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橋(福清市龍江橋)

龍江橋(福清市龍江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江橋坐落在福清海口鎮,又稱海口橋。橫跨龍江下游,是福清最長的一座古代石樑橋。它與龍海江東橋、泉州洛陽橋、晉江安平橋合稱福建省古代四大橋樑,是省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樑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江橋
  • 位置福清海口鎮
  • 又名:海口橋
  • 類型:古代石樑橋
?宋政和三年(1113年),太平寺僧人惠鄙、守恩等倡議造橋,後鄉人林遷、林霸、陳侈、僧人妙覺等繼續募緣建造,於宋宣和六年(1124年)建成。初名螺江橋。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少卿林栗根據“江南沙合接龍首”的古讖語,更名為“龍江橋”。 龍江橋是座梁式結構的石橋,上至石欄和獨具匠心的橫鋪石板,下至填基架梁,均以石為材。現龍江橋有40孔,孔徑9~13米,橋寬4.2~5.2米,全長476米。橋墩高6米,成舟形,兩分水尖間長為10米,墩寬3.3~4.2米。6條石樑並排鋪設在墩頂帽石上。石樑寬60~75厘米,厚60~90厘米,每條石樑約重15噸。在石樑之上再橫鋪石橋板。這在古代石橋中並不多見。大橋加上小橋總長700多米,氣勢雄偉壯觀。橋南還建造鎮橋塔2座,分列左右,塔七級六角。
龍江橋歷史久遠,由於洪水、颶風、海潮的頻頻襲擊,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至民國的400年間,累代修葺,可考的有10數次,平均每二、三十年大修一次。當地紳衿、耆民為表其功績,立碑紀念,石碑現仍立在橋頭。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撥款維修,先後把第六、七、二十六孔的木橋面改修為石橋面,石樑斷折亦隨毀隨修。1961年5月,列為福建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