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滾鎮

龍滾鎮

龍滾鎮位於海南省東南部海榆東線140公里處。東臨浩瀚的南海,西依革命勝地六連嶺群巒與國營東嶺農場接壤,南靠山根鎮,北與瓊海市毗鄰,東北部沿海與博鰲亞洲論壇一水相隔。龍滾河流經博鰲與九曲江、萬泉河形成三河交匯流入南海。

全鎮17個行政村1個鎮辦農場,總面積152平方公里,總人口2.35萬。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30600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總產值13068萬元,比上年增長7.6%;財政收入3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97元,比上年增長6%,是萬寧較為富裕鄉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滾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海南省萬寧市
  • 下轄地區:轄17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898
  • 郵政區碼:571521
  • 地理位置:萬寧市東北部
  • 面積:152平方公里
  • 人口:2.35萬
  • 方言:海南話
  •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萬寧站,博鰲站
  • 車牌代碼:瓊C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人文優勢,獲得榮譽,美麗傳說,鄉鎮變化,經濟優勢,

自然資源

龍滾鎮地處低緯度,在北回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最高平均氣溫(七月份)34.5℃,最低平均氣溫(一月)18.7℃,高低溫差15.8℃,年平均氣溫西部山區22℃,東部沿海23℃,氣候炎熱,沒有寒冬。
龍滾鎮龍滾鎮
沿海年降雨2100-2200毫米,西部山區2600-2700毫米。氣候特徵是受海水和海洋季風的直接影響和調節作風,降雨量高度集中,氣候濕潤,多颱風,7-10月為颱風盛期。
龍滾河發源於六連嶺,流經該鎮,注入南海,鎮內有四大田洋,即坡尾洋、東郎洋、西郎洋、文曲洋,區內地下水富水程度中等,水質具有城鎮供水價值。

基礎設施

龍滾鎮位於海南島的東南部,海榆東主幹線和環島東線高速橫穿而過,南距萬寧市政府所在地44公里,北距省會海口市130公里。全鎮160多個村莊120個生產基地交通四通八達。
龍滾鎮龍滾鎮
鎮內現有2900KVA供電能力,實際用電量僅為1100KWA餘量大,可滿足項目用電需要。市供電公司將在該鎮一所3.5萬的變電站,供電充足富餘。
供水:龍滾鎮現有一自來水廠,供水能力為200t/d。
排水:實行雨污分流制。龍滾鎮已建設雨水、污水排放系統,本項目交易市場廢水排入城鎮污水管網集中處理,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後排入城鎮污水管網。
龍滾鎮已有程控電話交換機2400門,僅開通1600門,尚有較大容納新用戶能力。移動通訊也可在龍滾鎮區域使用。

人文優勢

1、龍滾鎮是革命的搖籃,陶育著一大批革命先驅和黨的優秀兒女。早期為李大釗忠實同事和最得力助手,曾任北平市委農村部長的莫國榮,曾任全國政協常委、廣東省副省長、中將軍銜、廣州軍區副司令員莊田,曾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的謝育才等一批革命家就出生在龍滾。
龍滾鎮龍滾鎮
2、龍滾鎮是海南省著名的華僑之鄉。海外華僑和港澳
台同胞有2.7萬多人,旅居世界19個國家和地區,比本地人口多4000餘人,現歸僑眷占鎮總人口的85%,每年有近5000華僑回鄉探親和觀光。1999年該鎮被評為全國僑務工作先進單位。
3、龍滾鎮是兩個文明建設的視窗。
(1)龍滾鎮是全國著名的鳳梨生產基地,曾被國家譽為"南亞熱帶作物名優產品示範基地",種植面積2.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1.5畝,年產鳳梨6300萬斤,產值約3900萬元,僅鳳梨一項人均收入2050元,稅收100多萬元,黨和國家領導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等同志分別於1998年12月、1996年3月和1999年12月親臨我鎮視察。
(3)龍滾鎮市場繁榮。有傳統的六月"軍坡",吸引海口、瓊海、文昌、屯昌、陵水、三亞等市縣客商前來從事交易活動,還有星期日集貿日,吸引周邊市縣鄉鎮的客商集市。龍滾鎮集墟面積1.5平方公里,是萬寧市鳳梨、胡椒、香蕉、冬季瓜菜等農副產品集散地,每逢鳳梨收穫季節,14 個省市140多名客商到這裡設點收購鳳梨,每天有120多部省外車輛開進龍滾收購鳳梨、胡椒和瓜菜海鮮等農副產品,年均運銷省外的農副產品12萬噸以上,還有省外3000多人前來該鎮務工經商。
龍滾鎮龍滾鎮

獲得榮譽

該鎮各項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1998-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全省六好鄉鎮黨委",全省十佳環境優美小城鎮,全國僑務工作先進單位;2000年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小城鎮建設全省衛生鄉鎮椰島杯競賽先進單位";2001年被評為海南省紀檢監察工作嘉獎集體;2002年被省政府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

美麗傳說

關於龍滾鎮名稱,據說,是先有了龍滾河後才得名的。在龍滾這地方,遠古就傳下了一個美麗而動人的神話故事。
據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大地乾旱龜裂,草木不生,赤地茫茫,民不聊生。
有一天,忽然,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電閃閃,人們聽到一聲巨響,天開地裂,只見一條巨龍翻滾而起,騰飛直下雲天。從此,大地上留下了一條深深的彎彎曲曲的龍身痕溝,山澗野嶺地水都流到這裡,匯成了日夜奔騰的河流
河水驅除了大地的乾旱,解救了千千萬萬的村民。以後,人們把這條河命名為龍滾河。將鎮名稱之為龍滾鎮

鄉鎮變化

據了解,位於我省東線高速公路萬寧市龍滾高速公路出口北側的龍滾鎮。樂內、和順、山根、水坡是萬寧龍滾鳳梨的主要生產地。該地區種植鳳梨面積達13000多畝,占龍滾地區種植鳳梨的七成左右。該地區自1985年開始種植鳳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已形成規模化種植,每年上市的鳳梨約有7000多畝。但是,鳳梨卻因為交通不便沒有最大限度地給當地農民帶來實惠。因為貫通該鎮四個村鳳梨產地的道路有七公里是狹窄的鄉間小路,被村民們形象地稱為“鳳梨路”,路面凹凸不平,坡度高,一到雨季便無法通行,大卡車更加無法進出運貨。多年來,每到運銷鳳梨時節,村民們都要先用“三腳貓”將鳳梨運到高速公路旁,然後再裝上大貨車。這樣既增加了收購成本,減少了農民的收入,又延誤運銷時間,鳳梨品質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影響。如果擴大修整路面,工程量包括建一座小型橋樑、六個公路涵洞,全部施工需要投資30多萬元。鎮裡由於資金短缺等原因,始終沒有開工建設。這條運銷鳳梨的通道一直制約著龍滾鳳梨的規模化生產,成了當地經濟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龍滾鎮龍滾鎮
省交通廳支持20多萬元,龍滾鎮鎮委、和順村在外工作的老幹部符明積極做工作,動員外出人員捐款,共籌集資金9萬元。周邊村民紛紛投工投勞,去年底,這條“鳳梨路”的改造修整工程順利開工。春節前,一條6米寬的鄉村大道鋪展在村民們的面前。和順村村民符再平高興地說,路通了,他種的40畝鳳梨賣價與其他產地一樣了。和順村黨支部書記梁定雄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終於告別了被動局面,鳳梨產業有希望做得更大,新的一年和順村充滿希望,路通了,財源一定能滾滾而來。據龍滾鎮委書記陳儒川介紹,建這條路涉及較多民眾的切身利益,以前難度很大,但這次經過做細心的說服工作,並對損失大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補償或幫助發展生產,民眾都能做到自覺自愿。如和順村村民符會軍有1畝多已長果的鳳梨地必須徵用來修建新路,他們一家人二話沒說,就將地讓了出來,還主動為新路建設投勞。

經濟優勢

龍滾鎮能成為萬寧市、農村經濟建設的佼佼者,在於依託僑鄉優勢,並主要基於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龍滾鎮
立足僑情 爭取僑心
僑鄉,有眾多的海外僑胞,是歸僑、僑眷聚居他。改革開放以來,龍滾鎮委、鎮政府就意識到:“僑”是龍滾的優勢,是建設龍滾鎮的能動力,做好“僑”的工作,可以加快僑鄉經濟建設步伐,帶動僑鄉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各項改革措施的完善。他們從本鎮的僑情出發,把發展戰略的重點首先描準在爭取僑心之上。多年來,他們傾注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
龍滾鎮龍滾鎮
僑房的落實
至1995年止,龍滾鎮率先完成全鎮歷史遺留僑房的落實工作和各項僑務政策的落實工作。先後退還僑房43間,補償、賠償人民幣86500餘元;糾正各種涉僑案件18宗,回收歸僑幹部、職工15人,安置歸僑、僑眷12人,為歸僑孤寡老人3人解決定補等;
加大宣傳力度
自1990以來,龍滾鎮政府每年都撥出一筆專款,組織專門隊伍,利用廣播、有線電視、牆報、標語、宣傳車等在全鎮範圍里大力宣傳僑務法規、宣傳僑鄉建設的前景和意義,宣傳歸僑、僑眷、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愛國愛鄉的熱情和事跡,利用各種大小會議貫徹黨的僑務方針、政策,強化全鎮幹部、民眾為“僑”服務意識,致力使全鎮上下形成一個理解、尊重和愛戴僑胞的良好社會風氣。同時還在各村建立僑情信息網路,每有海外鄉親回鄉,鎮委一班人主動上門拜訪,並責成有關單位為海外鄉親提供各方面的方便,每逢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鎮政府不失時機地召開回鄉僑胞座談會,鎮委、鎮政府主要負責人到會與海外鄉親促膝談心,介紹家鄉發展的構想,通報家鄉建設的情況,傾聽僑胞對家鄉各項工作的建議和意見,增進僑胞對家鄉的了解,密切海內外的聯繫,力圖形成齊心合力建設家鄉的共識。每年龍滾鎮接待海外鄉親不少於300多人次,鎮委一班人周而復始地開展這項活動,從未間斷;
深化涉僑來信來訪工作
近幾年來,龍滾鎮每周幾乎接待涉僑來訪都不少於10多人次,每年收復涉僑來信不低於100封,鎮委、鎮政府堅持把處理來信來訪視為服務於僑的一種機遇,他們訂立了工作制度,既派專人負責,書記、鎮長又親自抓。長期以來,他們做到了熱情接待,有信必復,有求必應,在依法、及時解決各種問題的同時,抓住來信來訪機會,有針對性地對那些上門的僑胞、歸僑、僑眷做好宣傳工作,進行政策性引導,從而穩定了僑心,取得僑胞的信賴;
貫徹執行僑務法律法規,盡心護僑益
近幾年來,龍滾鎮委、鎮政府把學習宣傳僑務政策、法律、法規當做黨政工作的一項基本內容,常抓不懈。他們有一條人人皆知的政令;僑鄉幹部既是僑法的執法者,又是僑法宣傳員,要當一名僑鄉的合格幹部,必須學好僑法,熟悉僑情,牢固樹立護僑意識,增強依法護僑的自覺性現和責任感。他們把這項政令納入幹部年終考核內容。近幾年來,為保障歸僑、僑眷及海外僑胞合法權益,他們妥善協同司法等有關部門,理直氣壯,有效地行使職權職能,及時處理了侵犯僑益事件及各種糾紛,每年10月份,開展一次全鎮執行《保護法》檢查工作,杜絕了重大侵僑事件的發生,使侵僑行為逐年減少.贏得了僑胞的讚揚。
龍滾鎮龍滾鎮
5、重視僑聯工作。自1980年龍滾鎮僑聯恢復活動以來,便受到鎮委、鎮政府的格外呵護,為解決僑聯的活動場所,1991年鎮政府在墟鎮鬧市區無償撥給僑聯229平方米的地皮和4萬元人民幣,幫助僑聯利用海外鄉親的捐款建起一幢二層樓,又幫助僑聯增建一層,龍滾鎮僑聯已擁有一幢建築面積680多平方米,集辦公、經營鋪面,芳名館和設備齊全的招待所為一體的三層綜合大樓。平時,鎮委、鎮政府十分關心僑聯、僑務工作。書記、鎮長定剛聽取僑聯工作匯報,積極協助、支持僑聯開展各項活動。由於鎮委、鎮政府對僑聯工作的重視和支持,使僑聯工作有聲有色,1994年,龍滾鎮僑聯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表彰的僑界先進集體。
龍滾鎮委、鎮政府立足僑情,腳踏實地為僑服務,不僅增進了與廣大海外鄉親的情誼,而且激發了海外鄉親為建設家鄉貢獻力量的熱情。據不完全統計,至1998年止,全鎮共接受海外鄉親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2800萬餘元,接受捐建的項目有:中國小校21所,醫院1間,橋樑6座及鄉村公路和一批公共設施。
發揮僑力建設墟鎮
僑鄉墟鎮是僑鄉的一個“視窗”,建設僑鄉墟鎮是帶動僑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戰略決策。
從1985年開始,龍滾鎮委、鎮政府在省、縣建設部門的指導下,進行實地測量,他們貫徹國務院有關小城鎮建設法規,立足高起點,用一年時間完成了墟鎮建設的長遠規劃,繪製了《龍滾墟鎮建設規劃圖》。
電腦給我們展示了龍滾墟鎮建設如下幾組數據;
至1998年止,共籌集資金12600萬元,其中僑資占82%,建起樓房601間,總建築面積7.5萬平方米,擁有7條街道,總長3150米,整個墟鎮面積由原來不足10.2平方公里發展到1.5平方公里:
—一為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建起2個綜合農貿市場,占地1.5萬平方米,新建公廁4座,停車場2個,鋪設水泥、柏油路面總長2680米;
—一墟鎮長達1240米的主要街道安上路燈,鋪設彩磚人行道,增建龍滾鎮至高速路出口處水泥路面800多米,疏通地下排污道3640米,植造綠化帶4242米;
—一墟鎮道路硬化率達95%,基本實現“四化”(硬化、綠化、美化、淨化),自來水用戶率達95%,通訊設備擁有率達90%;
—一1998年初,按總體規劃要求,又引資1400萬元開發建設龍西街176間鋪面,同時著手改造二層樓房;
此外,龍滾墟鎮還擁有中、國小、幼稚園、醫院各1所。老幹部之家2所,卡拉OK歌舞廳2家,影劇場2個,有線電視用戶達400多家。
龍滾墟鎮建設起點高、速度快,規劃科學獲省、市及有關部門高度評價。1993年至1997年龍滾鎮連續五年被海南省激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歷年曆次全市村鎮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檢查評比中,龍滾墟鎮均占鰲頭。1997年龍滾鎮委書記陳秋川同志被海南省委評為海南省十佳優秀鄉鎮黨委書記。龍滾鎮委一班人深有體會地說:“成績來自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更與海外僑胞密切相關,實踐使我們對鄧小平‘海外關係是個的好東西’的英明論斷有更深的理解。”1986年龍滾鎮完成墟鎮建設整體規劃伊始,首先遇到的是資金問題,為儘快解決資金不足的困難,他們大膽改作墟鎮建設投資體制,實行廣開財路,多渠道籌措資金,一方面採取國家、集體、個人相結合的籌資方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本鎮海外僑胞眾多的優勢。通過僑聯搭線、鋪路,先後與17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鄉親、僑領、知名人士,同鄉會、宗親會、海外社團等溝通了聯繫,在全鎮範圍里動員歸僑、僑眷開展“一人一封信”活動,並利用歸僑、僑眷出國出港探親和海外鄉親回鄉的機會宣傳,鼓動海外鄉親投資家鄉建設新墟鎮。為調動海外鄉親建設家鄉積極性,鎮委、鎮政府還制訂了優惠政策,推行“誰投資、誰受益”和“低地價、高讓利、求發展”的原則,打破了過去地方則政單一投資搞建設的格局,使墟鎮建設走上一條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不可諱言,龍滾墟鎮建設,僑資起了重要作用,龍滾新墟鎮前期工程由僑資興建,第一批樓房由海外鄉親投資2000多萬元建造。僑資的注入推動了歸僑、僑眷,帶動了各行各業,激發了投資,集資建墟鎮的熱潮。已具規模的龍滾墟鎮,正實行高效能市政管理,該鎮相繼出台了一整套建設文明墟鎮,培養市民良好形象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市政管理隊伍,採取門前“三包”等一系列科學管理方法,從而提高了小城鎮市政各項工作的管理水平。龍滾墟鎮整然有序,實現了禽畜圈養、垃圾歸桶、廣告歸欄、攤點歸位、農貿歸市。1998年再次被海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和“優美小墟鎮”的稱號。
墟鎮建設規範化給全鎮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樹立了典範。龍滾17個村委會,村村有村規民約和長遠建設規劃,許多村莊仿效龍滾城採取多渠道集資(海外鄉親、外出幹部職工和村民各捐一點)的方法創建文明村莊。仁造、福塘等村近幾年來共集資50餘萬元,全村男女老幼齊動手,整頓村容村貌,鋪設水泥村道,修建水井、水塔、村門,仁造村還為本村17位革命先烈建造革命烈士紀念亭。仁造村被評為海南省僑鄉文明村莊,省僑辦組織全省僑務系統代表參觀時,代表們為該村所有村道、排污道水泥硬板化、家禽家畜歸欄和淨潔的村莊衛生等給予高度的評價。1997年以來,龍滾鎮共投資75.5萬人民幣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工作,新建三級無害化廁所1261座,使全鎮農戶三級無害廁所達2066座,占農戶總數40%以上,全鎮實現了戶戶用井水,人人飲用衛生水。
因地制宜 發展經濟
僑匯贍家、饋贈親友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長期來,僑匯是龍滾橋鄉的一筆可觀的經濟收入,幾乎家家都有這筆收入。過去僑匯只能作僑眷生活性的消費,未能轉變為生產資本,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龍滾鎮委、鎮政府就關注著僑匯的挖掘和利用問題。如何把歸僑、僑眷手中的僑匯轉變為產業資本,發展僑鄉農村經濟,變輸血為造血,這一課題上了鎮黨委首要的議事日程。為掌握髮展農村經濟的第一手材料,合理配置資源,鎮黨委一班人踏遍了龍滾的山山水水,對各個區域進行全面調查研究,聘請專家對水文、土壤、氣候等進行科學分析、論證,在這基礎上,他們根據實際巧妙地把龍滾劃分為東、中、西三種類型區域,提出一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歸僑、僑眷僑匯及村民手中閒散資金,滾動運作,發展區域經濟的大膽構想;東部沿海以發展深海捕撈業、海濱旅遊業和林業為主;中部平原以淡水養、養、種植反季節瓜菜和發展運輸、服務等第三產業為主;西部山區、丘陵地帶以發展鳳梨、橡膠、胡椒及水果等種植為主。這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理資源發展農村區域經濟的戰略部署很快轉變為具體的實施方案,為儘快啟動民眾的積極性,他們首先物色對象在各區域搞示範點,同時組織鎮幹部分片包點,深入農村,走訪農戶,引導農民摒棄傳統的小農經濟思想,更新觀念,挖掘潛力,為增強民眾對發展區域經濟的消信心、減少風險合盲目冒進,鎮委、鎮政府撥出專款聘請專家、農藝師、技術員實地講學,辦培訓班,1994年以來每年都聘請省級專家市級農藝師和技術員舉辦技術培訓班2一3期,培訓黨員、幹部、農民232人次,組織幹部民眾往外地參觀取經73場次。全鎮已有282名歸僑、僑眷掌握了二門以上技術,經市科協考核,均獲農民技術職稱。同時,鎮委、鎮政府還在各村委會建立科技站或科技小組,建立健全鄉鎮科技網路。1998年底,龍滾鎮區域開發已初具規模,鳳梨種植從水坡、龍樓輻射到16個村委會。鳳梨種植也從原有的村級、農民聯合體發展到幹部十農民、公司十農民等股份制形式,1996年底,全鎮鳳梨種植面積已達1700公頃,成為海南省最大的鳳梨基地,被國家農業部農墾局、農業發展南亞熱帶作物辦公室授予“南亞熱帶作物名優基地”。1998全鎮僅鳳梨收入就達4650萬元,人均達2000元。被譽為“鳳梨村”的和順村,1998年鳳梨收入達150萬元,戶均收入1.53萬元,該村共98戶417人,現已有15個10萬元戶,每戶銀行存款不低於2萬元。區域性開發給農民帶來了經濟效益,全鎮有85%以上的歸僑、僑眷原有的僑匯在開發生產的軌道上越滾越多,龍樓村僑眷李崇雄1997年僅鳳梨收入就達15萬元。近幾年,黨和國家領導人曾親臨龍滾視察,1998年12月20日朱總理視察龍滾鳳梨基地時給予高度的評價。
鳳梨成為龍滾鎮的龍頭產業,被海外鄉親譽為“造福工程”,這個工程不僅豐富了僑鄉人民的腰包,改善僑鄉人民的生活,又給僑鄉人民帶來了種植熱潮的效應。全鎮人均種植經濟作物10公項,真可謂龍滾無閒地。
養殖業、捕撈業、運輸業是龍滾鎮的又一個經濟成長點,全鎮水產產量1905噸,總產值1656萬元;全鎮淡水養殖面積達3250畝;運輸業已發展到擁有10輪大卡車18部。大巴、中巴豪華車16部、豐田車22部、各種機動車375部。
鄉鎮企業發展迅速。全鎮已有僑屬、僑資、鄉鎮企業3家,投資額達3000多萬元人民幣,1996年以來僅為鳳梨運銷項就增辦了13個竹器包裝廠,解決歸僑、僑眷就業300餘人,增加了地方稅源。僑屬、僑資鄉鎮企業從業人員達4000多人,總產值8304萬元,比92年增長20%,1998年全鎮農民個人存款突破1億元大關。
龍滾鎮農村經濟高速發展,推動全鎮農村建設邁上新台階。現各村委會都有長遠建設規劃藍圖,從鎮至村委會、村民小組及各種養基地的公路網路已形成,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種養基地通汽車。全鎮出現了蓋樓房的多,騎機車的多,使用家電的多。大格村委會已有90%以上的農民按村委會的規劃建起水泥結構的新型農民住宅。龍滾在發揮僑鄉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經濟的道路上已露“尖尖角”。
強化服務 著眼未來
龍滾鎮農村經濟建設成績斐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鎮委、鎮政府不僅起了決策作用,而且還起到了鋪路搭橋之作用。他們帶領全鎮人民從根本上突破了龍滾傳統的封閉的和落後的農業經濟體制,積極引導農民走向市場,參與競爭,重新調整產業結構,全面規劃開發高效熱帶區域性農業生產基地,形成種養雙輪驅動、相互促進、充分發展的新格局。並為實現這新格局,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九十年代初,當民眾對區域性開發仍存在模糊認識,許多歸僑、僑眷不願把手中的僑匯和閒散資金變為產業資本時,鎮委一班人分工包片,駐紮村委會,深入農戶,宣傳政策,引導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提高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克服保守傾向。為樹立廣大民眾的信心,他們按區域推行示範效應,組織技術人員幫助農民代選品種,傳播技術,釋疑解難。1994年,水坡村委會鳳梨種植取得了成效,他們及時總結、推廣水坡種植經驗,以典型帶路,從而激發龍滾種植熱潮。
龍滾種養業異軍突起年年增產增收,然而,流通問題卻成為農戶的後顧之憂,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為廣開農產品流通渠道,近幾年來,龍滾鎮委、鎮政府把實施流通工作當做一件大事來抓,他們一方面加快農貿市場的建設,鼓勵農民進入市場唱主角,努力強化產品的產、銷一條龍;另一方面發揮原有的商業和供銷部門流通渠道之作用,動員有關部門幫助農民走出鎮外、市外、省外辦市場。同時,鎮委、鎮政府還選派28人奔赴全國15個點推銷鳳梨,溝通各種農村產品供銷信息,為龍滾農產品疏通銷路。龍滾鎮已擁有一支數百人的專業流通大軍,在全國各地建起了鳳梨產品銷售網路。每年約有280多位各地客商親臨龍滾購銷鳳梨,為消除客戶“出門一時難”的情緒,龍滾鎮委、鎮政府積極為他們提供各方面的諮詢,協調有關部門主動為客戶解憂排難,並派出鎮幹部、派出所幹警蹲點各村委會,在全鎮範圍內強化文明貿易,杜絕強賣和霸市現象。外地客商深有體會地說:來到龍滾鎮如歸自己的家……。龍滾鳳梨已成為“名牌”產品占領東北市場,銷售全國各地乃至國外。“名牌”效應又給龍滾種植業增添了騰飛的動力。
龍滾是萬寧市發展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一朵奇葩,為僑鄉經濟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但是,成功後的龍滾鎮委、鎮政府並非滿足現狀,他們對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會以上指出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關係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大局,關係著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同時是個重大的政治問題”,有著更深的理解和體會。他們的目光已投向未來,並著手今後三年的戰略部署;一是先創辦二大示範基地,種植龍眼100畝、荔枝150畝;二是規劃綠色系統工程,創建胡椒、椰子、橡膠等熱帶作物種植基地,在全鎮範圍內推廣“鳳梨起家、胡椒興家、荔枝龍眼橡膠安家”的總體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