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六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1月26日在六安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長畢小彬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 團結奮鬥,“十二五”發展邁上新台階
“十二五”是六安綠色發展、奮力崛起的重要時期。五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全力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
這五年,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生產總值邁上千億元台階,達到1143億元,年均增長9.2%。財政收入邁上百億元台階,達到150億元,年均增長16.9%。規模工業企業由598戶增至1079戶。規模工業增加值由246.7億元增至429億元,年均增長13.5%,工業化率由34.5%提高至3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84.7億元增至562.6億元,年均增長14.2%;固定資產投資由517.9億元增至1131億元,年均增長21%。貸款餘額由484億元增至1082億元,年均增長17.5%。三次產業結構由23.5:42.3:34.2調整為19.5:46.1:34.4。糧食生產連年豐收,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和全省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先進市。
這五年,綠色發展紮實推進。積極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著力推進“一心一廊”、“一谷一帶”平台建設,被列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生態環境監察試點市和環保部綠色GDP2.0試點市。完成節能減排主要任務,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不斷提升,金寨縣積極創建國家級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實施森林增長工程113萬畝,基本完成百萬畝油茶產業發展行動計畫。旅遊業加快發展,天堂寨成功創建5A級旅遊景區,全市擁有4A級以上景區25家、省級最佳旅遊鄉鎮19個,數量分別居全省第二和第一。現代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網際網路+”快速興起,“特色中國·六安館”上線運營,霍山、舒城、金寨縣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省級以上創新型企業、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別達24家、7家、19個,發明專利累計授權量516件,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這五年,城鄉面貌深刻變化。城鄉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在全省率先完成各縣總規修編。中心城區累計實施重點工程190項,完成政府性投資180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展到74.4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66.2萬人,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等;縣城“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動深入開展,集鎮建設加快,城鎮空間不斷拓展,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預計城鎮化率由35.9%提高至42.7%。累計投入24.9億元,推進248個省級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三線三邊”城鄉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建設,阜六鐵路、寧西鐵路複線和滬陝、六武、周六、六潛高速等建成通車,鐵路、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分別達336公里、370公里;新建改建國省幹線公路1005公里、農村公路3500公里、改造危橋350座,大別山旅遊快速通道基本建成,公路總里程居全省首位,累計投入23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的6.6倍。水資源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治淮3項骨幹工程全面完成,淠河、史河治理工程加快實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36平方公里。加強耕地保護,累計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302萬畝。防汛抗旱、供電、通訊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這五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行政區劃調整順利推進,葉集行政區獲國務院批覆。文化體制改革成效顯著,連續三年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市。農村金融、科技、農村土地等改革實現突破,財稅、醫藥衛生、投融資和商事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累計招商到位內資3268億元、外資15.6億美元,年均增長22.3%、22.7%;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35億美元,年均增長6.4%。合作交流力度加大,成功舉辦三屆中國(六安)國際羽絨博覽會、四屆大別山(六安)山水文化旅遊節、綠色發展跨洲視頻連線研討會、中蒙俄萬里茶道(國際)協作體2015會議。積極融入合肥經濟圈,全面實施皖江示範區建設,15個省級開發區(含籌建)建成區面積158平方公里,六安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霍邱、葉集經濟開發區獲批全國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檢驗檢疫、海關辦事機構組建運營。
這五年,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累計建成農民文化樂園2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57個、農家書屋2563個,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霍山縣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文明創建活動紮實開展,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穩步提高,累計入列“中國好人榜”29人。提前完成學前教育第一個三年行動計畫並啟動第二個三年計畫,改造農村薄弱學校679所,完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1555所,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學校設施大為改善,霍山縣、金安區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縣(區)國家驗收。職業教育加快發展,六安職業技術學院通過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立項評審,大別山職教集團成立,金寨職業學校建成使用。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看病難看病貴得到緩解。人口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榮獲全省計畫生育先進市。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成功舉辦第十五屆亞洲賽艇錦標賽等重大賽事。“六五”普法順利完成,平安六安建設紮實推進,先後榮獲全省綜治(平安建設)先進市和進步市,霍山縣再獲“長安杯”。國防動員、後備力量建設穩步發展,再獲全國雙擁模範城。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統計、審計、信訪、檔案、地方志、民族宗教、老齡、婦女兒童、社會慈善等事業得到加強,氣象、地震、防災減災、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這五年,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預計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260元、9116元,年均增長11.5%、14.2%。累計投入民生領域資金1188億元,民生工程實施工作連續多年全省領先。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6.6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鎮職工五大保險參保率逐年遞增,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低保應保盡保。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4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5萬戶。以實施“5+1”項目為契機,抓金寨、帶全市,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3.7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降至8.6%。
這五年,政府建設切實加強。政府職能加快轉變,市縣鄉三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全面建立,市級行政審批事項減至188項,保留市級收費94項。完成新一輪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健全政府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式。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共辦理人大議案10件、代表建議763件和政協委員提案1065件。加強政府權力運行監管,深化政務公開,強化行政監察,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連續四年在全省依法行政考評中位居前列。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健全工作落實機制。深入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踐行“三嚴三實”,加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力度,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進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
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一年來,面對複雜巨觀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我們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綠色發展戰略,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了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財政收入增長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9%,預計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10%。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工業穩增長。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及省穩增長各項政策措施,支持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4.8%。紮實開展“技術改造年”活動,完成工業投資455.2億元,增長5.6%;其中技改投資243.5億元,增長46.5%。強化精準幫扶,兌現工業發展專項資金1.2億元,減免緩抵各項稅費22.6億元。加快兩化融合步伐,培育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1家。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城進園”工作穩步推進。二是抓投入添後勁。健全完善領導精準幫扶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全面推行“四督四保”制度,推動項目工作提質提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1億元,增長12.7%;其中,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78.8億元,增長11.3%。強化產業招商、合作招商和以商招商,到位內資455億元,增長11%;利用外資3.87億美元,增長10%。金寨抽水蓄能電站、萬達城市綜合體、亞夏汽車城、勝利精密電子、聯勝產業公園、吉寶冷鏈物流等項目加快實施;中財管道一期、江淮高效節能電機、金寨垃圾發電等項目竣工投產。暢通金融渠道,紮實推進“4321”新型政銀擔合作,開展“稅融通”業務,全年新增貸款123.8億元;實現直接融資36.5億元,迎駕貢酒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億民照明在“新三板”掛牌,24家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入駐六安。三是抓轉型調結構。圍繞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謀劃推進十大重點工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0家,新增省級創新型企業8家;申請發明專利1720件,增長56%;授權發明專利267件,增長147%。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9.5億元,增長35.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48.5億元,增長6.4%。實施旅遊業重點項目三年行動計畫,全年共接待遊客292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2億元;萬佛湖景區5A創建通過專家評審,霍山縣榮獲國家級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四是抓農業夯基礎。開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和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連續17年實現基本農田占補平衡有餘,糧食總產491.3萬噸。加快推進農產品加工“168”工程,實現加工產值860億元。積極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新增億元以上龍頭企業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183家、家庭農場1642戶。大力發展品牌農業,新認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6件;全市農業“三品”認證54件,總量居全省第一。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發放各項補貼資金35億元。五是抓改革增動力。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政府權力清單運行平台加快建設。探索實施政府購買服務,謀劃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115個。完成全市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職責整合。理順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推進,市直國有企業分類改革主體工作基本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和公車制度改革順利實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8萬戶。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啟動金寨縣國家級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有序流轉耕地295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45.2%。金安、裕安區成功開展全國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試點。全面推進農村金融改革,7家農商行改制成功,7家村鎮銀行開業運行。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六是抓城鄉促協調。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成功創建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示範城市、省節水型城市、省建築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探索開展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建設。加快中心城區建設,共實施重點項目87個、完成政府性投資39億元。大力推進征遷工作,中心城區市重點工程完成征遷202萬平方米。加快推進各縣縣城和葉集城區建設,全面拓展框架,暢通對外交通,承載能力大幅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分類推進小城鎮建設,舒城縣實施以“六個一”工程為核心的集鎮建設,金寨縣天堂寨鎮入選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示範名錄,裕安區獨山鎮、金安區張店鎮列入全省美麗宜居小鎮名錄。大力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第二批87個省級中心村建設全部完成。加強合肥經濟圈和皖北結對合作,推進社保一體化、公積金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等5項合作專題,實施霍邱、舒城縣與合肥市15項結對合作事項。規範土地管理,順利通過國家土地例行督察。七是抓民生構和諧。大力實施37項民生工程,投入資金133億元,增長21%。堅持精準扶貧,完成重點貧困村、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共投入扶貧專項資金4.9億元,實施扶貧項目1700多個,預計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4萬。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城區煙花爆竹限放工作得到鞏固。紮實開展大別山區(淠河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工作,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著力開展重點行業、領域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加強社會治安綜合防控體系建設,改進信訪維穩工作,啟動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工程,加快建設城區報警與視頻監控系統、消防基礎設施,成功處置“3.11”劫持人質案件,人民民眾安全感不斷提升。
各位代表!
回顧五年發展,我們倍感欣慰。“十二五”時期是六安發展歷程中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五年來,面對著振興發展、脫貧攻堅、環境保護的異常艱巨歷史任務,面臨著傳統動力逐漸消退、新生動能尚未形成、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異常複雜巨觀環境,我們保持戰略定力,主動適應新常態,創造性地提出了綠色發展理念,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擴總量、調結構、提質量,不遺餘力打基礎、補短板、促平衡,為六安奮力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礎。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及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發展速度不快、結構不優、質量不高問題仍較突出;有效需求不足,供給效率不高,傳統產業困難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不足,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去年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規模工業增加值等指標增幅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全市仍有46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隱患;政府工作執行力、管理服務效能仍存在薄弱環節,“四風”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違紀違法現象還時有發生。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研究解決。
二、奮力拚搏,全面建成小康六安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階段,是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關鍵時期。我們既面臨著發展大勢總體向好、政策機遇多重疊加、發展基礎日漸積累、發展條件明顯改善等有利因素,也存在著巨觀環境依然複雜、下行壓力仍在持續、新舊動能轉換艱難等不利條件,發展的任務艱巨而繁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一定要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積極搶抓機遇,有效應對挑戰,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決心,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根據市委三屆十一次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我市“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以綠色發展為總取向、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以調轉促為主抓手、以改革創新為主動力,大力實施開放合作戰略、新型工業化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一心一廊”、“一谷一帶”建設,著力提升經濟總量,最佳化經濟結構,合力脫貧攻堅,保障改善民生,走出一條大別山革命老區綠色振興的特色之路,確保如期全面脫貧,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市委《建議》指導下,市政府編制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綜合考慮,提出今後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以下數據均不含壽縣):
——綜合實力再上台階。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左右,經濟總量超過1500億元,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全國知名的紅色旅遊勝地、全國重要的文化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和大別山革命老區核心增長極。
——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到15:48.5:36.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18%,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提高到40%,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2.5,產業集群集聚作用更加凸顯,科技進步對產業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升,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質量效益顯著提高。財政收入超過20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企業2-3家,超10億元30-40家。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5件以上,總數達28件以上;新增安徽省著名商標150件以上,總數達280件以上;新增安徽省名牌產品40個以上,總數達140個以上。
——城鄉發展統籌協調。中心城市首位度和承載能力顯著提升,葉集區實現加快發展,縣城和重點城鎮帶動力明顯增強,一廊、一谷、一帶建設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全面完成,城鄉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顯著增強,城鎮化率達到48.4%。
——生態環境優勢凸顯。綠色發展統領作用充分發揮,主要環境指標達到全省領先水平,森林覆蓋率達到47%,基本建成安徽優質水源地、大別山區轉型發展示範區、全國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全面構築起長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螢幕障。
——貧困人口全面脫貧。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社保兜底扶貧等工程,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到2018年實現44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6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4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城鄉居民就業創業空間更加寬廣,增收渠道更加多樣,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000元和15000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民主法制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社會管理水平明顯提升,社會更加包容和諧,幸福六安建設邁出堅定步伐。
實現上述目標,今後五年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一是加快綠色發展。堅持綠色發展總戰略,將綠色理念貫穿到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科學謀劃空間開發格局,加快推進“一心一廊”、“一谷一帶”等綠色發展平台建設。統籌全市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戰略布局,做好頂層設計,強化規劃引領。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綠色生態產業體系。繼續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還濕工程和綠色長廊建設,加強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功能區和礦產資源開發區的生態保護、建設與修復。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大別山區(淠河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大力推進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防治工作,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嚴守生態底線,嚴格環保執法。
二是著力轉型升級。全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進網際網路+,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導企業加快智慧型化和綠色化改造步伐。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力爭到2020年,打造10個左右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基地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提升現代服務業,建設旅遊經濟強市,積極培育健康養生產業,促進文化體育旅遊融合發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打造陸路型物流節點城市。全面推進優質糧油、畜禽、水產、茶葉、水果等主導農產品基地建設,積極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農業質量和效益。
三是實施創新驅動。全面深化改革,農業農村、醫藥衛生體制、財稅金融、國有資產管理等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加突出,政府作用更好發揮,發展活力不斷激發。推動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爭創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快企業主體、創新載體和產學研一體建設,打造一批引領產業高端發展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眾創空間,推廣創客空間等新型孵化模式。進一步放開投資領域,推出更多面向社會資本的投資項目。
四是統籌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統籌推進中心城市、縣城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品質特色,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全面推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完善綜合交通運輸、能源、水利保障和信息網路體系,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加強歷史文化保護,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建設紅色文化勝地,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打響六安文化品牌。積極打造紅色土地上新的精神高地,探索紅色土地、綠色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新路徑。
五是擴大開放合作。搶抓“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全面融入合肥經濟圈,加快承接產業轉移,強化大別山區域合作。大力實施精準招商,突出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建立產業引導基金,通過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方式,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加快提升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加強檢驗檢疫、海關機構建設,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建設加工貿易出口和綠色農產品出口基地,創建出口品牌,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支持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技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
六是實現成果共享。鞏固提升民生工程,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完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實施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完善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健全工資水平正常增長機制、支付保障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增長機制,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畫,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統籌社會救助體系、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格線化管理,加強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各位代表!
六安作為集老區、山區、庫區、行蓄洪區為一體的欠發達地區,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責任重於泰山。我們必須把脫貧攻堅作為“十三五”期間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更堅定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更嚴實的作風,舉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三、開拓創新,紮實抓好2016年各項工作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堅持巨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以調轉促為主抓手,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在適度擴大有效需求的同時,著力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增強持續增長動力,保持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財政收入增長7%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和9.5%左右,減少貧困人口13萬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以內,出生人口性別比保持平穩下降趨勢,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為此,著力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提升改造傳統產業。著力培育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採礦冶金及新材料等六大主導產業,力爭產值占規模工業比重超過62%。支持傳統產業實施智慧型化改造,引導企業開拓綠色產品、推廣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落實企業稅費減免政策措施,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殭屍企業”實行兼併重組、破產清算,提升企業效益和資源配置效率。繼續實施精準聯繫幫扶重點企業制度,進一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用地、用工等難題。
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增強創新能力為抓手,推進產業鏈招商,完善產業配套。集中力量建設霍山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產業、舒城電子信息配套產業、金寨清潔能源產業、六安新能源(汽車)製造及零配件生產、裕安循環經濟及新材料生產、霍邱鐵基新材料研發生產集聚基地,著力打造葉集中國中部家居產業園,謀劃建設金寨鉬基新材料研發生產集聚基地。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工業設計、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發展。積極培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業態,大力發展健康養生、文化教育、體育健身等產業,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精細化。繼續實施旅遊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加快五大旅遊區、四條特色旅遊線路、旅遊集散中心體系和旅遊信息平台建設。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全面推行房屋征遷安置貨幣化;改善供給結構,完善功能配套,激活存量,管控增量,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最佳化農業供給結構。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種養結構和品種結構,提高經濟作物比重。深入開展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推進300萬畝優質稻米生產核心區建設。依據資源優勢、生產習慣和市場需求,提倡地力較差的耕地實行休耕輪作制度,推廣適宜發展的經濟林果、設施蔬菜、苗木花卉和中藥材。推進“菜籃子”生產基地建設,增加蔬菜、瓜果、禽蛋有效供給。推廣畜牧業低碳循環養殖和漁業健康養殖技術,全面提升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養殖水平。
(二)加快調轉促步伐,強力推進綠色發展。
強化創新驅動。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培育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加強政策引導,提高專利創造質量,力爭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1500件以上、授權量150件以上。加強科技人才和企業家隊伍建設,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創新人才流動機制,重點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六安大學科技園建設,拓展眾創空間,為創業創新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綜合服務。
加快綠色平台建設。堅持高水平規劃引領,大力推進“一心一廊”、“一谷一帶”建設。科學布局中心城市空間,完善城市綠道、步道設施,推廣公共運輸和綠色出行,開展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試點。推動合六葉工業走廊交通、能源、公共服務等一體化建設,圍繞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機電家電、新能源、木竹加工,打造一批百億級產業集群。充分發揮六安茶谷紐帶作用,加快沿線鄉鎮一體化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食品加工和休閒觀光農業。加快淠河生態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紮實開展全流域治理,推進大別山濕地公園建設,著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旅遊文化業。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完善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三大體系建設。強化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加快推進各縣區、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強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繼續推進森林增長工程和綠色長廊建設,確保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通過驗收。落實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目標責任,嚴格實施項目能評制度。加快節能技改重點項目建設,推廣節能產品,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耗。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動,逐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動綠色建築規模化發展。
加快園區轉型升級。堅持集群發展、綠色集約、產城融合、示範帶動,最佳化開發園區空間布局,明晰首位產業和主導產業,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業。支持六安開發區創建國家產城融合示範區和轉型升級示範區,鼓勵市示範園區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加快霍邱、葉集經濟開發區循環化改造試點項目建設。創新園區開發模式,引入社會資本開發經營工業地產、建設園中園。開展閒置和低效用地專項清理行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資強度和產出率。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15個“智慧園區”創建工程。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城進園”步伐。
(三)擴大有效需求,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提升投資效益。以有效投入促進有效供給,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30個以上、建成70個以上。力促霍邱300萬噸鋼鐵深加工項目復工建設,加快應流航空產業園、吉寶冷鏈物流園、金寨新能源製造、中鑫模具產業園、合六南通道、淠河治理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青年汽車產業園、迎駕野嶺產業園、中植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星瑞汽車變速器、六安傳化公路港、德上高速舒城段、六安火車站站房、合安九鐵路舒城段等項目儘快開工。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圍繞首位產業和主導產業,緊盯重點區域、園區,深化與央企、省企、知名民企合作交流,實現到位內資和利用外資分別增長10%以上。著力加強保障服務,全面實施重大項目建設“四督四保”制度,切實抓好項目落地,推動項目建設。
促進消費升級。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擴大大眾旅遊消費、養老健康消費和信息消費,增加中高端醫療、文化、體育等服務供給,促進智慧型家居、數字媒體等新型消費品發展。繼續組織開展“文化惠民消費季”和“書香六安·悅讀人生”全民閱讀活動。深入推進“五位一體”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培育壯大商貿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限上企業。認真實施中心城市大型商品交易市場發展專項規劃,整合、搬遷、新建、提升一批商品交易市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物流快遞、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積極支持淘寶“特色中國·六安館”、“蜂狂購”、“郵樂農品·大別山館”、新華大宗安徽運營中心等電商平台發展,推動六安快遞(電商)物流園等標準化、規範化建設。
穩定外貿發展。充分利用國際市場開拓、出口信用保險等政策資金,推動企業擴大出口。加強外貿基地建設,促進傳統優勢外貿產業做大做強,努力擴大電子、汽車零部件、新興照明等產品出口。積極發展進口貿易,支持企業擴大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爭取檢驗檢疫機構儘快建設運營、海關設立正式機構,加快保稅物流中心、公共保稅倉庫申報建設進度。
拓展融資渠道。加大“稅融通”推廣力度,發揮續貸“過橋”資金作用。建立市縣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專項資金,鼓勵和引導銀行、擔保機構擴大“4321”模式套用範圍,力爭全年新增貸款130億元。積極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爭取新增上市企業1家、“新三板”掛牌企業5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20家,大力支持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力爭直接融資30億元以上。大力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等政府投資項目。
(四)繼續深化改革,激發發展活力。
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持續推進“放管服”結合,加快建設標準統一、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的清單運行平台,推廣“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完善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平台建設,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全流程、全範圍電子化,實現網上投標、遠程評標。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管制。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全面完成市直生產經營服務類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繼續深化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在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探索推行綜合執法。
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等試點,穩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引導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建立完善流轉登記制度,探索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監管和風險防範機制。深入推進金寨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程,建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全面實施農業補貼“三合一”改革,開展省級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全面啟動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示範創建活動。深化林業和水利改革,完善集體林權制度,健全小型水利工程長效管護機制。
加快財稅金融改革。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加強綜合治稅信息平台建設,完善協稅護稅機制;穩妥實施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推進營改增改革。創新財政支持發展方式,向市工投公司增加注資7億元,成立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向市融資擔保公司增加注資3億元,支持其做大做強。深化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改革,規範資源性國有資產運營管理。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鼓勵農村商業銀行增資擴股和上市掛牌,支持金寨縣打造改革“升級版”,推動金安區拓展改革領域,促進其他縣區改革取得重要突破。
推進社會事業改革。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鼓勵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推進區域內城鄉實施統一的教師配置、辦學條件,均衡配置城鄉義務教育資源。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實行公立醫院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建立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深化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制度。
(五)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發展現代生態農業。加強耕地保護,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實施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深入開展省級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示範市、示範縣建設。發展特色農業,集中力量打造優質糧油、蔬菜、畜禽、茶葉、竹木、中藥材等6個百億元產業集群。加強農業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大力推廣節地、節肥、節藥、節水生產技術和模式,加快發展循環農業,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出率。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構建以龍頭企業為核心、農民合作社為紐帶、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為基礎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聯盟。引導發展土地股份、農村社區、資金互助、聯合社等新型合作組織,支持專業大戶發展為家庭農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00家、家庭農場250家,新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示範聯合體10家。
推進農產品質量體系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支持金寨、霍山縣爭創國家級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標準體系和監測評估體系建設,開展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試點。加快發展品牌農業,開展國家級、省級蔬菜、茶葉、水果等標準園和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示範場創建,新增部省級“三園兩場”數量10個,農產品“三品”認證數量20個。
(六)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最佳化城鎮體系。按照建設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合肥經濟圈副中心城市、長三角城市群節點城市定位,進一步最佳化城鎮發展空間布局和形態。結合行政區劃調整,啟動城市總規修編,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各類專業規劃,強化城市設計。積極開展“多規合一”、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專項試點。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與合肥市交通基礎設施、市場一體化等合作專題,加快六安-合肥城際軌道交通前期工作。
做大做強中心城市。鞏固深化省級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深入開展“五城同創”活動。繼續實施中心城區重點工程,計畫完成政府性投資37億元,重點推進赤壁路橋等69個項目建設。加快老城區的城中村、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規劃建設停車場、菜市場等配套設施,規範物業管理與服務,切實改善人居環境。有序推進東部產業新城、西部生態新區、綠色城南建設,著力完善配套、提升品味。加快建立城市管理標準化體系,推進聯勤綜合執法,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繼續開展市容市貌、超載超限、渣土運輸等專項整治。加大土地經營力度,強化土地市場調控。
促進縣城和集鎮建設擴容提質。加快金寨新縣城、霍山縣城、葉集新城區建設步伐,支持舒城、霍邱縣城規劃建設中等城市。深入開展縣城規劃建設管理提升行動。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縣城供水供氣及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大力推進小城鎮發展,加強道路管網、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提升小城鎮功能,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工業強鎮、農業大鎮、商貿重鎮和旅遊名鎮。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進一步最佳化中心村布點規劃。加快開展鄉鎮政府駐地整治建設,突出抓好治髒、治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配套。持續推進中心村建設及自然村環境整治,健全長效管護機制,確保長治久美。加快發展特色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培育鄉村文明新風,積極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七)堅持精準扶貧,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
實施扶貧重點工程。實施產業扶貧工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光伏產業、電子商務,鼓勵支持自主創業、返鄉創業,促進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扶貧工程,加快農村交通、水利、電網以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和貧困戶危房改造,切實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實施就業扶貧和智力扶貧工程,加強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實施健康扶貧和社保兜底扶貧工程,建立完善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和救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扶貧線與低保線“兩線合一”,逐步提高五保戶、低保戶保障標準。
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導向作用,深化金融扶貧示範區建設試點。加大政府扶貧資金投入,改革扶貧資金用管機制,統籌利用扶貧、農業、水利、交通等專項資金,積極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新型投資方式。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增加貧困人群財產性收入。完善定點幫扶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制度,定期選派優秀中青年幹部掛職扶貧、駐村幫扶。大力倡導民營企業扶貧,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從事扶貧開發,廣泛動員個人參與扶貧,支持村民互助社發展。
壓實脫貧工作責任。認真落實脫貧攻堅“市負責、縣主體”的領導體制和片區為重點、精準到村到戶到人的工作機制,實行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進一步細化和壓實各級責任,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真正形成上下貫通、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加強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健全脫貧攻堅工作考核機制,強化考核監督。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鞏固提升民生工程。在實施好省定33項民生工程項目上,新增中心城區公共腳踏車、公共停車場建設等3個市級項目。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鼓勵和吸引企業、社會組織、個人投入民生建設。完善民生投入激勵約束和績效評估機制,強化項目資金跟蹤問效。加大住房保障工作力度,改造棚戶區住房2.7萬戶;加強公租房管理,推進公租房保障貨幣化。繼續做好7類“老字號”群體、上岸定居漁民生活保障工作。
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完善就業服務,強化創業扶持,深入實施就業促進工程、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幫扶失業和就業困難群體就業。認真落實各項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政策,突出抓好睏難民眾基本生活保障。提高企業退休職工基礎養老金、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城鄉低保對象補助水平。建立低保標準量化調整機制。建立健全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建設。大力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並建立正常調整和增長機制。
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健全完善城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確保市圖書檔案館、科技文化館建成使用,開工建設市體育中心、市游泳館,繼續推進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農民文化樂園建設。支持皖西廬劇傳承創新,完成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開展“中國書法城”創建活動,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繼續實施學前教育第二個三年行動計畫、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五年規劃,完成中心城區基礎教育公辦學校第一個三年行動計畫,啟動第二個三年行動計畫,推進新一輪普通高中布局調整。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充分發揮大別山職教集團的引領、統籌、示範作用,推動中高職有效銜接。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縣(區)國家驗收步伐。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控,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組織實施全面兩孩政策,提高生育服務管理水平,加強出生人口監測預測。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切實做好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紮實推進數字方誌網館庫建設。實施扶殘助殘工程,促進殘疾人家庭增收。認真做好統計、物價、氣象、人防、地震、對台、檔案、郵政、外事僑務、老齡、婦女兒童等工作。適應軍改新形勢,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全面啟動“七五”普法。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推進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加強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切實做好社區矯正和安置幫教工作。全面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深化“平安六安”建設,依法嚴密防範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強化監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深入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創建活動。嚴格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 “鑄安”行動,堅決遏制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發生。
各位代表!
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是各級政府肩負的重要職責。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強化法治思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在法治軌道上推動政府各項工作邁上新台階。提升科學履職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的關係,進一步釐清政府權力的範圍和邊界,真正實現行政權力進清單、清單之外無權力,切實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牢固樹立法治意識,堅持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落實政府決策機制,嚴格執行政府決策程式。強化責任意識,全面實施“三查三單”制度,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加快建設高素質公務員隊伍,深化政府效能建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嚴格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堅持重大決策出台前向人大報告,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和建議。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意見。主動接受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公眾監督。嚴格實行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大力推進法制監督平台建設。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規範裁量範圍、種類、幅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執法監督。完善行政複議制度,提升行政複議能力,強化複議監督。提升為民服務能力。拓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堅持不懈糾“四風”、轉作風。建立健全市、縣(區)、鄉(鎮)三級政務服務機構和場所,逐步實現各類政務服務平台的連線和融合,形成分工清晰、各級聯動、運行規範、管理一體、體驗一致的政務服務網路。積極推進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實現實體大廳與網上審批並行,部分項目全流程網上審批。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創新公開方式,以公開促落實、促規範、促服務。提升拒腐防變能力。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全面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決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推進政府重大任務和重大項目全過程效能監察,加強政府採購資金、政府投資項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管理與監督。強化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完善結果運用機制,加大整改落實力度。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國務院“約法三章”,嚴控“三公”經費支出。
各位代表!
實現新發展任務艱巨,創造新業績使命光榮。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六安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增強憂患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凝心聚力,開拓進取,真抓實幹,久久為功,為建設幸福六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