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塍鷸普通亞種

黑尾塍鷸普通亞種

黑尾塍鷸普通亞種(學名:Limosa limosa melanuroide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華北和華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澳大利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尾塍鷸普通亞種
  • 拉丁學名:Limosa limosa melanuroid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鴴形目
  • :鷸科
  • :塍鷸屬
  • 黑尾塍鷸
  • 亞種:黑尾塍鷸普通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Gould,1846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夏羽頭栗色具暗色細條紋,眉紋乳白色到眼後變為栗色,眼先黑褐色,貫眼紋黑褐色細窄而長,一直延伸到眼後;後頸栗色具黑褐色細條紋。翕、肩、背和三級飛羽黑色雜有淡肉桂色和栗色斑。兩翅覆羽灰褐色,羽緣較淡,初級飛羽黑色,羽軸白色。內側初級飛羽外翈具寬闊的白色基部,次級飛羽幾全白色,僅末端黑色,在翅上形成寬闊的白色翅斑。腰和尾上覆羽白色,尾亦為白色具寬闊的黑色端斑。頦白色,喉、前頸和胸亮栗紅色,下頸兩側和胸具黑褐色星月形橫斑。上腹白色具栗色斑點和褐色橫斑,其餘下體包括翅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上體呈灰褐色,翅覆羽具白色羽緣,眉紋白色,在眼前極為突出,前頸和胸灰色,其餘下體白色,兩脅綴有灰色斑點。 幼鳥似成鳥冬羽,但頭頂具肉桂色和褐色縱紋,頸和胸綴有暗皮黃紅色,肩和翅覆羽暗灰褐色。背、肩具暗栗色羽緣,翅覆羽具肉桂皮黃色羽緣。虹膜暗褐色,嘴細長、幾近直形,尖端微向上彎曲,基部在繁殖期橙黃色,非繁殖期粉紅肉色,尖端黑色,腳細長,黑灰色或藍灰色。
大小量度:體重♂273g,♀170-370g;體長♂329-409mm,♀278-407mm;嘴峰♂69 -107mm,♀81-108mm;翅♂178-205mm,♀183-206mm;尾♂65-76mm,♀65-79mm;跗蹠♂52-68mm,♀57-73mm。

棲息環境

棲息於平原草地和森林平原地帶的沼澤、濕地、湖邊和附近的草地與低濕地上,繁殖期和冬季則主要棲息於沿海海濱、泥地平原、河口沙洲以及附近的農田和沼澤地帶,有時也到內陸淡水和鹽水湖泊濕地活動和覓食。

生活習性

主要以水生和陸生昆蟲、昆蟲幼蟲、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為食。常在水邊泥地或沼澤濕地上邊走邊覓食,也不斷地將長長的嘴插入泥中探覓食物。
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冬季偶爾也集成大群。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國內繁殖於新疆西部天山、內蒙古東北部和吉林省西部;遷經於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西達甘肅、青海、西藏、雲南,南達香港、台灣和海南島;部分留在雲南、香港、台灣和海南島越冬。
國外分布:國外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越冬於南非、印度、中南半島國家,往南到澳大利亞。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常呈數隻的小群在一起營巢,通常營巢於水域附近開闊的稀疏草地上,或在草叢與灌木間營巢,也營巢於沼澤濕地中的土丘上。巢甚簡陋,通常在鬆軟的地上扒成一小凹坑,內墊以枯草即成。每窩產卵通常4枚,偶爾有少至3枚和多至5枚的。卵橄欖綠色、被有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48-53mm×33-38mm。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24天。孵卵期間如有人接近,則立刻起飛,在入侵者上方來回飛翔鳴叫,然後站在附近樹上和地上,直至入侵者離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