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文化黑陶高足杯

龍山文化黑陶高足杯

龍山文化黑陶高足杯為直立式,粗柄高足,柄部鏤空,質地為磨光黑陶,有輪制痕跡,系典型的山東龍山文化遺物。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器物簡介,相關資料,器物功用,

基本信息

【器物名稱】山東龍山文化黑陶高足杯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器型規格】高24公分,口徑11公分,足徑6公分

器物簡介

龍山文化時,發展輪制拉胚技術,可製作很薄的、甚至還可鏤雕圖案的陶器,又可稱為“蛋殼陶”。在窯中用最後加碳或封閉空氣入口等方法,讓窯中產生滲碳作用而燒制出黑陶

相關資料

山東龍山文化分布於山東省中部、東部,和江蘇省的淮北地區,年代距今4500至4000年前。考古發掘的主要遺址有山東章丘縣城子崖、膠縣三里河、日照兩城鎮和東海峪、諸城呈子、江蘇徐州高皇廟等。
山東龍山文化的遺物以黑色陶器群最具代表性,因此又稱“黑陶文化”。所謂黑陶,原來也是一種普通黏土,經過精細淘洗、捏練,再置於蔭處讓它陳腐後才拿來使用;此時陶土顆粒會變得細膩均勻,而且顆粒周圍產生大量膠質薄膜,這種泥料加工時可使壞泥獲得良好的可塑性和成型穩定性。在龍山文化中,大部份的黑陶器壞都是以快輪製成,因此壞體均勻細薄,成型後再精心修刮,加上裝飾便入窯燒制。龍山文化時期已使用豎穴窯,窯燒溫度可達到攝氏1050度。通常在窯燒最後階段,再以濃煙薰翳,使陶胎滲透大量的炭粒,於是就成為黑陶了。燒好的黑陶還要用礫石或獸皮加以打磨,使之熠熠發光。有名的蛋殼黑陶就是這樣製成的。

器物功用

山東龍山文化的黑陶器以袋足器、三足器、圈足器較為發達。其中的粗柄高足杯以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最多,杯壁有薄至0.05公分者。無論工藝水準或器物造型,在古代陶器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精工的器物自然不是普通人的日常用器,以三里河遺址言,其第2124號墓中便一次出土四件蛋殼高柄杯,因此推測擁有這種精緻黑陶器的人一定是上層階級。考古資料顯示:龍山文化時期的社會已有明顯的階層化現象,其陶器製作必有專門工匠負責,成品除供上層階級日用外,可能也作為象徵權貴身份的禮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