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風景區泉池

龍洞風景區泉池

龍洞風景區泉池,龍洞風景區位於濟南市郊東南方,包括龍洞、佛峪、老君崖、馬蹄峪等景點。這裡景色優美,泉源豐富,有金沙泉、白龍泉、黑龍泉、懸珠泉、一指泉、林汲泉、露華泉、壺嘴泉、金龍泉、老君井、鳳凰池、白雲泉等12處,無名泉10餘處。其中林汲泉、金沙泉、白龍泉名列金代《名泉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洞風景區泉池
  • 外文名:無
  • 位於:濟南市郊東南方
  • :佛峪釣魚台東
林汲泉,露華泉,壺嘴泉,金龍泉,金沙泉·,懸珠泉,一指泉,鳳凰池,白雲泉,

林汲泉

林汲泉 在佛峪釣魚台東,溪谷東側的崖壁上。金《名泉碑》和清《七十二泉記》收錄。泉水自石穴中湧出,常年不竭。泉上方石壁間鐫隸書“林汲泉”三字,旁有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題記,至今尚依稀可辨。此泉隔溪谷與釣魚台相望,水盛時,泉水從崖壁瀉下,形成飛瀑,於釣魚台之上的“聽瀑亭”內正宜賞看。在聽瀑亭北60米處的懸崖之上,山泉匯流,形成瀑布,飛流直下,有巨有細,噴珠飄練,似一幅巨型錦緞,漫捲在崖前。瀑水落於崖下石潭,浪花四濺,然後漾溢而出,流淌在幽深蜿蜒的溪谷內。潭水澄澈,巨石橫出。盤石上刻清乾隆六十年隸書“浴佛池”三個大字及阮承信等人的題字。周圍林木茂密,鳴禽啾啾,風景佳麗。清代《四庫全書》主要纂輯人之一周永年,自號“林汲山人”,曾於此讀書,並建“林汲山房”,晚年繪《林汲山房圖》。

露華泉

露華泉 在佛峪般若寺遺址石壁處,其上有隋唐摩崖造像。泉從石壁上泄出,如同漱玉,稱“露華泉”,泉旁石壁勒有篆書泉名。因泉水甘美如同乳香,也稱“乳肖泉”。昔日,泉水流入僧廚佛殿,供寺內僧人飲用,人書“雲殿泉廚”四字,鐫刻在臨近泉池的岩壁上。如今,泉流依然如故,石刻仍存。

壺嘴泉

壺嘴泉 在般若寺遺址西約200米籮圈崖下。水自直徑約4厘米的石穴中流出,沿山峪漫流,久旱不竭。

金龍泉

金龍泉 在佛峪石橋北,溪谷東北側。水自山腳石隙流出,匯入長方形水池中,質純甘美,為景區飲用水源。泉旁岩石上書“金龍泉”三字。南側池壁上方留有溢水管,池水經此飛瀉入河中。

金沙泉·

金沙泉·白龍泉·黑龍泉 金沙泉,在龍洞西北側藏龍澗內的崖壁間,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白龍泉,在金沙泉北約30米,金《名泉碑》和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均著錄。黑龍泉,在白龍泉北側,泉旁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六月遊人題字,明《七十二泉詩》著錄,清道光《濟南府志》有載。三泉相隔不遠,又分別叫黃龍潭、白龍潭、黑龍潭。盛水季節,泉水相匯,順山澗層層疊疊淌下。枯水季節,水流甚小,積為水窪。兩側為險壁,山清水秀。黑龍泉西北,為藏龍澗盡頭,山體陡峭處,有天然石階可攀,被稱為“天梯”。登天梯,可遠眺獨秀峰、鷲棲岩、龍洞的雄姿,俯瞰澗底潺潺清泉。

懸珠泉

懸珠泉 在龍洞洞口石壁上。明《七十二泉詩》、清《七十二泉記》著錄。水珠自石壁滲出,滑滾下落,故稱“懸珠泉”。

一指泉

一指泉 在龍洞聖壽院遺址西側。民國初年《續修歷城縣誌》著錄,嗣後的《歷城縣鄉土調查錄》亦載。泉池呈方井形,深約5米,常年不涸。老君井(朗公井) 位於老君崖下,井狀,直徑1米餘,水從井壁中流出,泄入河中,從未乾涸,為附近龍洞村的重要飲用水源。因水質甘美,相傳道教祖師老君即取此水煉丹,故名“老君井”。明崇禎、清乾隆《歷城縣誌》和道光《濟南府志》有載,稱為“朗公井”。井深莫測,豎降7米,繼而折西70餘米,可容人進入。曾有人潛水而下,發現井與岩洞相通,陰森可怖,未敢深探。

鳳凰池

鳳凰池 在馬蹄峪內。池呈長方形,面積700多平方米。池中水草繁茂,岸邊翠柳依依,周圍青
山環抱,蔥蘢蒼鬱。池水澄明如鏡,山樹倒影入池,景致清幽秀美。

白雲泉

白雲泉 在龍洞馬蹄峪盡頭,白雲山主峰東北向山樑西側陡崖下。陡崖高約15米,下部凹進,呈
石窟狀,泉自窟穴中流出,匯為面積約1平方米的石砌小池,然後再淌入與小池相連,南北長20米,東西寬約6米,一面臨崖,三面石砌的大池中。池內青藻飄動,水清碧透,久旱不竭。泉北側為白雲洞,又稱白衣仙人洞。洞深10餘米,寬四五米,相傳有一白衣仙人曾在此居住,故名。此處山高峪深,林木豐茂,蔚然深秀。白雲山峻拔蔥鬱,白雲常常繚繞于山間,氣象蒼茫。白雲泉東南二三十米處陡崖下,又有一泉。崖根亦呈石窟狀,泉自窟壁頂滴滴嗒嗒落於自然池中,常年不竭。池中青草碧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