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門石窟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委員會
龍門,又稱伊闕,地處古都洛陽南郊。這裡兩山對峙,伊水中流,佛光山色,風景秀麗,是宋代蘇過所描繪“崢嶸兩山門,共挹一水秀”的天闕奇觀。龍門石窟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公元493年),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的營造,從而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里、具有2345個窟龕、10萬餘尊造像、2860餘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龍門景區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四個景點組成。1961年國務院公布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龍門風景名勝區被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龍門的管理體制幾經更迭,於2007年9月成立中共龍門文化旅遊園區工作委員會、龍門文化旅遊園區管理委員會。管委會內設辦公室(黨工委辦公室、綜合管理局)、財政局、社會事務管理局、建設發展局、監察室(質檢辦)等兩辦三局,直屬7個事業單位、9家企業、1個街道辦事處,含8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耕地面積1.18萬畝,總人口3.44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