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收藏

鼻煙壺收藏

鼻煙壺收藏收藏一份歷史,鼻煙壺是盛放鼻煙的容器。吸鼻煙習俗,源自菸草發明者南美洲印第安人。義大利人約在14世紀用上好菸葉、摻入薄荷、冰片等藥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陳化,經數年而生產商業化的鼻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煙壺收藏
  • 外文名:Snuff bottle collection
  • 地區:中國
  • 來源:菸草發明者南美洲印第安人
  • 時代:明代
歷史沿革,鼻煙壺品種,

歷史沿革

中國吸聞鼻煙始於明代東北地區,那兒遊牧民族在馬背上無法用菸袋吸菸,因此鼻煙的傳入,正適合他們野外吸聞習慣。明時進口的鼻煙是用大玻璃瓶裝的,重量從四兩至一斤不等。國人為了攜帶和吸食方便,且需容器堅固,不怕摔碰,遊牧民們用各種金屬、骨角材料等來製作鼻煙壺,也有把鼻煙放在盛藥的小瓶中,鼻煙壺的大小一般如把握。據史籍記載蒙古人每逢客人拜訪主人帳篷時,主人必須鞠躬,用雙手捧鼻煙敬獻客人,而客人也必須用雙手接過主人的鼻煙倒出少許鼻煙,放在鼻上吸聞一會兒,然後用雙手將鼻煙壺奉還主人。這一細小舉動,充滿文明禮儀,可見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明末鼻煙進口較少,南方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

本人收藏的鼻煙壺圖片本人收藏的鼻煙壺圖片
從存世鼻煙壺遺物中,順治程榮章製造的二十餘件銅雕雲龍鼻煙壺,是最早的鼻煙壺。明代的鼻煙壺尚無法確定。 康熙朝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鼻煙湧進中國,西方諸國先是葡萄牙,接著是英、法等國,相率進貢鼻煙和玻璃制鼻煙瓶(大型的稱瓶),王士禎在《晉祖筆記》中寫著:“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象齒為匙,就象鼻之,遠納於瓶。”康熙帝遙發靈想,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製作和畫琺瑯的西方人,於紫禁城內製作玻璃鼻煙壺(小型的為壺)和銅胎畫琺瑯鼻煙壺等。玻璃且有密封、透明、堅硬、色彩美觀等特點,再加上康熙帝的改造創新,使玻璃鼻煙壺造型多樣,絢麗多姿,真正成為精美的藝術品。康熙時玻璃工藝傳入中國不久,故而玻璃鼻煙壺即是身份的象徵,也是最聞名中外的藝術珍品,其社會價值遠大於牙角、銅質鼻煙壺。當年俄國欽差大臣到中國朝拜康熙皇帝,獻上了彼得大帝送給清皇宮的一大批珍貴禮物,而康熙皇帝回贈的禮品就是每人一件由皇宮養心殿造辦處玻璃廠製作的玻璃鼻煙壺。到了清代嘉慶時期,中國的鼻煙壺曾作為國與國交流的最珍貴禮品又流傳到海外,名聞遐邇。鼻煙壺圖片
鼻煙壺圖片鼻煙壺圖片
雍正時期,宮廷製作鼻煙壺的數量大增。雍正帝大力提倡宮廷製作工藝,並親自督造造辦處設計成品造型。式樣的定型堅持“內廷恭造”之式,形成了特殊的宮廷風格。這一時期宮廷造辦處的製作管理真正健全,清宮雍正年活計檔中記載了大量的鼻煙壺製品。雍正帝性格認真、嚴謹,所以,雍正年間所制鼻煙壺,在造型、裝飾、製作技法等方面均最為講究、細緻入微,一絲不苟,精美華麗,風格文雅纖細,為清朝之冠。
據記載雍正時期己發明了玻璃套料鼻煙壺工藝,就是在白地或藕粉地上再套上黑、藍、紅等彩,這種套法也被稱為單套;還有一種重疊套法,如在白地上套紅色,在紅色上再套藍色。套料鼻煙壺以雍正、乾隆兩朝製作的為最精美,其後年代少有佳作。
清朝尚黑,雍正皇帝更是喜歡黑色洋漆效果,故通體黑色釉地、黑漆套料、仿古黑漆圖案,色彩以黑色基調為主,輔以紅、藍、白,黃等色彩,對比強烈,風格莊重肅穆,高貴大氣,是此時期的代表性特徵。與乾、嘉、道、光時期的艷俗截然不同。這大概與雍正帝使用嚴厲手段整治皇宮內外,以維護皇權的水德政治相聯繫。
這一時期,除銅胎畫琺瑯、玻璃套料鼻煙壺外,還新出現了玻璃胎畫琺瑯,涅白不透明玻璃,及瓷胎紅彩鼻煙壺。

鼻煙壺品種

瓷胎鼻煙壺製品相對較少,有青花、粉彩、青花夾紫、仿哥釉等品種。
雍正時期造型向多元化發展,有直筒式、扁壺式、扁圓壺形、多棱壺式及各種竹節、魚簍、瓜形等肖形造型,新奇生動。裝飾題材仍以傳統纏枝蓮、寶相花、嬰戲、仕女圖等花卉為主,以畫琺瑯紅地白梅、黑地紅梅、牡丹、玉兔朝元及纏枝花卉等最為典型。畫面布局疏朗。青花裝飾技法有淡描、雙勾填色、暈染等。
雍正時期“內廷恭造”的玻璃鼻煙壺雖然數量大增,然而,其玻璃鼻煙壺傳世的卻很少;而玻璃套料鼻煙壺,更可惜至今專家們還沒有鑑定出一件傳世實物;據記載雍正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也甚多,但也僅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件竹節式鼻煙壺,造型新穎,且具有年款。這種異常現象,似乎包含著一段至今不被人們了解的不尋常的歷史現實。這可能與繼任乾隆帝在政治上矯正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整頓吏治,厘定各項典章制度,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等有關。很有可能乾隆宮廷內,不再流行和保存雍正朝的鼻煙壺遺物;或者遺物被改制,如玻璃、玻璃套料鼻煙壺被改制為玻璃內畫鼻煙壺等;或者兼而有之。

鼻煙壺側面圖
乾隆朝是鼻煙壺的大發展時期。其製作規模數量最大,既有官制,也有民制。乾隆皇帝一方面博雅好古,其鼻煙壺製作風格也多有仿古紋飾,裝飾繁縟,精工細做,具有古雅的特點;另一方面,其畫琺瑯鼻煙壺,出現西洋仕女人物風景圖案,色彩艷麗,紋飾繁細,形成了這一時期特有的世俗裝飾風格。
乾隆時期玻璃工藝更趨成熟,用以製作大量鼻煙壺,如單色玻璃有仿白玉,仿玳瑁,仿瑪瑙,仿翡翠,仿紅寶石等不透明玻璃製品,又有透明玻璃如亮紅色,亮綠色,蛋青色,有磨花、碾琢,無不精美,造型簡單中出俊雅。套料玻璃鼻煙壺除單色套料、多彩套料外,又新出金星玻璃、描金玻璃等。其中套料玻璃品種繁多,以多彩套料製品最佳,紋飾繁褥,造型多樣,色彩濃艷,為其後代所不及。造型有葫蘆瓶式及圓肩瓶式,描金題材,以各種花卉、山水風景及葫蘆萬代紋等,線條精細,多配銅鍍金鏨花蓋,一般有描金楷書"乾隆年制"雙行款均為宮廷製品。乾隆時期玻璃胎畫琺瑯鼻煙壺,裝飾手法和題材內容又多富有創新,彩繪裝飾內容除傳統花卉圖案外,新出西洋仕女人物風景圖案。其特點是具有傳統工筆繪畫的纖細、繁褥、畫工精緻,也有西洋繪畫風格。通體施金色地彩繪,色彩艷麗,大多帶具體年款,以“乾隆年制”為最多,多出自宮廷製作。
乾隆時期,玉石質鼻煙壺製作精美,選材精良,不惜工本;琢磨工藝精湛,追崇古樸;因材施藝造型高妙。造型有古尊、古罍等仿古青銅器造型;有山子石、龜形、蟬形、玉蘭花形、葫蘆形、荔枝形、瓜形等仿動物及植物肖形造型;有扁壺、方壺等各種壺形,小巧別致,極盡精美。紋飾有仿古夔龍紋、乳丁紋、蟠虺紋、簸箕紋、鋪首紋、夔龍戲珠紋,以及百壽福祿萬代、瓜果秋實等吉祥圖案。繁縟而精美,簡捷而古樸,琢磨字型極盡工細,為一時之盛。一般所見上好的玉制鼻煙壺,多出自乾隆年制,且底款多有署“乾隆年制”篆書雙行款,極為規整。篆書字型纖細、規矩,工整秀美,鐫刻精細,一絲不苟。這都是宮廷製作的典型特點。
乾隆時期青花瓷鼻煙壺繼續燒造,造型多仿當時瓷器品種,裝飾圖案精細平謹,富於線條美,題材多為纏枝朵蓮,勾蓮花紋及山水人物,吉祥圖案。粉彩瓷鼻煙壺有官窯製品也有民間製品,官窯製品極為規整,造型有扁壺式、荷包式、瓜棱式及各種肖形式樣,有成套製品,每套十件或二十件,造型規範,極為精美。裝飾題材多是折枝花卉、西著蓮紋、吉祥圖案、御製詩文等,均做描金開光,是其最大特色。民間製品題材內容多取民間風俗故事,色彩艷麗,對比強烈,造型也多仿官窯製品。此時的粉彩瓷一般帶有松石線釉,其釉面上有如同"粥皮"一樣的小皺紋,是其獨有特徵。乾隆時期粉彩瓷鼻煙壺官窯製品和民窯製品多有署"乾隆年制"款,但其字型規整及筆畫行筆略有差異,如官窯製品有紅字篆書"乾隆年制"單行款,又有紅字、黑字篆書"乾隆年制"印款。民窯製品多為紅字篆書"乾隆年制"單行款,或印款,或雙行款,都是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徵。瓷製鼻煙壺種類很多,另外還有三彩鼻煙壺、紅彩鼻煙壺、琺瑯彩鼻煙壺等。鼻煙壺底面圖
乾隆帝常以鼻煙賜賞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襲,漸漸地吸鼻煙成為上流社會的時尚,鼻煙壺也成了鬥富顯示身份的名品。這時期鼻煙壺一般分為大中小三類,而以滿把盈握的體輕、殼薄、手感適度者為上品。
乾隆時期鼻煙壺品種繁多,其材質有玻璃、水晶、翡翠、玉石、瑪瑙、象牙、犀角、珊瑚、琺瑯、瓷、銅料等,其中猶以玻璃質地、畫琺瑯、玉石鼻煙壺為一時之最。
內畫鼻煙壺大概出現於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其材質主要為玻璃器,其次為水晶等。最初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製作的玻璃鼻煙壺內繪畫,壺、畫俱佳,為不可多得的珍品。以後才產生了專供內畫的玻璃料器,但這種料器樣式,日見粗劣,人們的欣賞目光只能由壺而轉移到繪畫上。繪畫師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象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畫風精細、詩書畫並茂,方寸之中見天地,成為人見人愛的藝術珍品。
嘉慶、道光年間奇形鼻煙壺數呈增加,如雙聯、三聯、人物形、動物形等,以民窯產品為主流。鼻煙壺已見衰弱跡象。這主要是國內民眾不堪忍受壓榨剝削,自乾隆五十九年至嘉慶十五年(1794~1810),東南沿海爆發了蔡牽聚眾反抗清朝統治的武裝鬥爭;嘉慶元年,川楚陝邊境地區爆發了白蓮教起義,後波及川、楚、陝、豫、甘等省,歷時九載;以及天地會起義、天理教起義等,道光時期鴉片戰爭的失敗等,清朝內憂外患,國力空虛,已由勝轉衰。
玉質鼻煙壺到道光以後質量大不如前,甚到出現了“一鑽膛”或“兩鑽鏜”(即在做好玉煙壺坯口上鑽一個鑽頭拙的膛稱“一鑽鐘”。兩個鑽頭粗稱“兩鑽膛”偷工充數)。
清朝晚期的光緒以及民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製造的瓷質鼻煙壺已不太講究,釉面白但不柔和,古玩行稱為“傻白釉”畫法也是以晚清風格為主,畫風草草,精品不多。
光緒至民國間,北京出現了仿乾隆內廷製作的料質琺瑯彩煙壺,足部也落有乾降年款,或落古月軒款,雖皆為名家高下繪製,但胎、彩、款識顯然不如前朝水平,鼻煙壺已顯繁華過後的頹勢。自此以往,鼻煙壺少有創新,日漸衰落。
自明、清順治至光緒時期,鼻煙壺品種繁多,料質有水晶、翡翠、玉石、瑪瑙、象牙、犀角、牛角、珊瑚、琺瑯、瓷、銅、玻璃料、琥珀、蜜蠟以及竹、木、匏、紫砂、核桃等製品。玻璃質內畫鼻煙壺異軍突起,有京派、魯派、冀派和粵派;名家有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畢九榮、王習三等。至此,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內畫、書法、燒瓷、浮雕、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陰刻、陽刻、套料、盪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濃縮在了小小的鼻煙壺上。可以說,鼻煙壺是中國書畫、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琺瑯、漆器等藝術、工藝的集大成者。四百年的歷史也蘊含在博古架上的小小的鼻煙壺上。
我珍藏的幾隻鼻煙壺,其中有一隻玻璃套料黑漆邊內畫鼻煙壺,藕粉地,潔淨如水晶,高10厘米,寬6厘米,厚度2厘米,四周鑲套0.2厘米寬的黑漆邊,圓壺口、橢圓圈足套0.3厘米黑漆邊,外圈足內嵌四條向心放射狀的黑漆線,深及壺體,可能是標記,也可能是寓意“地方”。壺左右肩部套鑲黑漆色獸面鋪首耳。壺整體呈扁平狀,正反兩面均呈橢圓形。造型規範工整,做工精細,一絲不苟,握於手中,大小適中,手感溫馨(見附圖)。壺正面內畫山水圖,遠處群山疊翠,山上有一亭;近處溪水交匯,兩溪各架一橋;石橋上一老者策杖獨步,神態悠閒,大概寓意獨步天下。壺背面內畫一大開片瓷瓶,瓶中插數枝月季,瓷瓶後一高案上置一大盤瓜果清供,一棋盤,一部書,另一花案上置花盆,旁立奇石數枚,大概寓意:中有詩書,博弈天下,破太平之中,方能得歲歲平安。兩面繪畫均設色淺絳,淡雅清麗,古風穆穆。壺、畫相襯,愈顯肅穆雅致,大氣高貴,有王者氣象。初步鑑定為雍正朝遺物,但其內畫可能是嘉慶時補畫,是一件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閒暇把玩,賞心悅目,使人愛不釋手。
關於這隻玻璃套料內畫鼻煙壺的來歷,還有一段歷史故事:鼻煙壺口沿圖
抗日戰爭時期,1944年的下半年,日寇的末路已經來臨。在冀南平原上,一二九師抗日縱隊和地方民兵武裝,在劉伯承、徐向前、宋任窮、陳再道、劉志堅等人的帶領下,給予日偽軍接連不斷的打擊,日偽軍龜縮在據點內,再也不敢貿然下村清鄉,已經明顯處於劣勢。盤踞在南宮縣南便村據點(當地老百姓稱為炮樓)的日偽軍,在抗日武裝的圍攻下,更是惶惶不可終日,遂捨棄炮樓,向南宮縣城收縮兵力。在1945年春的一個夜晚,黎明時分,南便村炮樓的日偽軍連夜收拾搶奪來的貴重物品,倉皇地沿公路向南宮縣城逃竄,臨逃跑還不忘在炮樓里放一把火。大火驚醒了睡夢中的村民,村民們很快明白髮生了什麼事,群而起之,尾隨在逃竄的日偽軍後面高聲謾罵、扔磚頭土塊。巨大的喧鬧聲又吸引來了鄰村的民眾,這時的日寇,真是陷入了民眾的汪洋大海之中。日偽軍唯恐召來八路軍和民兵的攻擊,頭也不敢回,惶惶如喪家之犬,急匆匆地逃入35里外的南宮縣城。日軍豢養的大狼狗也顧不及帶走,這條昔日活吃抗日軍民人肉的畜生,掙脫鎖鏈在田野中亂竄,被村民們圍追堵截,最後這條喪家犬被活活打死在田野。在這些村民中,有幸就有我的父親。當時父親16歲,混在人群中向南宮方向追趕,在追到離南便村炮樓四、五里路的地方,在公路旁邊發現了一個小玻璃瓶,煞是好看,就隨手拾起,裝在口袋中。冀南農村地處偏遠,沒有這種稀罕物什,顯系剛才日本鬼子逃跑時掉落無疑。回家後爺爺、奶奶觀看,口小如豆,也不知是什麼東西,就隨便扔在了木箱子中。據父親回憶,小瓶中當時還裝有有氣味的粉末東西。這一扔就是十來年。在我出生的1956年左右,姐姐六歲,吵著讓大人給她找瓶子,要到村外拾饃饃蟲,回來餵雞。母親最後找到了這隻小瓶子,因瓶口太小,難以裝進蟲子,姐姐還不高興。但因瓶子好看,又被母親收藏到衣箱中。小時候,我和姐姐、弟弟們常纏著母親拿出小瓶,讓我們觀看。瓶中兩面有畫,母親講裡面的畫是自己生長的,原來沒有,每年都會長一些,越長越清楚。講的如此神秘,所以我們幾乎每年都不忘一飽眼福。琢磨,可能是原有的鼻煙附粘在壺壁上,混淆了畫面,以後經常觀看,鼻煙從壺中掉落出來,畫面也就日漸清晰的緣故。
我在南方城市參加工作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古玩收藏,才知道這是鼻煙壺。母親讓我把鼻煙壺帶回城裡,找人鑑定並估價。母親已屆晚年,臥病在床,由我兄弟姐妹輪流照顧,這隻鼻煙壺也就一直存放在我這裡。曾有收藏家要出大價錢收藏,但因該壺有一段非常的歷史、悲壯的故事,以及全家人的快樂回憶,所以我婉言謝絕,要一直為全家珍藏下去。鼻煙壺收藏 - 鼻煙壺收藏入門的鑑別重點 關於鼻煙壺的鑑別,清代大鑑賞家趙汝珍曾提出,“只需鑑別器質的優劣就足夠了,不必考證它的真偽。大概是鼻煙壺的名貴程度,完全看鼻煙壺質料的高下和畫工及做工的粗細,而與產生的年代和製作的主人無關。質料如果確屬珍異,做工又奇巧,無論它是何時出產,也不管它是出自誰人之手,亦為上品。相反,質料平凡,做工一般,即使是康熙、雍正朝所造,為康、雍皇帝所御用,也不值錢。質料無法偽充,做工也難掩飾。偽造既得不到好價錢,又不能欺瞞世人,所以鼻煙壺作偽,一無所獲,這樣使得偽造的鼻煙壺也就極為少見。即使偶然出現,它與真品也是天懸地隔之殊。基於這樣的原因,對於鼻煙壺的真偽,不必十分注意,鑑別鼻煙壺只要考察它的優劣就行了。”
1:掏膛:鼻煙壺的作用是用來裝粉沫狀的鼻煙用途。因此煙壺內容量是當時的工藝主要要求。以天然材質為例,必定是製作工匠將其內膛剔除至一定的厚度“掏膛”!並且隨壺身形狀成形。此一特點為當時京作、蘇作,工藝特別考究之處。特優者可漂於水上不沉“水上飄”為當時工藝所特別追求,如今亦為鑑賞標準。大凡以壺杓探其深淺亦或左右探其壺肩即可知其掏膛功力是否到位。若是掏膛只有一孔略為擴大,壺身尤以壺肩處為主,現代工具難以彎掏,則可立即斷定為近代仿品或新品。
2:瓶口:各式鼻煙壺特別講究瓶口的比例,有大口小口兩種。其年代亦有說大口略早小口略晚之說。但至今亦眾說紛雲,唯其特點不變。其壺穿孔與壺口必為同心的雙圓不會改變,並且壺孔偏離正中亦或鑿孔欠圓不夠嚴謹。上大下小或是上小下大皆非真品,特別是高級的壺類其中穿杓口必然上下圓寬一致至頸部連線掏膛。此一工法為高級壺必然表現。壺口亦有平面與略凹兩種型式,皆與瓶身呈九十度,口略凹變於操弄殘留鼻煙,平口亦便於緊蓋不致受潮,有南平北凹之說。此兩種表現亦僅見於清代製作風格,後仿品亦相當接近。唯其差別在於做工的考究程度不及老作工那樣細緻,通常在壺口的銳角上無法保持九十度的銳利感。,近代仿品多為鈍圓狀。
3:底足:清代煙壺底足相當多樣亦相當精緻,與清代官窯瓷器底足如出一轍。各種方足、原足、內凹足、階式足、橢圓足……但最為重要的是其作工都相當嚴謹。方足多呈九十度角;內凹足必然彎曲幅度流暢;橢圓足修整半圓形與壺身等比例……隨著不同的壺型搭配一定的足底,越是趨於精美佳作。官造珍品,此一現像則更為明顯。工藝表現更為整體,大凡差料輕作,符合好玉精雕的原則。
4:身型:鼻煙壺式樣雖然多樣,但除了官造壺同樣表現制度器形亦或茄型套壺以外,相同的款式品相繁多,唯其在材質、工藝、年代,各有不同,亦能細分。隨形巧雕雖圖騰往往套用,但亦不離傳統工藝之籓籬,可在幾種常見的壺形標準下分別古今不同。老壺其線條流暢自然,壺型規整大方,雖其細部雕刻展現不一,大形確不多改變,除少數受西洋風格影響以外,仍保留了中國歷代的每一種器物的原始造形,並在其間略作變化。
5:皮光:經久到代的煙壺,除了庫出與窖藏之外,一般都經過了相當年代的使用狀況,亦常在其內殘留鼻煙粉沫,通常已結成顆粒狀,煙味老轉清陳。壺身亦多見蒼舊老痕,如料壺陽工處失光,粉彩琺瑯略脫,壺上出現細微刮痕,亦為鑑別重點。其表面使用痕深淺不一,亦因其材質不同而略異,可以從材質硬度上感受其使用痕跡,若為瑪瑙、璧璽、水晶,由於其硬度頗高,傳世品通常皮光亮刮痕少。若為松綠石,壽山石硬度低者通常表面已經失光。以此為鑑別方式。
大凡古董多看少買,偶買再改。經手越多則經驗法則能積累正確的收藏方法與方向。鼻煙壺小巧玲瓏,品色多樣,可玩可藏便於攜帶,交流買賣迅速,敏求用心多多研討。好壺在手並非困難,單價雖由幾千一路階梯上數千萬之譜,並且逐年攀升。中日英美各國皆有鼻煙壺協會。近十餘年來各拍場屢見中國鼻煙壺專拍屢創佳跡,藏壺人口日增。巧於指掌之間自有方圓乾坤。收藏煙壺實為人生一樂!
鼻煙壺側面圖鼻煙壺側面圖
鼻煙壺底面圖鼻煙壺底面圖
鼻煙壺口沿圖鼻煙壺口沿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