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漢語漢字)

鼻(漢語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鼻(bí),從自,從

(1) (會意。從自,從畀(bì),“畀”又兼作聲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後,另造了“鼻”字。“畀”是給予、付與的意思。合起來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給予。本義:鼻子)

(2) 同本義。呼吸兼嗅覺的器官 [nose]

從自從畀,既是時空基準點,又是透氣孔。現代醫學中的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能淨化吸入的空氣並調節其溫度和濕度。它是最重要的嗅覺器官,還可輔助發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
  • 外文名:nose
  • 拼音:bí
  • 四角:26221
基本解釋,基本字義,漢英互譯,宋本廣韻,English,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嗅覺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子。~竇。~孔。~腔。~涕。~音。~煙(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狀的煙)。仰人~息。嗤之以~。

漢英互譯

nose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聲調
平水韻
等呼
韻攝
韻部
國際音標
羅馬字
毗至
脂A開
去聲
開口三等
脂A
bʰi
bjiih/bih
方言集匯
◎ 粵語:bei6
客家話:[海陸豐腔] pi6 [客英字典] pi5 [沙頭角腔] pi5 [東莞腔] pi5 [客語拼音字彙] pi4 [台灣四縣腔] pi5 [梅州腔] pi5 [寶安腔] pi3 [陸豐腔] pi6

English

nose; first; KangXi radical 209。
〈名〉
(1) (會意。從自,從畀( bì),“畀”又兼作聲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後,另造了“鼻”字。“畀”是給予、付與的意思。合起來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給予。本義:鼻子)
(2) 同本義。呼吸兼嗅覺的器官 [nose]
鼻,主臭者也。——東漢·許慎說文
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老子
鼻出入氣高而有竅,又,鼻者,肺之使。——《白虎通
膚滅鼻。——《易·噬》。虞注:“艮為鼻。”
鼻辨芬芳腥臊。——《荀子·榮辱》
(3) 又如:鼻哂(即嗤之以鼻。輕視、嘲笑的表情);鼻飲(用鼻飲水);鼻準(鼻子的尖端)。又指某些器物上的隆起或孔狀部分。如:印鼻;針鼻兒;門鼻兒;鞍鼻
(4) 初始,發端 [originate;earliest]
鼻,始也。獸之初生謂之鼻,梁益之間謂鼻為初,或謂之祖。——《方言十三》
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 汾隅。——《漢書·揚雄傳》
常用詞組
鼻翅兒 鼻瘡 鼻笛 鼻竇 鼻竇炎 鼻兒 鼻高 鼻觀 鼻環 鼻尖 鼻鏡 鼻疽 鼻孔 鼻樑 鼻腔 鼻青臉腫 鼻塞 鼻飼 鼻蹋嘴歪 鼻涕 鼻息 鼻息肉 鼻煙 鼻咽癌 鼻煙壺 鼻炎 鼻翼 鼻音 鼻元音 鼻韻母 鼻中隔 鼻子 鼻子眼兒 鼻祖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下】【鼻字部】 鼻
〔古文〕自【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說文】鼻,引氣自畀也。【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管子·水地篇】𦜉發為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為初,或謂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為鼻祖。【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杜注】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師古注】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注】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從自從畀。俗從白,非。
說文解字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四】【鼻部】鼻
引氣自也。從自。凡鼻之屬皆從鼻。父二切
說文解字注
所引氣自畀也。所以二字今補。口下曰所以言食也,舌下曰所以言別味也是其例。老子注曰。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白虎通引元命苞曰。鼻者肺之使。按鼻一呼一吸相乗除。而引氣於無竆。自讀如今人言自家之自。自本訓鼻。引伸為自家。從自畀。以義為形也。父二切。十五部。凡鼻之屬皆從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