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小辣椒

龍游小辣椒

龍游小辣椒是一種植物,始產於清鹹豐元年(185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游小椒
  • 始產時間:清鹹豐元年(1851)
  • 始創人:王家銳
  • 味道:辣
始產於清鹹豐元年(1851)。時安徽歙縣人王家銳在縣城創辦王正豐醬園,采城北赤步鋤頭農民種植“寸釘椒”,用家傳秘方醬制而成,至今130餘年歷史。其色澤紫褐,清香微辣,鹹中帶甜,脆嫩可口,含胡蘿素、抗環血酸等營養成份多種,開胃解膩,風味獨特,成龍游名產。民國時年產約30擔,2/3銷往滬、杭等地。1963年3月,赤步堪頭建小辣椒廠,加工成品約300擔。70年代後龍游小辣椒瀕臨絕跡。1983年後,重建生產基地30畝,年加工成品約200擔。1986年湖鎮小辣椒廠建成投產。1988年種植200畝,加工成品1200餘擔。小辣椒原以工藝竹筒盛裝,近年改玻璃罐頭瓶裝。銷滬、甬、京、皖、粵等省市,港、台同胞常慕名求購。
龍游小辣椒
都是“辣”惹的禍  2005年5月的一天,一則“爆炸性”的訊息從浙江衢州龍游傳出:龍游縣開始對龍游小辣椒生產企業進行專項整治,要求停止生產帶辣味的“龍游小辣椒”,對超市、旅遊景點等銷售的辣味“龍游小辣椒”責令撤櫃。
辣椒本來就是辣的,為何不能生產帶辣味的?
採訪當天,剛到龍游,一場暴雨如期而至,使整個縣城籠罩在一片雨霧當中。這個美麗的縣城卻擁有兩張“名片”:龍游小辣椒和龍游發糕。而今龍游小辣椒卻遭遇了成長的煩惱。
記者隨即走訪了幾家當地規模比較大的超市,貨架上只剩下不帶辣的龍游小辣椒,營業人員說帶辣味的早就撤了。顯然當地有關部門對龍游小辣椒動真格了。
在一家特產專賣店,當記者提出要買點帶辣味的龍游小辣椒時,店主遺憾地說,前幾天整治的時候早就沒了,如果真要的話,家裡還有兩瓶,可以拿來賣給你。當問及為何要撤櫃時,店主也想不通,“其實帶辣味的龍游小辣椒賣得挺好,顧客也很喜歡,不讓賣了那也沒辦法,原因說不上來。”
龍游縣質監局王文清副局長告訴記者:“龍游小辣椒原是浙江省龍游縣北門外的農家品種,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加工歷史,其特有的紫砂土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培育出與眾不同的小辣椒,也叫“寸釘椒”,顧名思義,在辣椒長到一寸左右時採摘,將採摘的新鮮嫩椒去蒂,連續輕榨幾次,以除去辣椒的苦辣汁,然後再醃製,這樣口味鹹中帶甜,脆鮮可口,一點都不辣,漸漸形成龍游小辣椒的特色。”
龍游小辣椒有著不凡的身世。在乾隆、嘉慶道光年代,龍游小辣椒一直是由農家自行種植,並製成醬辣椒成為家庭中常備小菜供自己食用。清鹹豐元年(1851年)一安徽商人在龍游縣創辦“王正豐醬園”,用家傳秘方醬制龍游小辣椒,從而成為專業生產,並因獨特的原料和風味而成為龍游名產。鹹豐三年被御封為皇室貢品,聲名遠揚。在新中國成立前,龍游有“王正豐”、“廣和”等6家私人醬坊加工龍游小辣椒,年產量約10000~15000公斤;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龍游小辣椒廠,年加工成品15000公斤左右。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曾慕名品嘗,對其獨特風味大加讚賞。龍游小辣椒的知名度大增。
此後,龍游小辣椒融匯傳統工藝及科學配方,採用小辣椒胚胎、外觀光澤鮮亮、形小肉厚、口感脆而不辣、鮮香爽口,已經深入人心,漸漸成為龍游種植業和加工業的一個拳頭產品。
王文清副局長說,“由於近幾年,有些生產小辣椒的企業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在原料收購環節上放寬條件,對小辣椒的大小、品質不作規範要求,有的甚至擅自改變產品標準,把帶辣味的紅辣椒野山椒摻入龍游小辣椒中,改變了龍游小辣椒的傳統風味。已影響這一傳統特色品牌的產業發展。龍游小辣椒變味,引起了縣有關部門的重視,因此我們對此進行了整治。”
龍游小辣椒的問題出在“辣”上。是什麼在“緊箍”創新?
龍游小辣椒禮盒裝龍游小辣椒禮盒裝
龍游縣銅鳥食品廠生產的龍游小辣椒占了整個市場的70%的份額,對龍游小辣椒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龍游小辣椒主要市場為杭、嘉、湖地區,年銷量預計可達80—100萬瓶,通過市場調查,在上海市區年銷量為300萬瓶。近年來,國際市場上,特別是已開發國家,富有營養、開胃解膩的醬醃菜備受人們青睞,消費量極大,市場主要集中在不吃辣傳統地區。
作為主要參與者之一,1987年,程朝榮集合龍游所有生產小辣椒的企業制定了一個行業標準。其中對龍游小辣椒產品確定了一個系列,即口味有不辣的也有辣的,然後申報政府有關部門,最後考慮到龍游小辣椒的傳統風味,生產帶辣味的辣椒產品標準沒被有關部門認可。
1993年,當新的水果罐頭醃製方法運用到小辣椒生產上時,加上市場的需求增大,生產龍游小辣椒企業對行業標準進行了修改,口味定位為“似辣非辣”。
然而,龍游縣有關部門認為,“似辣非辣”的定位不倫不類。
1997年,龍游縣專門成立了龍游小辣椒協會,以規範地發展小辣椒產業。
1999年在申請龍游小辣椒證明商標時,龍游小辣椒協會又一次對龍游小辣椒產品標準進行了修改,定性為“微辣”。
從“不辣”到“似辣非辣”再到“微辣”,豈不越來越辣了?
面對記者的疑問,程朝榮解釋說,“這個辣與不辣的標準真的很難確定,又沒有一個具體的技術和數據來鑑定,這主要是和個人的口味有關係,經常吃辣的人吃龍游小辣椒是一點都不覺得辣,而一點都不會吃辣的人卻覺得龍游小辣椒有點辣。總之一句話,龍游小辣椒是不辣的。”
程朝榮說其實我們是被“傳統”緊箍住了自己的發展步子。龍游小辣椒的口味作為一種特色產品,他的市場畢竟有限。企業要做大、做強,龍游小辣椒要發揚光大就必須創新。不然將面臨市場萎縮的困境。為此,銅鳥食品廠在2002年嘗試推出“辣系列”,沒想到市場反應不錯。而生產“辣”的技術有三種,一種是在小辣椒上加辣油,但外觀不雅,被排除;另一種是產品中加入幾棵野山椒;最後一種是在辣椒中提取辣汁,作為龍游小辣椒的調料,後兩種加工方法都能使傳統不辣的龍游小辣椒變辣。
也正是後兩種的加工方法,使縣質監部門認為個別企業生產的龍游小辣椒摻入帶辣味的辣椒,改變了龍游小辣椒的特有傳統風味,不符合既定的行業標準。
企業求發展,產品搞創新,又有市場,應該是好事,有關部門為何要“為難”企業呢?縣質監局王文清副局長解釋說,我們不是不支持企業的創新,但龍游小辣椒的特色是不辣的,歷史悠久,而且有一定影響力,決定了我們應該積極做好工作,把傳統特色產品做好,做強、做大。退一步講,如果企業生產帶辣味的產品,那就不是真正的龍游小辣椒了。
龍游小辣椒重新“洗牌”龍游小辣椒近幾年總體銷量不大,產量始終維持在二三十噸左右。
龍游小辣椒龍游小辣椒
王文清副局長說,最近幾年,政府為了小辣椒的發展也花費了很多心血。1998年,縣政府匯聚全縣生產小辣椒的企業,商討發展大計,決定聯合各家企業合併成一個企業“航母”,整合資源,進行原料、品牌、包裝、銷售、價格統一戰略。但政府在這次動作中顯然吃力不討好,企業覺得政府干預多了點,而且牽涉到實質性的利益分配問題時,有的企業認為吃虧了,最後這個美好的想法“胎死腹中”。
政府不干預,那么就把企業交給市場,然而龍游小辣椒卻固步自封,並沒有很好的利用市場,去開拓市場。為了搶市場,少數生產企業一味搞價格競爭,銷售價格一路下跌。如前幾年賣5元一瓶的190克裝的“龍游小辣椒”,去年賣到了1.9元一瓶,不少企業直接面臨虧損,乃至倒閉,目前能正常生產龍游小辣椒的企業全縣只有七八家。
2000年,“龍游小辣椒”已成為當時國內僅有的兩個加工類農產品的證明商標之一。2001年,“龍游小辣椒”發生鮮椒搶購潮時,鮮椒收購價竟由平時的每公斤6元猛升到8元,當年加工量也達到了15萬箱,為歷史最高產年份。但是,搶購現象促使一些企業忽視原料質量,進而導致產品質量下降和生產成本的上升。而產品成本的上升並不意味著產品市場價格便能上揚。有些企業為加快資金回籠,不是拓展市場,而是在現有市場中競相壓價銷售,產品出廠價格從每箱108元一跌再跌,最後跌至每箱31元的虧本價,產品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乃至虧損。很多企業不得不停工歇業。
但從生產企業角度而言,由於“龍游小辣椒”已形成了一批固定的消費者,有需就必有供。龍游銅鳥食品廠憑著對“龍游小辣椒”多年生產行銷的經驗,從同行衰落中抓住機遇,開發製作新工藝。該廠於2003年5月組建了以雙贏為目的的龍游銅鳥小辣椒合作社,這樣,不僅原料質量得到保證,而且收購價格趨於理性,既照顧到種植戶的利益,又考慮到企業利益。程朝榮說這次“撤櫃事件”對我們廠的影響不是很大,“帶辣”龍游小辣椒產量僅占總產量的1/5。但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會有一定影響。
從社會角度看,“龍游小辣椒”與“開化龍頂”、“常山胡柚”一樣,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的知名產品,而且已成了一個地方的代名詞。因此,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平民百姓,都希望“龍游小辣椒”能夠繼續生存下去,並發揚光大。
王文清副局長希望通過這次對“帶辣”龍游小辣椒的整治,對企業起到“洗牌”作用。目前,龍游縣質監部門已開展“龍游小辣椒”生產企業QS(質量安全)認證工作,規範企業生產標準,帶有QS標誌的產品就代表著經過國家的批准所有的食品生產企業必須經過強制性的檢驗,合格且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上標註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並加印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QS”標誌)後才能出廠銷售。沒有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的,不得出廠銷售。對沒有取得認證的企業,從2006年元月開始,將實行限制銷售。
對於QS這個“殺手鐧”,龍游銅鳥食品廠程朝榮廠長倒是舉雙手贊成。他說,QS認證無疑提高了市場準入的門檻,使低成本進入將不再可能,一些家庭作坊式的企業將退出競爭市場,有利於行業健康有秩序地發展;此外,行業標準高不可攀,低矮的廠房、落後的生產……這些都是主管部門整改的目標。更不要說要求越來越高的GB2714—2003《醬醃菜衛生標準》、SB/T10215—1994《醬漬菜》等產品相關標準。市場在規範,無論對大企業還是對消費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但一下子湧現出那么多高不可攀的標準無疑是中小企業的一次“災難”。達不到衛生、安全等強制性標準的,黯然離開卻也無話可說;但即使是完善了衛生條件,還有環境、生產設備等一系列的投入要傷腦筋——雖說達不到非強制性標準或者行業認證不會馬上被勒令停業,但隔三差五的罰款,還有媒體對“不達標企業”的一再曝光,無不顯示著監管部門要繼續嚴厲整頓的決心。
龍游小辣椒
但願經過整頓後的市場將會重新安排各自的市場份額,巨大的商機也等待著能安然度過逆境的企業。也許這次龍游小辣椒的“帶辣撤櫃事件”使這些企業不但不至於面臨“滅頂之災”,還能在風雨過後更快地發展壯大起來。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