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狀突

齒狀突

齒狀突是上頸椎關節重要的骨性聯結結構,其藉助於寰橫韌帶將齒狀突束縛在一定的解剖範圍來保持寰樞關節的穩定。齒狀突和橫韌帶發育不良是造成寰樞椎不穩的主要先天因素。發現此類畸形並非少見,約占枕頸部畸形的4/5。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齒狀突
  • 常見發病部位:頸椎
一般分類,特殊類型,

一般分類

Schatzker等按照骨折線位於副韌帶的上方或下方而分為高和低兩類。
Althoff將齒狀突骨折分為A、B、C、D四型,A型骨折的骨折線通過齒狀突的峽部,其餘三型骨折的骨折線定位於更低解剖位置
Anderson和D'Alonzo分類:將齒狀突骨折分為Ⅰ、Ⅱ、Ⅲ三型。Ⅰ型骨折又稱為齒尖骨折,為齒狀突尖韌帶和一側的翼狀韌帶附著部的斜形骨折,約占4%;Ⅱ型骨折又稱基底部骨折,為齒狀突與樞椎體連線處的骨折,最為常見,約占65%;Ⅲ型骨折為樞椎體部骨折,骨折端下方有一大的松質骨基底,骨折線常涉及一側或兩側的樞椎上關節面,約占31%。多數作者認為這種分類方法對臨床有指導意義,以其為基礎,再結合骨折的程位程度和方向,以及患者的年齡等因素,能夠藉以選擇有效的治療方案並判斷骨折的預後。
Hadly等提出ⅡA型齒狀突骨折,定義為:齒狀突基底部骨折、骨折端後下方有一較大的游離骨塊,為固有的不穩定骨折。
Pederson和Kostuil提出ⅡB和ⅡC型骨折,ⅡB型骨折即anderson和D'Alonzo分類和Ⅱ型骨折和Althoff分類的B型骨折;ⅡC型骨折的定義是骨折線至少一側或兩側均位於副韌帶的上方,相當於Althoff分類的A型骨折。

特殊類型

齒狀突骨折還有一特殊類型:骨骺分離。樞椎齒狀突大約2歲時在其頂端又發生一個繼發骨化中心,至12歲後與樞椎齒狀突的主要部分融合,而齒狀突本身在4歲時開始與樞椎椎體融合,大多數可在7歲左右完成融合。故在7歲以前,齒狀突骨折是以骨骺分離為特徵的。
另有罕見的齒狀突垂直骨折的報導,迄今,在英文文獻上僅有2例個案報導:1例由Johuson等於1986年報導,另1例是由Bergenheim等於1991年報導,不能被歸入以上的分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