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瘡

鼠瘡

鼠瘡,也叫頸部淋巴結核。是結核菌由齲齒、扁桃體侵入人體頸部,出現一側或雙側有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淋巴結腫大。在早期,腫大的淋巴結常孤立無痛,質較硬,可移動;進一步發展,幾個淋巴結可融合成團,與周圍組織粘連,不易移動;晚期,淋巴結液體,形成冷膿腫,潰破後,排出豆渣樣或米湯樣膿液,最後形成經久不愈的竇道或潰瘍,少數病人伴長期低熱、盜汗、食欲不振、消瘦等症。本病大多見於兒童和30歲以下的青年。

病名,相關文獻,特點,自療時注意事項,自治療法,避免誤診,

病名

鼠瘡,病名。俗稱“老鼠瘡”。
鼠瘡
鼠瘡,或名鼠,即鼠瘺、老鼠瘡。張綱《中醫百病名源考·鼠》云:“鼠,亦作癙,瘰癧既已潰破者之名。瘰癧既潰為瘺瘡而古人稱之為鼠者,蓋以鼠之為物,尖喙利齒,好齧善穿,而瘺瘡為病之此伏彼起之潰破狀,本一猶此鼠所穿之窠穴,塞其此而復穿其彼也。”
瘰癧潰破後所形成的經久不愈的瘺管或竇道,謂之鼠瘡,或名鼠,即鼠瘺、老鼠瘡。蓋古人以‘鼠’為名,乃以鼠之特性為尖喙好齧善穿,而此伏彼起、相繼潰破之瘺瘡狀,本一猶此鼠所穿之窠穴,塞其此而復穿其彼也,故得名。
《靈樞·寒熱》云:“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皆何氣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瘺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
明·張介賓《類經·十八卷·疾病類九十》註:“瘰癧者,其狀累然而歷貫上下也,故於頸腋之間,皆能有之。因其形如鼠穴,塞其一,復穿其一,故又名為鼠瘺。”
清·莫枚士《研經言·卷三·鼠瘺解》云:“《靈》、《素》、《本草》皆屢言鼠瘺,說者皆以食鼠殘成瘺者當之。……三經鼠瘺,鼠當為竄,鼠性善竄……瘺之稱鼠,亦取竄通經絡為義。竄俗作串,瘺與癧為雙聲,故近世瘍科書皆呼癧串。癧串即竄瘺之倒言也。”
張登本、武長春主編《內經詞典》云:“鼠瘺,病名。瘰癧潰破後所形成的經久不愈的瘺管,因其狀如鼠之洞巢,故名。”
楊思澍、張樹生、傅景華主編《中醫臨床大全·第四章外科·瘰癧》云:“因其破潰形成竇道及瘺管者,稱為鼠瘺。”
張綱《中醫百病名源考·瘰癧》云:“瘰癧者,未潰之名。及其已潰,則又稱‘瘺’也。《諸病源候論·諸瘺候·瘰癧瘺候》云:‘此由風邪毒氣,客於肌肉,隨虛處而停結為瘰癧,或(狀)如梅、李、棗核等大小,兩三相連在皮間,而時發寒熱是也。久則變膿,潰成瘺也。’此之謂也。而‘瘺’,本又名‘癙(鼠)’、名‘鼠瘺’,而即俗所謂‘鼠瘡’也。《山海經·中山經》:‘脫扈之山,有草焉。……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郭璞注云:‘癙,瘺也’,《靈樞·寒熱》:‘此皆鼠瘺寒熱之毒氣也’,張介賓注云:‘其狀累然未潰者為瘰癧,已潰而膿不止者為鼠瘺’,《爾雅·釋詁上》:‘癙,病也’,郝懿行疏云:‘《淮南子·說山篇》云:貍頭愈鼠。即今之鼠創病,是也。’蓋瘰癧之潰破成瘺成瘡而古人本以‘癙(鼠)’為名者,則乃以鼠之為物尖喙好齧善穿,而此伏彼起、相繼潰破之瘺瘡狀,本一猶此鼠所穿之窠穴,塞其此而復穿其彼也。……瘺之為名,本作‘癙(鼠)’、作‘鼠瘺’,而後又俗稱為‘鼠瘡(創)’,則‘鼠瘡’本為指瘰癧之既已潰破者,固亦甚明矣。而《醫宗金鑒》云:‘(瘰癧)如鼠形者,名鼠癧,又名鼠瘡’,以‘鼠瘡’所言即‘鼠癧’,而義指未潰破瘰癧之形同於鼠之身狀者,當並由其誤解‘鼠瘡’之名義而使然,故而此說亦謬誤矣。”
楊鵬舉主校注《靈樞經·寒熱第七十》註:“鼠瘺,《說文》:‘瘺,頸腫也。’俗稱老鼠瘡。為瘰癧破潰後所成。”
但亦有將瘰癧與鼠瘡等混稱者,欠妥。
如明·馬蒔《靈樞注證發微》云:“瘰癧者,瘡名,一名鼠瘺瘡。”及李經緯、鄧鐵濤等主編《中醫大辭典》:“老鼠瘡,即瘰癧。……鼠瘺,病名。又名瘰癧,即頸腋部淋巴結結核。”

相關文獻

見《辨證錄》卷十三。即瘰癧,是好發於頸部淋巴結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因其結核累累如貫珠之狀,故名瘰癧。
《薛氏醫案·瘰癧》云:“其候多生於耳前後頊腋間,結聚成核,初覺憎寒發熱,咽項強痛。”
《河間六書·瘰癧》云:“夫瘰癧者.經所謂結核是也?或在耳前後;,連及頸頜,下連缺盆,皆為瘰癧,”

特點

其特點是多見於體弱兒童或青年,好發於頸部及耳後,起病緩慢。初起時結核如豆,皮色不變,不覺疼痛,以後逐漸增大,並可串生,潰後膿液清稀,夾有敗絮樣物質,往往此愈彼潰.形成竇道。本病相當於西醫的頸部淋巴結結核

自療時注意事項

⑴適當注意休息與營養。
⑵不宜食用辛辣及過於肥膩的食物。
⑶忌煙、酒。

自治療法

⒈成藥自療法
⑴雷米封,每次服1片,每日3次。
夏枯草膏,每次服15克,每日2次,用溫開水化服。
⑶消瘰丸,每次服6克,每日3次。
小金丹,每次服0.6克,每日2次。孕婦忌服,不可與五靈脂同服。
柴胡疏肝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
⒉驗方自療法
⑴鳳味草9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8天。
⑵白頭翁30克、桔梗12克、甘草9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
⑶鮮燈籠草50克、冬瓜皮15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月。
⑷鮮蛇莓10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
⒊飲食自療法
⑴海蜇50克、荸薺20克,共同燉服,每日1劑,連服1個月。
⑵瘦豬肉120克、鮮野南瓜根90克、槓班歸全草20克,燉爛後吃肉喝湯,每日1劑。
⑶瘦豬肉120克、鮮山芝麻根30克、燉煨,吃肉喝湯,每日1劑。
⑷鮮芋艿適量,洗淨煮食,每日1—2次。
⑸白蘿蔔250克、紫菜30克、陳皮3克,煮湯食之。
⑹大蔥5根、蜥蠍8個,大蔥與蜥蠍剁成餡,加香油、鹽,包成餃子。煮熟吃下。約吃1—2次即愈。吃後無任何反應。本方用於治療鼠瘡,即頸部淋巴腺結核,此外還可用於治療氣瘰。但吃餃子時不要告知是蜥蠍做的,以免心理作用引起反胃。
⒋外治自療法
⑴鮮威靈仙數株連根帶葉,搗爛後敷患處,每日換藥2次,連用5—7天。
野百合適量,搗爛後敷患處。
⑶田螺適量,連殼燒存性後研成細末,加香油調勻,敷患處,每日換藥2次,連用5—7天。
⑷八角蓮(鮮根)、七葉一枝花(鮮根)各適量,搗爛後加少許米醋調運,敷患處,每日換藥2次。
⒌其他自療法
⑴熏蒸療法:紅礬15克、草烏15克,加水1000毫升煎汁,用藥汁之蒸氣熏蒸局部淋巴結,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
⑵藥酒療法
海藻500克,白酒500克,浸泡7天,徐徐飲之。
生首烏或夜膠藤適量,白酒適量,將藥浸於白酒中,7日後徐徐飲之。
⑶心理疏導:本病與情態有關,宜諄諄疏導,以利治療。

避免誤診

不可孤立地對待本病。如不積極治療其他部位的結核灶,往往事倍功半,甚至無效。
抗結核西藥必須堅持服用,直至病癒,否則結核桿菌易產生耐藥性。
過度的性生活會耗散人的精氣,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服用抗結核藥物時,不宜食茄子,以免引起過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