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1月12日在安徽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安徽省省長王金山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3年工作回顧
2003年,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起步年,也是本屆政府的開局年。一年來,全省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團結拼搏,開拓奮進,經受了非典疫情和洪澇災害的嚴峻考驗,較好地完成了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970億元,比上年增長9.2%;財政收入跨上400億元台階,達412億元,增長18.9%。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產業化經營紮實推進。工業對經濟成長的主導作用更加突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5%,實現利潤增長65%,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第三產業在非典消退後迅速恢復,房地產業快速增長,商貿、旅遊、通信、交通運輸、社區服務等行業穩步發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20億元,增長25%;銀行新增貸款488.1億元,比上年多增148.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1億元,增長9.8%;進出口總額58億美元,增長38.7%,其中出口30億美元,增長22.3%。多年期盼的三大需求同步拉動經濟成長的格局開始顯現,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和微觀經濟主體活力進一步增強。
改革開放邁出新的步伐。國有企業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企業上市融資又有新成績,共募集資金30.8億元。城市公用事業改革進一步深入,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工作成效明顯。農村稅費改革規範年活動紮實開展,農業特產稅改徵農業稅,直接減輕農民負擔1.7億元;糧食補貼方式改革試點在全省推開,向農民直接發放補貼款6.27億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啟動實施。戶籍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全省城鎮化水平提高1.3個百分點。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9億美元,增長47.9%;引進省外資金實際到位330億元,增長85.6%。開發區、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重大項目建設取得突破。加工製造業投資快速增長,馬鋼薄板、奇瑞二期、江淮安凱商務車、合肥昌河愛迪爾轎車、豐原80萬噸玉米深加工、池州海螺水泥日產8000噸生產線等建成投產,銅陵金隆擴建二期、聯合利華日用化工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交通、能源建設力度加大,蕪宣高速、合徐高速北段建成通車,沿江高速蕪大段、阜六高速、合銅黃高速等開工建設,全省高速公路通車和在建里程雙雙突破1000公里,農村公路開工建設7000多公里,池州、阜陽電廠和顧橋煤礦等項目相繼開工。防洪保全工程加快推進,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提前一年實現截流,蒙窪蓄洪大堤、磨子潭水庫、王家壩閘、蚌埠閘等加固工程開工建設,一批治淮骨幹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新一輪治淮工程建設全面展開。退耕還林工程穩步推進,全年共完成造林547萬畝。高強度的重大項目建設,有力地拉動了經濟成長,也將為我省長遠發展夯實基礎、積蓄後勁。
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00元,增長11.1%;農民人均純收入2140元,增長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較年初增加428億元。居民消費結構進一步提升,住房、教育、通信、旅遊休閒、健身保健等消費比重增加。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和人均公共綠地分別達到21和4.65平方米,空氣品質有所改善,污水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進一步提高。農村改水改廁和沼氣套用步伐加快。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取得積極進展。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全年獲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429項、科技獎勵166項,科技產業化步伐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教育“兩基”成果得到鞏固,高中階段升學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繼續上升,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三年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實際改造D級危房458萬平方米。衛生事業得到高度重視,投入明顯增加。人口、資源、環保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65%以內。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果,文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社會科學事業進一步發展,競技體育項目在國內外比賽中取得較好成績。認真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老年人、殘疾人權益得到較好保障。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得到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全民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深入開展,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過去的一年極不平凡,突發事件多,自然災害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我們按照“開好局、起好步”的總體要求,統籌兼顧,突出重點,趨利避害,積極應對,堅持兩手抓,
力奪雙勝利,著力做了六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精心部署,大力推進全面小康建設起步階段重點工作。為認真落實省十屆人大一次會議精神,在深入調研、反覆論證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提出把八大產業基地和六大基礎工程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步階段的重點任務,明確了當年和五年工作重點,分解落實到相關部門和責任人,並採取專題研究的辦法逐步展開。編制實施“生態安徽”、“信用安徽”、“數字安徽”等一批重點工作規劃和方案,使我省成為全國七個生態省建設試點和五個信用建設示範省市之一。規劃和啟動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基地建設項目,特別是抓住國家加大治淮力度的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推進,原定2010年完成的治淮任務,有望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
第二,眾志成城,全力打好非典防控人民戰爭。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各級政府堅持把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依靠民眾、依靠科學、依靠法制,及時提出“防範得嚴、發現得早、控制得住、處置得好”的總體要求,確立“狠抓城市防治,高度關注農村”的工作方針,迅速建立起統一高效的組織指揮體系、覆蓋城鄉的疫情監測報告體系、反應快速的疫病救治處理體系,確保了“患者不漏治,疑者不漏查”。經過艱苦努力,全省10例輸入性臨床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23例疑似病例先後被排除,實現無二代感染、無死亡病例、無醫護人員感染的目標,取得了非典防治階段性重大勝利,保護了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得到了國務院督查組和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的充分肯定。為嚴防疫情反彈,我們及時把防治工作從應急狀態轉入常態管理,制定非典應急處理預案,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同時抓緊建立健全各種預警和應急機制,努力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戰勝各種風險的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