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六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一、2007年成績顯著,
經濟社會發展跨上新台階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人民以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為動力,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團結一心,拼搏奮進,戰勝了淮河流域特大洪澇災害,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增長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強、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圓滿完成了市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國民經濟加快發展。初步核算,生產總值突破400億元,達439.8億元,增長15%以上;人均971美元,比上年增加220美元。財政收入32.9億元,增長31%。農業總產值220.6億元,增長11%。規模工業增加值95.2億元,增長42.5%,增幅保持全省前列;1-11月效益綜合指數166.1,比上年末提高20.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1億元,增長18%。年末金融存款餘額425.9億元、貸款餘額264.8億元,分別增長18.2%、16%,比年初增加65.6億元、36.5億元,貸款增量首次躍居全省第3位。
經濟結構逐步調整。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5.5:36.1:38.4。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糧食總產突破400萬噸大關,再創歷史新高,霍邱縣連續三年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畜牧、水產業全面增長,蔬菜業連續四年居省產業化三十強之首。工業支撐明顯增強,對經濟成長貢獻率達48%;產值超億元企業81戶,其中應流集團、大昌礦業和迎駕集團、慶發集團達到和逼近15億元,新增規模企業130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分別達25家和31個,市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建成運行。新興三產加快發展,旅遊收入19億元,增長28%,大別山(六安)國家地質公園開園,天堂寨景區爭創4A成功,張家店戰役紀念館建成開館;金融生態明顯改善,貸款不良率下降5.7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盈利3.11億元,是上年的2.9倍。環保專項行動和節能減排紮實開展,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2.08%。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百村十鎮”示範工程深入實施,50個重點鎮建設全面加強。十大基地建設步伐加快,農業產業化龍頭組織達850個,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15家,新獲“三品”認證50個。農村科技發展格局最佳化,創建專家大院和選派特派員達34個和328名。農村公路村村通完成投資3.5億元,新建1650公里,金寨縣被評為全國農村公路建設先進單位。農業綜合開發紮實推進,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十年成果豐碩,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土地整理成績突出,耕地保護得到加強,完成8處省級、3處市級地質災害點治理和37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成“萬村千鄉”農家店及配送中心603個,圓滿完成三年任務,“新網工程”加快推進。解決了28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培訓勞動力8萬人。惠民資金管理“一線實”和農民“互助資金”試點取得積極成效,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兌現到位。發放各類財政惠農補貼10.2億元。
發展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1.3億元,增長27.5%;實施“568”計畫項目287個,完成投資130億元。應流3萬噸鑄件、草樓鐵礦、大昌120萬噸球團一期、慶發日產600噸大米加工、華晶高吸水性樹脂、星星輕紡大麻汽爆和安踏服裝、三希皮革一期、長江精工3萬噸重鋼、強大齒輪技改、佳瑞粉末冶金等項目建成投產或即將投產。8個省級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新增建成面積5平方公里,完成基礎設施投入5億元,六安開發區在全省同類開發區綜合經濟運行評價中前進3個位次,霍山開發區被評為省首屆投資環境十佳開發區。合六葉高速公路順利通車,合武鐵路和合武、合淮阜高速公路六安段建設加快推進。周集港一期工程建成運營,正南淮堤加固、淠河應急加固等工程全面建成,白蓮崖水庫、安豐塘除險加固、淮乾三大泵站等工程加快實施。中心城市建設成績突出,完成重點工程投資9.4億元,建成區面積達44.2平方公里。市老年活動中心、大雁河排澇站、新河東西路部分路段改造、10條便民道路等重點工程相繼竣工,舊城改造加快推進;城市管理百日會戰收效明顯,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實施,市容市貌進一步改觀,土地收儲和融資平台建設成績突出。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達33.5%。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市屬國有商貿物資流通企業改制基本完成,水利、交通、建築等系統體制改革啟動,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鄉鎮政務服務中心達165個。招商到位內資95億元、外資7594萬美元,分別增長29%、16.3%。世界500強沃爾瑪入駐六安。預計進出口總額2.3億美元,增長15%。新增私營企業1.3萬戶,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58%以上。我市和霍山縣被安徽省浙江商會評為最佳服務市、縣,金寨縣、舒城縣獲2007國際徽商年會(無錫)最具投資潛力獎。
人民生活較大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58元,分別增長16.9%和21.3%。年末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79.5億元,增長13%,比年初增加32.2億元。十二項民生工程全面實施,到位資金7.9億元。將18.6萬人納入農村低保範圍,為1.3萬名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發放生活費,城鎮居民基本醫療參保27.3萬人。新增就業2.7萬人,其中再就業1.5萬人,消除零就業家庭1035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為3.8%。五大社會保險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實行,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和生育保險全面實施,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啟動,安置房建設穩步推進,市住房公積金歸集餘額突破10億元。加大扶貧整村推進力度,脫貧186個村、10萬人。積極開展生產救災和災後重建,下撥救災資金6320萬元,籌集災民建房扶持資金3903萬元,兌現行蓄洪區補償資金2175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