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策列傳

《龜策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史記》中。《史記·龜策列傳》是專記卜筮活動的類傳。“龜策”是指龜甲和蓍草,古人用它來占卜吉凶。

《禮記·曲禮上》中曰:“龜為卜,策為筮”。說明古時卜用龜甲,筮用蓍草。《太史公自序》曰:“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然各以決吉凶。略窺其要,作《龜策列傳》”。它指明了寫作此篇的動機與緣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龜策列傳》
  • 作品別名:《史記·龜策列傳》
  • 創作年代:西漢武帝年間
  • 作品出處:《史記
  • 文學體裁:傳
  • 作者司馬遷
作品原文,史記三家注,作品譯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蠻夷氐羌雖無君臣之序,亦有決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1木,國不同俗。然皆可以戰伐攻擊,推兵求勝,各信其神,以知來事。略聞夏殷欲卜者,乃取蓍龜,已則去之,以為龜藏則不靈,蓍久則不神。至周室之卜官,常寶藏蓍龜;又其大小先後,各有所尚,要其歸等耳。或以為聖王遭事無不定,決疑無不見,其設稽神求問之道者,以為後世衰微,愚不師智,人各自安,化分為百室,道散而無垠,故推歸之至微,要絜於精神也。或以為昆蟲之所長,聖人不能與爭。其處吉凶,別然否,多中於人。至高祖時,因秦太卜官。
天下始定,兵革未息。及孝惠享國日少,呂后女主,孝文﹑孝景因襲掌故,未遑講試,雖父子疇官,世世相傳,其精微深妙,多所遺失。至今上□位,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通一伎之士鹹得自效,絕倫超奇者為右,無所阿私,數年之閒,太卜大集。會上欲擊匈奴,西攘大宛2,南收百越,卜筮至預見表象,先圖其利。及猛將推鋒執節,獲勝於彼,而蓍龜時日亦有力於此。上尤加意,賞賜至或數千萬。如丘子明之屬,富溢貴寵,傾於朝廷。至以卜筮射蠱道,巫蠱時或頗中。素有鴺睚不快,因公行誅,恣意所傷,以破族滅門者,不可勝數。百僚盪恐,皆曰龜策能言。後事覺奸窮,亦誅三族。
夫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變化無窮,是以擇賢而用占焉,可謂聖人重事者乎!周公卜三龜,而武王有瘳。紂為暴虐,而元龜不占。晉文將定襄王之位,卜得黃帝之兆4,卒受彤弓之命。獻公貪驪姬之色,卜而兆有口象,其禍竟流五世。楚靈將背周室,卜而龜逆5,終被乾溪之敗。兆應信誠於內,而時人明察見之於外,可不謂兩合者哉!君子謂夫輕卜筮,無神明者,悖;背6人道,信禎祥者,鬼神不得其正。故書建稽疑,五謀而卜筮居其二,五占從其多,明有而不專之道也。余至江南,觀其行事,問其長老,雲龜千歲乃游蓮葉之上7,蓍百莖共一根8。又其所生,獸無虎狼,草無毒螫。江傍家人常畜龜飲食之,以為能導引致氣,有益於助衰養老,豈不信哉!褚先生曰:臣以通經術,受業博士,治春秋,以高第為郎,幸得宿,出入宮殿中十有餘年。竊好太史公傳。太史公之傳曰:“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然各以決吉凶,略闚其要,故作龜策列傳。”臣往來長安中,求龜策列傳不能得,故之大卜官,問掌故文學長老習事者,寫取龜策卜事,編於下方。
聞古五帝、三王發動舉事,必先決蓍龜9。傳曰:“下有伏靈,上有兔絲;上有搗蓍10,下有神龜。”所謂伏靈者,在兔絲之下,狀似飛鳥之形。新雨已,天清靜無風,以夜捎兔絲去之,既以鮸燭此地11燭之,火滅,即記其處,以新布四丈環置之,明即掘取之,入四尺至七尺,得矣,過七尺不可得。伏靈者,千歲松根也,食之不死。聞蓍生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青雲覆之。傳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丈,其叢生滿百莖。”方今世取蓍者,不能中古法度,不能得滿百莖長丈者,取八十莖已上,蓍長八尺,即難得也。人民好用卦者,取滿六十莖已上,長滿六尺者,既可用矣。記曰:“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曰“北斗龜”,二曰“南辰龜”,三曰“五星龜”,四曰“八風龜”,五曰“二十八宿龜”,六曰“日月龜”,七曰“九州龜”,八曰“玉龜”:凡八名龜。龜圖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此某之龜也。略記其大指,不寫其圖。取此龜不必滿尺二寸,民人得長七八寸,可寶矣。今夫珠玉寶器,雖有所深藏,必見其光,必出其神明,其此之謂乎!故玉處於山而木潤,淵生珠而岸不枯者12,潤澤之所加也。
明月之珠出於江海,藏於蚌中,蚗龍伏之。王得之,長有天下,四夷賓服。能得百莖蓍,並得其下龜以卜者,百言百當,足以決吉凶。 神龜出於江水中,廬江郡常歲時生龜長尺二寸者二十枚輸太卜官,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龜千歲乃滿尺二寸。王者發軍行將,必鑽龜廟堂之上,以決吉凶。今高廟中有龜室,藏內以為神寶。傳曰:“取前足臑骨14穿佩之,取龜置室西北隅懸之,以入深山大林中,不惑。”臣為郎時,見萬畢石朱方,傳曰:“有神龜在江南嘉林中15。嘉林者,獸無虎狼,鳥無鴟梟,草無毒螫,野火不及,斧斤不至,是為嘉林。龜在其中,常巢於芳蓮之上。左脅書文曰:‘甲子重光16,得我者匹夫為人君,有土正17,諸侯得我為帝王。’求之於白蛇蟠杅18林中者19,齋戒以待,譺然20,狀如有人來告之,因以醮酒佗發21,求之三宿而得。”由是觀之,豈不偉哉!故龜可不敬與?
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龜能行氣導引。問者曰:“龜至神若此,然太卜官得生龜,何為輒殺取其甲乎?”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龜,畜置之,家因大富。與人議,欲遣去。人教殺之勿遣,遣之破人家。龜見夢曰:“送我水中,無殺吾也。”其家終殺之。殺之後,身死,家不利。人民與君王者異道。人民得名龜,其狀類不宜殺也。以往古故事言之,古明王聖主皆殺而用之。
宋元王時得龜,亦殺而用之。謹連其事於左方,令好事者觀擇其中焉。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龜使於河,至於泉陽,漁者豫且22舉網得而囚之。置之籠中。夜半,龜來見夢於宋元王曰:“我為江使於河,而幕網當吾路。泉陽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語。王有德義,故來告訴。”元王惕然而悟。乃召博士衛平23而問之曰:“今寡人夢見一丈夫,延頸而長頭,衣玄繡之衣而乘輜車,來見夢於寡人曰:‘我為江使於河,而幕網當吾路。泉陽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語。王有德義,故來告訴。’是何物也?”衛平乃援式而起24,仰天而視月之光,觀斗所指,定日處鄉。規矩為輔,副以權衡。四維已定,八卦相望。視其吉凶,介蟲先見。乃對元王曰:“今昔壬子25,宿在牽牛。河水大會,鬼神相謀。漢正南北26,江河固期,南風新至,江使先來。
白雲壅漢,萬物盡留。斗柄指日,使者當囚。玄服而乘輜車,其名為龜。王急使人問而求之。”王曰:“善。”於是王乃使人馳而往問泉陽令曰:“漁者幾何家?名誰為豫且?豫且得龜,見夢於王,王故使我求之。”泉陽令乃使吏案籍視圖,水上漁者五十五家,上流之廬,名為豫且。泉陽令曰:“諾。”乃與使者馳而問豫且曰:“今昔汝漁何得?”豫且曰:“夜半時舉網得龜27。”使者曰:“今龜安在?”曰:“在籠中。”使者曰:“王知子得龜,故使我求之。”豫且曰:“諾。”即系龜而出之籠中,獻使者。使者載行,出於泉陽之門。正晝無見,風雨晦冥。雲蓋其上,五采青黃;雷雨並起,風將而行。入於端門,見於東箱。身如流水,潤澤有光。望見元王,延頸而前,三步而止,縮頸而卻,復其故處。元王見而怪之,問衛平曰:“龜見寡人,延頸而前,以何望也?縮頸而復,是何當也?”衛平對曰:“龜在患中,而終昔囚,王有德義,使人活之。今延頸而前,以當謝也,縮頸而卻,欲亟去也。”元王曰:“善哉!神至如此乎,不可久留;趣駕送龜,勿令失期。”
衛平對曰:“龜者是天下之寶也,先得此龜者為天子,且十言十當,十戰十勝。生於深淵,長於黃土。知天之道,明於上古。游三千歲,不出其域。安平靜正,動不用力。壽蔽天地,莫知其極。與物變化,四時變色。居而自匿,伏而不食。春倉夏黃,秋白冬黑。明於陰陽,審於刑德。先知利害,察於禍福,以言而當,以戰而勝,王能寶之,諸侯盡服。王勿遣也,以安社稷。”元王曰:“龜甚神靈,降於上天,陷於深淵。在患難中。以我為賢。德厚而忠信,故來告寡人。寡人若不遣也,是漁者也。漁者利其肉,寡人貪其力,下為不仁,上為無德。君臣無禮,何從有福?寡人不忍,柰何勿遣!”衛平對曰:“不然。臣聞盛德不報,重寄不歸;天與不受,天奪之寶。今龜周流天下,還復其所,上至蒼天,下薄泥塗。還遍九州,未嘗愧辱,無所稽留。今至泉陽,漁者辱而囚之。王雖遣之,江河必怒,務求報仇。自以為侵,因神與謀。淫雨不霽,水不可治。若為枯旱,風而揚埃,蝗蟲暴生,百姓失時。王行仁義,其罰必來。此無佗故,其祟在龜。後雖悔之,豈有及哉!王勿遣也。”
元王慨然而嘆曰:“夫逆人之使,絕人之謀,是不暴乎?取人之有,以自為寶,是不彊乎?寡人聞之,暴得者必暴亡,彊取者必後無功。桀紂暴彊,身死國亡。今我聽子,是無仁義之名而有暴彊之道。江河為湯武,我為桀紂。未見其利,恐離其咎。寡人狐疑,安事此寶,趣駕送龜,勿令久留。”衛平對曰:“不然,王其無患。天地之間,累石為山。高而不壞,地得為安。故云物或危而顧安,或輕而不可遷;人或忠信而不如誕謾28,或醜惡而宜大官,或美好佳麗而為眾人患。非神聖人,莫能盡言。春秋冬夏,或暑或寒。寒暑不和,賊氣相奸。同歲異節,其時使然。故令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或為仁義,或為暴彊。暴彊有鄉,仁義有時。萬物盡然,不可勝治。大王聽臣,臣請悉言之。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穀,以知善惡。人民莫知辨也,與禽獸相若。谷居而穴處,不知田作。天下禍亂,陰陽相錯。??疾疾29,通而不相擇。妖鮟數見30,傳為單薄。
聖人別其生,使無相獲。禽獸有牝牡,置之山原;鳥有雌雄,布之林澤;有介之蟲,置之溪谷。故牧人民,為之城郭,內經閭術,外為阡陌。夫妻男女,賦之田宅,列其室屋。為之圖籍,別其名族。立官置吏,勸以爵祿。衣以桑麻,養以五穀。耕之櫌之31,鉏之耨之32。口得所嗜,目得所美,身受其利。以是觀之,非彊不至。故曰田者不彊,囷倉不盈33;商賈不彊,不得其贏;婦女不彊,布帛不精;官御不彊,其勢不成;大將不彊,卒不使令;侯王不彊,沒世無名。故云彊者,事之始也,分之理也,物之紀也。所求於彊,無不有也。王以為不然,王獨不聞玉櫝只雉34,出於崑山;明月之珠,出於四海;鐫石拌蚌35,傳賣於市;聖人得之,以為大寶。大寶所在,乃為天子。今王自以為暴,不如拌蚌於海也;自以為彊,不過鐫石於崑山也。取者無咎,寶者無患。今龜使來抵網,而遭漁者得之,見夢自言,是國之寶也,王何憂焉。”
元王曰:“不然。寡人聞之,諫者福也,諛者賊也。人主聽諛,是愚惑也。雖然,禍不妄至,福不徒來。天地合氣,以生百財。陰陽有分,不離四時,十有二月,日至為期。聖人徹焉,身乃無災。明王用之,人莫敢欺。故云福之至也,人自生之;禍之至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刑與德雙。聖人察之,以知吉凶。桀紂之時,與天爭功,擁遏鬼神,使不得通。是固已無道矣,諛臣有眾。桀有諛臣,名曰趙梁。教為無道,勸以貪狼。系湯夏台,殺關龍逢。左右恐死,偷諛於傍。國危於累卵,皆曰無傷。稱樂萬歲,或曰未央。蔽其耳目,與之詐狂。湯卒伐桀,身死國亡。聽其諛臣,身獨受殃。春秋著之,至今不忘。紂有諛臣,名為左彊。夸而目巧,教為象郎36。將至於天,又有玉床。犀玉之器,象箸而羹37。聖人剖其心,壯士斬其胻38。箕子恐死,被髮佯狂。殺周太子歷39,囚文王昌。投之石室,將以昔至明。陰兢活之40,與之俱亡。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興卒聚兵,與紂相攻。文王病死,載屍以行。太子發代將,號為武王。戰於牧野,破之華山之陽。紂不勝敗而還走,圍之象郎。自殺宣室41,身死不葬。頭懸車軫,四馬曳行。寡人念其如此,腸如涫湯42。是人皆富有天下而貴至天子,然而大傲。欲無厭時,舉事而喜高,貪很而驕。不用忠信,聽其諛臣,而為天下笑。今寡人之邦,居諸侯之間,曾不如秋毫。舉事不當,又安亡逃!”
衛平對曰:“不然。河雖神賢,不如崑崙之山;江之源理,不如四海,而人尚奪取其寶,諸侯爭之,兵革為起。小國見亡,大國危殆,殺人父兄,虜人妻子,殘國滅廟,以爭此寶。戰攻分爭,是暴彊也。故云取之以暴彊而治以文理,無逆四時,必親賢士;與陰陽化,鬼神為使;通於天地,與之為友。諸侯賓服,民眾殷喜。邦家安寧,與世更始。湯武行之,乃取天子;《春秋》著之,以為經紀。王不自稱湯武,而自比桀紂。桀紂為暴彊也,固以為常。桀為瓦室43,紂為象郎。徵絲灼之44,務以費。賦斂無度,殺戮無方。殺人六畜,以韋為囊。囊盛其血,與人縣而射之,與天帝爭彊。逆亂四時,先百鬼嘗。諫者輒死,諛者在傍。聖人伏匿,百姓莫行。天數枯旱,國多妖祥。螟蟲歲生,五穀不成。民不安其處,鬼神不享。飄風日起,正晝晦冥。日月並蝕,滅息無光。列星奔亂,皆絕紀綱。以是觀之,安得久長!雖無湯武,時固當亡。故湯伐桀,武王克紂,其時使然。乃為天子,子孫續世;終身無咎,後世稱之,至今不已。是皆當時而行,見事而彊,乃能成其帝王。今龜,大寶也,為聖人使,傳之賢。不用手足,雷電將之;風雨送之,流水行之。侯王有德,乃得當之。今王有德而當此寶,恐不敢受;王若遣之,宋必有咎。後雖悔之,亦無及已。”
元王大悅而喜。於是元王向日而謝45,再拜而受。擇日齋戒,甲乙最良。乃刑白雉,及與驪羊;以血灌龜,於壇中央。以刀剝之,身全不傷。脯酒禮之,橫其腹腸。荊支卜之,必制其創46。理達於理,文相錯迎。使工占之,所言盡當。邦福重寶47,聞於傍鄉。殺牛取革,被鄭之桐48。草木畢分,化為甲兵。戰勝攻取,莫如元王。元王之時,衛平相宋,宋國最彊,龜之力也。故云神至能見夢於元王,而不能自出漁者之籠。身能十言盡當,不能通使於河,還報於江,賢能令人戰勝攻取,不能自解於刀鋒,免剝刺之患。聖能先知亟見,而不能令衛平無言。言事百全,至身而攣;當時不利,又焉事賢!賢者有恆常,士有適然。是故明有所不見,聽有所不聞;人雖賢,不能左畫方,右畫圓;日月之明,而時蔽於浮雲。羿名善射,不如雄渠、門49;禹名為辯智,而不能勝鬼神。地柱折,天故毋椽,又柰何責人於全?孔子聞之曰:“神龜知吉凶,而骨直空枯50。日為德而君於天下,辱於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於蝦蟆。蝟辱於鵲51,騰蛇之神而殆於即且52
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松柏為百木長,而守門閭。日辰不全,故有孤虛53。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罔有所數,亦有所疏。人有所貴,亦有所不如。何可而適乎?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世為屋,不成三瓦而陳之54,以應之天。天下有階,物不全55乃生也。”褚先生曰:漁者舉網而得神龜,龜自見夢宋元王,元王召博士衛平告以夢龜狀,平運式,定日月,分衡度,視吉凶,占龜與物色同,平諫王留神龜以為國重寶,美矣。古者筮必稱龜者,以其令名,所從來久矣。余述而為傳。
三月二月正月56十二月十一月中關內高外下57四月首仰58足開肣開59首俛大60五月橫吉首俛大61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卜禁曰:子亥戌不可以卜及殺龜。日中如食已卜。暮昏龜之徼也62,不可以卜。庚辛可以殺,及以鑽之。常以月旦祓龜63,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64,乃持龜而遂之,若常以為祖65。人若已卜不中,皆祓之以卵,東向立,灼以荊若剛木,土66卵指之者三67,持龜以卵周環之,祝曰:“今日吉,謹以粱卵?弟黃68祓去玉靈之不祥。”玉靈必信以誠,知萬事之情,辯兆皆可占。不信不誠,則燒玉靈,揚其灰,以徵後龜。其卜必北向,龜甲必尺二寸。
卜先以造69灼鑽,鑽中已,又灼龜首,各三。又復灼所鑽中曰正身,灼首曰正足70,各三。即以造三周龜,祝曰:“假之玉靈夫子71。夫子玉靈,荊灼而心,令而先知。而上行於天,下行於淵,諸靈數k72,莫如汝信。今日良日,行一良貞73。某欲卜某,即得而喜,不得而悔。即得,發鄉我身長大,首足收人皆上偶。不得,發鄉我身挫折,中外不相應,首足滅去。”
靈龜卜祝曰:“假之靈龜,五巫五靈,不如神龜之靈,知人死,知人生。某身良貞,某欲求某物。即得也,頭見足發,內外相應;即不得也,頭仰足肣,內外自垂。可得占。”
卜占病者祝曰:“今某病困。死,首上開,內外交駭,身節折;不死,首仰足肣。”
卜病者祟曰:“今病有祟無呈,無祟有呈。兆有中祟有內,外祟有外。”
卜系者出不出。不出,橫吉安;若出,足開首仰有外。
卜求財物,其所當得。得,首仰足開,內外相應;即不得,呈兆首仰足肣。
卜有賣若買臣妾馬牛。得之,首仰足開,內外相應;不得,首仰足肣,呈兆若橫吉安。
卜擊盜聚若干人,在某所,今某將卒若干人,往擊之。當勝,首仰足開身正,內自橋,外下;不勝,足肣首仰,身首74內下外高。
卜求當行不行。行,首足開;不行,足肣首仰,若橫吉安,安不行。
卜往擊盜,當見不見。見,首仰足肣有外;不見,足開首仰。
卜往候盜,見不見。見,首仰足肣,肣勝有外;不見,足開首仰。
卜聞盜來不來。來,外高內下,足肣首仰;不來,足開首仰,若橫吉安,期之自次。
卜遷徙去官不去。去,足開有肣外首仰;不去,自去,即足肣,呈兆若橫吉安。
卜居官尚吉不。吉,呈兆身正,若橫吉安;不吉,身節折,首仰足開。
卜居室家吉不吉。吉,呈兆身正,若橫吉安;不吉,身節折,首仰足開。
卜歲中禾稼孰不孰。孰,首仰足開,內外自橋外自垂;不孰,足肣首仰有外。
卜歲中民疫不疫。疫,首仰足肣,身節有彊外;不疫,身正首仰足開。卜歲中有兵無兵。無兵,呈兆若橫吉安;有兵,首仰足開,身作外彊情。
卜見貴人吉不吉。吉,足開首仰,身正,內自橋;不吉,首仰,身節折,足肣有外,若無漁。
卜請謁於人得不得。得,首仰足開,內自橋;不得,首仰足肣有外。
卜追亡人當得不得。得,首仰足肣,內外相應;不得,首仰足開,若橫吉安。
卜漁獵得不得。得,首仰足開,內外相應;不得,足肣首仰,若橫吉安。
卜行遇盜不遇。遇,首仰足開,身節折,外高內下;不遇,呈兆。
卜天雨不雨。雨,首仰有外,外高內下;不雨,首仰足開,若橫吉安。
卜天雨霽不霽。霽,呈兆足開首仰;不霽,橫吉。
命曰橫吉安。以占病,病甚者一日不死;不甚者卜日瘳,不死。系者重罪不出,輕罪環出;過一日不出,久毋傷也。求財物買臣妾馬牛,一日環得;過一日不得。行者不行。來者環至;過食時不至,不來。擊盜不行,行不遇;聞盜不來。徙官不徙。居官家室皆吉。歲稼不孰。民疾疫無疾。歲中無兵。見人行,不行不喜。請謁人不行不得。追亡人漁獵不得。行不遇盜。雨不雨。霽不霽。命曰呈兆。病者不死。系者出。行者行。來者來。市買得。追亡人得,過一日不得。問行者不到。
命曰柱徹。卜病不死。系者出。行者行。來者來。市買不得。憂者毋憂。追亡人不得。 命曰首仰足肣有內無外。占病,病甚不死。系者解。求財物買臣妾馬牛不得。行者聞言不行。來者不來。聞盜不來。聞言不至。徒官聞言不徙。居官有憂。居家多災。歲稼中孰。民疾疫多病。歲中有兵,聞言不開。見貴人吉。請謁不行,行不得善言。追亡人不得。漁獵不得。行不遇盜。雨不雨甚。霽不霽。故其莫字皆為首備。問之曰,備者仰也,故定以為仰。此私記也。
命曰首仰足肣有內無外。占病,病甚不死。系者不出。求財買臣妾不得。行者不行。來者不來。擊盜不見。聞盜來,內自驚,不來。徙官不徙。居官家室吉。歲稼不孰。民疾疫有病甚。歲中無兵。見貴人吉。請謁追亡人不得。亡財物,財物不出得。漁獵不得。行不遇盜。雨不雨。霽不霽。凶。
命曰呈兆首仰足肣。以占病,不死。系者未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不得。行不行。來不來。擊盜不相見。聞盜來不來。徙官不徙。居官久多憂。居家室不吉。歲稼不孰。民病疫。歲中毋兵。見貴人不吉。請謁不得。漁獵得少。行不遇盜。雨不雨。霽不霽。不吉。
命曰呈兆首仰足開。以占病,病篤死。繫囚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不得。行者行。來者來。擊盜不見盜。聞盜來不來。徙官徙。居官不久。居家室不吉。歲稼不孰。民疾疫有而少。歲中毋兵。見貴人不見吉。請謁追亡人漁獵不得。行遇盜。雨不雨。霽小吉。
命曰首仰足肣。以占病,不死。系者久,毋傷也。求財物買臣妾馬牛不得。行者不行。擊盜不行。來者來。聞盜來。徙官聞言不徙。居家室不吉。歲稼不孰。民疾疫少。歲中毋兵。見貴人得見。請謁追亡人漁獵不得。行遇盜。雨不雨。霽不霽。吉。
命曰首仰足開有內。以占病者,死。系者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不得。行者行。來者來。擊盜行不見盜。聞盜來不來。徙官徙。居官不久。居家室不吉。歲孰。民疾疫有而少。歲中毋兵。見貴人不吉。請謁追亡人漁獵不得。行不遇盜。雨霽。霽小吉,不霽吉。
命曰橫吉內外自橋。以占病,卜日毋瘳死。系者毋罪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得。行者行。來者來。擊盜合交等。聞盜來來。徙官徙。居家室吉。歲孰。民疫無疾。歲中無兵。見貴人請謁追亡人漁獵得。行遇盜。雨霽,雨霽大吉。
命曰橫吉內外自吉。以占病,病者死。系不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追亡人漁獵不得。行者不來。擊盜不相見。聞盜不來。徙官徙。居官有憂。居家室見貴人請謁不吉。歲稼不孰。民疾疫。歲中無兵。行不遇盜。雨不雨。霽不霽。不吉。
命曰漁人。以占病者,病者甚,不死。系者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擊盜請謁追亡人漁獵得。行者行來。聞盜來不來。徙官不徒。居家室吉。歲稼不孰。民疾疫。歲中毋兵。見貴人吉。行不遇盜。雨不雨。霽不霽。吉。
命曰首仰足肣內高外下。以占病,病者甚,不死。系者不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追亡人漁獵得。行不行。來者來。擊盜勝。徙官不徙。居官有憂,無傷也。居家室多憂病。歲大孰。民疾疫。歲中有兵不至。見貴人請謁不吉。行遇盜。雨不雨。霽不霽。吉。
命曰橫吉上有仰下有柱。病久不死。系者不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追亡人漁獵不得。行不行。來不來。擊盜不行,行不見。聞盜來不來。徙官不徙。居家室見貴人吉。歲大孰。民疾疫。歲中毋兵。行不遇盜。雨不雨。霽不霽。大吉。
命曰橫吉榆仰。以占病,不死。系者不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至不得。行不行。來不來。擊盜不行,行不見。聞盜來不來。徙官不徙。居官家室見貴人吉。歲孰。歲中有疾疫,毋兵。請謁追亡人不得。漁獵至不得。行不得。行不遇盜。雨霽不霽。小吉。
命曰橫吉下有柱。以占病,病甚不環有瘳無死。系者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請謁追亡人漁獵不得。行來不來。擊盜不合。聞盜來來。徙官居官吉,不久。居家室不吉。歲不孰。民毋疾疫。歲中毋兵。見貴人吉。行不遇盜。雨不雨。霽。小吉。
命曰載所。以占病,環有瘳無死。系者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請謁追亡人漁獵得。行者行。來者來。擊盜相見不相合。聞盜來來。徙官徙。居家室憂。見貴人吉。歲孰。民毋疾疫。歲中毋兵。行不遇盜。雨不雨。霽霽。吉。
命曰根格。以占病者,不死。系久毋傷。求財物買臣妾馬牛請謁追亡人漁獵不得。行不行。來不來。擊盜盜行不合。聞盜不來。徙官不徙。居家室吉。歲稼中。民疾疫無死。見貴人不得見。行不遇盜。雨不雨。不吉。
命曰首仰足肣外高內下。卜有憂,無傷也。行者不來。病久死。求財物不得。見貴人者吉。
命曰外高內下。卜病不死,有祟。市買不得。居官家室不吉。行者不行。來者不來。系者久毋傷。吉。
命曰頭見足發有內外相應。以占病者,起。系者出。行者行。來者來。求財物得。吉。
命曰呈兆首仰足開。以占病,病甚死。系者出,有憂。求財物買臣妾馬牛請謁追亡人漁獵不得。行不行。來不來。擊盜不合。聞盜來來。徙官居官家室不吉。歲惡。民疾疫無死。歲中毋兵。見貴人不吉。行不遇盜。雨不雨。霽。不吉。
命曰呈兆首仰足開外高內下。以占病,不死,有外祟。系者出,有憂。求財物買臣妾馬牛,相見不會。行行。來聞言不來。擊盜勝。聞盜來不來。徙官居官家室見貴人不吉。歲中。民疾疫有兵。請謁追亡人漁獵不得。聞盜遇盜。雨不雨。霽。凶。
命曰首仰足肣身折內外相應。以占病,病甚不死。系者久不出。求財物買臣妾馬牛漁獵不得。行不行。來不來。擊盜有用勝。聞盜來來。徙官不徙。居官家室不吉。歲不孰。民疾疫。歲中。有兵不至。見貴人喜。請謁追亡人不得。遇盜凶。
命曰內格外垂。行者不行。來者不來。病者死。系者不出。求財物不得。見人不見。大吉。
命曰橫吉內外相應自橋榆仰上柱足肣。以占病,病甚不死。系久,不抵罪。求財物買臣妾馬牛請謁追亡人漁獵不得。行不行。來不來。居官家室見貴人吉。徙官不徙。歲不大孰。民疾疫有兵。有兵不會。行遇盜。聞言不見。雨不雨。霽霽。大吉。
命曰頭仰足肣內外自垂。卜憂病者甚,不死。居官不得居。行者行。來者不來。求財物不得。求人不得。吉。
命曰橫吉下有柱。卜來者來。卜日即不至,未來。卜病者過一日毋瘳死。行者不行。求財物不得。系者出。
命曰橫吉內外自舉。以占病者,久不死。系者久不出。求財物得而少。行者不行。來者不來。見貴人見。吉。
命曰內高外下疾輕足發。求財物不得。行者行。病者有瘳。系者不出。來者來。見貴人不見。吉。
命曰外格。求財物不得。行者不行。來者不來。系者不出。不吉。病者死。求財物不得。見貴人見。吉。
命曰內自舉外來正足發。者行。來者來。求財物得。病者久不死。系者不出。見貴人見。吉。
此橫吉上柱外內自舉足肣。以卜有求得。病不死。系者毋傷,未出。行不行。來不來。見人不見。百事盡吉。
此橫吉上柱外內自舉柱足以作。以卜有求得。病死環起。系留毋傷,環出。行不行。來不來。見人不見。百事吉。可以舉兵。
此挺詐有外。以卜有求不得。病不死,數起。系禍罪。聞言毋傷。行不行。來不來。
此挺詐有內。以卜有求不得。病不死,數起。系留禍罪無傷出。行不行。來者不來。見人不見。
此挺詐內外自舉。以卜有求得。病不死。系毋罪。行行。來來。田賈市漁獵盡喜。
此狐鰂。以卜有求不得。病死,難起。系留毋罪難出。可居宅。可娶婦嫁女。行不行。來不來。見人不見。有憂不憂。
此狐徹。以卜有求不得。病者死。系留有抵罪。行不行。來不來。見人不見。言語定。百事盡不吉。
此首俯足肣身節折。以卜有求不得。病者死。系留有罪。望行者不來。行行。來不來。見人不見。
此挺內外自垂。以卜有求不晦。病不死,難起。系留毋罪,難出。行不行。來不來。見人不見。不吉。
此橫吉榆仰首俯。以卜有求難得。病難起,不死。系難出,毋傷也。可居家室,以娶婦嫁女。
此橫吉上柱載正身節折內外自舉。以卜病者,卜日不死,其一日乃死。
此橫吉上柱足肣內自舉外自垂。以卜病者,卜日不死,其一日乃死。
首俯足詐有外無內。病者占龜未已,急死。卜輕失大,一日不死。
首仰足肣。以卜有求不得。以系有罪。人言語恐之毋傷。行不行。見人不見。
大論曰75:外者人也,內者自我也;外者女也,內者男也。首俯者憂。大者身也,小者枝也。大法,病者,足肣者生,足開者死。行者,足開至,足肣者不至。行者,足肣不行,足開行。有求,足開得,足肣者不得。系者,足肣不出,開出。其卜病也,足開而死者,內高而外下也。
三王異龜,五帝殊卜。或長或短,若瓦若玉。其記已亡,其繇後續。江使觸網,見留宋國。神能託夢,不衛其足。

史記三家注

○索隱龜策傳有錄無書,為褚先生所補。其敘事煩蕪陋略,無可取。□正義史記至元成間十篇有錄無書,而褚少孫補景、武紀,將相年表,禮書、樂書、律書,三王世家,蒯成侯、日者、龜策列傳。日者、龜策言辭最鄙陋,非太史公之本意也。
  1. ◇集解徐廣曰:“一作‘革’。”
  2. ◇集解徐廣曰:“攘,一作‘襄’。襄,除也。”
  3. ◇集解徐廣曰:“摓音逢。一作‘達’。”○索隱按:徐廣摓音逢。摓謂兩手執蓍分而扐之,故云摓策。
  4. ◇集解左傳曰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
  5. ◇集解左傳曰:“靈王卜,曰‘余尚得天下’,不吉。投龜卼天而呼曰:‘是區區者而不余畀,余必自取之。’”索隱卼音火候反。
  6. ○索隱上音倍,下音佩。
  7. ◇集解徐廣曰:“蓮,一作‘領’。領與蓮聲相近,或假借字也。”
  8. ◇集解徐廣曰:“劉向雲龜千歲而靈,蓍百年而一本生百莖。”
  9. ○索隱此傳即太卜所得古占龜之說也。
  10. ○索隱搗音逐留反。按:即稠也。搗蓍即藂蓍,搗是古“稠”字也。
  11. ◇集解徐廣曰:“鮸,籠也。蓋然火而籠罩其上也。音溝。陳涉世家曰‘夜鮸火’也。”
  12. ◇集解徐廣曰:“一無‘不’字。許氏說淮南以為滋潤锺於明珠,致令岸枯也。”
  13. ◇集解徐廣曰:“許氏說淮南雲蚗龍,龍屬也。音決。”○索隱蚗蠪伏之。按:蚗當為“蛟”。蠪音龍,注音決,誤也。
  14. ◇集解徐廣曰:“臑音乃毛反。臑,臂。”○索隱臑音乃高反。臑,臂也。一音乃導反。
  15. 索隱按:萬畢術中有石朱方,方中說嘉林中,故云傳曰。
  16. ◇集解徐廣曰:“子,一作‘於’。”
  17. ◇集解徐廣曰:“正,長也。為有土之官長。”
  18. ◇集解徐廣曰:“一孤反。”
  19. ○索隱按:林名白蛇蟠杅林,龜藏其中。杅音烏。謂白蛇嘗蟠杅此林中也。

作品譯文

太史公說:自古以來的聖明君王將要建立國家承受天命,興辦事業,哪有不曾尊用卜筮以助成善事的!唐堯虞舜以前的,無法記述了。從夏、商、周三代的興起看,都是各有卜筮的吉祥之兆以為根據的。大禹娶塗山氏之女卜兆得吉,於是夏啟建立了世代相傳的夏朝;簡狄吞飛燕之卵生契,卜兆吉順,所以殷朝興起;善於播種百穀的后稷蓍筮得吉,因而周國國君終於成為天下王。君王決斷疑難事,參考著用蓍龜所作的卜筮結果以作最終決定,這是沿用不變的傳統辦事程式。蠻、夷、氐、羌,雖然沒有華夏式的君臣上下等級,但也有決斷疑惑的占卜習俗。有的用金石,有的用草木,各國占卜習俗不同。但都可以用來指導戰爭行動,研究、獲取戰爭的勝利。各自崇信卜筮的神靈,藉以預測未來事務。
我粗略聽說,夏、殷時期,臨到要卜筮時,才找來蓍龜,用完就丟棄,因為他們認為,龜甲蓍草,收藏久了,就喪失神靈了。到周朝,卜官卻總是珍藏蓍草龜甲備用。另外,龜蓍的靈通誰大誰小?使用龜蓍,哪個在前哪個在後?每個朝代各有不同崇尚。但概括來看,用龜蓍卜筮辦法幫助人們預測未來這一目的是一致的。有人認為,聖王碰上事,沒有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解決疑難,沒有缺乏真知灼見的時候。他們所以要搞一套求神問卜程式,是因為擔心後代衰敗,愚蠢人不向聰明人學習,人人各自滿足於自己的見識,教化分歧雜出,大道理被拆得七零八落無法掌握,所以才把物情事理推歸到最微妙的境界即神靈,求純真於精神。也有人認為,靈龜所擅長的,聖人是趕不上的。它的判斷吉凶,區別是非,往往比人的預測更準確。到高祖繼位後,因襲秦朝制度,設立太卜官。當時全國剛剛統一,戰爭還沒有停止。
到孝惠皇帝,在位時間短,呂后是女主,孝文帝孝景帝也只是因襲舊制度,沒有來得及對卜筮深入研究。所以卜官雖然父子相承,代代相傳,但其中精微深妙的道理與方法,卻已經失傳了不少。到當今皇帝即位,廣開賢能之士的上進之路,遍招各種學者,通曉一種技能的,都有獻力效勞機會,技藝超眾的,更得優待,實事求是,沒有偏私,幾年之間,太卜官署聚集了很多人才。此時正碰上皇帝要北擊匈奴,西攻大宛,南取百越,卜筮能做到預測事情變化,提示趨利避害辦法。到後來,猛將受命率兵衝鋒,在疆場上獲勝,這其中也含有卜筮在廟堂里事先謀劃的貢獻。皇帝因此對卜筮官更加重視,賞賜有時多至數千萬錢。如丘子明等人,財富暴增,大受寵幸,壓倒滿朝公卿。甚至以卜筮猜測巫蠱行為,巫蠱行為有時也能被猜得很準。對於平素稍稍得罪過他們的人,就尋機公報私仇,肆意迫害,因此而破族滅家的,無法計算。文武百官惶惶不安,都奉承說龜策蓍草說的靈驗。後來卜官誣陷的真情敗露,也被滅了三族。
由於布列蓍草推定吉凶,燒灼龜甲來觀察朕兆,變化無窮,因此要選用賢人擔任卜官,這可說是聖人對卜筮大事的重視吧!周公連卜三龜,武王的病就好了。紂王暴虐,用大龜也得不到吉兆。晉文公將要恢復周襄王的王位,卜得黃帝戰勝於阪泉的吉兆,終於成功,獲得周襄王彤弓之賞,成為侯伯。晉獻公貪圖驪姬美色,要攻驪戎,卜得“勝而不吉”的口象之兆,這場伐驪戎的禍患竟然延及了晉國五世君主。楚靈王將要背叛周天子,占卜不吉利,終於招致乾溪敗亡。龜兆預示出內在的趨勢,當時人能看到外部的表現,能不說這是兩相符合嗎?君子認為,那些輕視卜筮不信神明的人,是糊塗;背棄人謀只信從吉祥之兆,鬼神也得不到應有的對待。所以《尚書》記載了解決疑難的正確方法,要參考五種見解,卜和筮為其中兩種,五種意見不一致時,要順從其中占多數的意見,這表明,雖有卜筮,但並不專信卜筮。
我到江南考察時,了解過龜蓍的事,訪問過當地老年人,他們說龜活到一千歲,能在蓮葉上走動,蓍草長到一百枝梗莖仍然共有一條根。還說,龜蓍生長的地方,沒有虎狼一類凶獸,沒有毒草。江邊居民常常養龜,供應其飲食,認為龜能幫人調節呼吸增加元氣,可助人抗衰養老,這些話難道不真實嗎!
褚先生說:我由於學習經學,做博士弟子,研究《春秋》,考試成績高,被任用為郎,有幸能得宿衛,出入宮殿中十多年。私自喜好《太史公傳》。太史公的《傳》里說“夏、商、周三朝龜卜辦法不同,四方各民族卜筮也各不一樣,但都是用來判斷吉凶,我統觀它們的要點,寫《龜策列傳》。”我在長安城中反覆尋找,沒能找到《龜策列傳》,所以往訪大卜官,請教年歲大知道事情多的掌故、史學官員,寫下了解到的龜筮事情,編在下面。
聽說古代五帝、三王出發行動舉辦事情,必定事先卜筮以做決斷。古代占卜書說:“下面有伏靈,上面有兔絲;上面有叢蓍,下面有神龜。”所謂伏靈這種東西,生長在兔絲下面,樣子象飛動的鳥。第一次春雨以後,如果天氣清靜沒有風,就可在夜裡割去兔絲,拿燈籠來照,如果燈籠一照火就滅掉,就記住這個地方,用四丈新布把這個地方圍起來,天亮了往下挖,挖到四尺七尺之間就能挖得。超過七尺就沒有了。伏靈就是千年老松樹根,人吃了可以長生不死。據說蓍草枝梗長滿一百根時,它下面就有神龜守護,上面常有青雲籠罩。古書上說:“天下和平,王道實現,蓍草就能長出一丈長的莖,一叢能長滿一百條梗枝。”當今尋取蓍草,不能達到古書上的要求,找不到長滿百莖長一丈的。尋取八十莖以上、八尺長的,就難得了。人民喜好用卦的,找到滿六十莖以上、長滿六尺的,就可以用了。
古書說,“能得到名龜的,財物跟著就到,他家一定發大財,富到千萬錢。”名龜中,第一叫“北斗龜”,二叫“南辰龜”,三叫“五星龜”,四叫“八風龜”,五叫“二十八宿龜”,六叫“日月龜”,七叫“九州龜”,八叫“玉龜”,一共八種名龜。古書所畫龜圖的腹下各有字,寫明是哪種龜,我這裡只略寫出它們的名稱,不畫龜圖。尋取這類龜,不必滿一尺二寸,民間得到七八寸長的,就是寶貝了。珠玉寶器,就是藏得再深,也會透露出光芒,顯現出神靈,道理和名龜到來則財富到來一樣。所以玉蘊藏在山裡,山上樹木就得到水分,深潭有珍珠,岸上草木就不枯,就是因為得到了玉石珍珠的潤澤。有名的明月珠,出產在江海里,藏在蚌中,上面趴著蛟龍。君王若能得到它,就可長保天下,四夷來服。有誰能得到百莖的蓍草,同時又得到它下面的神龜用來占卜,那就能百問百應,足以決定吉凶。
神龜出在長江水中,廬江郡每年按時給太卜官送去一尺二寸的活龜二十個。太卜官在吉日剔取龜的腹甲。龜活一千歲才能長到一尺二寸長。君王調兵遣將,必先在廟堂上鑽龜占卜以定吉凶。現在高廟中有一個龜室,藏著這種龜,並看做神寶。古代占卜書說:“斷取龜的前足臑骨穿起來佩帶在身上,在室內西北角懸掛一隻龜,這樣,走進深山老林時就不會迷惑。”我做郎時,看過《萬畢石朱方》,書中說:“在江南嘉林中有神龜。嘉林地方,沒有虎狼類猛獸,鴟梟類惡鳥,沒有毒草,野火燒不到,樵夫砍柴足跡不到,所以叫嘉林。龜在嘉林中,常在芳蓮上築巢。它的脅上寫著字:‘甲子重光,得到我的,原是平民百姓的,可以成為官長;原是諸侯的,可以成為帝王。’在白蛇蟠杅林中尋取龜的人,都是齋戒了以後專程等候,就象專程等待別人來報信一樣,同時敬酒祈禱,披散頭髮行禮,這樣連續三天,才能得到龜。”由此看來,尋取龜的儀式多么莊嚴隆重!所以,對龜能不非常敬重嗎?
有一位南方老人用龜墊床腳,過了二十多年,老人去世,移開床腳,龜還依然活著。這是因為龜具有一種特殊的調節呼吸的方法。有人問:“龜的神通這樣大,但為什麼太卜官得到活龜總是殺了剔取其甲呢?”不久以前,長江邊上有個人得到一隻名龜,養在家裡,因此家裡發了大財。和人商量,要把龜放了。人教他別放,殺了。說放了,家要衰敗。龜給他託夢說:“把我放到水裡去,不要殺我。”這家人到底把龜殺了。殺龜之後,這家主人死了,家庭也倒了霉。人民和君王處理事情應遵循的辦法不一樣。老百姓得到名龜,看來好像不應當殺。根據古代慣例來說,聖明君王得到名龜都是殺了,供占卜用。
宋元王時得到一隻龜,也殺掉用了。現·在謹把此事接寫在下面,供有興趣的人閱讀參考。宋元王二年,長江之神派遣神龜出使黃河。神龜游到泉陽,被打漁人豫且用網撈起來關在籠子裡。半夜裡,神龜託夢給宋元王說:“我奉長江神之命出使黃河。魚網擋住我的去路。泉陽的豫且捉住了我,我走不掉。身處患難之中,無處求告。聽說您的德義,所以來向您求救。”元王聽罷一驚,醒了。馬上召來博士衛平商量:“剛才我夢見一個男子,伸著脖子,長長的頭,身穿帶刺繡的黑衣,乘著輜車,來給我託夢。他說:‘我奉長江神之命出使黃河。魚網擋住我的去路。泉陽的豫且捉住了我,我走不掉。身處患難之中,無處求告。聽說您有德義,所以來向您求救。’這來託夢的是什麼東西呢?”衛平拿起式,仰天察看月光,觀測北斗星斗柄的指向;估量太陽運行位置。先測定東、西、北、南方位,又測定東南、西南、西北、東北方位,於是布列好八卦。考察其中吉凶預兆,首先發現龜的形象。於是對元王說:“昨夜是壬子日,太陽行至牽牛宿。正是河水大會,鬼神相謀的時候。銀河正處於南北走向的時候。長江黃河之神原先有約,南風開始吹的時候,長江神使者先來拜會黃河神。現在天象是白雲堵塞了銀河,什麼東西也無法航行了。北鬥鬥柄又指向太陽所在星官,這是說長江神使者被囚禁了。您夢見的穿黑衣裳而乘輜車的男子,那是龜。請您馬上派人去找。”王說:“好。”
於是王就派人乘車急去詢問泉陽令:“你縣有幾家漁民?誰的名字叫豫且?豫且捉到了龜,龜託夢給王,所以王叫我來找龜。”泉陽令就叫縣吏查閱戶籍簿和地區,發現本縣河邊漁民五十五家,上游地區住著一個漁民叫豫且。泉陽令說:“好。”就和使者乘車急忙找到豫且說:“昨天夜裡你打魚打到了什麼?”豫且說:“半夜時候一提網捉到了一隻龜。”使者說:“現在龜在哪裡?”回答說:“關在籠子裡。”使者說:“王知道你捉到了龜,所以叫我來找龜。”豫且說:“好。”就用繩拴綁了龜,從籠里提出來,獻給使者。
使者帶龜上車駛出泉陽城門。這是白天,但又是風又是雨,一片昏暗。青黃五彩雲罩在上空,接著雷電大作,風吹送車子前行。進了國都端門,在車廂房前取出龜。那龜身如流水,潤澤有光。望見元王,伸開脖子往前爬,爬三步停住,又縮回脖子後退到原處。元王見了奇怪,問衛平說:“龜見了我,伸開脖子往前爬,有什麼目的呢?縮回脖子退到原處,又表示什麼意思?”衛平回答:“龜在患難中,整夜被囚禁,王有德義,派人解救它出來。現在伸脖子向前爬,是表示感謝,縮脖子後退,是希望儘快離開。”元王說:“好啊!這龜神靈到這種地步,不可長期扣留它,立即派人駕車送龜,別讓它耽誤了出使期限。”
衛平回答說:“龜是天下之寶,先得此龜的為天子,而且十言十靈,十戰十勝。它生於深淵,長於黃土,知曉天道,明白上古以來大事。漫遊三千年,不出它應游的地域。安詳平穩,從容端莊,行動自然,不用拙力。壽命超過天地,沒有誰知道它的壽命極限。它順隨萬物變化,四時變化著體色。平時自己藏在一邊,爬伏在那裡不吃東西。春天呈現青色,夏天變為黃色,秋天呈為白色,冬天變成黑色。它懂得陰陽,精曉刑德。預知利害,明察禍福。卜問了它,則說話無失誤,作戰得勝利,王能寶藏住它,諸侯都得降服。王不要放走他,用它來安定國家。”
元王說:“這龜很有神靈,從天上降下來,陷在深淵。在患難中。認為我賢明,敦厚而忠信,所以來求救於我。如果不放走它,我也成了一個漁人了。漁人看重它的肉,我貪圖它的神力,臣下不仁,君上無德。君臣無禮,國家還有什麼福?我不忍心這樣辦,為什麼不放掉它!”
衛平回答說:“不是這樣,我聽說,大恩德不會得到報答,貴重之物暫存出去得不到歸還,現在天賜寶物你不接受,天就要奪回它的寶物了。這龜週遊天下還要再回歸原住地去,它上達蒼天,下至大地,走遍九州,也未曾受過辱,也未遇到阻攔。而現在到了泉陽,打魚的卻折辱了它,把它囚禁起來。王雖然施大恩放了它,長江黃河之神必怒,一定會設法報仇。龜自己認為被侵害了,要和神合謀報復。那時將淫雨不晴,大水泛濫無法治理。或者製造枯旱,大風揚塵,蝗蟲突然出現,百姓錯過農時。王施行了放龜的仁義,而天的懲罰必然降臨。這並非別的原因,禍害出在龜身上。以後您就是後悔,難道還來得及嗎?王別放掉龜啊。”
元王感嘆地說:“這攔劫人家使者,破壞別人計畫,不算是凶暴嗎?奪取別人的東西,當作自己的寶物,這不算強橫嗎?我聽說,凶暴地奪來的東西,必然要被人凶暴地奪去;強搶別人東西,最後還是一無所獲。桀紂都是凶暴強橫不講理的,自己被殺死,國家也亡了。如果我聽了你的建議,這就喪失了仁義名聲而有了凶暴強橫不講理行為。長江黃河之神將成為仁義的湯武,我將成為凶暴強橫而被征伐的桀紂。沒看到什麼好處,恐怕要陷進災禍。我拿不定這個主意,怎么能奉事好這個寶物,趕快駕車送龜走,不要讓它在此久留。”
衛平回答說:“不是這樣,王不要耽心。天地之間,有的地方石頭堆石頭,堆成了山,雖然高聳,並不坍塌,大地能得平安。所以說,有的東西雖然看起來危險,卻很平安;看起來很輕,卻搬移不動。有的忠厚老實,並不如大言欺詐的人;有的面貌醜惡,卻適合於做大官;有的漂亮,卻成為危害大眾的禍根。這些現象,不是神和聖人,說不清楚。春夏秋冬,有時熱有時冷。冷熱並不互融,而相互衝突區別。同一年內,有不同季節,這是根據四時冷熱不同確定的。所以讓植物春天出生,夏天成長,秋天要收穫,冬天就收藏。有時要行仁義,有時要施強暴。強暴有目標,仁義有時機。萬物都是這樣,不可勝言。大王請接受我的建議,讓我徹底說清楚。根據天的五種顏色,可以辨別白天黑夜。根據地生的五穀,可以分辨好壞植物。當初人民不懂得這樣辨別,和禽獸一樣。住在山谷洞穴里,不懂得種田,天下災禍頻生,陰陽季節混亂。匆匆忙忙過日子,大家都是這樣,不會區分黑白善惡。妖孽常常出現,人民一代代勉強傳留下來。
後來聖人區分萬物生存特點,使他們互相不做侵害。禽獸有牝有牡,把它們放到山裡;鳥有雌有雄,都把它們放進樹林、水邊;帶甲殼生物,安置在溪谷。所以管理人民,就為他們建立城郭,城內設立街巷,城外開闢田畦通路。根據夫妻男女,給他們田宅、房屋。建立戶籍,一一登記其姓名。設立官吏,用爵位俸祿予以鼓勵。種桑麻有衣穿,種五穀有飯吃。人民辛勤耕作,於是能吃到想吃的東西,看到想看的東西。穿到想穿的東西。由此可見,捨棄強力,就沒有成果。所以,種地的不用強力,糧食不能豐收;商人不用強力,賺不到錢;婦女不用強力,布就織不好;當官的不用強力,就沒有威勢;大將不用強力,兵不聽令;侯王不用強力,到死也沒有大名。所以說,施用強力,是事業的起點,是當然的道理,是萬物的法則。從施用強力入手,沒有得不到的東西。大王如果不同意這個看法,您難道沒聽說過,那帶有野雉雕飾的玉匣,本出自崑山;明月之珠,本出於四海;鑿雕崑山之石成為玉匣,割剝海中之蚌取出明月之珠傳賣於市;聖人得到匣珠,當作大寶。得大寶的,就成了天子。現在您自認為凶暴了,其實趕不上那鑿崑山之石的。那些制匣取珠的沒有錯,寶藏匣珠的沒有禍。現在龜因出使而碰網,被漁人抓獲,又託夢給您自我介紹,這是國家之寶,您擔什麼心呢?”
元王說:“不是這樣。我聽說,諫諍是國之福,阿諛是國之禍。君主聽從阿諛奉承,是愚昧胡塗,雖然一般道理是這樣,但禍也不會無緣無故降,福也不會隨便就來。天氣地氣相合,生出各種財富。陰陽各有界限,不偏離四時。一年十二個月,用夏至冬至定其周期。聖人明白這個道理,自己沒有災難。明王運用這個規律,沒人敢來欺騙。所以,福的來到,是人自己創造的;災難降臨,是人自己招致的。禍福可能性同時存在,刑德互相關聯。聖人辨察它們,預測吉凶。桀紂時,和天爭功,阻遏鬼神,使它們不能通顯其靈。這本來已經是無道了,而諂諛之臣又多。桀有諛臣,名叫趙梁。教桀作無道之事,慫恿他貪婪兇狠。把湯囚進夏台,殺害關龍逢。左右大臣怕死,都在一旁苟且偷生阿諛逢迎。國勢危如累卵,卻都說無妨。讚美歡呼萬歲,或者說國運遠沒有完結。蔽遮桀的耳目,和他一起自欺欺人。湯終於伐桀,桀身死,夏滅亡。聽信諛臣,自己倒了霉。《春秋》寫明了這段史實,使人至今不忘。紂有諛臣,名叫左強。浮誇不實,自詡目測能力強,不必籍助規矩繩墨就能設計施工,教紂築造象廊。高達於天,室內又陳設玉床犀玉之器,用象牙筷子吃飯。剖聖人比干的心,砍斷壯士的小腿。箕子怕死,披頭散髮裝瘋。紂王殺周太子歷,囚禁周文王昌。投進石頭屋子,打算從早到晚囚禁。陰兢救出文王,和他一起逃亡到周國。文王得到太公望,發動軍隊和紂作戰。文王病死,大臣用車載著文王屍首前進。太子發代替文王統帥軍隊,號為武王。和紂在牧野大戰,在華山之南擊潰紂軍。紂不能勝,敗退回去,武王把他圍在象廊。紂自殺在宣室,死後得不到安葬。頭被砍下懸掛在車上,四匹馬拉著車子走。我想到桀紂遭遇,肚子裡如有開水滾沸。他們都曾富有天下貴為天子,但太驕傲。貪得無厭,辦事就好高務遠。貪婪兇狠而又驕慢。不用忠誠老實人,聽信阿諛之臣,於是被天下恥笑。現在我的國家處在諸侯之間,簡直小得如秋毫。辦事一有不當之處,怎能逃脫滅亡下場。”
衛平回答:“不是這樣。黃河雖然神靈賢明,趕不上崑崙山;長江雖然水源通暢,不如四海浩蕩。崑崙山四海,人還奪取其寶呢。諸侯爭奪那些寶物,有時因此引起戰爭。小國被滅亡,大國遭遇危險。為了這些寶物而殺人父兄,虜人妻兒,割裂國土,毀人宗廟。攻戰爭奪,這就是強暴。所以說,奪取時套用強暴,統治時套用文理,不違背四季天時,總是親近賢士;順應陰陽變化,藉助鬼神作用;了解協調與天地關係,與天地為友。諸侯來歸服,人民富裕愉快。國家民戶安寧,與社會一起開創新局面。湯武這樣做,於是取得天下之位;《春秋》記載了這些事,作為辦事楷模。王不自比湯武,卻自比桀紂。桀紂施行強暴,是把強暴看成永恆持續,不需要用仁義補充的辦法。桀修瓦屋,紂建象廊。還徵收絲絮用為燃料,一心要耗費人民資財。稅斂沒有限度,殺人沒有標準。殺了人民的牲畜,用熟皮做成袋。皮袋裝牲畜血,懸掛起來帶領人用箭射,和天帝爭強。攪亂四時順序,在祭祀鬼神之前搶先品嘗四時產品。有人諫止,就被殺死;只有諛臣,侍在身旁。聖人躲了,百姓不敢外出。天氣多次乾旱,國家多有妖異。年年有螟蟲,五穀長不熟。人民不能安居,鬼神不能享用。大風天天刮,白天一片暗。日蝕又月蝕,熄滅無光亮。群星天上亂走,全然沒有規律。從這些現象看,怎么能夠久長?縱然沒有湯武,按時運來說也應當滅亡。所以湯伐桀,武王克紂,是那個時勢造成的。他們由此當了天子,子孫相續;終身無災,後世讚頌,直到今天不停。這都是根據時勢行動,按照事理要求須強就強,才成就了他們帝王之業。現在,這個龜是大寶,為聖人出使,傳給了賢明的王。它行動不用手足,雷電帶著它,風雨護送它,流水浮涌它前進。侯王有德的,才能遇到它。現在王有德,遇到這個寶,卻恐懼不敢接受;王如把龜放走,宋國必然有災。以後即使後悔,也來不及了。”
元王聽了,大為高興起來。於是元王對著太陽拜謝上天,拜了兩次,接受了龜。選擇吉日齋戒,認為甲乙兩日最吉。於是殺了白雉和黑羊;在祭壇中央用血灌龜。用刀解剖,龜甲沒有弄殘。又用酒肉祭祀一遍,剔出腹腸。然後用荊枝燒灼,求兆。堅持要燒出兆紋來。果然兆紋顯現,條理清楚。叫卜官占視,所說的都很恰當。國家藏有如此重寶,訊息徑直傳到國外。於是殺牛取皮,蒙在鄭國產的桐木上作成戰鼓。分別草木特性作成各種武器。打起仗來,無人是元王對手。元王時候,衛平做宋國的相,宋國力量在天下最強,這都是龜的神力。
所以說,龜雖有大到能託夢於元王的神靈,但卻不能自己逃出漁人的籠子。自己能夠每言必靈,卻不能通使於黃河,還報長江。本領大到讓別人戰必勝攻必取,卻不能使自己避開刀鋒,免除被宰剝的災難。非凡聰明能先知未來,迅速看出禍福,卻不能讓衛平不向宋元王說出不利於己的那番話。預言事情,無不周全,及於自身,卻被拘禁不得解脫;事情一到個人頭上就無法避害趨利,要賢能本領又有什麼用?不過,話要說回來,賢只是指他有賢的一面,一般人也是這樣。所以說,視力好也有看不到的地方,聽力好也有聽不到的方面;人的本領再大,也不能在同時既用左手畫方又用右手畫圓;日月明亮,卻有時要被浮雲遮擋。羿號稱射箭技藝高,也有不如雄渠、蠭門之處;禹號稱善辨多智,卻不能勝過鬼神。地柱折斷過,天本來也沒有椽,又為什麼要對人求全責備?孔子聽了神龜和宋元王的事之後,說:“神龜能知道事情吉凶,但自己只有一副中空的空骨架。
太陽能普施恩德君臨天下,卻受三隻腳烏鴉的欺侮。月亮能動用刑罰輔佐太陽,卻被蛤蟆啃咬。刺蝟被喜鵲欺辱,有神通的騰蛇卻不是蜈蚣的對手。竹子外面有節有段,裡面卻是又直又空;松柏是百木之長,卻被栽在大門旁充當衛士。日辰也不能周全,所以有孤有虛。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情有時進展快,有時進展慢。物品性能有局限,也有其專門擅長。網孔有時顯得太細密,也有時顯得太粗疏。人有貴過他人之處,也有不如人的地方。怎么辦才好呢?怎樣做才全面周到呢?天還不能十全十美呢,所以世人蓋屋,少放三塊瓦以便安放房棟,表示不是十全十美,以便和天的不十全十美相適應。天下萬物有差異,事物都因為有所不全才得以生存於世間。”褚先生說:漁人提網捉到了神龜,龜自己託夢給宋元王,宋元王召博士衛平把夢見龜的情形告訴他,衛平拿起式推算,確定日月位置,分辨星官關係,推測吉凶,看出龜和所觀測推算的形象相同,衛平力勸元王留住神龜作為國寶,這件事真好啊。古時候談到卜筮必然稱道龜,因為龜有靈驗好名聲,由來悠久了。我因此寫下這篇傳記。

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漢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字子長。父司馬談為太史公。司馬遷十歲就開始讀古文書寫的典籍。後來從孔安國、董仲舒等名儒學《尚書》、《春秋》。20歲開始漫遊,到過很多地方。元豐年任太史令,開始寫《史記》。後因李陵事被漢武帝下獄,處宮刑。出獄後,為中書令,發憤著書,完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生平見於《史記·太史公自序》及《漢書·司馬遷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