫聯集團電解槽升級改造、東方鋁業精深加工、中糧(鄭州)工業園、益海嘉里、雙匯食品工業園、三全食品工業園、思念食品新工業園、泰陽紡織有限公司高檔紡織面料生產線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食品冷鏈、醫藥、鋼鐵、糧食、汽車、家電等行業物流,加快建設專業物流園區、國家級區域性分撥中心和配送網路。著力引進國際國內知名金融機構入駐我市,支持地方金融機構和地方融資平台的發展。以鄭州商品交易所為龍頭做大做強期貨經營機構,加快鄭州期貨定價、信息和交易中心建設。調整最佳化商貿布局,大力發展城市綜合體。推動會展業加快發展,舉辦好全國藥品交易會、中國國際五金博覽會、中國國際汽車後市場博覽會等展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加快與港中旅合作項目的推進,再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新型旅遊業態項目。加快實施自主創新。圍繞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實施重點科技攻關計畫,加快產學研結合及科技成果轉化。支持中鐵隧道盾構技術、宇通客車安全控制技術、鄭州機械研究所等國家級和省級企業研發中心、工程實驗室建設。力爭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2500億元,專利授權量突破6000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
(五)
狠抓重大項目建設,加大固定資產投資
力度。
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項目調結構,以項目促增量。加強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配合國家、省加快石武客專、鄭徐客專、鄭州機場二期以及機場至許昌、機場至登封、機場至洛陽城際鐵路等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推進鄭州至開封、鄭州至焦作、鄭州至機場城際鐵路項目建設,配合做好鄭渝鐵路前期工作,配合省加快連霍高速、焦桐高速、鄭民高速鄭州段等項目建設,開工建設機場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完成國道107鄭州段改建等快速路項目,加快推進鄭新快速通道、航海路至鄭少高速連線線等快速路項目。加快鄭州綜合交通樞紐公路客運站等項目建設。加快基礎產業發展。做好國電滎陽電廠二期2×100萬千瓦、大唐鞏義2×60萬千瓦發電機組等項目的前期工作,推進新密電廠二期2×100萬千瓦、河南華轅年產240萬噸李糧店煤礦等重大項目建設,確保海馬鄭州年產15萬台節能高效發動機、格力電器鄭州產業園一期、友旺手機產業園、鄭煤機高端液壓支架基地等25個億元以上項目如期竣工達產,開工建設中國家居CBD鄭州產業園、保綠能源二期、河南龍工中原基地、青島海爾(鄭州)物流產業園一期等項目。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按照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和促進人口向城鎮轉移等“四集一轉”的要求,完善產業集聚區推進機制和管理辦法,整合產業資源,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加快產業集聚區服務平台建設,加大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力度。
(六)紮實
做好“三農”工作,夯實農業農村發展
基礎。
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和都市農業發展,推動“三化”協調發展。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財政支出重點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用於農業農村的總量、增量均有提高。加強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引導農村信用社、縣域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保護和調動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加快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加快實施近郊蔬菜、花卉、水產等發展規劃。大力實施“菜籃子”工程,新建、改建標準化菜田2萬畝,其中,發展設施生產面積8000畝。抓好中牟現代農業示範區起步區和中國紅棗綜合產業園等農業特色區建設。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健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快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項目建設,完成中央投資大型泵站改造和引黃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新修、改造農村公路500公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力度,改造中低產田2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萬畝。繼續為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環境,全面完成第二批移民搬遷安置任務。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幫助1萬人實現脫貧。
(七)
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
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以鄭州都市區規劃建設為契機,加快中心城區保護改造步伐,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實施各項規劃。認真落實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做好各層次規劃的銜接。儘快完成鄭州航空城空間戰略規劃及城市設計,上半年編制完成市區城鄉空間發展引導規劃。繼續實施“暢通鄭州”工程。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力爭1號線全線貫通,開工建設1號線二期和4號線部分市政工程,做好5號線前期工作。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統,升級改造10個出入市口,推動鄭開大道與京港澳高速、花園路與連霍高速等互通式立交建設,力爭京沙快速通道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開工建設隴海路高架和農業路高架快速路,加快三環快速路、西三環北延、北三環東延、南三環東延等道路工程建設。加快城市路網建設,修通城市支線路網26條。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加快停車場、步行系統等靜態交通的規劃建設,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繼續優先發展城市公共運輸,加快中心城區公交換乘站、首末站、樞紐站建設,新購置公車500輛,新開通公交線路20條,最佳化線路50條。提高公共設施保障能力。開工建設劉灣水廠、馬頭崗污水處理廠二期等市政工程,加大自來水、供熱、供氣等管網新建和改造力度,加快推進積水點改造、雨污水管網建設,主汛期前確保完成37處積水點改造任務。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完善公共配套設施,提高承載能力。加強城市管理。集中力量整治交通秩序和市容市貌,開展占道經營、戶外廣告、報刊亭、城市養犬、建築垃圾運輸車等專項整治活動。加強市政工程的施工組織和管理,確保各項工程協調、有序、安全、快速推進。完善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推進城市管理的標準化、精細化。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
(八)
深入推進改革,繼續擴大開放
積極穩妥地推進國企改革發展,做好鄭州百貨大樓、百文集團、開普集團等企業的改制工作。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積極探索公立醫院改革,支持非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發展。著力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和藝術表演團體的改革,探索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推動出版集團上市工作。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規範投融資平台建設,增強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和國有資本運營能力。做好36家省定重點上市後備企業的培育工作,全年力爭4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深化農村體制改革。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探索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機制,建立城鄉統一的交易市場。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推進農用地和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土地規模經營。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水利投融資體制、縣級供銷社體制改革。推進縣(市)戶籍制度改革,逐步降低入戶門檻,加快城鎮化進程。
繼續實施開放帶動和大招商戰略,加強與國內外500強、跨國公司、大型央企和知名民營企業的戰略合作,力爭再引進一批大項目。落實“引進來、走出去”戰略。鞏固駐地招商成果,加大對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等重點區域的引資力度,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著力提升招商質量和層次,重點引進高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物聯網等新興產業。高度重視對外貿易工作。做好服務外包工作,積極申報全國服務外包基地示範城市。進一步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培育外經龍頭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九)
持續推進節能減排,切實加強環境保護
。加強節能降耗工作,重點對冶金、水泥耐材、化工、煤炭、電力、造紙、紡織等高耗能行業實施綜合改造。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技術,推進綠色建築示範項目。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實施20個循環經濟重點項目,支持粉煤灰、尾礦廢渣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廢鋼鐵、電子產品等廢舊資源的再生利用。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啟動國家生態市創建工作。加快生態水系建設,完成東風渠上游、潮河上游、賈魯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進常(莊)西(流)湖生態公園建設。市區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新植喬木50萬株。繼續實施林業生態市建設工程,新造林19萬畝,撫育改造中幼林10萬畝。加強森林生態城的管護工作,切實發揮生態效益。加快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和黃河濕地公園建設。鞏固和提升國家環保模範城創建成果,加大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的減排力度,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8%以上,市區空氣品質達標率達到85%以上。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十)著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以辦好省、市確定的“十大實事”為重點,大力加強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建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市新增城鎮就業1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服務與技能培訓,推動全民創業。加強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完善社會保險制度,著力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繼續擴大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建立低收入群體和困難民眾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制度,完善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正常調整機制,加強殘疾人、孤兒、五保戶等困難群體的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教育優先發展。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25所、幼稚園97所,在全市農村中國小校實施現代遠程教育“班班通”工程。強力推動鄭州職業教育園區建設,支持鄭州幼師升專工作。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倍增工程。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統籌抓好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實施優質醫療資源倍增工程,新建、改擴建市二院、市三院等6所醫院,支持河南省醫療中心、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洛陽正骨醫院鄭州醫院等項目建設。新增片醫負責制單位6個,使我市片醫單位服務人口達到300萬人。對城鄉低保對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和農村五保對象實施大病救助,啟動提高農村兒童重大疾病醫療保障水平試點工作。強化精神衛生健康服務。加快安居工程建設。以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設為重點,編制保障性住房發展規劃,加強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給,擴大建設規模。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165萬平方米、廉租住房17萬平方米,籌措公共租賃住房65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58萬平方米。推進文化、體育、人口和計畫生育等社會事業發展。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繼續建設一批農村文化大院、社區文化中心和農家書屋,加快鄭州圖書館新館(市民文化中心)等重點工程建設。做好大遺址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支持少林功夫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快商城遺址公園項目建設。深入開展“掃黃打非”專項鬥爭,加強網咖、音像、圖書等文化市場的管理。繼續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深化人口和計畫生育綜合改革,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婦女兒童保護工作。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大力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完善社會組織扶持政策,支持社會工作者隊伍和志願者隊伍建設。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發展競技體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弘揚鄭州精神,營造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精神文化氛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非煤礦山、化工、煙花爆竹、道路交通、燃氣、消防等重點行業的安全治理,完善重大事故隱患防控體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嚴格落實煤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繼續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餐廚廢棄物的回收管理。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積極開展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努力調處化解社會矛盾糾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加強應急管理,有效防範並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和突發公共事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努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為人民民眾營造安全、祥和的社會環境。
繼續做好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工作,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繼續做好統計、審計、外事、僑務、對台事務、社科研究、史志、檔案、地質、氣象和地震監測等工作。

加強自身建設

做好各項工作,全面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要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深入推進“兩轉兩提”,紮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切實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施政水平,努力建設依法治理、務實為民、清正廉潔、人民滿意的政府。
轉變職能,提高政府執行力。
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切實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正確履行經濟調節職能,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動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強市場監管職能,強化對涉及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領域的監管,特別是把涉及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藥品等作為監管重點;更加注重社會管理職能,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和社會管理創新;更加注重公共服務職能,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公共財政政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質量。
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
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樑紐帶作用。規範行政執法,建立健全行政決策制度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切實保障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達權。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部門預算、政府採購等制度,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加強對重點領域、關鍵部位、特殊崗位的監督管理,開展違法轉包工程、違法建設、違法經營等專項治理活動。重視輿論監督和網路監督,確保人民民眾的監督權利得到充分行使。
轉變作風,提高政府推動力。
簡化辦事程式,精簡會議檔案,改進會風文風,提高工作效率。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反對弄虛作假,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弘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帶頭厲行節約,勤儉辦事,降低行政成本。弘揚調查研究之風,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使政府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民意。健全公務員考核評價、激勵約束機制,深入開展人民滿意公務員創建活動。
務實為民,提高政府凝聚力。
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著力解決就業、就學、就醫、住房等人民民眾最直接、最關心的問題。把民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評判各項工作的最終標準,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真心實意為民眾排憂解難,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合法權益。
各位代表!
告別了成就輝煌的“十一五”,承載著全市人民的熱切期盼,我們踏上了“十二五”的偉大征程。我們深知,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曲折和坎坷;我們堅信,鄭州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實現“十二五”的良好開局,為加快鄭州都市區建設、推動中原經濟區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